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润泽科技(300442) - 2024 Q2 - 季度财报(更正)
润泽科技润泽科技(SZ:300442)2025-04-23 15:20

收入和利润(同比环比) - 公司2024年上半年营业收入为21.65亿元,同比增长28.65%[21]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9.67亿元,同比增长37.64%[21]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9.50亿元,同比增长35.87%[21] - 基本每股收益为0.56元/股,同比增长36.59%[21] - 稀释每股收益为0.56元/股,同比增长36.59%[21] - 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10.76%,同比上升0.76个百分点[21] - 公司2024年上半年营业收入216,481.02万元,同比增长28.65%[30]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96,652.89万元,同比增长37.64%[30] - 营业总收入从16.83亿元增至21.65亿元,同比增长28.65%[179] - 营业利润从7.35亿元增至10.02亿元,同比增长36.28%[179] - 净利润从7.02亿元增至9.73亿元,同比增长38.56%[179] - 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9.665亿元,同比增长37.6%[180] - 综合收益总额为9.727亿元,同比增长38.5%[180] - 基本每股收益为0.56元,同比增长36.6%[180] 成本和费用(同比环比) - 营业成本同比增长14.11%,达到928,771,955.70元,因收入规模扩大导致成本相应增长[71] - 财务费用同比大幅增长125.88%,达到93,441,006.85元,主要由于在建工程转固导致费用化利息增加[71] - 研发投入同比增长54.76%,达到62,859,439.29元,因公司加大了研发投入[71] 业务线表现 - 公司AIDC业务收入64,389.57万元,同比增长291.12%[35] - AIDC业务收入同比增长291.12%,达到643,895,695.20元,毛利率为70.65%[73] - IDC业务收入同比增长0.19%,达到1,520,914,508.39元,毛利率为51.36%[73] - 公司AIDC业务单集群订单规模指数级增长,推动收入显著提升[50] 各地区表现 - 公司全国合计规划61栋智算中心、约32万架机柜[28] - 公司投产机柜数量约7.6万架,成熟算力中心上架率超过90%[32] - 公司全国布局约32万架机柜,集中于一线城市卫星城,完成"一体化算力中心体系"框架[58] - 公司前瞻性布局京津冀、长三角等核心节点,规划机柜总数约32万架(京津冀13万架、其他节点16万架、海南3万架)[58] - 公司在全国6大核心区域布局7大算力节点,包括1处13万架机柜园区、1处5万架机柜园区、4处3万架机柜园区及1处1.4万架机柜园区[61] - 京津冀园区已成为全国最大的园区级算力中心之一,规模和区位优势显著[61] 管理层讨论和指引 - 公司经营风险及应对措施详见"第三节 管理层讨论与分析"之"十、公司面临的风险和应对措施"[4] - 公司面临业绩承诺无法实现的风险,2021-2024年度承诺扣非净利润分别为61,187.57万元、170,990.01万元、350,398.97万元和559,922.27万元[100] - 公司面临上架率不及预期的风险,新交付算力中心上架率较低可能影响短期盈利能力[101] - 公司制定了"质量回报双提升"行动方案,聚焦智能算力产业和创新驱动发展[104][105] 现金流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1.41亿元,同比下降84.97%[21]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同比下降84.97%,为141,223,325.14元,主要由于AIDC业务采购的高性能服务器尚未完成交付[71]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1.412亿元,同比下降85.0%[185] - 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28.403亿元,同比改善22.8%[185] - 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33.819亿元,同比下降52.2%[185] - 期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为20.551亿元,同比下降63.9%[186] - 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为36.322亿元,同比增长139.2%[185] - 购建固定资产等支付的现金为33.823亿元,同比增长43.8%[185] 资产和负债 - 报告期末总资产为276.95亿元,较上年度末增长18.81%[21] - 报告期末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为95.29亿元,较上年度末增长11.82%[21] - 公司总资产2,769,536.33万元,较上年度末增长18.81%[30] - 