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晶澳科技(002459) - 2025 Q2 - 季度财报
晶澳科技晶澳科技(SZ:002459)2025-08-22 12:45

收入和利润(同比环比) - 营业收入236.04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36.01%[19]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亏损25.80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195.13%[19] - 基本每股收益-0.79元/股,同比下降192.59%[19] - 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9.79%,同比下降7.25个百分点[19]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亏损22.87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179.23%[19] - 稀释每股收益-0.79元/股,同比下降192.59%[19] - 报告期营业收入239.05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36.01%[69]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25.80亿元人民币[60] - 营业收入同比下降36.01%至239.05亿元[71] - 光伏组件收入同比下降38.35%至217.77亿元,毛利率为-5.98%[71][72] - 境外收入同比下降48.41%至118.42亿元[71] - 毛利率同比下降7.44个百分点至-3.53%[72] - 公司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2,390,454.77万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258,003.69万元[121] 成本和费用(同比环比) - 营业成本247.47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31.06%[69] - 财务费用为-2.38亿元人民币,主要因汇率波动产生汇兑收益[69] - 销售费用5.19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6.32%[69] - 研发投入同比下降29.14%至13.88亿元[70] 现金流表现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45.08亿元人民币,同比大幅改善342.44%[19] -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大幅改善至45.08亿元,同比上升342.44%[70] - 投资活动现金流量净额改善至8.77亿元,同比上升110.81%[70] 资产和负债状况 - 总资产1055.98亿元人民币,较上年度末下降6.52%[19]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248.00亿元人民币,较上年度末下降11.10%[19] - 报告期末总资产1055.98亿元人民币,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248.00亿元人民币[60] - 货币资金增加至260.75亿元,占总资产比例上升2.48个百分点[76] - 短期借款下降至52.97亿元,占总资产比例减少2.50个百分点[76] - 合同负债减少至23.907亿元(占比2.26%),同比下降0.76个百分点[77] - 长期借款增长至185.622亿元(占比17.58%),同比增加4.97个百分点,主要因新增借款[77] - 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增至40.082亿元(占比3.8%),同比增加2.24个百分点[77] - 应付票据减少至124.623亿元(占比11.8%),同比下降0.9个百分点[77] - 其他权益工具投资减少至1276.88万元[80] - 其他非流动金融资产增长至8.561亿元[80] 业务运营和产能 - 公司持有的光伏电站规模约2.722吉瓦[34] - 公司具备从拉晶到硅片、电池、组件的全产业链生产能力[37] - 公司组件产能达100GW,硅片和电池产能分别达到组件产能的80%以上和70%以上[46] - 电池组件出货量33.79GW,其中海外出货占比45.93%[61] - 公司组件产能达100GW,硅片与电池产能分别为组件产能的80%和70%以上[65] - 公司2025年上半年电池组件出货量33.79GW,其中海外出货量占比约45.93%[121] 研发和技术创新 - n型倍秀电池量产转换效率最高达27%[28] - 最新DeepBlue5.0组件最高功率达670W,效率24.8%[31] - 源网侧储能系统实测效率达88.93%,行业领先[33] - 研发模式以自主研发为主拥有晶硅、电池、组件及储能四大研发中心[39] - 研发投入13.88亿元人民币,占营业收入比例5.81%[62] - n型倍秀电池量产转换效率最高达27%[65] - 公司拥有专利2072项,其中发明专利1109项[51] - 公司DeepBlue5.0系列组件转换效率达24.8%,经TÜV测试后提升至25.5%,正面功率超过700W[50] - 公司"晶弦"细栅互联技术使组件功率提升超10W,效率突破25%[50] - 公司TOPCon电池效率和开路电压纪录达748.6mV[50] - 公司2025年上半年研发投入13.88亿元,占营业收入5.81%[122] - 