收入和利润表现 - 营业收入为8.84亿元,同比下降12.88%[22]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3.44亿元,同比增长1.00%[22]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2.92亿元,同比下降20.40%[22] - 基本每股收益为0.67元/股,同比增长1.52%[22] - 稀释每股收益为0.67元/股,同比增长1.52%[22] - 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8.31%,同比下降0.71个百分点[22] - 营业收入同比下降12.88%至8.84亿元,上年同期为10.15亿元[43] - 净利润2025年半年度为3.49亿元,较2024年同期增长2.75%[136] - 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025年半年度为3.44亿元,较2024年同期增长1.00%[136] - 基本每股收益2025年半年度为0.67元,较2024年同期增长1.52%[136] - 母公司营业收入7.16亿元,同比下降13.0%[139] - 母公司净利润2.94亿元,同比下降4.6%[139] - 母公司本期综合收益总额为2.94亿元[154] 成本和费用表现 - 研发投入同比增长13.42%至4166.72万元[43] - 财务费用同比下降68.11%,主要因银行存款利息增加[43] - 研发费用2025年半年度为4166.72万元,较2024年同期增长13.42%[135] - 研发费用2806万元,同比增长17.4%[139] - 财务费用为负值-4414万元,主要因利息收入4466万元[139] - 支付的各项税费8865万元,同比下降12.4%[141] 现金流量表现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557.25万元,同比下降96.10%[22]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大幅下降96.10%至557.25万元[43] - 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由正转负,同比下降14,840.84%至-1.58亿元[43] -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由正转负,为-1323万元[143] - 投资活动现金流出大幅增加至2.94亿元[142] - 期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3.27亿元,较期初减少51.3%[142] - 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5890.63万元,同比大幅下降248.6%[144] - 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20606.45万元,较上年同期的-23485.06万元有所改善[144] - 期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为2.50亿元,较期初5.28亿元下降52.7%[144] - 收到其他与投资活动有关的现金为9467.75万元,同比增长484.6%[144] - 支付其他与投资活动有关的现金为1.87亿元[144] - 分配股利、利润或偿付利息支付的现金为2.06亿元,较上年同期2.55亿元下降19.1%[144] - 本期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额为-2.78亿元[144] 资产和负债状况 - 货币资金占总资产比例下降2.64个百分点至51.47%,金额为24.73亿元[47] - 应收账款占总资产比例上升3.26个百分点至13.55%,金额为6.51亿元[47] - 在建工程金额增长至1.06亿元,占总资产比例上升0.61个百分点[47] - 货币资金期末余额24.73亿元,较期初减少1.28亿元(降幅4.9%)[126] - 应收账款期末余额6.51亿元,较期初增加1.56亿元(增幅31.5%)[126] - 存货期末余额3.64亿元,较期初减少0.24亿元(降幅6.1%)[126] - 在建工程期末余额1.06亿元,较期初增加0.29亿元(增幅38.2%)[127] - 短期借款期末余额0.17亿元,较期初增加0.15亿元(增幅751.4%)[127] - 应付账款期末余额4.13亿元,较期初增加1.10亿元(增幅36.3%)[127] - 合同负债期末余额0.06亿元,较期初减少0.56亿元(降幅90.0%)[127] - 未分配利润期末余额28.91亿元,较期初增加1.38亿元(增幅5.0%)[128] - 公司货币资金期末余额为22.17亿元,较期初减少4.15%[130] - 应收账款期末余额为3.73亿元,较期初增长48.88%[131] - 存货期末余额为2.61亿元,较期初减少13.52%[131] - 