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建发国际集团(01908) - 2025 - 中期业绩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收入和利润 - 收入约人民币341.7亿元,同比增长4.3%[2][4] - 物业开发分部收入约人民币321.4亿元,同比增长3.7%[2] - 总收益为341.65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4.3%[18] - 集团收入同比增长4.3%至341.6亿元人民币[66] - 本公司权益持有人应占利润约人民币9.1亿元,同比增长11.8%[2] - 期内溢利人民币15.0亿元,同比增长4.7%[4] - 毛利人民币44.0亿元,同比增长12.8%[4] - 公司权益持有人应占期内溢利为人民币817,068千元[5] - 期内溢利总额为人民币1,436,478千元[5] - 公司权益持有人应占期内全面收益总额为人民币789,331千元[5] - 公司权益持有人应占期内溢利为人民币913,748千元,同比增长11.8%[32] - 公司2025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净利润为913,748千元人民币[30] - 除所得税前溢利为22.5亿元人民币,去年同期为20.1亿元人民币[84] - 公司权益持有人应占溢利同比增长11.8%至9.1亿元人民币[66] - 公司权益持有人应占溢利增长至人民币9.1亿元,同比增长人民币0.9亿元或11.8%[86]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成本和费用 - 融资成本人民币4.67亿元,同比增长75.1%[4] - 总借贷成本为15.0亿元人民币,去年同期为15.9亿元人民币[80] - 已出售物业成本从27,441,170千元增加至28,244,621千元,增幅为2.9%[20] - 使用权资产折旧从36,766千元增加至57,732千元,增幅为57.0%[20] - 物业存货及其他合同成本拨备从284,937千元增加至392,815千元,增幅为37.9%[20] - 向联营公司及合营公司贷款的预期信贷亏损拨备从拨回65,225千元转为计提20,629千元[20] - 公司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所得税开支总额为750,096千元人民币[21] - 公司当期企业所得税为1,731,246千元人民币[21] - 公司当期土地增值税为100,665千元人民币[21] - 公司递延所得税项为(1,081,815)千元人民币[21] - 公司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所得税开支总额为571,216千元人民币[21] - 所得税开支增加至人民币7.5亿元,同比增长约31.6%(从5.7亿元)[85] - 投资物业公平值变动损失为3485万元人民币,去年同期为137万元人民币[81] - 其他收入为3.5亿元人民币,去年同期为4.1亿元人民币[79] - 公司总员工成本为人民币18.5亿元,较去年同期19.5亿元下降5.1%[100] 各条业务线表现:物业开发 - 物业开发收益为321.43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7%[18] - 物业开发业务收入达321.4亿元人民币,占总收入94.1%[67] - 交付物业总建筑面积为190.1万平方米,同比减少15.1万平方米[67] - 已交付可供销售总建筑面积为190.1万平方米,去年同期为205.2万平方米[76] - 某一时间点确认收益为322.13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5%[18] - 归属本公司股东权益的累计合同销售金额约人民币533.5亿元,同比增长4.9%[2] - 归属本公司股东权益的累计合同销售总建筑面积约200.8万平方米,同比减少18.4%[2] - 物业开发现金回款合计约人民币658亿元[2] - 公司归属股东权益的累计合同销售金额达人民币533.5亿元,同比增长4.9%[70] - 归属股东权益的累计合同销售总建筑面积为200.8万平方米,同比下降18.4%[70] - 2025年公司总销售金额为533.52亿元人民币,总建筑面积为200.79万平方米[72] - 2024年公司总销售金额为508.73亿元人民币,总建筑面积为245.95万平方米[72] 各条业务线表现:物业管理及其他服务 - 物业管理及其他相关服务收益为20.21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6.0%[18] - 物业管理服务收益为13.16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6.9%[18] - 建设管理及代建服务收益为4.54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2.5%[18] - 物业租赁租金收入为4320.3万元人民币,同比增长8.7%[18] - 一段时间内确认收益为19.52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9.6%[18] - 