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业务概览与战略定位 - 公司拥有30年医药行业经验,是一家以研究驱动和市场导向的生物医药公司[10] - 公司与约30家国际公司建立广泛合作伙伴关系[11] - 公司专注于心血管健康、女性健康、儿科、罕见病、肿瘤科、皮肤科和产科等多个关键治疗领域[12] - 公司主要业务为投资控股以及药品的开发、制造、销售和推广[190][195] 生产与研发能力 - 公司通过位于合肥的GMP合规生产厂房运营四个车间,生产外用凝胶、注射用冻干粉针剂、小容量注射剂和眼凝胶[13] - 公司通过位于广州南沙的生产基地运营全套固体制剂生产线,开发和制造片剂和胶囊[13] - 合肥生产基地总产量同比增长34%,预充式注射器产量激增77%[69][72] - 公司获得NMPA颁发的3个注册证书批准[79] - 研发活动支出总额为1.931亿港元,占收益13.8%,上年为2.198亿港元或20.9%[66] - 公司目前在中国内地、香港、澳门及台湾市场推广超过25种专利、仿制及引进医药产品[11] - 公司当前有4个项目的ANDA/NDA正在接受CDE审评,包括Prasterone和PD-L1用于小细胞肺癌[44] - 抗PD-L1抗体善克鈺®于2024年6月28日向NMPA提交适应症扩展申请[76] - AI衍生药物AU409针对晚期肝细胞癌的I期临床试验于2024年7月开始[78] - 肿瘤研发子公司COF拥有6项创新资产和4项仿制药产品线[82] - 公司持有65%股权的子公司COF拥有6个创新资产和4个仿制药的肿瘤产品管线[75] - 索卡佐利单抗注射液于2024年6月28日向国家药监局提交适应症扩大申请[82] 收入与利润表现 - 公司2024年收益达到13.99969亿港元,同比增长32.9%[32][38][39] - 公司报告年度收入为1,399,969,000港元,同比增长32.9%[55] - 公司收益由2023年10.53亿港元增至2024年13.99亿港元,同比增长32.9%[96][97] - 公司2024年股东应占溢利为9309.9万港元,较2023年的1669.8万港元大幅增长[32][38] - 公司拥有人应占净利润大幅改善至9309.9万港元,上年为1669.8万港元[65][67] - 公司拥有人应占净利润从2023年1669.8万港元增至2024年9309.9万港元,增幅457.5%[98] - 公司拥有人应占纯利从2023年的16,698,000港元大幅增加457.5%至2024年的93,099,000港元[102] - 公司2024年经营溢利为1.13142亿港元,较2023年的4355.3万港元显著改善[32] - 公司2024年每股基本盈利为15.81港仙,较2023年的2.84港仙显著提升[38] 产品收入构成 - 授权引进产品销售额为553,237,000港元,占总收入39.5%[55] - 自主及仿制产品合并销售额达846,732,000港元,占总收入60.5%[55] - 专有及仿制产品销售额达8.467亿港元,同比增长44.6%[97][98] - 引进产品销售额达5.532亿港元,同比增长18.4%[97][98] - Bredinin®销售额增长24.5%至133.8百万港元,Teglutik®销售额增长143.4%至20.7百万港元[56] - Trittico®销售额激增137.8%至120.7百万港元,Ferplex销售额同比下降9.3%至185.8百万港元[56] - 立腾菁®(那曲肝素钙注射液)销售额增长130.4%达192.7百万港元,尤靖安®增长12.8%至254.8百万港元[57] - 仿制产品总销售额增长59.9%至255.6百万港元,其中芮旎尔®增长62.3%达184.4百万港元[57] 毛利率与盈利能力 - 毛利率提升至53.8%(2023年:52.4%),毛利增长36.6%至753,355,000港元[59] - 毛利率从2023年52.4%提升至2024年53.8%,增长1.4个百分点[99] - 毛利率从2023年的52.4%上升1.4个百分点至2024年的53.8%[100] 成本与费用 - 公司2024年研发费用为8382.9万港元,较2023年的9680.4万港元有所减少[32] - 研发支出总额193,085,000港元,占收入13.8%,其中109,256,000港元资本化为无形资产[62] - 研发费用总额为193,085,000港元,较去年减少12.2%或26,764,000港元[107][112] - 销售及分销费用增加至3.873亿港元,同比增长27.3%[63][67] - 销售费用占收入比率改善至27.7%,上年为28.9%[63][67] - 销售及分销费用为387,292,000港元,同比增加27.3%或82,996,000港元[105][110] - 行政费用增加至1.953亿港元,同比增长3.5%[64][67] 其他收益与支出 - 公司2024年录得非经常性减值支出1900万港元[44] - 公司确认非经常性减值支出19,000,000港元,并因南沙土地收回计划释放资本[49] - 其他收入为6245万港元,同比下降19.2%[99] - 其他收入为62,450,000港元,较去年同期减少19.2%或14,807,000港元[101] - 其他收益及亏损净额录得亏损22,542,000港元,而2023年为收益5,977,000港元[104][109] - 所得税开支为29,501,000港元,实际税率从35.2%下降5.1个百分点至30.1%[108][113] 资产与投资 - 公司非流动资产从2023年的22.3404亿港元降至2024年的18.33281亿港元[34] - 公司资产净值从2023年的19.60598亿港元降至2024年的15.48906亿港元[34] - 投资组合总额从2023年的699,451,000港元降至2024年的285,214,000港元[114][115] - 