流动资产合计期末余额为29.87亿元,较期初减少1.59%[131] - 应付账款期末余额为3.68亿元,较期初增长26.91%[132] - 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权益合计为39.47亿元[146] - 母公司未分配利润期初余额为22.96亿元[153][154] - 母公司未分配利润期末余额为23.84亿元[155] - 母公司资本公积期末余额为4.61亿元[155] - 母公司盈余公积期末余额为2.57亿元[155] - 母公司股本期末余额为5.14亿元[155] 非经常性损益 - 非流动性资产处置损益为负925.9956万元[26] - 计入当期损益的政府补助金额为3505.94万元[26] - 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及处置损益为3191.023908万元[26] - 其他营业外收支净额为负151.70581万元[26] - 非经常性损益所得税影响额为1026.508403万元[26] - 少数股东权益影响额为373.734991万元[26] - 非经常性损益合计为5272.290365万元[26] - 软件退税款金额为1741.375574万元[27] - 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收益3191.02万元,期末金额为4.59亿元[49][52] - 其他收益4615万元,同比增长60.4%[139] - 投资收益3457万元,同比下降31.9%[139] 业务线表现 - 智慧计量与采集系统营业收入下降13.02%,毛利率下降7.71个百分点至44.02%[45] 研发和技术发展 - 公司持续加大研发投入,积极推动能源物联网信息平台系统与产品研发[66][71] - 公司技术发展方向包括公共能源计量技术、AMI计量及采集系统技术和智能充电技术等[66][71] 战略和产业布局 - 公司布局能源物联网产业,以碳达峰碳中和为目标开展智慧能源物联网信息平台建设[65][70][71] - 公司产品线涵盖智能电表、智能水表、能源云边路由器及物联网传感器等物联网远程终端[65][70] - 公司积极拓展物联网远程智能终端在公共能源水电气热领域的应用[65][68] 风险因素 - 公司面临市场竞争加剧风险,国内外企业加大研发投入争夺市场份额[61] - 公司存在人才流失风险,互联网和人工智能领域人才竞争激烈[63] - 公司公允价值变动对利润影响较大,存在投资收益不确定性风险[65] - 公司用户端业务发展势头良好但竞争激烈,存在利润增长不确定性[64] 股东和股权结构 - 有限售条件股份减少81,750股至13,910,489股,占比降至2.71%[108] - 无限售条件股份增加81,750股至500,276,637股,占比升至97.29%[108] - 公司股份总数514,187,126股,占比100%[110] - 前高管刘锦泽持有327,670股,其中限售股327,502股[110] - 刘锦泽2025年度可转让股份81,918股,限售股245,752股[110] - 报告期内刘锦泽限售股份减少81,750股[110] - 杭州炬华集团持股109,986,235股,占比21.39%[115] - 丁敏华持股61,327,500股,占比11.93%[115] - 香港中央结算公司持股15,370,465股,占比2.99%,期内减少1,377,498股[115] - 杨光持股13,448,140股,其中限售股10,086,105股[115] - 王庆华持股12,486,466股,期内增加572,246股[115] - 普通股股东总数28,213人[115] - 公司实际控制人丁敏华与丁嘉禾签订一致行动协议[116] - 前十大无限售股东持股最高为炬华集团1.10亿股(占比21.4%)[116] 分红和利润分配 - 公司计划不派发现金红利,不送红股,不以公积金转增股本[6] - 2023年度和2024年三季度两次合计分红3.57亿元,占2023年母公司净利润的61.32%[75] - 2024年度和2025年三季度预计合计分红约3.6亿元,占2024年母公司净利润的64.41%[75] - 公司已连续12年向全体股东派发现金红利[75] - 母公司本期对所有者分配利润2.06亿元[154] - 公司2024年上半年利润分配254,657,313.00元[156] 公司治理和社会责任 - 公司获评工信部卓越级智能工厂和浙江省未来工厂[37] - 公司是杭州市社会责任建设A级企业[81] - 报告期内无控股股东非经营性资金占用情况[85] - 报告期内无违规对外担保情况[86] - 报告期内无重大诉讼及仲裁事项[89] - 公司制定了质量回报双提升行动方案,但未制定市值管理制度和估值提升计划[70] 所有者权益变动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为40.89亿元,同比增长3.57%[22] - 总资产为48.04亿元,同比下降0.06%[22] - 综合收益总额为1.80亿元[147] - 对所有者的分配为2.06亿元[147] - 公司2024年半年度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权益合计为62,924,401.15元[149] - 