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公司2024年度可供分配利润为人民币1,917,039,998.40元[6] - 2024年度利润分配预案为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人民币6元(含税),预计共派发334,772,665.20元,占归属于母公司股东净利润的45.32%[6] - 公司2024年度合并报表归属于母公司股东净利润为738,800,000元(计算依据:334,772,665.20元 ÷ 45.32%)[6] - 2024年营业收入为447.09亿元,同比增长0.86%,其中煤炭销售量增长增加收入303.6亿元,煤炭价格下跌减少收入269.7亿元[22][24] - 2024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7.39亿元,同比下降30.25%,主要因煤炭流通业务利润减少[22][24] - 2024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3.82亿元,同比下降137.61%,主要因经营性现金净流出增加[22][24] - 2024年基本每股收益为1.32元/股,同比下降30.53%[23][24] - 2024年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13.93%,同比下降8.05个百分点[23] - 2024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6.88亿元,同比下降32.10%[22][24] - 2024年非经常性损益项目合计5014.41万元,主要包括政府补助7573.19万元[28][29] - 2024年公司研发费用投入1.40亿元,同比增长14.96%[38] - 营业收入本期为447.09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0.86%[66] - 营业成本本期为428.31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93%[66]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本期为-3.82亿元,较上年同期下降137.61%[66] - 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本期为-6559万元,较上年同期增加4.51亿元[66][67] - 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本期为5.23亿元,较上年同期增加9.62亿元[66][67] - 煤炭销售量增长增加收入30.36亿元,煤炭价格下跌减少收入26.97亿元[67] - 研发投入总额为1.40亿元,占营业收入比例0.31%[76] 各条业务线表现 - 煤炭流通行业营业收入为414.87亿元,同比增长0.95%,毛利率为2.59%,同比减少1.11个百分点[68] - 热电联产行业营业收入为31.35亿元,同比增长0.29%,毛利率为24.68%,同比增加0.55个百分点[68] - 新能源行业营业收入为5.64亿元,同比下降7.30%,毛利率为31.13%,同比增加19.81个百分点[68] - 电力(光伏)销售量同比增长5,983.87%,达到1,780.75万千瓦时[70] - 储能类设备销售量同比增长105.48%,达到64.52兆瓦时[70] - 煤炭流通行业物流运输与港杂成本同比增长137.84%,达到19.82亿元[72] - 新能源行业原材料成本同比下降33.65%,为3,577万元[72] - 热电联产业务与煤炭流通业务形成协同效应,确保能源供应稳定性和成本优势[57] - 新能源业务聚焦园区储能、分布式光伏业务,构建光储充一体化产业链[58] - 公司下属浙物云能年产2GWh储能产线投产,pack及储能柜产品投入市场[37] 管理层讨论和指引 - 公司战略聚焦"能源贸易+能源实业"双轮驱动,优化煤炭智慧供应链与低碳园区综合能源服务[101][103][104] - 2025年计划深化煤炭供应链全链协同,锁定新疆、内蒙古优质煤矿资源并拓展定制化配煤方案[108] - 新能源业务布局熔盐储能、废旧轮胎裂解,构建"投-产-运-供-研"五位一体平台[106] - 公司强化科研创新路径,通过"研发体系-联合平台-示范项目"推动主业转型[112] - 公司煤炭流通和热电联产业务受宏观经济影响较大,面临市场需求不足和价格波动风险[113] - 公司推进新能源业务布局,包括园区储能和分布式光伏业务,面临政策调整和市场竞争风险[115] 研发与创新 - 公司拥有有效国家专利266项,其中发明专利37项[61] - 公司研发人员数量为346人,占总人数的23%[77] - 