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权益952,864.45万元,较上年度末增长11.82%[30] - 公司资产负债率为64.43%[30] - 存货同比增长2.76%,达到1,678,218,886.73元,主要由于AIDC业务拓展导致高性能服务器未完成交付[77] - 长期借款同比增长1.30%,达到9,392,869,015.71元,因业务拓展新增借款[77] - 流动负债合计从43.02亿元增至47.86亿元,同比增长11.26%[176] - 长期借款从76.01亿元增至93.93亿元,同比增长23.58%[176] - 非流动负债合计从104.63亿元增至130.57亿元,同比增长24.79%[176] - 负债合计从147.65亿元增至178.43亿元,同比增长20.85%[176] - 未分配利润从17.67亿元增至25.15亿元,同比增长42.33%[176] 股东权益和分红 - 公司以1,720,577,649股为基数,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3.995元(含税)[4] - 公司本次董事会审议通过的利润分配预案不涉及送红股和公积金转增股本[4] - 公司提议派发2024年中期股息,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3.995元(含税),合计派发68,737.08万元[30] - 公司2023年度利润分配方案为以1,720,577,649股为基数,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1.27元(含税),合计派发21,851.34万元现金分红[106] - 公司2024年中期股息分配方案为以1,720,577,649股为基数,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3.995元(含税),合计派发68,737.08万元现金分红[106][110] - 公司可分配利润为706,760,048.25元,现金分红总额占利润分配总额的比例为100.00%[110] 投资和融资 - 公司通过公募REITs项目申报旨在降低资产负债率,成为IDC行业标杆[36] - 公司注册发行银行间债券市场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以优化融资结构[36] - 公司拟开展公募REITs申报发行工作,底层资产为"国际信息云聚核港(ICFZ)项目"A-18数据中心及其附属设施设备[152] - 公司拟注册发行不超过40亿元人民币的银行间债券市场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包括超短期融资券和中期票据[152] 技术和创新 - 公司采用"自投、自建、自持、自运维"模式运营高等级算力中心集群[42] - 公司开发专有运维管理平台实现算力中心实时监控和管理[48] - 公司交付业内首例整栋纯液冷绿色智算中心,PUE降至1.15左右[99] - 已运营算力中心大部分实际PUE已降到1.3以下,在建算力中心设计PUE已降到1.3以下[99] - 公司2023年交付业内首例整栋纯液冷智算中心,实现风冷向液冷的自主进化[68] - 公司2023年在京津冀和长三角园区部署算力模组,实现IDC向AIDC的自主进化[68] - 公司所有算力中心均采用T3+以上等级标准建设,8栋获UPTIME M&O认证[65] 环境和可持续发展 - 公司能耗指标较2023年末增长约60%[32] - 公司2024年上半年完成绿电交易总量近4亿千瓦时[37] - 京津冀园区已有6座算力中心获"国家绿色数据中心"称号[37] - 润泽科技2024年上半年完成绿电交易总量近4亿千瓦时[117] - 公司两座算力中心荣获"2023年度国家绿色数据中心"称号,京津冀园区A区累计6座获此殊荣[118] - 公司严格遵守环保法规,连续多年获得ISO 14001:2015环境管理体系认证[115] - 国家要求2025年底新建大型数据中心电能利用效率降至1.25以内,枢纽节点不得高于1.2[55] 公司治理 - 公司董事会由8名董事组成,其中独立董事占比37.50%,女性董事占比50%[38] - 公司董事姜卫东和财务负责人任远因个人原因于2024年4月16日离任[109] - 公司财务负责人董磊于2024年4月16日被聘任[109] - 公司2023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在报告期内无实施进展[112] - 公司实际控制人持股比例较高,央国企背景股东参股支持网络安全建设[69] - 公司成立15年来从未发生重大安全事故或网络安全事故[63][69] 市场趋势和行业动态 - 2023年我国整体IDC业务市场规模为5,078.30亿元,同比增长25.60%[49] - 市场需求转向单栋规模达30MW以上的算力中心,优质资源供给短期稀缺[49] - 截至2023年底全国在用数据中心标准机架超过810万架,算力总规模达230EFLOPS,近5年年均增速近30%[51] - 预计2027年中国算力中心服务市场规模达3,075亿元,复合增速18.90%[51] - 训练大模型的单集群规模从千卡级别升至万卡级别,逐步迈向十万卡集群水平(如META 24,576张H100集群、xAI十万张H100集群)[53] - 算力中心行业集群化、低碳化、服务化成为主要变革趋势[52] - AI大模型在自动驾驶、工业设计等领域应用显著(如特斯拉FSD v12、阿里钉钉合作6家大模型厂商)[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