兆科眼科(ZKO)投资公平值为165,831,000港元,占公司总资产6.3%,年度公平值减少380,028,000港元[117] - 公司持有兆科眼科138,192,000股股份,占其已发行股份总数的25.3%[123] 现金与负债状况 - 公司2024年末净现金头寸为2,980,000港元,而2023年末为净负债19,563,000港元[122] - 公司现金净额状况为298万港元,较去年同期的净债务1956.3万港元大幅改善[125] - 现金及银行结余为2.168亿港元,较去年的1.71亿港元增长26.8%[125] - 银行借款及透支为2.139亿港元,较去年的1.928亿港元增长11%[125] - 流动比率为1.02,与去年同期的1.01基本持平[124] - 资产负债率为零,较去年同期的0.01进一步改善[126] 市场与销售网络 - 公司在中国内地通过重庆、广州、上海和北京的分公司以及直销和渠道销售网络覆盖大部分省市[13] - 公司共有10款产品纳入国家医保目录,2款进入集中采购计划[91][94] 土地处置与补偿 - 获得土地使用权补偿总额8920万元人民币(约9460万港元)[92][95] 股息政策 - 公司建议派发末期股息每股2.5港仙,全年股息总额为每股4.5港仙,较2023年增长150%[38] - 2024年末期股息为每股0.025港元,同比增长150%[199] - 2024年中期股息为每股0.020港元,同比增长150%[199] - 2024年总股息为每股0.045港元,同比增长150%[199] - 2023年总股息为每股0.018港元[199] - 2023年末期股息为每股0.010港元[199] - 2023年中期股息为每股0.008港元[199] - 股息派发记录日期为2025年6月2日营业结束时[199] - 中期股息已于2024年10月3日派付[199] 人力资源与组织架构 - 员工总数为1022人,较去年同期的1057人减少3.3%[136] - 公司董事总经理李燁妮女士现年71岁,于2003年9月起负责集团销售及市场推广工作[149] - 公司非执行董事李小羿博士现年62岁,为集团创始人,自1994年至2021年4月负责日常业务及研发事务[150] - 独立非执行董事陈友正博士现年62岁,于2002年1月加入董事会,拥有高增长公司企业发展和财务管理经验[156][158] - 独立非执行董事蒋绮华女士现年50岁,拥有超过20年财务管理经验,其中10年涉及会计、财务、审计及企业融资[157][159] - 独立非执行董事Tsim Wah Keung, Karl博士现年66岁,现任香港科技大学生命科学讲座教授[161] - 高级管理团队中集团首席财务官周耀明先生现年51岁,拥有超过25年会计、审计、财务管理及企业融资经验[162] - 非执行董事James Charles Gale先生现年75岁,于2022年1月加入董事会,为Signet Healthcare Management LLC联合创始人[152][154] - 非执行董事黄瑞瑨先生现年59岁,于2024年7月加入董事会,拥有超过35年生命科学及投资行业经验[153][155] - 执行董事李小芳女士现年68岁,于1997年4月加入集团并负责财务事宜[148] - 集团首席财务官周耀明先生同时担任联交所主板上市公司Fortune Sun (China) Holdings Limited独立非执行董事[162] - 薪酬委员会主席詹华强博士于2004年9月20日加入独立董事会[163] - 集团财务总监邹耀明于2014年10月加盟公司拥有超过25年财务管理经验[164] - 生产总监徐启乐在美国制药公司拥有超过25年生产管理经验[166][169] - 兆科合肥常务副总经理杨中强在公司任职超过20年2012年起担任质量授权人[167][170] - 集团营销中心总经理张泽云2018年10月加盟拥有超过15年医药销售管理经验[172][174] - 企业文化及公关总监方玲在公司任职超过20年2019年4月获任命[173][175] - 中国行政总监陈月深在公司任职超过20年2018年11月获任命[176] - 集团研发总监Wong Sze Ka博士带领团队推出Socazolimab注射液等新产品[177] - 公司科学总监Sabino Iliceto教授自2022年2月1日起就任[185][188] - 兆科广州副总经理钟成萍拥有近30年质量和项目管理经验[184][187] - 兆科合肥副总经理夏泓凌在制药行业拥有超过20年会计和供应链管理经验[183][186] - 集团研发中心副总监殷雷拥有超过20年药物研发经验,领导小分子、多肽和生化药物成功案例[178][181] - 集团研发中心总监黄思伽博士带领团队立项多个新产品包括索卡佐利单抗注射液和INOmax®一氧化氮吸入用气体[180] - 中国地区行政总监陈跃生服务集团超过20年,负责兆科合肥日常运作和生产质量管理[179] 财务报告与披露 - 公司业务和地区分部表现分析详见综合财务报表附注8[190][196] - 公司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的经审核综合财务报表已提交[189][194] - 业务回顾和主要风险分析详见主席报告(第10-12页)和管理层讨论与分析(第13-23页)[191][197] - 集团2024年度业绩涵盖期间截至2024年12月31日[199][200] - 完整财务报表位于年报第75至229页[199][200] 外汇与风险管理 - 公司收入及成本主要涉及人民币、港元、欧元、日元、新台币、泰铢和美元[128] - 公司采取保守的理财政策,持续评估客户信用状况以降低风险[127] 市场挑战与应对 - 公司面临国家医保计划和集采计划带来的利润率压力,正通过成本控制和效率提升应对[140]
李氏大药厂(00950) - 2024 - 年度财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