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入和利润(同比环比) - 2025年中期營運收入為3,281百萬港元,同比增長13%[2] - 公司2025年上半年營運收入為3,281百萬港元,同比增長13%[3] - 综合营运收入同比增长13%(剔除2024年同期出售伦敦半岛住宅公寓带来的非经常性收入1,707百万港元)[9] - 公司2025年上半年综合营运收入同比增长13%至33亿港元(2024年同期:29亿港元)[71] - 综合营运收入增长13%至3,281百万港元[80] - 公司2025年上半年收入为32.81亿港元,较2024年同期的46.15亿港元下降28.9%[118] - 2025年上半年综合收入下跌29%至3,281百万港元(去年同期为4,615百万港元)[10] 营业盈利和EBITDA - 營運利息、稅項、折舊及攤銷前營業盈利為643百萬港元,同比增長63%[2] - 综合利息、税项、折旧及摊销前营业盈利上升63%至643百万港元(剔除销售伦敦半岛住宅公寓带来的收益)[11] - 综合利息、税项、折旧及摊销前营业盈利增长63%至643百万港元[80] - 公司2025年上半年综合营运EBITDA同比大幅增长63%至6.43亿港元(2024年同期:3.95亿港元)[71] - 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6个月,公司营运利息、税项、折旧及摊销前营业盈利(除住宅销售及非经常性费用)增加73%至643百万港元[108] - 公司总计EBITDA增长12%至697百万港元,若撇除出售伦敦半岛住宅公寓的185百万港元非经常性盈利,则同比增长60%[91] - 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6个月,公司利息、税项、折旧及摊销前营业利润为6.43亿港元,较2024年同期的5.42亿港元增长18.6%[122] 股东应占亏损 - 股東應佔虧損為289百萬港元,較2024年同期的448百萬港元減少35%[2] - 公司股東應佔虧損為289百萬港元,同比改善35%[3] - 股东应占亏损为289百万港元(包括物业重估亏损61百万港元),去年同期为448百万港元(包括物业重估亏损139百万港元)[11] - 公司2025年上半年股东应占净亏损为2.89亿港元,较2024年同期的4.48亿港元收窄35%[72][79] - 公司2025年上半年净亏损为2.89亿港元,较2024年同期4.48亿港元亏损收窄35.5%[118] - 公司股东应占亏损从2024年的4.48亿港元收窄至2025年的2.89亿港元,减亏35.5%[135] 基本亏损 - 股東應佔基本虧損為216百萬港元,同比減少16%[2] - 基本亏损216百万港元,去年同期为257百万港元[11] - 公司2025年上半年经调整股东应占基本亏损为2.16亿港元(2024年同期:2.57亿港元)[76][77] 投资物业重估 - 投資物業未變現重估虧損為61百萬港元,較2024年同期的139百萬港元減少[2] - 投资物业公允价值未变现净亏损61百万港元,主要因香港浅水湾项目及半岛商场估值下跌[96] - 投资物业公允价值减值从2024年上半年的1.39亿港元降至2025年同期的6100万港元[118] - 投资物业重估净亏损61百万港元(2024年同期:139百万港元)[139] 净对外债务 - 淨對外債務與資產總值比率為25%,較2024年底上升2個百分點[2] - 公司淨對外借貸為13,734百萬港元,同比增加10%[3] - 净对外债务与资产总值比率为25%[12] - 净借贷增加12亿港元至137亿港元,净对外债务与资产总值比率为25%[110] 各地区酒店表现 - 東京半島酒店創下歷史新高房租價格[8] - 紐約半島酒店翻新後業績顯著提升[8] - 倫敦半島酒店及伊斯坦堡半島酒店收入同比增長[8] - 香港淺水灣影灣園及山頂綜合業務表現穩健[8] - 香港半岛酒店收入518百万港元,出租率上升15个百分点,平均房租下降27%[16] - 上海半岛酒店收入197百万人民币,同比下降2%,出租率上升1个百分点[20] - 