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归创通桥(02190) - 2025 - 中期业绩
归创通桥归创通桥(HK:02190)2025-08-19 11:56

收入和利润(同比环比) - 2025年上半年收入为4.81969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1.7%[3][4] - 2025年上半年毛利为3.43109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1.5%[3] - 2025年上半年期内溢利为1.21199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76.0%[3][6] - 2025年上半年经调整溢利净额为1.3137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68.1%[3][6] - 公司2025年上半年净利润为人民币121.2百万元[14] - 公司2025年上半年收入为人民币481.969百万元,同比增长31.7%[15] - 公司总收入为人民币481,969千元,同比增长31.7%,其中商品销售收入为人民币480,872千元,同比增长32.1%[24] - 公司权益持有人应占溢利为人民币121,199千元,同比增长76.0%[33] - 公司2025年上半年收入为4.82亿元人民币,较2024年同期的3.66亿元增长31.7%[44] - 2025年上半年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净利润为1.212亿元,同比增长76.0%[45] - 经调整非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净利润为1.314亿元,同比增长68.1%[45] - 公司2025年上半年收入为人民币4.82亿元,同比增长31.7%[101] - 毛利润同比增长31.5%至人民币3.431亿元,毛利率微降至71.2%[105] - 期内溢利为人民币121,199千元,同比增长76.0%[116] 成本和费用(同比环比) - 2025年上半年毛利率为71.2%,同比下降0.1个百分点[3] - 公司2025年上半年毛利率为71.2%[14] - 公司2025年上半年研发开支为人民币121.6百万元,同比增长19.7%[14][15] - 公司销售及分销开支占总收入比例从2024年上半年的21.9%降至2025年上半年的17.7%[14] - 销售成本同比增长32.2%至人民币1.389亿元[104] - 研发开支同比增长19.7%至人民币1.216亿元,其中测试及临床试验费用达人民币5393.7万元[106][107] - 销售及分销开支同比增长6.7%至人民币8530万元,收入占比降至17.7%[108] - 行政开支同比增长28.3%至人民币5590万元,收入占比降至11.6%[109] - 毛利率保持在71.2%[53] - 销售及分销开支占比从21.9%降至17.7%[53] - 研发开支为人民币121.6百万元,同比增长19.7%[53] 各条业务线表现 - 神经血管介入产品收入占比63.3%,同比增长25.0%[4] - 外周血管介入产品收入占比36.7%,同比增长46.2%[4][5] - 神经血管介入器械收入为人民币304,463千元,同比增长25.0%,占商品销售收入的63.3%[24] - 外周血管介入器械收入为人民币176,409千元,同比增长46.2%,占商品销售收入的36.7%[24] - 神经血管介入产品收入占总收入63.3%,外周血管介入产品占36.7%[44] - 神经血管介入产品销售收入同比增长25.0%[44] - 外周血管介入产品销售收入同比增长46.2%[44] - 神经血管介入产品收入占比63.3%,达人民币3.04463亿元,同比增长25.0%[101][103] - 外周血管介入产品收入占比36.7%,达人民币1.76409亿元,同比增长46.2%[102][103] - 商品销售收入同比增长32.1%至人民币4.80872亿元,占总收入99.8%[103] 各地区表现 - 国际业务收入为1570万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6.9%[9] - 中国市场收入为人民币466,246千元,同比增长31.5%,占总收入的96.7%[27] - 