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德福科技(301511) - 2024 Q4 - 年度财报
德福科技德福科技(SZ:301511)2025-04-18 11:20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4年营业收入为78.05亿元,同比增长19.51%[22] - 2024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2.45亿元,同比下降284.80%[22] - 2024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5.50亿元,同比下降15.37%[22] - 2024年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5.94%,同比下降10.32个百分点[22] - 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780,544.57万元,同比增加19.51%[69]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24,511万元,同比下降284.80%[69] - 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为-549,890,806.00元,同比恶化15.37%,主要因票据贴现及背书未计入经营现金流[88][89] 成本和费用 - 公司规模扩大导致固定成本费用增加[5] - 公司经营规模扩大及业务拓展导致相关费用增加[5] - 电子电路铜箔原材料成本15.33亿元,占营业成本83.77%,同比增长39.86%[79] - 销售费用2,774.55万元,同比增长31.42%,主要因市场开拓和客户维护投入增加[84] - 研发费用1.83亿元,同比增长30.45%,主要用于高端产品研发[85] - 阴极铜成本占营业成本的80%左右[55] 各条业务线表现 - 公司主营业务为电解铜箔生产,包括电子电路铜箔和锂电铜箔[15] - 电子电路铜箔营业收入18.09亿元,同比增长34.40%,但毛利率下降1.15%[76] - 锂电铜箔营业收入56.45亿元,同比增长19.67%,毛利率为3.83%[76] - 高性能锂电铜箔年销量占企业锂电铜箔总销量的23%[70] -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电解铜箔生产92,851吨,同比增加8.15%[69] - 实现电解铜箔销售92,701吨,同比增长17.18%[69] - 公司销售量92,701吨,同比增长17.18%,库存量下降49.23%至4,743吨[77] 各地区表现 - 华北地区营业收入2.87亿元,同比增长77.61%,毛利率5.90%[76] 管理层讨论和指引 - 公司持续投入高端产品研发以提升长期竞争力[5] - 公司计划2025年加大研发投入,推动AI技术与电解铜箔制造结合[118] - 公司计划2025年拓展海外市场,重点开发中国台湾、日本、韩国及东南亚客户[119] - 公司采用阴极铜期货及期权套期保值工具应对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124] - 公司2024年不派发现金红利、不送红股、不以公积金转增股本[6] - 2024年度合并可供分配利润为负,不派发现金红利、不送红股且不以资本公积金转增股本[186][187] 研发投入和技术创新 - 研发投入为18,306.69万元,同比增长30.45%[69] - 2024年研发投入金额为183,066,891.44元,占营业收入比例为2.35%,同比增长30.45%[87] - 研发人员数量从2023年的274人增至2024年的377人,同比增长37.59%,其中硕士学历人员增长89.47%[87] - 公司研发团队规模达377人,其中博士17人、硕士72人[61] - 公司已实现3.5μm、4μm、4.5μm、5μm等多种抗拉强度产品系列批量生产,成为国内少数具备3.5μm超薄锂电铜箔量产能力的公司[43] - 超厚低轮廓反转处理铜箔开发项目已小批量交付,铜箔厚度70-210 μm,常温抗拉强度≥300MPa[86] - 挠性覆铜板用反转处理铜箔开发项目已小批量交付,铜箔厚度9-35 μm,处理面粗糙度Rz≤2.0 μm[86] - 类载板封装用高温高延铜箔开发项目处于客户验证阶段,铜箔厚度9-18 μm,常温抗拉强度≥450MPa[86] - UHT-70 6μm铜箔工艺开发已完成,实现厚度6μm、抗拉强度≥700MPa的锂电铜箔批量生产[87] - UHT-60 3.5μm铜箔工艺开发已完成,实现厚度3.5μm、抗拉强度≥65kgf/mm²的锂电铜箔批量生产[87] 客户和供应商 - 公司主要客户包括宁德时代、比亚迪、国轩高科等知名企业[15] - 前五名客户销售额46.08亿元,占年度销售总额61.82%,宁德时代占比26.13%[81] - 前五名供应商采购额46.50亿元,占年度采购总额74.23%,白银有色占比30.52%[82] - 公司已与宁德时代、ATL、国轩高科等头部锂电池厂商建立稳定合作,并布局LG新能源、德国大众Power Co等海外客户[46] 产能和行业情况 - 铜箔行业竞争加剧导致铜箔加工费大幅下降[5] - 2024年国内铜箔总产能约为200-210万吨/年,其中锂电铜箔占比约70%[33] - 2024年国内锂电铜箔产量约69万吨,同比增长35%[33] - 2024年电子电路铜箔产量约47万吨,同比增长10%[33] - 2024年铜箔行业综合产能利用率约为56%-58%,存在中低端产能过剩[33] - 2024年原计划新增产能50万吨,实际仅建成15万吨[33] - 截至2024年末公司建成产能15万吨/年,2025年预计新增2.5万吨/年产能[40] - 公司已建成产能为15万吨/年,位居国内内资铜箔企业产能规模前列[65] 新能源市场情况 - 