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收入和利润 - 营业收入为4.107亿元,同比增长19.69%[17]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678亿元,同比亏损扩大[17] - 基本每股收益为-0.82元/股,同比恶化[18] - 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3.29%,同比下降1.56个百分点[18] - 公司整体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9.69%[41] - 公司报告期内实现营业收入4.107亿元,同比增长19.69%[81][82] - 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为-1.678亿元[81] - 营业收入从3.43亿人民币增长至4.11亿人民币,同比增长19.7%[144] - 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亏损从1.03亿人民币扩大至1.68亿人民币,亏损扩大62.6%[145] - 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9.65%至4.08亿元[147] - 净利润亏损扩大62.45%至1.62亿元[147]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成本和费用 - 营业成本同比增长37.03%至4.713亿元[82] - 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为12.70%,同比下降6.02个百分点[18] - 研发投入总额为5214.58万元,同比下降18.80%[67] - 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为12.70%,较上年同期下降6.02个百分点[67] - 研发费用同比下降18.80%至5214.58万元[82][83] - 营业成本从3.44亿人民币大幅上升至4.71亿人民币,同比增长37%[144] - 研发费用从6422万人民币下降至5215万人民币,同比下降18.8%[144] - 营业成本同比大幅上升36.98%至4.71亿元导致毛利润为负[147] - 研发费用同比下降23.24%至4459万元[147] - 公司计提信用减值和资产减值损失合计3081.38万元[85] 各条业务线表现 - 光伏领域收入减少导致利润下降[18] - 锂电和交通领域收入增长推动营收增长[18] - 新业务锂电和交通领域收入同比增长305.35%[41] - 公司已成为多家主流车企定点供应商并实现多个定点项目长纤碳陶盘批量交付[34] - 公司产品覆盖光伏、半导体、交通、锂电、氢能等应用领域[55] - 公司与比亚迪、小米汽车、广汽埃安等客户在锂电交通氢能领域建立深入合作[57] - 公司与隆基绿能、TCL中环、晶科能源等全球领先晶硅制造商保持长期稳定合作[57] 研发投入与技术创新 - 公司2025年上半年研发投入5214.58万元,占营业收入比例为12.70%[47] - 公司新增专利授权9项,其中发明专利5项,累计获得专利154项,其中发明专利58项[47] - 公司完成焦基多孔碳产品迭代升级,导电、抗压和电化学性能显著提升[45] - 金博氢能完成水冷堆燃料电池用高性能气体扩散层开发并实现批量供应[46] - 金博氢能完成阴离子交换膜和质子交换膜电解槽用碳纸和气体扩散层开发,实现兆瓦级电解槽验证和批量供应[46] - 公司研发完成低成本改性树脂基多孔碳产品并进入下游客户评测[45] - 公司碳纸原纸湿法成型到石墨化的全工艺链开发完成,性能优于进口材料[46] - 公司获得国内知名氢燃料电池系统制造商气体扩散层产品定点开发通知书[46] - 公司累计获得发明专利58个,实用新型专利94个,外观设计专利2个[64][65] - 本期新增知识产权合计9个,其中发明专利3个,实用新型专利4个[64][65] - 在研项目"高性能碳陶复合材料制动盘制备关键技术开发及应用"投入149.98万元,累计投入151.70万元[70] - 在研项目"新型单晶炉用加热器的开发与应用(二期)"投入672.65万元,累计投入672.65万元[70] - 在研项目"液流电池毡的开发与应用"投入361.27万元,累计投入361.27万元[70] - 在研项目"箱式石墨化炉工艺优化"投入995.48万元,累计投入995.48万元[70] - 在研项目"多孔碳材料开发与应用(二期)"投入357.87万元,累计投入357.87万元[70] - 在研项目"机器人用碳纤维复合材料产品开发与应用(二期)"投入505.25万元,累计投入505.25万元[70] - 公司研发人员数量为149人,占总员工比例24.55%[74] - 研发人员平均薪酬为5.92万元/年,同比下降18.68%[74] - 快速化学气相沉积技术使致密化周期小于300小时远低于行业平均水平[60] - 大型化学气相沉积炉工艺装备技术使生产效率提高达40%单位能耗降低达30%[60] - 高纯涂层制备技术可实现涂层纯度达5ppm[60] - 高温纯化技术可实现纯度达50ppm以内无需氯气或氟利昂[60] - 碳基热场部件纯度达到5ppm,保温材料纯度达到20ppm以内[61] - 开发多孔石墨复合碳化钽涂层技术,提高碳化硅晶体生长热场中的使用寿命[63] - 开发卷对卷电解水用碳纸技术,适用于阴离子交换膜电解槽[63] - 碳陶复合材料制备技术具有生产周期短、成本低的特点[61] - 碳纤维气瓶缠绕技术具有生产效率高、材料利用率高等优点[61] - 硅碳负极用多孔碳材料制备技术具有成本低、比表面积大等特点[61] - 适应多工况的高性能气体扩散层技术解决高孔隙率兼顾高刚性的矛盾[61] - 风冷堆用气体扩散层技术解决低电流密度、低背压工况下保水和排水平衡[62] - AEM电解水用碳纸技术具有高导电、高耐压、高孔隙率的结构优势[62] - 