其他市场收入为人民币15,723千元,同比增长36.9%,占总收入的3.3%[27] - 国际业务收入达人民币15.7百万元,同比增长36.9%[47] 管理层讨论和指引 - 产品覆盖全球27个国家/地区,在售22款产品[9] - 正在23个国家/地区注册超过31款产品[10] - 产品覆盖27个海外国家/地区,共销售22款产品[47] - 与超过60家当地伙伴建立战略合作,渠道覆盖52个国家/地区[47] - 在超过23个国家/地区注册超过31款产品[49] - 公司神经血管介入产品组合涵盖五大类别,截至公告日期有26款产品获国家药监局批准,预期2027年底前额外8款产品获批[58] - 公司正在超过23个国家/地区申请注册超过31款产品,海外市场已获批产品包括蛟龙取栓支架(欧盟、英国等5地)和ZENFluxion药物洗脱球囊(欧盟、英国等6地)[57] - 麒麟二代血流导向装置于2025年3月获国家药监局批准,正在加快商业化进程[65] - 公司外周血管介入产品线规划显示2025年将推出膝下PTA药物洗脱球囊导管和Pantheris OCT引导导管系列[56] - 2026年计划推出Tigereye ST OCT引导外周血管慢性完全闭塞开通导管和冲击波球囊系统[56] - 2027年计划推出外周球扩覆膜支架系统和外周点状支架系统[56] - 蛟龙取栓支架二代配备更多规格,可处理不同直径堵塞血管和不同尺寸血栓[61] - 颅内动脉瘤栓塞弹簧圈二代具备更多规格及尺寸,可处理不同大小颅内动脉瘤[64] - 球囊封堵止血器为公司血管闭合业务第二款获批产品,可与Unicorn血管缝合器形成组合方案[66] - 药物洗脱产品ZENFluxion球囊扩张导管已在欧盟、土耳其、阿根廷、英国、阿联酋和乌克兰6地获批[57] - 辅助栓塞支架预计最快2025年推出[68] - 载药自膨颅内支架针对中国1730万例(2019年)颅内狭窄患者 预计最快2027年推出[69] - 自膨式动脉瘤瘤内栓塞器覆盖40%-60%颅内动脉瘤 预计最快2027年推出[70][71] - 外周血管介入产品现有24款获批准 预计2027年底前额外13款获批[73] - 药物洗脱PTA球囊导管国内市场份额约20% 已在10多个国家地区注册获批[74] - 膝下PTA药物洗脱球囊导管已完成注册资料递交[74] - 静脉腔内射频闭合导管可实现5秒升温至120摄氏度 20秒完成治疗周期[75] - 腔静脉滤器可降低肺栓塞风险并延长溶栓治疗窗口期[76] - 载药自膨颅内支架适用30%-50%缺血性脑卒中病例[69] - Penguin髂静脉支架系统采用斜口设计、锥形渐变和集成结构三大设计提高临床表现[77] - Unicorn血管缝合器缝合范围扩大为5F-22F可兼容8F以上大口径缝合[79] - Eagle血栓抽吸系统于2025年1月全部获国家药监局批准[80] - Pantheris系列和LightBox 3预计2025年年底推出[81] - Pantheris于2024年9月获国家药监局批准进入创新医疗器械特别审查程序[84] - Tigereye ST于2024年11月获国家药监局批准进入创新医疗器械特别审查程序[85] - LightBox 3 OCT成像控制台提供高速高分辨率实时血管成像[86] - 公司Mammoth抽吸导管抽吸流量提高3.5倍以上,为国内唯一大口径(12F-18F)产品[95] - 外周球扩覆膜支架被国内外指南推荐为下肢TASC C/D级病变治疗首选器械[93] - 血栓清除装置预计最快2027年推出[97] - 点状支架系统临床中期随访数据理想,完全达到临床预期[91] - 公司正在超过23个国家/地区注册超过31款产品[132] 其他财务数据 - 公司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人民币465.095百万元,较2024年底增长11.2%[16] - 公司总资产为人民币3,496.632百万元,较2024年底增长1.3%[16] - 公司权益总额为人民币3,154.663百万元[16] - 公司定期存款为人民币1,109.883百万元(流动)和人民币798.250百万元(非流动)[16] - 公司贸易应收款项为人民币2.384百万元[16] - 合约负债确认的收入为人民币16,860千元,同比下降15.4%[27] - 贸易应收款项账面价值238.4万元,减值准备2.2万元[37][38] - 贸易应付款项从5904.5万元下降至4860.6万元[39] - 