公司拥有有效专利2,072项,其中发明专利1,109项[122] 市场和销售 - 海外销售团队实现本地化为客户提供产品销售和技术服务[38] - 公司在海外设立16个销售公司,服务网络覆盖178个国家和地区[48] - 公司连续六年获得RETC"全面表现最优"荣誉,连续十年被PVEL评为全球"最佳表现"组件供应商[53] - 公司被彭博新能源财经连续十年评为一流可融资品牌,并获得PVModuleTech可融资性AA评级[53] 生产和供应链 - 光伏与储能事业群采购主要原辅材料包括硅料、金刚线、浆料、玻璃、背板等[37] - 智慧能源事业群采购光伏组件为公司自产产品[41] - 公司生产基地采用全自动双轨高速串焊机、双腔层压机等先进设备实现智能联动生产[55] - 公司建立生产分析系统实现24小时不间断监测和自动预警,强化硅片质量管控[55] 电站业务模式 - 分布式工商业电站采用自发自用余电上网售电模式[44] - 户用电站存量项目可继续选择全额上网模式电价不高于当地燃煤基准价[44] - 集中式电站采用全额上网售电模式电价通过市场化交易形成[43] - 2025年5月1日前备案并网的分布式项目可继续选择全额上网模式[44] 投资和募投项目 - 报告期投资额26.711亿元,同比大幅下降49.82%[82] - 鄂尔多斯高新区一体化项目投入58.518亿元,累计实际投入25.663亿元[84] - 2020年非公开发行股票募集资金净额515,823.67万元,累计使用比例99.21%[93] - 2021年非公开发行股票募集资金净额496,867.92万元,累计使用比例91.49%[93] - 2023年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募集资金净额893,384.8万元,累计使用比例93.25%[93] - 公司非公开发行A股74,382,624股,发行价67.22元/股,募集资金总额49.9999998528亿元[95] - 2021年非公开发行股票募投项目结余募集资金3.573655亿元转入2023年可转债募投项目[95] - 2021年非公开发行股票募投项目调整后投资总额46.149303亿元[95] - 截至2025年6月30日累计使用募集资金45.459301亿元,尚未使用7.0002亿元[95] - 2023年向不特定对象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募集资金总额89.603077亿元[95] - 可转债募投项目调整后投资总额92.912135亿元[95] - 可转债项目报告期使用募集资金4.443882亿元,累计使用83.31106亿元[95] - 可转债项目尚未使用募集资金9.676298亿元,其中补充流动资金5.81665亿元[95] - 非公开发行扣除承销费3132.075463万元后剩余募集资金49.6867923065亿元[95] - 可转债项目扣除发行费用后募集资金净额为89.3384802597亿元[95] - 年产5GW高效电池和10GW高效组件项目承诺投资总额37亿元,期末累计投入30.72亿元,投资进度98.28%[96] - 年产20GW单晶硅棒和20GW单晶硅片项目承诺投资总额32亿元,期末累计投入27.77亿元,投资进度97.58%[96] - 包头晶澳(三期)20GW拉晶、切片项目承诺投资总额27亿元,期末累计投入30.58亿元,投资进度100.01%[96] - 年产10GW高效电池和5GW高效组件项目承诺投资总额23.34亿元,期末累计投入17.42亿元,投资进度74.60%[96] - 年产10GW高效率太阳能电池片项目承诺投资总额15亿元,期末累计投入11.33亿元,投资进度75.51%[96] - 补充流动资金项目(2020年)承诺投资总额14.58亿元,期末累计投入20.45亿元,投资进度极100.00%[96] - 补充流动资金项目(2022年)承诺投资总额14.69亿元,期末累计投入14.69亿元,投资进度100.00%[96] - 补充流动资金项目(2023年)承诺投资总额23.99亿元,期末累计投入23.99亿元,投资进度100.00%[96] - 高效太阳能电池研发中试项目承诺投资总额3000万元,期末累计投入2999万元,投资进度100.00%[96] - 承诺投资项目合计承诺投资总额190.67亿元,期末累计投入179.43亿元,整体投资进度94.10%[96] - 年产5GW高效电池10GW高效组件及配套项目、年产20GW单晶硅棒和20GW单晶硅片项目、包头晶澳(三期)20GW拉晶、切片项目、年产10GW高效电池和5GW高效组件项目、年产10GW高效率太阳能电池片项目因光伏行业产品价格下降导致效益未达预期[97] - 包头晶澳(三期)20GW拉晶、切片项目实施方式变更,通过债权转股权形式增资27亿元人民币[97] - 扬州年产10GW高效率太阳能电池片项目实施方式变更,通过债权转股权及现金形式增资15亿元人民币,其中11.4亿元债权转股权,3.6亿元现金增资[97] - 2020年非公开发行股票募集资金置换预先投入自筹资金1,605,868,435.04元人民币[97] - 2021年非公开发行股票募集资金置换预先投入自筹资金570,204,647.20元极人民币[97] - 补充流动资金项目不适用预期效益数据[97] - 高效太阳能电池研发中试项目极研发类项目,不涉及预期效益[97] - 项目可行性未发生重大变化[97] - 不存在超募资金[97] - 不存在擅自变更募集资金用途或违规占用情形[97] - 公司使用募集资金人民币20.73亿元置换预先投入募投项目的自筹资金[98] - 2020年使用不超过人民币24亿元闲置募集资金暂时补充流动资金实际使用金额为24亿元[98] - 2021年使用不超过人民币19亿元闲置募集资金暂时补充流动资金实际使用金额为19亿元[98] - 2022年使用2020年募投项目不超过人民币15亿元闲置募集资金补充流动资金实际使用金额为15亿元极[98] - 2023年使用2020年募投项目不超过人民币10亿元闲置募集资金补充流动资金实际使用金额为10亿元[98] - 