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收入和利润) - 公司2024年度实现净利润3,098.48万元,较去年同期下降62.67%[3] - 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3,267.70万元[3] - 2024年营业收入为4.364亿元,同比下降35.92%[18] - 2024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3098万元,同比下降62.67%[18] - 2024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3267万元,同比下降195.32%[18] - 公司报告期内营业收入为43,642.29万元,同比下降35.92%[37]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3,098.48万元,扣非后净利润为-3,267.70万元[37] - 公司2024年营业收入为4.36亿元,同比下降35.92%,其中建筑设计业务占比92.44%[89]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成本和费用) - 公司2024年销售费用1245.03万元,同比下降40.04%,主要因销售人员薪酬下降[98] - 公司2024年管理费用5941.61万元,同比下降30.06%,主要因加强绩效管理减少薪酬成本[98] - 公司2024年研发费用2900.23万元,同比下降36.77%,主要因研发人员薪酬下降[98] - 公司2024年营业成本3.11亿元,同比下降28.05%,其中人工成本为主要成本构成[94] 各条业务线表现 - 公司主营业务仍为建筑设计及相关业务的设计与咨询,核心竞争力未发生重大变化[3] - 建筑设计业务营业收入40,342.78万元,占总营收的92.44%[37] - 城市规划业务营业收入1,129.21万元,占总营收的2.59%[37] - 设计咨询业务营业收入1,671.68万元,占总营收的3.83%[37] - 2024年非住宅类项目新签合同金额占比约40%,较2023年稍有下降[83] 各地区表现 - 公司在华南地区的营业收入占比为57.44%[74][78] - 华南地区营业收入2.51亿元,同比下降45.85%,占营业收入比重57.44%[89] 管理层讨论和指引 - 利润下降主要原因为项目承接减少、收入规模下降及应收账款金额增大导致资产减值损失增加[3] - 公司业绩变化符合行业趋势,大部分同行业上市公司净利润同比大幅下降或出现亏损[4] - 公司所属建筑设计行业景气度下降,但持续经营能力不存在重大风险[6] - 公司提醒投资者关注市场环境变化、市场竞争等风险[6] - 公司发展战略聚焦建筑设计向全产业链转型升级,依托装配式建筑和BIM技术[131] - 公司计划加大研发投入维持云服务设计、AR/VR、BIM等领域技术优势[133] - 公司面临房地产行业景气度下降导致的应收账款逾期风险[137] - 公司通过"总部+区域分公司"模式应对区域市场不平衡风险[139] 研发和技术创新 - 公司2024年度研发人员为104人,新立项研发项目9个,投入研发资金总额2900.23万元[84] - 研发人员数量从2023年的165人减少到2024年的104人,同比下降36.97%[103] - 研发投入金额从2023年的45,867,005.29元减少到2024年的29,002,289.02元,同比下降36.78%[103] - 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从2023年的6.73%略微下降到2024年的6.65%[103] - 复杂建筑智能化安全预警系统已完成研发,旨在通过消能减震装置减轻结构损伤,提升抗震抗风性能[99] - 医疗建筑BIM应用研究已完成,建立了医院BIM模型数据库及构件模型族库,并开发了基于BIM系统的预约管理平台[100] - 基于VR+建筑的创新整合设计技术研究已完成,聚焦参数化设计、施工模拟及建成场景模拟,推动虚拟现实技术产业化[100] - 装配式高校教学建筑应用研究已完成,通过标准化设计实现空间多样化,形成规范化、系统化设计方法[100] - 高原机场建筑供暖复合式技术系统研究已完成,优化了蓄热装置、集热器等参数,为清洁能源应用提供技术支持[100] 现金流和资金管理 - 2024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899万元,同比下降78.77%[18]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同比下降78.77%,从2023年的4234.86万元降至2024年的899.15万元,主要因客户回款降低[105][106] -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额同比骤降97.29%,从2023年的2511.68万元降至2024年的68.17万元,系业务收缩导致[105][106] - 投资活动现金流入小计同比下降8.19%,从2023年的13.69亿元降至2024年的12.57亿元[105] - 投资收益占利润总额比例达44.62%,金额为1453.77万元,主要来自现金理财收益[108] 资产和负债情况 - 2024年末资产总额为16.80亿元,同比下降10.92%[18] - 2024年末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为13.03亿元,同比下降4.13%[18] - 资产减值损失达-4613.86万元,占利润总额-141.60%,主要因合同资产计提坏账准备[108] - 货币资金占总资产比例从2023年的25.27%上升至2024年的28.16%,增加2.89个百分点[110] - 合同资产占总资产比例从2023年的15.13%下降至2024年的11.37%,减少3.76个百分点[110] - 交易性金融资产期末余额为5.60亿元,本期购买金额9.55亿元,出售金额10.05亿元[112] 募集资金使用 - 2019年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募集资金总额为5.6725亿元,净额为5.115858亿元[117]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已累计使用募集资金3.323099亿元,使用比例为64.96%[117][118] - 报告期内募集资金投入金额为2701.16万元[117][118] - 累计变更用途的募集资金总额为9388.6万元,占募集资金总额的18.35%[117]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结余募集资金余额为1.063267亿元[117][118] - 公司累计利用闲置募集资金购买理财产品28.49亿元,累计赎回27.94亿元,未到期理财产品余额为5500万元[118] - 