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真兰仪表(301303) - 2024 Q4 - 年度财报
真兰仪表真兰仪表(SZ:301303)2025-04-23 15:25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4年营业收入为15.01亿元,同比增长11.63%[23] - 2024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3.21亿元,同比增长2.16%[23] - 2024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1.65亿元,同比增长212.29%[23] - 2024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2.31亿元,同比下降9.65%[23] - 2024年基本每股收益为0.78元/股,同比下降2.50%[23] - 2024年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10.09%,同比下降1.82个百分点[23] - 第一季度营业收入为270,763,240.95元,第二季度增长至336,653,030.65元,环比增长24.3%[25] - 第三季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03,020,667.65元,同比增长60.9%[25] - 第四季度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235,811,002.83元,环比大幅改善[25] - 2024年非经常性损益合计89,404,194.08元,较2023年增长54.3%[29] - 计入当期损益的政府补助为38,361,488.18元,占非经常性损益的42.9%[29] - 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为62,512,392.55元,占非经常性损益的69.9%[29] - 2024年增值税即征即退金额为19,869,650.78元,被划分为经常性损益[30] 成本和费用 - 直接材料成本5.68亿元,占仪表行业营业成本70.54%[87] - 销售费用同比增长21.98%至165,907,391.77元[94] - 管理费用同比增长25.86%至77,306,081.45元[94] - 财务费用同比变动-204.27%至4,045,028.67元,主要系利息支出增加[94] - 研发费用同比增长17.41%至104,957,234.32元[94] 各条业务线表现 - 仪表行业收入13.70亿元,占总营收91.28%,同比增长5.97%[84][85] - 汽车行业收入5900万元,占总营收3.93%,为新增业务[84][85] - 仪表行业毛利率41.29%,同比下降0.59个百分点[85] - 外销毛利率48.57%,同比上升5.22个百分点[85] - 公司汽车零部件业务涵盖汽车外饰保险杠、扰流板、门板内饰、车灯多色注塑等内外饰组件,以及高精密冲压焊接等汽车底盘关键结构件[54] - 公司iGasLink智慧燃气云平台通过NB-IoT、4G/5G、GPRS、LoRaWAN等技术实现燃气终端设备的物联网化,业务数字化及智能化信息服务[56] - 公司在智慧水务领域应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及人工智能等技术,构建数字化、透明化智慧水务平台[57] 各地区表现 - 内销收入12.84亿元,占总营收85.52%,同比增长6.07%[84][85] - 外销收入2.17亿元,占总营收14.48%,同比增长61.65%[84][85] - 公司燃气计量仪表出口超过60个国家和地区,产品取得欧盟EN1359、EN12480、MID认证等多项国际认证[67] 管理层讨论和指引 - 公司计划深度融合物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开发具备自我诊断和故障预警功能的智能燃气表[134] - 公司将加强国内市场合作,参与城市管道老旧改造项目,提升品牌知名度和市场份额[135] - 公司计划引入先进自动化生产设备和智能制造系统,优化生产运营管理,提升效率和质量[135] - 公司将拓展海外市场,针对欧洲和东南亚市场制定差异化策略,提升国际品牌影响力[136] 研发与创新 - 2024年上半年公司研发支出为10,495.72万元,占当期营业收入的6.99%[74] - 公司及主要子公司新增25项发明专利、40项实用新型专利、2项外观设计专利和29项软件著作权[74] - 公司2024年研发人员数量增至339人,较2023年增长13.00%[97] - 2024年研发投入金额达1.0496亿元,占营业收入比例6.99%,较2023年上升0.34个百分点[97] - 研发人员中硕士学历人数同比增长55.56%,本科增长23.77%[97] - 智能安全阀已完成批量投产,具备超压、失压、高温异常检测功能[96] - 超声波模组(流量计)和大口径超声波计量模组已完成研发并批量投入市场[96] 风险因素 - 公司应收账款余额较大,主要客户为具有国企背景的长期客户[6] - 公司外销产品采用美元、欧元结算,存在汇率波动风险[10] - 智能燃气表业务规模扩大导致行业竞争加剧[4] - 国际业务面临贸易保护主义及政策不确定性风险[8] - 公司关键人才需求增加,存在流失风险[7] - 