202极3年使用2020年募投项目不超过人民币9亿元闲置募集资金补充流动资金实际使用金额为9亿元[98] - 2024年使用2020年募投项目不超过人民币1.5亿元闲置募集资金补充流动资金实际使用金额为1.5亿元[98] - 截至2025年6月30日尚未归还余额为人民币4900万元占初始募集资金净额1.05%[99] - 2022年使用2021年募投项目"年产20GW单晶硅棒和20GW单晶硅片项目"闲置募集资金26亿元补充流动资金[100] - 2022年使用2021年募投项目"高效太阳能电池研发中试项目"闲置募集资金2亿元补充流动资金[100] - 公司使用2021年非公开发行股票募投项目闲置募集资金22亿元暂时补充流动资金,其中年产20GW单晶硅棒和20GW单晶硅片项目10亿元,高效太阳能电池研发中试项目2亿元[101] - 公司实际使用2021年非公开发行股票募投项目闲置募集资金12亿元暂时补充流动资金,其中年产20GW单晶硅棒和20GW单晶硅片项目10亿元,高效太阳能电池研发中试项目2亿元[101] - 公司使用2021年非公开发行股票募投项目闲置募集资金63亿元暂时补充流动资金,其中年产20GW单晶硅棒和20GW单晶硅片项目10亿元,高效太阳能电池研发中试项目2亿元[102] - 公司实际使用2021年非公开发行股票募投项目闲置募集资金11亿元暂时补充流动资金,其中年产20GW单晶极硅棒和20GW单晶硅片项目9亿元,高效太阳能电池研发中试项目2亿元[102] - 公司使用2021年非公开发行股票募投项目闲置募集资金27.6亿元暂时补充流动资金,其中年产20GW单晶硅棒和20GW单晶硅片项目5.5亿元,高效太阳能电池研发中试项目1.极6亿元[103] - 截至2025年6月30日,年产20GW单晶硅棒和20GW单晶硅片项目已归还4.86亿元,尚未归还余额6400万元,高效太阳能电池研发中试项目已归还1.6亿元,无未归还余额[103] - 年产20GW单晶硅棒和20GW单晶硅片项目结余募集资金3.57亿元将用于包头晶澳(三期)20GW拉晶、切片项目[104] - 公司使用2023年可转债募投项目闲置募集资金63亿元暂时补充流动资金,其中包头晶澳(三期)20GW拉晶、切片项目15亿元,年产10GW高效电池和5GW高效组件项目17亿元,年产10GW高效率太阳能电池片项目10亿元[106] - 公司实际使用2023年可转债募投项目闲置募集资金39.7亿元暂时补充流动资金,其中包头晶澳(三期)20GW拉晶、切片项目15亿元,年产10GW高效电池和5GW高效组件项目14.7亿元,年产10GW高效率太阳能电池片项目10亿元[106] - 截至2025年6月30日,年产10GW高效电池和5GW高效组件项目已归还4.18亿元,尚未归还余额5.82亿元,募集资金专户可使用金额9.68亿元,占初始募集资金净额10.83%[107] - 年产5GW高效电池和10GW高效组件项目节余募集资金586.741百万元永久补充流动资金[109] - 年产20GW单晶硅棒和20GW单晶硅片项目节余募集资金357.3655百万元[110] - 年产20GW单晶硅棒项目原计划投入募集资金3200百万元实际投入2644.6648百万元[110] - 年产20GW单晶硅棒项目待支付款项201.5863极百万元[110] - 包头晶澳三期20GW拉晶切片项目于2025年6月结项节余募集资金0元[108] - 年产10GW高效电池和5GW高效组件项目于2024年12月结项无节余资金[111] - 年产10GW高效率太阳能电池片项目于2024年12月结项无节余资金[111] - 高效太阳能电池研发中试项目于2024年12月结项无节余资金[110] - 年产5GW高效电池项目自2022年4月达到满产状态[110] - 年产20GW单晶硅棒项目自2023年1月达到满产状态[111] 金融工具和衍生品 - 衍生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损失1296.54万元[80] - 远期外汇及期权衍生品初始投资金额为94,956.94万元[87] - 衍生品投资本期公允价值变动收益为9,797.28万元[87][89] - 衍生品投资累计计入权益的公允价值变动为-34,992.77万元[87] - 报告期内衍生品购入金额达4,164,835.59万元[87] - 报告期内衍生品售出金额达2,872,084.03万元[87] - 期末衍生品投资金额为1,387,708.5万元,占公司净资产比例55.96%[87] - 衍生品交割收益为-95,944.81万元[89] 非经常性损益 - 非流动性资产处置损益为4.41亿元,主要来自境外子公司股权处置收益[23] - 政府补助金额为1.01亿元[23] - 套期保值业务导致损失8.22亿元[23] - 应收款项减值准备转回462.06万元[24] - 其他营业外收支净额995.64万元[24] - 非经常性损益合计净亏损2.93亿元[24] - 存货跌价准备计提3.20亿元,占利润总额11.57%[74] 会计准则差异 - 境外与中国会计准则下净利润和净资产无差异[21] 子公司表现 - 子公司晶澳太阳能有限公司注册资本2,127,197万元,总资产4,497,187.47万元,净资产3,335,307.36万元[116] - 子公司晶澳(扬州)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营业收入252,384.67万元,净利润43,100.84万元[116] - 子公司东台晶澳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营业收入314,999.83万元,净利润26,788.99万元[116] - 子公司晶澳太阳能国际有限公司营业收入367,566.44万元,净利润87,697.79万元[116] - 境外资产晶澳太阳能越南有限公司规模67.74亿元,占净资产27.31%,收益1.62亿元[78] 风险因素 - 公司面临光伏行业产能过剩风险,国内硅片、电池和组件环节落地产能均超过1,100G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