购买物业、厂房及设备的应付款项从7491.1万元下降至6125.7万元[39] - 其他收入为人民币20.9百万元,同比增长96.4%,主要因政府补助增加[111] - 其他亏损净额为人民币6.2百万元,同比减少32.3%,主因公允价值亏损不再产生[112] - 财务收入净额为人民币27.1百万元,同比减少,主因银行利息收入减少[113] - 可动用财务资源总额为人民币2,531.0百万元,较2024年底增加[118] -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人民币465.1百万元,同比增长11.2%[118] - 借款为人民币79.0百万元,较2024年底减少9.2%[120] - 资产负债比率为2.63%,较2024年底的2.93%下降[120] - 流动资产净值为人民币1,540.1百万元,同比增长28.9%[121] - 资本开支总额约为人民币51.9百万元,主要用于购买物业、厂房及设备以及无形资产[125] - 公司获授权回购最多32,461,974股H股,占2024年6月6日已发行H股总数10%[135] - 公司根据授权回购合计3,394,500股H股,总代价约57,357,030港元[136] - 公司于2025年1月回购600,000股H股,最高价11.70港元,最低价10.66港元[136] - 公司于2025年4月回购974,000股H股,最高价19.16港元,最低价13.90港元[136] - 公司于2025年5月回购968,000股H股,最高价20.30港元,最低价18.08港元[136] - 公司于2025年6月回购852,500股H股,最高价20.80港元,最低价18.22港元[136] - 公司向承授人转让3,675,369股库存股份作为奖励股份[137] - 截至报告期末,公司已发行股份为322,400,744股H股及7,781,257股内资股[137] - 董事会不建议分派报告期内任何中期股息[142] 其他没有覆盖的重要内容 - 公司及通桥医疗科技适用15%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率,研发开支可享受200%加计扣除[29] - 每股基本盈利为人民币0.38元,同比增长81.0%[33] - 每股摊薄盈利为人民币0.37元,同比增长76.2%[35] - 公司派发2024年度末期股息每股0.10元,合计3220万元[41] - 全球外周介入市场规模约100亿美元,中国占12%-15%;神经介入市场规模约70亿美元,中国占15%-20%[47] - 中国深静脉血栓发病数预计从2019年150万例增至2030年330万例[50] - 分叉部动脉瘤占颅内动脉瘤40%~60%[52] - 中国颅内狭窄患者数量预计从1730万例(2019年)增至2790万例(2030年)[69] - 中国血管闭合手术数量从2015年10.75万台增至2019年27.43万台预计2030年达378.21万台[79] - 2019年中国PAD患者达4950万例预计2030年达6230万例其中下肢动脉疾病占80%[83] - 血管减容装置与DCB联合使用可降低再狭窄风险实现更持久血管通畅率[84] - 中国深静脉血栓发病数2019年约150万例,预计2030年增至330万例[95] - 急性深静脉血栓病例占比超30%,纳入亚急性病例后合计占比可突破70%[97] - 中国下肢动脉疾病患者约4000万人[89] - 深静脉血栓中近端深静脉系统血栓比例接近50%[95] - 中国下肢动脉疾病患者约4000万人,其中钙化病变发生率至少50%[98] - 公司于2021年7月5日在香港联交所主板完成H股上市[147] - 公司于2021年9月23日采纳2021年H股奖励信托计划[146] - 公司于2021年1月18日批准采纳首次公开发售前购股权计划[148] - 公司注册成立于2012年11月6日并于2021年3月2日改制为股份有限公司[145] - 公司股份每股面值为人民币1.00元[146][148] - 公司董事会包括三名执行董事、两名非执行董事及三名独立非执行董事[150] - 公司主要经营决策者负责关键运营决策[145] - 公司产品符合欧洲CE认证的健康、安全及环保标准[145] - 公司采用疾病诊断相关分组(DRG)系统以控制医院成本及厘定支付方报销率[146] - 公司产品用于治疗深静脉血栓(DVT)及肺栓塞(PE)等血管疾病[146][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