公司2024年半年度股本为509,314,626.00元[149] - 公司2024年半年度资本公积为399,955,779.49元[149] - 公司2024年半年度盈余公积为259,437,783.32元[149] - 公司2024年半年度未分配利润为47,045,665.90元[149] - 公司本期综合收益总额为-10,783,491.36元[150] - 公司所有者投入普通股增加资本公积15,435,200.00元[150] - 股份支付计入所有者权益金额为5,544,862.26元[150] - 公司利润分配减少未分配利润3,873,713.62元[150] - 公司专项储备本期提取和使用均为0元[148] - 母公司所有者权益合计期初余额为35.28亿元[153][154] - 母公司所有者权益合计期末余额为36.16亿元[155] - 母公司所有者权益本期净增加8745.97万元[154] - 公司2024年上半年综合收益总额为307,746,767.67元[156] - 公司所有者权益合计从期初的3,301,369,897.26元增至期末的3,380,303,913.87元,增加78,934,016.61元,增幅2.4%[156][157] - 公司股本从509,314,626.00元增至513,699,626.00元,增加4,385,000.00元,增幅0.9%[156][157] - 资本公积从440,337,732.63元增至461,797,294.57元,增加21,459,561.94元,增幅4.9%[156][157] - 未分配利润从2,097,060,225.63元增至2,150,149,680.30元,增加53,089,454.67元,增幅2.5%[156][157] - 公司所有者投入普通股增加资本公积15,435,200.00元[156] - 股份支付计入所有者权益金额为6,024,361.94元[157] - 公司注册资本为514,187,126.00元,股份总数514,187,126股[158] 会计政策和财务报告 - 公司半年度报告未经审计[87] - 公司重要应收款项坏账准备单项计提标准为100万元以上[168] - 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初始投资成本按合并日持股比例计算应享有被合并方净资产账面价值份额[171] - 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成本按购买日付出资产、承担负债及权益证券公允价值计量[172] - 企业合并交易费用中中介及管理费用计入当期损益[175] - 合并财务报表编制需抵销公司间重大交易和往来余额[177] - 非同一控制下合并子公司自购买日至报告期末收入利润纳入合并利润表[178] - 购买子公司少数股权成本与净资产份额差额调整资本公积或留存收益[179] - 丧失子公司控制权时剩余股权按丧失控制权日公允价值重新计量[180] - 外币货币性项目资产负债表日按即期汇率折算产生汇兑差额计入当期损益[182] - 境外经营处置时外币报表折算差额按比例转入处置当期损益[185] - 金融资产终止确认条件包括收取现金流量合同权利终止或资产转移符合终止确认条件[188] - 金融资产初始确认时以公允价值计量,交易费用计入当期损益或其他类别初始确认金额[190] - 以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需满足业务模式以收取合同现金流量为目标且现金流量仅为对本金和未偿付本金利息的支付[191] - 以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采用实际利率法后续计量,利得或损失在终止确认、摊销或减值时计入当期损益[192] - 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金融资产利息、减值及汇兑损益计入当期损益,其他利得损失计入其他综合收益[193] - 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产生的全部利得损失(含利息和股利收入)计入当期损益[194] - 金融负债分类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负债或以摊余成本计量的负债[197] - 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负债按公允价值后续计量,公允价值变动及利息支出计入当期损益[198] - 以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负债采用实际利率法后续计量,终止确认或摊销产生的利得损失计入当期损益[199] - 金融负债定义为存在向其他方交付现金或其他金融资产的合同义务的负债[200] - 金融资产重分类仅在公司改变管理业务模式时在报告期首日进行[196] 物联网业务进展 - 公司物联网信息平台已接入数万用户[34]
炬华科技(300360) - 2025 Q2 - 季度财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