设计服务网络建设项目已100%完成投资,投入金额1.754317亿元[122] - 装配式建筑与BIM业务研发及产业化项目投资进度为39.63%,已投入2467.78万元[122] - 技术研发中心(深圳)建设项目投资进度为59.83%,已投入7118.44万元[122] - 高原建筑研究中心建设项目已终止,投资进度仅为6.39%[122] 公司治理和股东情况 - 公司2024年5月10日通过同花顺平台举办了2023年度网上业绩说明会[141] - 公司资产、人员、财务、机构、业务均独立于控股股东[152] - 公司财务独立,设有独立核算体系,未与控股股东共用银行账户[155] - 董事长兼总经理徐先林持有公司股份33,726,400股,持股比例未变动[159] - 董事兼副总经理杨为众持有公司股份13,749,600股,持股比例未变动[159] - 董事兼副总经理徐江持有公司股份14,024,000股,持股比例未变动[159] - 监事会主席刘晓英及多名监事未持有公司股份[160] - 副总经理马镇炎持有公司股份2,656,600股,持股比例未变动[160] - 董事会秘书兼副总经理陈绍锋持有公司股份48,000股,持股比例未变动[160] - 独立董事顾乃康、石镇源、苗应建、严福洋均未持有公司股份[160] 员工和薪酬情况 - 报告期末公司在职员工总数1,030人,其中技术人员902人占比87.57%[186] - 公司员工教育程度中本科809人占比78.54%,硕士及以上138人占比13.4%[186] - 公司销售人员33人占比3.2%,行政人员84人占比8.16%[186] - 董事长兼总经理徐先林税前报酬总额为86.09万元[175] - 董事兼副总经理杨为众税前报酬总额为85.77万元[175] - 董事兼副总经理徐江税前报酬总额为79.64万元[175] - 独立董事顾乃康税前报酬总额为12万元[175] - 独立董事石镇源、苗应建、严福洋税前报酬总额均为10.26万元[175] - 副总经理周杰税前报酬总额为79.59万元[175] - 副总经理杨晋税前报酬总额为70.18万元[175] - 财务负责人陈学利税前报酬总额为56.48万元[176] - 董事会秘书兼副总经理陈绍锋税前报酬总额为46.2万元[176] - 报告期内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税前报酬总额合计为664.25万元[176] 利润分配和分红 - 公司利润分配预案为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5元(含税)[6] - 公司2023年度利润分配方案为每10股派发现金股利5元(含税),已于2024年6月26日实施完毕[189] - 公司2024年度现金分红总额为80,657,600元,占利润分配总额的100%[191] - 公司2024年度合并报表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净利润为30,984,752.82元,母公司净利润为28,360,630.53元[192] - 公司拟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发现金股利5元(含税),分红总额80,657,600元对应股本基数161,315,200股[191][192] - 公司2024年度可供股东分配利润为494,077,871.45元[192] 行业和市场环境 - 公司所属建筑设计行业景气度下降,但持续经营能力不存在重大风险[6] - 公司业绩变化符合行业趋势,大部分同行业上市公司净利润同比大幅下降或出现亏损[4] - 2024年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下降10.6%至10.028万亿元,其中住宅投资下降10.5%至7.604万亿元[28] -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提出提升绿色低碳设计水平,鼓励制定绿色建筑设计导则[30] - 国务院2024年印发新型城镇化行动计划,推进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和保障性住房建设[32] - 建筑业转型推动装配式建筑和BIM技术发展,促进生产方式高效化[71] - 截至2024年末深圳市装配式建筑建设总规模超过1亿平方米,2024年新开工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面积比例达到54.5%[72] 公司荣誉和资质 - 公司2017年获批成为首批"国家装配式建筑产业基地",2019年获批成为广东省及深圳市装配式建筑产业基地[33] - 2022年公司在英国《Building Design》杂志WA 100榜单中排名第2位[33] - 2024年公司获得广东省钢结构科学技术奖和深圳市优秀工程勘察设计奖[33] - 公司参与设计的保利顺峰北洛湾秘境荣获美国缪斯设计奖铂金奖[40] - 广州金域曦府荣获美国缪斯设计奖金奖[40] - 深圳光明天安云谷产业园等项目荣获意大利A'Design Award铂金奖[42] - 上海黄金交易所深圳运营中心荣获2024美国缪斯设计金奖[42] - 深圳美术馆新馆·深圳第二图书馆项目荣获中国钢结构金奖,符合深标装配式建筑要求[52] - 深圳汉京金融中心为全球最高核心筒外置全钢结构建筑,符合国标AAA级装配式建筑要求[52] - 公司装配式建筑项目深圳中海鹿丹名苑为国家第一个超高层装配式建筑,获得2018年中国土木工程詹天佑奖优秀住宅小区金奖[52] - 公司主编参编了BIM多项国家及省市相关标准,其中《建筑工程信息模型设计交付标准》荣获广东省优秀工程勘察设计奖工程建设标准设计专项二等奖[55] - 深圳自然博物馆荣获2023年龙图杯第十二届全国BIM大赛设计组一等奖[55] - 公司装配式建筑项目万科星城获得2023年美国TITAN地产大奖金奖、2023年WDA世界设计奖、IRA国际住宅建筑大奖[52] - 公司装配式建筑项目广州金域曦府获得2023年美国缪斯设计奖金奖、IRA国际住宅建筑奖[52] - 深圳华润置地大厦(一期)项目获深圳市优秀建筑智能化专项奖一等奖[61] 环境保护和社会责任 - 公司不属于环境保护部门公布的重点排污单位[200] - 报告期内公司及子公司未因环境问题受到行政处罚[200] - 公司绿色建筑团队成立于2011年,为美国绿色建筑协会会员单位[200] - 公司是广东省建筑节能协会绿色建筑技术咨询备案单位[200] - 公司担任深圳市绿色建筑协会副会长单位[200] - 公司在装配式建筑、BIM技术、绿色建筑等领域积累了丰富项目经验[200] - 公司相关技术已获得多项奖项[200] - 公司提供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建筑设计及咨询服务[200]
筑博设计(300564) - 2024 Q4 - 年度财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