伦敦半岛酒店收入373百万港元,同比增长12%(按港元计)[15] - 伦敦半岛酒店2025年上半年收入为3600万英镑,同比增长8%,平均可出租客房收入增长4%[25] - 巴黎半岛酒店2025年上半年收入为4900万欧元,同比增长20%,平均可出租客房收入增长25%[28] - 巴黎半岛酒店出租率同比增长12个百分点,但平均房租下降5%[28] - 伊斯坦堡半島酒店收入23百万欧元,同比增长31%[31] - 伊斯坦堡半島酒店平均可出租客房收入同比增长25%[31] - 紐約半島酒店收入45百万美元,同比增长54%[33] - 紐約半島酒店平均可出租客房收入同比增长9%[33] - 芝加哥半島酒店收入37百万美元,同比增长6%[36] - 芝加哥半島酒店平均可出租客房收入同比增长5%[36] - 比華利山半島酒店收入44百万美元,同比增长9%[39] - 比華利山半島酒店平均可出租客房收入同比增长14%[39] - 東京半島酒店收入93.9亿日元,同比增长19%[41] - 東京半島酒店平均可出租客房收入同比增长28%[41] - 曼谷半岛酒店上半年收入达5.2亿泰铢,同比增长10%,平均可出租客房收入增长11%[43] - 马尼拉半岛酒店上半年收入达8.63亿披索,同比增长5%,出租率提升16个百分点[45] - 马尼拉半岛酒店平均房租下降15%,但平均可出租客房收入仍增长9%[45] 商用物业表现 - 半岛商场上半年的出租率为82%,上海零售市场挑战较大[22] - 上海半岛综合项目由公司持有50%权益,截至2025年6月30日售出32个住宅单位(共39个)[22] - 北京半岛商场的出租率达到93%,并迎来新的体育及健康品牌租户[24] - 商用物业中浅水湾综合项目收入3.03亿港元,同比增长6%,山頂凌霄阁收入8800万港元,同比增长11%[47] - 圣约翰大厦收入1900万港元,同比下降16%,出租率降至78%[47] - The Landmark收入1500万港元,同比下降20%[47] - 上海半岛住宅公寓收入300万港元,同比下降35%[47] - 21 avenue Kléber收入1700万港元,同比增长6%[47] - 21 avenue Kléber的办公室及零售商铺已全部租出,租金收入略优于去年[50] 其他业务表现 - 山顶缆车收入为1.71亿港元,按年增长17%[51] - 鹑园高尔夫球会收入为7400万港元,按年增长27%[51] - 半岛会所管理及顾问服务收入为200万港元,按年增长12%[51] - 半岛商品收入为6400万港元,按年增长7%[51] - 大班洗衣收入为3000万港元,按年下降7%[51] 管理层讨论和指引 - 预计巴黎、东京和比华利山的半岛酒店业务将保持强劲[63] - 地缘政治忧虑可能对公司大中华区酒店业务产生不利影响[64] - 香港长途休闲旅客市场正在好转但餐饮业务可能受北上消费影响[64] - 中东冲突可能影响伊斯坦堡酒店业务[65] - 太平山顶继续受到中国内地及亚洲其他地区旅客欢迎[67] - 影湾园住宅单位续租情况令人满意[66] 财务结构和融资 - 公司2025年6月30日股东应占净资产达355亿港元,净对外债务与资产总值比率为25%[73] - 公司2025年6月底可用资金为35亿港元(包括8.32亿港元现金及银行结余和27亿港元未提取信贷额度)[73] - 若按公允价值列账酒店及高尔夫球场资产,公司股东应占净资产将增加14%至4040.2亿港元[74][75] - 股东应占净资产35,507百万港元,每股净资产微增至21.30港元[100] - 带利息贷款增长9%至14,566百万港元,租赁负债增长15%至3,005百万港元[101] - 公司于2025年6月发行私募武士债券,发行金额为160亿日元(869百万港元)[109][111] - 截至2025年6月底,公司未动用承诺信贷为27亿港元[110] - 公司成功为其4.25亿英镑的绿色银团贷款进行再融资,承诺信贷平均年期由1.4年增至2年[111] - 截至2025年6月30日,62%的承诺信贷总额被分类为绿色贷款或可持续发展表现挂钩贷款[112] - 公司固定利率贷款与浮动利率贷款的比重为56%,加权平均总利率下降至4.27%[113] - 公司尚未提取承诺信贷及银行存款及现金分别为27亿港元及832百万港元[114] - 