研发人员学历结构中,本科占比最高,为196人,硕士研究生23人,博士研究生4人[77] - 研发人员年龄结构中,30-40岁占比最高,为140人,30岁以下71人,40-50岁78人[77] - 公司高层次人才累计达111人,其中正高8人、高级135人、中级392人,新增国务院津贴专家1人[40] 公司治理与股东回报 - 公司2024年度母公司可供分配利润为人民币1,917,039,998.40元,拟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6元(含税),预计共派发现金红利334,772,665.20元,占2024年度合并报表归属于母公司股东净利润的45.32%[166][169] - 公司最近三个会计年度累计现金分红金额(含税)为1,171,704,328.20元,占最近三个会计年度年均净利润金额的122.92%[170] - 公司2024-2026年度每年度拟分配的现金分红总额不低于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的40%[165] - 公司发展阶段属成熟期且无重大资金支出安排时,现金分红在利润分配中最低占比80%[164] - 公司发展阶段属成熟期且有重大资金支出安排时,现金分红在利润分配中最低占比40%[164] - 公司发展阶段属成长期且有重大资金支出安排时,现金分红在利润分配中最低占比20%[164] - 公司任何三个连续年度内以现金方式累计分配的利润不少于最近三年实现的年均可分配利润的30%[163] - 公司2024年度现金分红金额占合并报表中归属于上市公司普通股股东的净利润的比率为45.32%[169] - 公司最近一个会计年度母公司报表年度末未分配利润为1,917,039,998.40元[170]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 报告期内环保资金投入为8,345.75万元[177] - 公司2024年累计节约20139.81吨标煤,合计降本增效约2693.78万元[195] - 公司2024年减少排放二氧化碳当量763910.51吨,较2023年提升9.37%[198] - 公司下属热电企业实现超低排放,烟尘、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浓度分别不超过5 mg/m³、35 mg/m³、50 mg/m³[196] - 公司下属泰爱斯于2024年4月通过碳管理体系认证,成为浙江省热电行业首家取得EATNS碳管理体系评定证书的热电企业[199] - 泰爱斯在2024年10月被推荐为"碳达峰碳中和标杆企业"[199] - 公司下属新嘉爱斯于2024年12月认购龙泉市浙林碳汇项目碳减排量1,000吨二氧化碳当量[199] - 2024年公司新增光伏电站项目7个[199] - 公司下属能源科技公司混合储能多能耦合智慧低碳供能示范项目将于2025年完工投产[199] 行业趋势与政策环境 - 2024年我国规模以上工业原煤产量47.6亿吨,同比增长1.3%[42] - 计划到2030年形成约3亿吨/年的可调度煤炭产能储备[44] - 2024年全国可再生能源发电新增装机3.73亿千瓦,同比增长23%,占电力新增装机的86%[50] - 太阳能发电新增装机2.78亿千瓦[50] - 截至2024年底全国可再生能源装机达18.89亿千瓦,同比增长25%,占总装机的56%[50] - 太阳能发电装机8.87亿千瓦[50] - 截至2024年底新型储能项目累计装机规模达73.76GW/168GWh,较2023年底增长超过130%[50] - 动力煤市场整体价格区间震荡、重心下移[43] - 热电联产行业在"双碳"战略下向能效提高与碳排放减少方向发展[46] - 新型储能调度运用水平提升,促进新能源开发消纳和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50] - 2025年新能源发电装机规模目标新增2亿千瓦以上,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占比提高到60%左右[99] - 截至2024年底分布式光伏发电累计装机达3.7亿千瓦,占全部光伏发电装机的42%[100] - 热电联产技术通过回收废热减少传统化石燃料需求,显著提高燃料利用率并降低二氧化碳排放[97] - 电力行业绿色转型推动热电联产机组需提升灵活性与智能化水平,以适应新能源接入需求[98] - 分布式光伏政策优化备案流程与电网接入服务,推动行业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100] - 煤炭行业在我国能源结构中占据重要地位,短期内新能源无法完全替代煤炭[95] - 煤炭行业正加速推进清洁高效利用技术,符合国家"双碳"目标要求[96]
物产环能(603071) - 2024 Q4 - 年度财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