碳陶制动盘研发项目累计投入86.46万元,占总投资48.03%[72] - 液流电池碳纸电极项目累计投入79.46万元,占总投资49.66%[72] 现金流状况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1.463亿元,同比恶化[17]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1.463亿元[82] -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流出扩大108.5%至1.46亿元[150] - 投资活动现金流量净流入1.16亿元主要因收回投资19.73亿元[151] - 筹资活动现金流量净流入7745万元主要来自借款1.81亿元[151] - 期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1.59亿元较期初增长41.67%[151] - 销售商品收到现金同比下降25.66%至1.81亿元[150] - 支付的各项税费同比大幅下降77.35%至1203万元[150]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恶化,从2024年上半年的-6336.67万元扩大至2025年上半年的-1.42亿元[153] - 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同比下降26.8%,从2024年上半年的2.41亿元降至2025年上半年的1.76亿元[153] - 收到的税费返还大幅减少99.98%,从2024年上半年的9639.37万元降至2025年上半年的1.40万元[153] - 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改善,从2024年上半年的-168.19万元转为2025年上半年的9101.51万元正流入[153] - 购建固定资产等长期资产支付的现金减少61.9%,从2024年上半年的2.94亿元降至2025年上半年的1.12亿元[153] - 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转正,从2024年上半年的-5809.60万元改善为2025年上半年的7843.14万元[154] - 期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为1.26亿元,较期初的9795.32万元增长28.3%[154] 资产与负债状况 - 总资产为61.128亿元,同比下降2.12%[17]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为50.107亿元,同比下降3.23%[17] - 货币资金增加至1.591亿元,占总资产比例2.6%,同比增长41.66%[87] - 应收款项融资减少至1658.7万元,占总资产比例0.27%,同比下降50.96%[87] - 预付款项增加至3101.3万元,占总资产比例0.51%,同比增长119.33%[87] - 在建工程减少至2.094亿元,占总资产比例3.42%,同比下降30.61%[87] - 短期借款增加至1.814亿元,占总资产比例2.97%,同比增长236.81%[87] - 货币资金为1.59亿元人民币,较期初1.12亿元增长41.7%[137] - 交易性金融资产为11.39亿元人民币,较期初13.70亿元下降16.9%[137] - 应收账款为4.39亿元人民币,较期初3.45亿元增长27.5%[137] - 存货为2.87亿元人民币,较期初3.00亿元下降4.4%[137] - 固定资产为31.73亿元人民币,较期初31.32亿元增长1.3%[137] - 在建工程减少30.6%至2.094亿元人民币[138] - 短期借款激增236.8%至1.814亿元人民币[138][141] - 未分配利润下降35.9%至2.996亿元人民币[139] - 交易性金融资产减少24.7%至6.293亿元人民币[140] - 应收账款增长27.2%至4.383亿元人民币[140] - 存货下降4.9%至2.849亿元人民币[140] - 长期借款减少62.3%至5722.6万元人民币[138] - 合同负债激增162.8%至224.8万元人民币[138] - 货币资金增长28.3%至1.257亿元人民币[140] - 资产总额下降2.1%至61.128亿元人民币[138][139] - 公司总负债从10.13亿人民币小幅增长至10.23亿人民币,增幅约0.97%[142] - 公司所有者权益从52.08亿人民币下降至50.46亿人民币,降幅约3.1%[142] - 公司总资产从62.21亿人民币下降至60.69亿人民币,降幅约2.4%[142] - 合同负债从84.11万人民币大幅增长至224.76万人民币,增幅达167%[142] - 长期借款从1.52亿人民币大幅减少至5723万人民币,降幅达62.3%[142] - 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权益合计从期初的51.78亿元下降至期末的50.11亿元,减少3.2%[156][157] - 未分配利润减少34.5%,从期初的4.67亿元降至期末的3.00亿元[156][157] 投资与筹资活动 - 报告期投资额10.564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37%[90] - 锂电池负极材料项目累计投入13.062亿元,其中本期投入3913.9万元[91] - 股票投资公允价值变动收益88.54万元,期末账面价值2116.9万元[92] - 私募股权投资基金投资总额6911万元,报告期亏损54.19万元[93] - 其他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损失2.484亿元,期末账面价值11.556亿元[92] - 公司使用闲置募集资金进行现金管理,2025年4月授权额度60,000万元,报告期末余额38,600万元[122] 