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4年营业收入为21.23亿元,同比下降29.92%[19] - 2024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92亿元,同比改善63.08%[19] - 2024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1.73亿元,同比下降77.50%[19] - 2024年基本每股收益为-0.70元/股,同比改善70.71%[19] - 2024年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114.48%,同比改善78.88%[19] - 2024年第四季度营业收入为5.36亿元,环比增长17.01%[22] - 2024年第四季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7908.65万元,环比扩大52.96%[22] - 2024年非经常性损益合计5554.53万元,主要包括债务重组收益2827.43万元和政府补助557.17万元[25] 各条业务线表现 - 材料业务收入1,257,589,942.23元,占比59.25%,同比下降36.42%[68] - 装备业务收入864,915,179.47元,占比40.75%,同比下降17.69%[68] - 新能源正极材料收入1,111,345,219.81元,占比52.36%,同比下降38.93%[68] - 新能源智能装备收入770,909,698.49元,占比36.32%,同比下降19.69%[68] - 稀土功能材料收入121,268,138.99元,占比5.71%,同比下降17.10%[68] - 新材料智能装备收入86,792,468.21元,占比4.09%,同比下降1.67%[68] - 其他业务收入32,189,596.20元,占比1.52%,同比增长118.70%[68] - 新能源正极材料产能为20,000吨,产能利用率为57.37%,产量为11,473吨[72] - 稀土功能材料生产量为742吨,同比增长12.53%,库存量同比增长14.81%[73] 各地区表现 - 广东省营业收入为7.32亿元,占总收入的34.49%,同比下降43.17%[69][70] - 境外收入同比增长111.23%,达到1.24亿元,占总收入的5.85%[69][70] 成本和费用 - 材料业务直接材料成本为10.82亿元,占营业成本的88.99%,同比下降38.01%[75] - 装备业务直接材料成本为5.40亿元,占营业成本的71.02%,同比下降25.16%[75] - 销售费用同比下降26.71%,从36,185,340.93元减少至26,518,873.56元,主要由于服务费用减少及销售管理制度完善[79] - 管理费用同比微增0.88%,从127,196,584.92元增至128,314,905.21元[79] - 财务费用同比下降4.60%,从81,691,755.22元减少至77,936,458.06元[79] - 研发费用大幅下降48.77%,从171,520,575.30元减少至87,866,896.55元,主要因研发投入放缓和原材料价格波动[79] 管理层讨论和指引 - 公司计划2025年加快推进定增工作以改善资产结构和实现战略发展目标[109] - 公司2025年将聚焦高电压钴酸锂、超高镍三元产品、特型材料红外加热涂布设备、超宽幅辊压设备等高端产品研发[108][110] - 公司计划与复旦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北京石墨烯研究院等开展战略研发共建[110] - 公司计划与华中科技大学共同筹建"新能源电池极片自动化制造关键装备技术中心"[110] - 公司面临固态电池技术路线迭代风险,预计2027-2030年全固态电池能量密度有望突破500Wh/kg[114] - 公司面临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锂、钴、镍等价格波动可能影响生产成本和毛利率[116] - 公司计划通过研发降本、工艺降本、供应链降本等全流程提质降本措施实现降本增效[113] 研发和技术 - 公司研发聚焦固态电池、钠电池等前沿技术,采用IPD+APQP融合创新的PLM项目管理手段[48] - 公司近三年累计研发投入约4.7亿元,拥有200余人的专业化研发团队[56] - 材料业务有效授权专利99件(发明专利62件,实用新型专利37件),设备业务有效授权专利126件(发明专利40件,实用新型专利86件)[57] - 公司主持或参与修订23项国家标准,4项团体标准,4项行业标准[57] - 研发人员数量从2023年的297人减少至2024年的249人,同比下降16.16%[83] - 研发投入金额从2023年的1.715亿元下降至2024年的8786.69万元,同比减少48.77%[83] 市场趋势 - 2024年全球新能源汽车渗透率预计达到20-22%,同比增长约24个百分点,远低于2021-2023年期间年均35个百分点的增长水平[29] - 2024年上半年中国新能源车渗透率达32.4%,但增速同比下滑12个百分点[29] - 2024年全球新型储能新增装机预计为158GWh,同比增长29%,显著低于2021-2030年65%的年均增速[29] - 2024年上半年中国储能市场新增装机35.2GWh,同比增长210%,但实际并网率不足50%[29] - 2024年全球动力电池规划产能同比缩减45%[30] - 2024年全球锂电池出货量达1501.9GWh,同比增长26.0%,其中动力锂电池出货1036GWh,增长18.6%,储能锂电池出货356GWh,增长61.5%[55] - 2024年中国动力电池累计装机量548.4GWh,同比增长41.5%,预计2025年将达752.4GWh[55] - 2024年中国正极材料出货量335万吨,同比增长35%[55] - 2024年全国新能源正极材料产量为329.2万吨,同比增长32.9%[106] - 2024年三元材料出货量64.3万吨,同比下滑3.2%,钴酸锂材料出货量9.9万吨,同比增长23.8%,锰酸锂材料出货量12.3万吨,同比增长30.3%[106] - 2020年至2022年全球锂电池智能装备市场规模从450亿元增至1198亿元,但2024年跌至593亿元[107] 公司治理 - 公司第六届董事会成员共9人,其中独立董事3人[137] - 董事、监事及高管税前报酬总额为668.5万元[155] - 常务副总裁兼财务总监刘海斌税前报酬最高,达109.11万元[155] - 董事长陈恩未从公司领取报酬(0万元),其报酬关联方支付[155] - 离任董事长万国江税前报酬为51.58万元[155] - 现任独立董事孙策、杨光成、林沛榕报酬均为3.44万元[155] - 副总裁范江税前报酬为64.33万元[155] - 董事兼总裁曾繁裕税前报酬为48.21万元[155] - 职工代表监事丁雪梅税前报酬为18.31万元[155] - 离任副总裁徐毓湘税前报酬为47.74万元[155] - 离任监事赖志敏税前报酬为25.92万元[155]
科恒股份(300340) - 2024 Q4 - 年度财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