物业管理及其他相关服务收益为20.2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6.0%[77] - 在管建筑面积达8330万平方米[77] 各地区表现:销售金额和面积 - 上海地区销售额达77.11亿元人民币,厦门地区达47.89亿元人民币[68] - 杭州地区销售金额达119.1亿元,销售面积35.2万平方米[71] - 北京地区销售金额82.6亿元,销售面积11.1万平方米[71] - 厦门地区销售金额55.5亿元,同比增长202.4%[71] - 上海地区销售金额47.7亿元,销售面积10.9万平方米[71] - 苏州地区销售金额13.5亿元,同比下降49.5%[71] - 泉州地区销售金额13.0亿元,同比下降47.3%[71] - 长沙地区销售金额10.6亿元,同比下降58.6%[71] - 宁波地区总金额达321.4亿元[69] - 株洲2025年销售金额23,786万元人民币,建筑面积35,228平方米,同比增长30.4%[72] - 合肥2025年销售金额22,227万元人民币,建筑面积12,555平方米,同比下降67.6%[72] 各地区表现:土地储备 - 截至2025年6月30日,公司土地储备总面积达1,271.0万平方米[73] - 上海土地储备1,153,141平方米,同比增长20.9%[73] - 杭州土地储备991,803平方米,同比增长27.5%[73] - 漳州土地储备478,112平方米,同比增长272.9%[73] - 泉州土地储备456,605平方米,同比增长93.3%[73] - 北京土地储备361,705平方米,同比增长71.9%[73] 管理层讨论和指引:战略与运营 - 公司2025年下半年聚焦"稳规模/稳利润"工作方向[103] - 销售端将提升核心城市市场占有率并动态调整价格策略[103] - 投资端优先考虑去化周期和价格风险并增强库存流动性[105] - 产品端将持续推进新中式产品迭代升级并加大研发投入[106] - 公司通过城市更新/资产包等方式补充核心城市优质项目[105] - 公司重点推动高品质灯塔项目落地并强化生产品质管控[106] - 公司实施差异化投资销售策略以减少对单一市场依赖[102] - 公司推出"锦·秀·华·章"四大产品系列包含王府中式/盛世唐风等新中式住宅[106] - 公司持续推进供应链模块化与标准化以降低成本[107] - 公司深化与央国企优质供方的战略合作[107] 管理层讨论和指引:财务与融资 - 净负债为人民币357.1亿元(2024年底:325.8亿元),净负债权益比率升至33.37%(2024年底:31.78%)[88] - 计息借款总额为人民币411.1亿元(利率0.95%-3.05%),间接控股公司贷款为人民币453.3亿元(利率4.06%)[89] - 借款总额中约93.6%按浮动利率计息,6.4%按固定利率计息[89] - 负债比率降至85.9%(2024年底:87.6%),借款总额中人民币136.3亿元一年内到期[91] - 财务担保合同余额降至人民币217.6亿元(2024年底:433.2亿元),减少因部分新销售项目未提供担保[92] - 资本承担余额增至人民币667.1亿元(2024年底:599.7亿元),因开发中物业增加[93] 其他重要内容:资产与负债状况 - 资产总值从4124.83亿元增加至4439.32亿元,增长7.6%[6] - 开发中物业从2230.28亿元增加至2439.23亿元,增长9.4%[6] - 银行及手头现金从572.59亿元略降至562.55亿元,减少1.8%[6] - 于联营公司的权益从1808.37亿元增加至1976.86亿元,增长9.3%[6] - 投资物业从277.81亿元增加至301.69亿元,增长8.6%[6] - 递延税项资产从510.71亿元增加至615.07亿元,增长20.4%[6] - 收购土地的订金(流动)从11.17亿元大幅增加至585.04亿元,增长424.0%[6] - 持作销售物业从217.40亿元减少至195.78亿元,下降10.0%[6] - 贸易及其他应收款项从161.36亿元增加至170.81亿元,增长5.9%[6] - 应收非控股权益款项从486.85亿元增加至526.85亿元,增长8.2%[6] - 银行及手头现金总额为人民币562.55亿元,较2024年末的人民币572.59亿元减少1.8%[50] - 开发中物业账面价值增长至2439.23亿元人民币(2025年6月30日)[44] - 持作销售物业账面价值下降至195.78亿元人民币(2025年6月30日)[44] - 物业存货总额(含其他存货及合同成本)达2661.93亿元人民币[44] - 贸易应付款项总额为人民币258.87亿元,较2024年末的人民币258.51亿元基本持平[53] - 负债总额为人民币336.93亿元,较期初人民币309.98亿元增长8.7%[7] - 资产净值为人民币107.00亿元,较期初人民币102.50亿元增长4.4%[7] - 权益总额为人民币107.00亿元,较期初人民币102.50亿元增长4.4%[7] - 银行及手头现金为人民币562.6亿元(2024年底:572.6亿元),总资产为人民币4,439.3亿元(2024年底:4,124.8亿元)[88] 其他重要内容:融资与借款 - 计息银行借款总额从人民币337.47亿元增至411.12亿元,增长21.8%[58] - 一年内到期银行借款从人民币61.25亿元增至81.00亿元,增长32.2%[59] - 间接控股公司贷款实际年利率从4.45%降至4.06%[55] - 银行贷款实际年利率区间为0.95%至3.05%,较上年收窄[60] - 