2024年中国新能源乘用车销量1,105万辆,同比增长40.2%,渗透率提升至48.9%[34] - 2024年中国新能源商用车销量53万辆,同比增长28.9%,渗透率提升至17.9%[34] - 2024年欧洲新能源乘用车注册量295万辆,渗透率22.7%[34] - 2024年美国新能源轻型车销量约114万辆,渗透率约10%[34] - 2024年全球新能源车动力电池使用量达894.4GWh,同比增长27.2%[34] - 2024年中国新型储能新增装机规模109.8GWh,同比增长136%[35] - 2024年全球储能电池出货量301GWh,同比增长62.7%[35] - 2024年全球PCB市场规模5,336亿元,复合增长率约5%[36] - 2024年人工智能领域用PCB市场规模约600亿元,同比增长11%[37] 产品技术 - 5μm及以下极薄铜箔在动力电池中渗透率逐步加大,铜箔每减少1μm厚度锂电池能量密度提升约5%[43] - 硅碳负极材料理论比容量达4200mAh/g,但充放电过程中体积膨胀约300%,公司开发抗拉强度>700MPa的超高强度铜箔解决该问题[44] - 多孔铜箔可使锂电池能量密度提升15-20%,雾化铜箔表面结构从2D转变为3D,芯箔在200℃条件下保持3小时不氧化[45] - 公司电子电路铜箔产品覆盖10μm—210μm,高端产品出货占比提升至10.86%[49][51] - RTF-3反转处理铜箔粗糙度降至1.5μm、颗粒尺寸0.15μm,抗剥离强度不低于0.53N/mm,适配高速服务器及AI加速卡需求[50] - 3μm超薄载体铜箔通过国内存储芯片龙头验证,SLP类载板用薄型铜箔厚度9-12微米,可实现40/40微米线宽线距[50] - HVLP1-2铜箔小批量供货应用于英伟达项目及400G/800G光模块,HVLP3通过日系覆铜板认证用于国内算力板项目[50] - 埋阻铜箔项目2024年送样测试成功并获得小量订单,公司正加速扩产以满足市场需求[51] 子公司表现 - 九江德富新能源子公司总资产294,709.83万元,净利润955.31万元[116] - 甘肃德福新材料子公司总资产483,004.72万元,净利润18,713.26万元[116] - 九江琥珀新材料子公司总资产288,575.39万元,净亏损6,460.11万元[116] - 江西斯坦德电极科技子公司净利润1,059.82万元[116] - 九江德思光电材料子公司净利润2,456.77万元[116] - 九江烁金能源工业子公司净利润79.61万元[116] 环保和可持续发展 - 九江基地屋顶分布式光伏总装机容量提升至10.1兆瓦,外购绿电比例最高达31.24%[72] - 兰州基地柴油使用量同比下降43.94%[72] - 铜箔业务公司每吨产品碳排放强度持续下降至3.80吨二氧化碳当量[72] - 德福科技、德福新材等子公司均通过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195] - 德福科技废水排放化学需氧量浓度为35.39mg/L,年排放总量10.61吨,未超标[196] - 德福新材排污许可证有效期至2028年8月31日,属于重点管理单位[196] - 九江烁金能源排污登记有效期至2028年7月23日,属于登记管理单位[196] 公司治理 - 公司法定代表人及实际控制人为马科[15][18] - 公司董事会由9名董事组成,其中独立董事3名,下设战略与可持续发展委员会等4个专门委员会[132] - 监事会由3名监事组成,其中职工代表监事1名,对重大事项及高管履职进行监督[133] - 公司严格执行《投资者关系管理制度》,2024年4月29日、5月17日、7月8日、8月29日开展投资者交流活动[125][137] - 公司业务、资产与控股股东相互独立,无资金占用情况,拥有独立采购销售系统[141] - 信息披露指定巨潮资讯网及5家纸质媒体,确保股东平等获取信息[138] - 公司治理实际状况与证监会规定无重大差异,符合《上市公司治理准则》要求[129][139] 股东和高管持股 - 董事长马科期末持股数量为192,588,725股,较期初增持55,598,950股[147] - 董事兼总经理罗佳期末持股数量为658,471股,较期初增持218,135股[147] - 董事马德福期末持股数量为39,199,012股,较期初增持11,199,718股[147] - 副总经理吴丹妮期末持股数量为27,580股,较期初增持27,580股[147] - 董事、监事及高级管理人员合计期末持股数量为232,608,508股,较期初增持66,954,668股[147] 高管薪酬 - 2024年度公司支付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报酬合计2158.92万元[170] - 董事长马科获得税前报酬267.03万元[171] - 董事、总经理罗佳获得税前报酬286.59万元[171] - 独立董事雷霆、雷正明、王建平各自获得税前报酬15万元[171][172] - 监事会主席张杰获得税前报酬80.35万元[172] - 副总经理吴丹妮获得税前报酬123.56万元[172] - 财务负责人范帆获得税前报酬5.65万元[172] 员工情况 - 报告期末在职员工数量合计为2,850人,其中生产人员2,127人,技术人员377人,行政人员266人[182] - 员工教育程度中,大专以下学历占比最高,达1,209人(42.4%),其次为大专1,037人(36.4%)[182] - 技术人员占比13.2%(377人),博士学历员工19人(0.7%)[182] - 主要子公司员工数量达2,552人,占集团总员工数的89.5%[182] - 薪酬结构包含基本工资、绩效奖金及岗位津贴,并针对不同岗位制定差异化激励方案[183] - 公司对63名中层管理干部实施"青蓝"培养计划,人均培训课时达50小时/人[184] - 公司搭建"德福学苑"线上学习平台,实现50小时/人的中层干部培训量[184] - 新员工岗前培训周期为3天,生产岗位采用"老带新"培训模式[1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