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公司2024年度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为-40,287.82万元[6] - 公司母公司报表2024年度实现净利润为-37,402.97万元[6] - 公司2024年营业收入为196,027.42万元,同比增长49.53%[26][27]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40,287.82万元,扣非净利润为-45,677.81万元,主要因产品售价承压、费用增加及资产减值损失[26][28] -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9,505.33万元,同比回正,主要因销售回款增加49,302.03万元(+33.07%)及备货现金流出趋缓[26][28] - 研发投入占营收比例27.55%,同比减少12.24个百分点,剔除股份支付后研发费用增长44.57%[25][29] - 第四季度营收59,429.18万元创单季新高,环比第三季度增长14.92%[27][33] - 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6.65%,扣非后为-7.53%,同比均恶化[25] - 基本每股收益-2.86元/股,扣非后-3.25元/股,均同比恶化[25] - 公司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196,027.42万元,同比增长49.53%[40]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40,287.82万元,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45,677.81万元[40][41] - 主营业务收入19.47亿元,同比增长49.31%,主营业务成本13.17亿元,同比增长64.29%,毛利率下降6.17个百分点至32.33%[128] - 报告期内公司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40,287.82万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45,677.81万元[114] - 公司2024年度营业收入196,027.42万元,同比增长49.53%[125]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40,287.82万元,扣非净利润为-45,677.81万元[125] 成本和费用 - 研发投入占营收比例27.55%,同比减少12.24个百分点,剔除股份支付后研发费用增长44.57%[25][29] - 2024年研发费用为53,999.21万元,同比增长3.52%,剔除股份支付费用影响后同比增长44.57%[43] - 研发人员薪酬合计为37,785.26万元,平均薪酬为67.47万元[110] - 销售费用同比大增60.88%至18,894.21万元,主因职工薪酬增加[145] - 研发费用剔除股份支付后实际同比增长44.57%,总额53,999.21万元[145] - 集成电路材料成本同比增长75.04%至68,730.01万元,占总成本比例52.84%[135] - 传感器产品材料成本同比激增175.53%至8,048.15万元,占总成本比例52.27%[135] - 电源管理产品委外加工成本同比飙升112.56%至22,639.19万元[135] 各条业务线表现 - 麦歌恩磁传感器合并报表后两个月内实现营收7,318.72万元[27] - 麦歌恩磁传感器产品在2024年11-12月实现营业收入7,318.72万元[40] - MCU+产品累计出货超过200万片,并成功导入多家主流车厂[45] - 公司在汽车电子领域出货量达3.63亿颗,累计出货量超过6.68亿颗[47] - 公司推出首款4通道75W ClassD音频放大器,完成多家大客户送样验证[46] - 公司40V DC-DC和6V DC-DC产品进入试量产爬坡期,首颗SBC启动研发[46] - 公司目前可提供3,300余款可供销售的产品型号,其中麦歌恩可供销售的产品型号为1,000余款[58] - 通过完成对麦歌恩的战略收购,公司新增了工业编码器、开关与锁存器、线性位置传感器等多款磁传感器产品,同时新增了1,000余款可供销售的产品料号[60] - 公司传感器产品包括磁传感器、压力传感器和温湿度传感器,广泛应用于汽车电子、工业控制、医疗电子等领域[60] - 信号链产品涵盖信号调理芯片、隔离器、接口和通用信号链,应用于汽车电子、泛能源和消费电子等领域[61][62] - 电源管理产品包括栅极驱动、电机驱动、音频功放、功率器件等,广泛应用于工业、通信、新能源汽车等领域[62][63] - 公司电源管理产品中的功率器件基于碳化硅(SiC)材料,适用于新能源汽车、光伏、储能系统等领域[62] - LED驱动产品支持完整的诊断保护,主要应用于汽车尾灯、前灯、内饰氛围灯等场景[63] - 