无抵押借款中建发股份担保150.0亿元人民币,建发房产担保294.77亿元人民币[60] - 银行借款抵押物中开发中物业账面值从人民币464.40亿元降至237.33亿元,减少48.9%[59] - 开发中物业抵押物价值为237.33亿元人民币(2025年6月30日)[45] 其他重要内容:应收应付款项 - 贸易应收款项(扣除亏损拨备)从2024年末的人民币32.32亿元下降至2025年6月30日的人民币30.269亿元,降幅为6.3%[47][48] - 其他应收款项(扣除亏损拨备)从2024年末的人民币129.037亿元增加至2025年6月30日的人民币140.543亿元,增幅为8.9%[47] - 贸易应收款项的亏损拨备从2024年末的人民币2.77亿元略降至2025年6月30日的人民币2.668亿元[48] - 其他应收款项的亏损拨备从2024年末的人民币7793万元增加至2025年6月30日的人民币8349万元[48] - 账龄超过181天的贸易应收款项显著增加,从2024年末的人民币1.655亿元大幅增至2025年6月30日的人民币17.502亿元[48] - 按金项目从2024年末的人民币52.017亿元大幅减少至2025年6月30日的人民币25.71亿元[47] - 意向开发项目的预付款项为人民币25.357亿元,2024年末该项目余额为零[47] - 90天以上账龄的贸易应付款项为人民币88.45亿元,较2024年末的人民币62.00亿元大幅增加42.7%[53] - 应付股息为人民币3.46亿元,2024年末该项金额为0[53] - 应付薪金为人民币4.16亿元,较2024年末的人民币9.56亿元大幅下降56.5%[53] - 应付增值税为人民币3.74亿元,较2024年末的人民币9.39亿元大幅下降60.2%[53] - 已收按金为人民币8.20亿元,较2024年末的人民币7.18亿元增长14.3%[53] - 0-30天账龄的贸易应付款项为人民币120.93亿元,较2024年末的人民币165.15亿元下降26.8%[53] - 应收非控股权益款项账面净值从人民币486.85亿元增至526.85亿元,增长8.2%[54] - 应付关联公司及非控股权益款项总额从人民币283.52亿元增至299.87亿元,增长5.8%[54] - 应收非控股权益款项计提减值准备从人民币4873万元增至5274万元,增长8.2%[57] - 应付非控股权益计息款项从人民币130.15亿元增至167.00亿元,利率3.5%-10%[54] - 应收非控股权益计息部分为人民币6.52亿元,利率1.92%-6.5%[54] - 应付合营公司计息款项从人民币6.65亿元增至7.78亿元,利率1.95%-4.3%[54] 其他重要内容:投资物业 - 投资物业账面值从人民币2,778,052千元增至3,016,927千元,增长8.6%[33] - 投资物业公允价值变动损失人民币34,849千元[33] - 自尾盘转拨投资物业人民币273,724千元[33] - 人民币623,000千元投资物业已抵押给银行[33] - 所有投资物业均归类为公允价值层级第三级[38] - 投资物业估值采用直接资本化法,参考租金收入和资本化比率[39] - 南宁区域投资物业市场月租金范围36至1920元人民币/平方米,资本化比率3.5%至7%[40] - 上海区域投资物业市场月租金范围220至489元人民币/平方米(2025年),资本化比率5.5%至6%[40] - 苏州区域投资物业采用市场比较法估值,市价23,850元人民币/平方米(2025年)[42] - 福州区域投资物业市场月租金52元人民币/平方米,贴现率5.5%[42] - 成都区域投资物业市场月租金62元人民币/平方米,贴现率5%[42] - 北京区域投资物业市场月租金109元人民币/平方米(2025年),贴现率5.5%[43] 其他重要内容:利息收支 - 利息收入总额从2024年上半年的355,155千元下降至2025年上半年的298,617千元,降幅为15.9%[19] - 银行借款利息费用从502,061千元降至399,215千元,降幅为20.5%[19] - 间接控股公司贷款利息费用从1,029,169千元降至960,110千元,降幅为6.7%[19] - 合同负债的主要融资成本从2,509,394千元大幅下降至1,750,473千元,降幅为30.2%[19] - 总借款成本从4,100,323千元降至3,253,739千元,降幅为20.6%[19] - 资本化利息从3,833,616千元降至2,786,842千元,降幅为27.3%[19] 其他重要内容:公司治理与股东信息 - 公司未宣派2025年中期股息(上年同期:无)[115] - 公司于2025年5月13日完成非执行董事变更,黄文洲及郑永达辞任,许晓曦获委任[116] - 审核委员会由全体独立非执行董事组成共4人[119] - 审核委员会已审阅本期未经审核综合财务报表并确认符合适用会计准则[119] - 中期报告将于适当时间寄发股东并可在联交所网站查阅[120] - 董事会成员包括执行董事4人非执行董事2人独立非执行董事4人[123] - 执行董事林伟国担任董事会主席[123] - 执行董事田美坦担任行政总裁[123] - 独立非执行董事黄㭝维担任审核委员会主席[119] - 公告以英文版本为准如有歧异[123] - 公司及附属公司期内未进行任何上市证券的购买、出售或赎回[113] - 公司自年报刊发以来无重大业务变动[112] - 公司发行158,376,501股普通股用于以股代息计划[62] - 公司通过配售发行64,600,000股普通股[63] 其他重要内容:运营与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