行业与市场环境 - 2025年上半年国内光伏新增装机212.21GW,同比增长107%[25] - 多晶硅产量59.6万吨,同比下降43.8%;硅片产量316.0GW,同比下降21.4%[25] - 硅片出口量35.5GW同比下降7.5%,组件出口量125.6GW同比下降2.82%[25] - 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696.8万辆和693.7万辆,同比增长41.4%和40.3%[30] - 新能源汽车销量占汽车总销量比例达44.3%,出口106万辆同比增长75.2%[30] - N型电池技术占比超70%,HJT成本已下降至与TOPCon接近[28] - 2025年1-6月中国锂电池出货量776GWh,同比增长68%[35] - 动力电池出货量477GWh,同比增长49%;储能电池出货量265GWh,同比增长128%[35] - 正极材料出货量210万吨,同比增长53%;负极材料出货量129万吨,同比增长37%[35] - 2025年上半年中国燃料电池汽车产销量分别为1364辆和1373辆,同比分别减少47.2%和46.8%[38] - 中国燃料电池系统价格从2019年10000元/kW降至2024年2000元/kW,降幅达80%[38] - 2025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同比增速预计维持在20%以上[35] - 储能领域产品出货同比增速有望超50%,市场规模将超500GWh[35] 公司治理与股权结构 - 公司2025年半年度报告未经审计[4] - 公司控股股东及实际控制人为廖寄乔[9] - 公司全资子公司包括湖南金博氢能科技有限公司、湖南金博碳陶科技有限公司、湖南金博碳基材料研究院有限公司和湖南金博投资有限公司[9] - 公司参股公司为湖南金硅科技有限公司[9] - 报告期为2025年1月1日至2025年6月30日[9] - 公司于2025年7月29日披露2025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草案[51] - 激励计划以锂电+交通两大核心新业务营业收入增长率为核心考核指标[51] - 公司拥有五大碳基材料产业化创新平台包括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和四个省级研究中心[55] - 公司依托"碳谷"产业园项目形成碳基产业链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56] - 公司于2025年2月26日完成第四届董事会、监事会换届选举并聘任新一届高级管理人员[96] - 李军、王跃军因第三届董事会任期届满不再担任公司董事[96] - 陈一鸣因独立董事任职年限到期离任[96] - 周子嫄因临近退休不再担任财务总监[96] - 选举戴朝晖为公司董事、李洁为独立董事[96] - 聘任王飞鸽为公司财务总监[96] - 赵宏美于2025年2月18日经职工代表大会选举为职工代表董事[97] - 公司半年度未拟定利润分配预案或资本公积金转增预案[98] - 截至报告期末普通股股东总数为13,361户[126] - 第一大股东廖寄乔持股24,481,962股,占比11.99%,无质押冻结[128] - 景顺长城新能源产业股票基金持股411.40万股,占总股本2.02%[129] - 景顺长城基金国寿股份资管计划持股403.26万股,占总股本1.98%[129] - 宁波银行景顺成长龙头基金持股319.52万股,占总股本1.57%[129] - 自然人朱攀持股314.48万股,占总股本1.54%[129] 非经常性损益 - 非经常性损益合计金额为3123.92万元,其中政府补助贡献2597.82万元[21] - 委托他人投资或管理资产产生收益1586.44万元[21] - 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公允价值变动损失749.22万元[21] - 非流动性资产处置损失62.6万元[21] 募集资金使用情况 - 公司募集资金总额为3,102,916,254.85元,募集资金净额为3,069,944,907.29元[118] - 截至报告期末累计投入募集资金总额2,549,038,278.00元,总体投入进度83.03%[118] - 超募资金累计投入112,660,112.17元,超募资金投入进度3.67%[118] - 高纯大尺寸先进碳基复合材料产能扩建项目累计投入1,592,070,654.44元,投入进度88.32%[119] - 金博研究院建设项目累计投入489,939,023.56元,投入进度61.22%[119] - 补充流动资金项目累计投入467,028,600.00元,投入进度100%[119] 承诺与合规事项 - 实际控制人廖寄乔承诺限售期满后4年内每年转让首发前股份不超过上市时持股总数的25%[102] - 董事王冰泉承诺限售期满后4年内每年转让首发前股份不超过上市时持股总数的25%[102] - 董事李军承诺自公司股票上市之日起12个月内及离职后6个月内不转让间接持有的首发前股份[103] - 董事李军承诺锁定期满后两年内减持价格不低于首次公开发行价[103] - 董事李军承诺任期内及离任后6个月内每年转让股份不超过间接持股总数的25%[103] - 董事王跃军承诺若上市后6个月期末收盘价低于发行价则锁定期自动延长至少6个月[103] - 财务总监周子嫄承诺减持首发前股份价格不低于首次公开发行价[104] - 副总裁童宇承诺任期内及离任后6个月内每年转让股份不超过间接持股总数的25%[104] - 核心技术人龚玉良承诺自限售期满起4年内每年转让首发前股份不超过上市时持股总数的25%[104] - 核心技术人刘学文承诺自限售期满起4年内每年转让首发前股份不超过上市时持股总数的极数25%[104] - 所有承诺方均声明已严格履行承诺且无未完成情况[103][104] - 承诺有效期均自202
金博股份(688598) - 2025 Q2 - 季度财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