公司预计2025年6月30日的资本承担为480百万港元[114] - 可动用信贷总额为17,370百万港元,其中定期贷款及循环信贷为16,258百万港元,有担保债券为869百万港元[151] - 已动用金额为14,591百万港元,其中定期贷款及循环信贷为13,547百万港元,有担保债券为869百万港元[151] - 须于一年内偿还的长期银行贷款及债券为9,150百万港元,较2024年12月31日的7,388百万港元增长23.8%[151] - 长期银行贷款及债券的还款期分布:一至二年为1,809百万港元,二至五年为3,361百万港元,五年以上为271百万港元[151] 资产和负债 - 截至2025年6月30日,股東應佔淨資產為35,507百萬港元,與2024年底基本持平[2] - 公司資產總值為55,946百萬港元,同比增長3%[3] - 股东应占净资产为355亿港元(每股净资产为21.3港元),资产总值为559亿港元,净对外借贷为137亿港元[12] - 公司总资产从2024年12月31日的541.76亿港元增长至2025年6月30日的559.46亿港元,增长3.3%[133] - 公司2025年6月30日投资物业价值为327.66亿港元,较2024年底326.29亿港元微增0.4%[120] - 带息贷款总额从2024年底的133.89亿港元(流动+非流动)降至2025年中的146.66亿港元[120] - 公司2025年6月30日净流动负债为77.76亿港元,较2024年底61.22亿港元增加27%[120] 现金流 - 经常性营业项目的净现金流入达366百万港元,较去年同期高逾9倍[108] - 营业项目的净现金收入为6.10亿港元,较2024年同期的18.53亿港元下降67.1%,主要因2024年包含已售伦敦半岛住宅公寓的营运资金变动14.99亿港元[122] - 投资项目的净现金支出为5.71亿港元,较2024年同期的7.31亿港元减少21.9%,主要因伦敦半岛酒店综合项目发展成本减少16.4%至2.25亿港元[122] - 融资项目的净现金支出为2.20亿港元,较2024年同期的12.59亿港元大幅改善82.5%,主要得益于发行债券获得8.69亿港元[122] -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减少1.81亿港元,期末余额为5.60亿港元,与2024年同期持平[122] - 中国大陆境内银行现金及存款为3.50亿港元,较2024年末的3.28亿港元增长6.7%[122] 其他重要事项 - 伦敦半岛住宅公寓已售出17套,另有1套於2025年7月完成銷售[2] - 上海半岛酒店与芝加哥半岛酒店同时跻身La Liste 2025年全球十大最佳酒店之列[21] - 曼谷半岛酒店因地震影响需动用大笔资金修复非结构性损毁[43] - 曼谷半岛酒店2月起因泰国与缅甸边境事件导致大中华市场预订下降[43] - 公司推出全新招募网站后职位申请数量增加25%[57] - 截至2025年6月30日,集团拥有7698名全职员工[58] - 伦敦半岛酒店和伊斯坦堡半岛酒店获得BREEAM优异认证[60] - 马尼拉半岛酒店成为公司第四间采用100%可再生能源电力的物业[60] - 公司通过全球半岛酒店客房收入筹集480万美元善款用于土耳其地震救灾[62] - 公司开展气候风险评估并在各物业层面实施气候风险登记册[61] - 公司在截至2025年6月30日的6个月内未购买、出售或赎回上市证券[163] - 公司在截至2025年6月30日的6个月内未宣派中期股息,2024年同期亦为零[165] - 公司确认在2025年上半年风险管理及内部监控系统维持有效及充足[161] - 公司中期报告将于2025年8月19日上载至公司及联交所网站[166] - 公司所有董事确认在截至2025年6月30日的6个月内完全遵守证券交易守则[164] - 公司企业责任及可持续发展报告遵循ESG守则、GRI标准、TCFD建议等国际标准编制[162] - 公司在截至2025年6月30日的6个月内基本遵守管治守则,仅未刊发季度财务业绩及披露个别高管薪酬[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