公司面临市场竞争加剧风险,计划加大市场营销力度和产品研发投入以提升竞争力[136][137] - 公司应收账款余额较大,将加强客户信用管控和催收力度以降低坏账风险[138] - 公司面临关键人才流失风险,计划通过引进和培训人才、完善激励机制来应对[139][140] 政策与行业趋势 - 天然气消费量增长带动燃气表市场规模扩大[4] - 智能计量仪表市场渗透率提高,AI算法与工业互联网深度融合推动行业发展[32] - 国务院《五年行动计划》推动老旧小区水电气表更换需求增长[33] - 全国城镇燃气安全专项整治工作方案加速智能燃气表市场需求[36] - 2025年底节水型高校建成比例达到70%,黄河流域高校全面完成[42] - 政策要求2024年加强能源计量审查及能效监督检查[43] - 2024年《节约用水条例》要求缺水地区限期建设农业灌溉计量设施[41] - 2024年《能源法》强制配备能源/碳排放计量器具[39] - 2024年城市燃气/供排水管道改造政策推动老旧设施更新[40] - 2023年政策明确推广智能水表实现数据自动采集[38] 产品与技术 - 智能燃气表支持NB-IoT、4G、GPRS、LoRaWAN等多种物联网通信技术,实现远程自动抄表、充值、阀控和监控[50] - 安防型超声波燃气表量程宽、精度高,始动流量小,灵敏度高,内置温压传感器实时修正[50] - 物联网小口径超声波水表采用超声波测量技术,支持wM-Bus、LoRaWAN、NB-IoT等通讯,具有低始动流量、宽量程比、高精度[50] - 工商业燃气表支持NB-IoT/GPRS物联网通信,实现远程抄表、远程阀控及故障报警,部分产品通过欧盟NMi认证[51] - 气体超声波流量计满足口径从DN25到DN200,流量测量范围为0.50~2500 m³/h[52] - 气体腰轮流量计满足口径从DN20到DN200,流量测量范围为0.25~1600 m³/h[52] - 气体涡轮流量计满足口径从DN50到DN300,流量测量范围为6~6500 m³/h[52] 公司治理与股东信息 - 公司2024年利润分配预案为以408,800,000股为基数,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2.5元(含税)[10] - 公司注册地址变更为上海市青浦区崧达路800号[19] - 公司聘请容诚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为会计师事务所[22] - 公司于2025年2月27日通过《市值管理制度》议案[144] - 公司未披露"质量回报双提升"行动方案[145] - 董事长兼总裁李诗华期末持股60,730,602股,较期初增加17,794,634股[163][164] - 执行总裁任海军期末持股29,420,950股,较期初增加8,405,986股[164] - 副总裁徐荣华期末持股14,519,271股,较期初增加4,148,363股[164] - 监事会主席唐宏亮期末持股76,650股,较期初增加21,900股[164] 投资与并购 - 2024年新增8家合并报表子公司,涉及智能设备、汽车部件等领域[88][89] - 山东仪表设备有限公司投资15,300万元人民币,持股比例51.00%[110] - 苏州仪表装备有限公司投资6,600万元人民币,持股比例33.00%[110] - 长春仪表有限公司投资30,000万元人民币,持股比例60.00%[110] - 株洲市德汽车零部件科技有限公司投资10,000万元人民币,持股比例51.00%[111] - 芜湖钰鑫辉塑科技有限公司投资8,000万元人民币,持股比例80.00%[111] - 陕西比特物联网科技有限公司投资1,000万元人民币,持股比例60.00%[111] 现金流与资金管理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同比增长212.29%,达到165,456,066.50元,主要由于销售收入和销售收款增加[99] - 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同比增长95.53%,从-1,696,121,923.43元改善至-75,890,440.75元,主要因2023年公司上市后利用闲置募集资金购买理财产品[99][100] - 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同比下降97.89%,从1,681,954,673.53元降至35,543,782.03元,主要因上期收到发行新股募集资金[99][100] -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额同比增长214.03%,达到126,286,805.38元[99] 员工与人力资源 - 报告期末公司在职员工总数为1,991人,其中母公司789人,主要子公司1,202人[194] - 员工专业构成中生产人员占比最高,达1,293人(占总人数65%),技术人员339人(17%),销售人员247人(12%)[194] - 员工教育程度中大专及以下学历占比64.5%(1,285人),本科及以上学历占比17.1%(341人)[194] - 公司在年底制定次年执行的在职培训计划,涵盖安全生产、职业健康、产品技术、市场营销、质量管理、财会基础、法律法规、人力资源、供应链管理等9个类别[199] - 公司内部推行基础技能培训及测评,通过测评且达到技能等级的员工按月发放技能工资[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