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入和利润表现 - 收益为6.948亿港元,同比增长5.5%[2][4] - 本公司拥有人应占溢利为6719万港元,同比增长7.5%[2][8] - 收益同比增长5.5%至694.8百万港元[19] - 经营溢利下降0.9%至67.5百万港元[19] - 净利润下降7.9%至50.5百万港元[19] - 公司拥有人应占期间溢利为6718.5万港元,较去年同期6247.8万港元增长7.5%[23] - 公司2025年上半年总收益为694,821千港元,较2024年同期的658,345千港元增长5.5%[31] - 公司经营溢利为67,515千港元,较2024年同期的68,134千港元下降0.9%[31] - 本公司拥有人应占纯利为6718.5万港元(2024年:6247.8万港元),每股基本盈利基于5.888亿加权平均股数计算[44] 成本和费用 - 研发费用大幅增加88.6%至1.598亿港元,占收益23.0%[6] - 销售及分销费用减少11.4%至1.526亿港元,费用占收益比率下降4.2个百分点至22.0%[7] - 行政费用增加4.7%至1.016亿港元[7] - 研发费用总额为41,611千港元,较2024年同期的34,076千港元增长22.1%[31] - 开发及政府补助收入大幅增长至2,238千港元,较2024年同期的93千港元增长2306%[35] - 无形资产摊销费用为36,701千港元,较2024年同期的31,881千港元增长15.1%[36] - 借款及透支利息开支为5,656千港元,较2024年同期的6,134千港元下降7.8%[36] - 开发成本及专利费支出增至7509万港元,较去年同期5063.7万港元增长48.3%[24] - 主要管理人员薪酬总额从17,894千港元增至21,881千港元,增长22.3%[56] 毛利率 - 毛利为3.601亿港元,同比增长2.7%[2][5] - 毛利率下降1.5个百分点至51.8%[5] - 毛利率为51.8%,较去年同期下降1.2个百分点[19] 产品线表现 - 引进产品贡献收益39.0%,专利及仿制产品占61.0%[5] - 曲前列尼尔注射液《芮旎尔®》录得31.4%强劲增长[4] - 菲普利®录得33.3%显著增长[4] - 专利及仿制产品分部收益为423,504千港元,同比增长5.3%;引进产品分部收益为271,317千港元,同比增长6.0%[31] - 目前共有10款产品纳入最新版医保药品目录[17] 研发与产品管线进展 - 南沙基地扩大阿齐沙坦片《憩昙平®》生产规模并推进芬太尼气溶胶吸入剂验证批次生产[10] - 公司拥有65%权益的附属公司中国肿瘤医疗有限公司(COF)肿瘤资产管道包括6项创新资产及4项仿制药[13] - 索卡佐利单抗注射液于2025年7月获国家药监局批准新增扩散期小细胞肺癌一线治疗适应症[13] - 与Auransa Inc.合作推进人工智能驱动药物探索AU409第I期临床试验于2024年7月开始进展良好[14] - 环丙沙星氟轻松滴耳液于2025年1月取得国家药监局药品注册批文[16] - 公司后期阶段计划包括《Intrarosa®》新药申请/舒更葡糖钠注射液简化新药申请/注射用盐酸美法仑简化新药申请[12] - 公司正开发心血管健康/女性健康/儿科/罕见病/皮肤科及产科等主要治疗领域资产[12] - 芬太尼气溶胶吸入剂已完成第II期临床试验[10] 现金流 - 经营业务产生现金净额显著提升至1.843亿港元,较去年同期5897.6万港元增长212.6%[24] - 投资活动所用现金净额增至8633.6万港元,主要因开发成本及专利费增加至7509万港元[24] -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期末余额达3.036亿港元,较期初2.168亿港元增长40.0%[24] - 外币汇率变动对现金影响为亏损555.7万港元,去年同期为收益149.7万港元[24] - 已付股息增至1472.1万港元,较去年同期588.8万港元增长150.0%[24] 资产与负债 - 按公平值透过其他全面收益列账之财务资产增长72.3%至464.9百万港元[21] - 现金及银行结余大幅增长40.0%至303.6百万港元[21] - 总权益增长17.7%至1,823.4百万港元[22] - 公司总资产达2,996,226千港元,较2024年末的2,617,866千港元增长14.5%[32][34] - 中国地区资产占比66.9%,达2,004,128千港元;香港及其他地区资产占比33.1%,达992,098千港元[34] - 新增无形资产约1.18亿港元(2024年同期:5100万港元),主要为专利费及开发成本[47] - 新增自有物业、厂房及设备约1000万港元(2024年同期:1200万港元)[46] - 新增使用权资产约500万港元(2024年同期:900万港元)[45] - 应付贸易账款总额从141,967千港元下降至133,030千港元,减少6.3%[51] - 银行借款总额从213,865千港元增加至230,238千港元,增长7.7%[51] - 流动银行借款从149,957千港元略降至147,478千港元,减少1.7%[51] - 资本承担总额从114,697千港元增加至133,656千港元,增长16.5%[59] - 无形资产专利费及开发成本资本承担从83,016千港元增至97,138千港元,增长17.0%[59] 外汇与权益影响 - 换算海外附属公司财务报表产生汇兑收益45.9百万港元[20] - 通过其他全面收益列账之财务资产公平值变动收益1.925亿港元,去年同期为亏损3.547亿港元[23] - 汇兑储备改善至亏损1.015亿港元,主要因海外附属公司财务报表换算产生4640.6万港元收益[23] - 非控股权益应占亏损扩大至16.6百万港元[19] - 非控股权益应占亏损扩大至1200.5万港元,去年同期为862.6万港元[23] - 联营公司权益从420.6万港元降至371.8万港元,分占收购后亏损48.8万港元[48] 税务 - 香港利得税增至381.7万港元,中国企业所得税新增178.7万港元,总即期税项达560.4万港元[37] - 高新技术企业子公司享受15%优惠税率(标准中国税率为25%)[38] - 香港利得税两级制:首200万港元溢利按8.25%征税,超出部分按16.5%征税[37] 借款与融资 - 人民币计值银行借款从42,320千港元大幅增加至65,760千港元,增长55.3%[53] - 银行借款实际年利率区间从2.60%-6.58%收窄至1.97%-2.97%[52] 股息 - 宣派中期股息每股0.022港元(2024年:0.020港元),总额1295.4万港元[41] - 建议派发中期股息每股0.022港元,较去年0.020港元增加10.0%[62] 应收账款 - 应收贸易账款账龄分析:0-30日占比54.7%(10.17亿港元),31-120日占比42.5%(7900万港元)[49] - 0至90天账期应付账款从127,414千港元降至103,661千港元,减少18.6%[51] 地区业务表现 - 公司超过90%收益来自中国内地业务[33] 管理层展望 - 2025年下半年公司对维持盈利增长持审慎乐观态度[18]
李氏大药厂(00950) - 2025 - 中期业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