供电电源产品专为汽车电池供电应用场景设计,适合待机功耗要求高的汽车应用[63] - 功率路径保护产品适合驱动多种负载类型,主要应用于车身控制器、整车控制器等场景[63] - 传感器产品营收27,398.07万元,同比增长65.29%,毛利率下降8.23个百分点至43.80%[130] - 信号链产品营收96,325.14万元,同比增长36.57%,毛利率下降2.88个百分点至37.59%[130] - 电源管理产品营收70,317.11万元,同比增长64.37%,毛利率下降7.13个百分点至22.42%[130] - 传感器产品销售量同比增长363.04%至29,153.06万颗,信号链产品增长39.13%至226,084.24万颗,电源管理产品增长97.25%至44,890.53万颗[133] 各地区表现 - 公司境外营收占比约15.58%,主要来自香港、日本等市场[51] - 境内营收同比增长43.72%,境外营收同比增长88.75%,境外毛利率下降8.51个百分点至23.38%[131] - 境外资产规模为13,243.85万元,占总资产比例1.73%[151] 管理层讨论和指引 - 公司2024年度不进行利润分配,不派发现金红利,不送红股,不以资本公积转增股本[6] - 公司上市时未盈利且尚未实现盈利[4] - 公司已在本报告中详细描述可能存在的相关风险[4] - 公司2024年度利润分配方案尚需提交公司2024年度股东大会审议[7] - 公司毛利率下降主要受产品售价承压及市场竞争加剧影响[114] - 公司计提了较大金额的信用减值损失和资产减值准备[114] - 公司已与主要晶圆制造供应商保持长期稳定合作关系[113] - 公司自建封测工厂以保障压力传感器及定制化产品的产能需求[113] - 公司车规级芯片已在大量主流整车厂商/汽车一级供应商实现批量装车[113] - 公司隔离器件品类齐全,并开发了增强型隔离器等多种品类[112] - 公司推出了电压基准、栅极驱动、LED驱动等多款信号链和电源管理产品[112] - 公司传感器信号调理ASIC芯片覆盖压力传感器、硅麦克风等多种品类[112] - 公司面临来自迈来芯、瑞萨电子等国外龙头企业的激烈市场竞争[121] - 2025年公司将集中资源保障150W classD、PMIC、前灯等关键新产品的研发进度[172] - 公司计划深化汽车电子与泛能源领域布局,加速新物料量产并优化成本结构[172] - 公司将拓展车身电子与照明、热管理等领域,加速MCU、SoC、功能安全驱动等新物料的客户导入[174] - 公司计划优化工艺平台,通过设计改进和商务谈判实现年度降本目标[175] - 公司将强化库存动态管理与报废预警机制,降低库存积压和资金占用[175] - 公司将持续优化销售、研发及通用项目的激励机制,吸引并留住优秀人才[176] - 公司计划建立流程度量指标体系和分级流程审计机制,提升运营效率[176] - 公司新增《会计师事务所选聘制度》,进一步完善治理制度[179] 其他重要内容 - 公司全体董事出席董事会会议[5] - 天健会计师事务所为公司出具了标准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5] - 公司负责人王升杨、主管会计工作负责人朱玲及会计机构负责人朱玲声明保证年度报告中财务报告的真实、准确、完整[6] - 公司注册地址变更为苏州工业园区东荡田巷9号[18] - 公司法定代表人为王升杨[18] - 公司外文名称为Suzhou Novosense Microelectronics Co.,Ltd.[18] - 公司网址为www.novosns.com[18] - 公司电子信箱为ir@novosns.com[18] - 董事会秘书为姜超尚[19] - 证券事务代表为王一飞[19] - 公司年度报告备置地点为公司董事会办公室[20] - 公司披露年度报告的证券交易所网址为www.sse.com.cn[20] - 报告期为2024年1月1日至2024年12月31日[16] - 公司累计开展员工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2次,授予507人次,累计授予800万股,占总股本5.61%[54] - 公司完成对麦歌恩100%股份的现金收购,补全磁传感器领域布局[55] - 公司获得ISO26262 ASIL D"Defined-Practiced"级别认证,提升功能安全研发能力[53] - 公司被认定为2023年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95] - 公司2023年年度股东大会于2024年5月16日召开,各项议案均审议通过[181] - 公司2024年第一次临时股东大会于2024年7月10日召开,各项议案均审议通过[181] - 报告期末全体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实际获得的报酬合计为724.99万元人民币[194] - 报告期末核心技术人员实际获得的报酬合计为676.13万元人民币[194]
纳芯微(688052) - 2024 Q4 - 年度财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