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中原建业(09982) - 2024 - 中期财报
中原建业中原建业(HK:09982)2025-02-12 00:01

公司基本信息 - 公司于2020年10月22日在开曼群岛注册成立,2021年5月31日在港交所主板上市[16][21] - 公司于2021年5月31日上市,发行3.28172亿股股份,上市所得款项净额约为9.158亿港元(相当于人民币7.514亿元)[144] 公司股权结构 - 截至2024年6月30日,公司已发行普通股3,865,617,028股,面值为每股0.01港元[14][15] - 2024年6月30日,胡葆森先生在公司股份及相关股份中的好仓股份数为1,841,455,862,占公司已发行股本的权益概约百分比为47.64%[195] - 2024年6月30日,胡冰先生在公司股份及相关股份中的好仓股份数总计21,220,000,占公司已发行股本的权益概约百分比为0.55%[195] - 2024年6月30日,王军先生在公司股份及相关股份中的好仓股份数总计14,020,000,占公司已发行股本的权益概约百分比为0.36%[195] 公司业务布局 - 截至2024年6月30日,公司项目管理项目分布在9个省和自治区的136个县级及以上城市[20] - 截至2024年6月30日,公司与233个合作伙伴开展433个项目,累计规划建筑面积约5448万平方米[20] - 截至2024年6月30日,公司项目重复合作率为61%[20] - 截至2024年6月30日,公司服务超50万业主[20] - 公司项目平均售价较竞争对手高10%[20] - 截至2024年6月30日,公司代建项目遍布全国9个省份及自治区、136个县及县级以上城市,拥有合作伙伴233位,合作项目433个,累计规划计容面积约5448万平方米,重复合作率达61%,服务业主超50万,平均售价比竞品高出10%[22] - 公司已形成商业代建、政府代建、资本代建、管理咨询四大业务结构,目前已与省内29家政府平台公司、8家国企达成战略合作且有意向项目跟进[28] - 公司专注大中原区域三四线市场,省内外合计进驻136个县市[95][98] 公司发展历程中的重要事件 - 2022年12月,公司城市合伙人理事会成立,利用信用和融资手段为成员企业打通项目库、资金库,嫁接资源[29] - 2023年9月,公司发布全新代建信赖体系——中原建业代建C平台,链接并打造多个平台,创新合作模式[29] - 2022年11月18日公司与十二名高净值独立认购人订立协议,以每股0.80港元认购343,140,000股认购股份,总面值3,431,400港元,2023年5月3日完成认购[147][149] - 2022年12月1日公司向两个战略客户分别提供10000万元人民币贷款,期限一年,2023年12月27日延期至2024年11月30日前偿还[158] - 2022年12月1日向两名战略客户分别提供人民币100百万元贷款,延期至2024年11月30日或之前偿还[162] 行业市场情况 - 2024年上半年,代建行业有超百家企业涉足,销售百强代建业务覆盖率超80%,累计签约8345万平方米,同比增长3%[43] - 2024年上半年,代建行业TOP5企业集中度保持在50%,TOP10企业集中度保持在70%[43] - 2024年上半年房地产市场低迷,投资、销售业绩和项目开工率同比缩减,各地政府出台政策刺激,4月政治局会议后政策侧重“去库存”,居民信贷首付低至15%、取消房贷利率下限,白名单项目获批近万亿融资额度,上半年222省市341次政策宽松[81][82] - 截至2024年中,有超90家项目管理公司,70家在房地产TOP200内,项目管理市场从蓝海转红海,地方政府设平台加剧竞争[85] - 项目管理行业集中度高,TOP10企业集中度达70%,企业盈利能力下降,引入“直接 + 特许经营”等合作机制[85] - 房地产市场低迷,商业项目管理规模渐缩,资源驱动需求成主流,对项目管理公司资金要求提高[85] - 房地产和项目管理行业特殊发展期,项目运营管理矛盾突出,运营和交付风险增加[85] - 代建行業正从规模扩张向高质量发展转型,未来有望形成千亿元量级新市场[116][118] 2024年上半年公司业务数据 - 2024年上半年,公司完成整体签约面积139万平方米,与29家平台公司和8家国有企业签订战略合作协议[44] - 公司累计签约25个政府代建项目,签约面积359.33万平方米,其中4个项目共34万平方米在河南省外[44] - 2024年上半年公司代合作方销售的合同销售额约为72亿元,合同销售建筑面积约118万平方米[45][46] - 2024年上半年公司期初库存销售54亿元,去化率为30%[45][46] - 2024年上半年公司整体完成签约面积139万平方米,累计与29家平台公司、8家国企签订战略合作协议,累计签约25个政府代建项目,签约面积359.33万平方米,河南省以外地区签约项目4个,签约面积34万平方米[46] - 2024年上半年公司累计交付1.68万套,共计219万平方米,规模位居区域品牌房企第二[49][51] - 2024年上半年公司提前交付14个批次约6116套,共计81.87万平方米,提前交付率35%,平均提前天数达95天[49][51] - 2024年上半年公司交付即发证7个批次、约2491套,共计34.13万平方米[49][51] - 2024年上半年公司获得六大代建领域奖项,在代建管理领域获“卓越表现TOP5”、“政府代建住房类管理卓越表现TOP4”,位列“中国房地产上市公司代建运营优秀企业”榜单第四[50][51] - 2024年上半年公司累计签约项目433个,累计签约面积5,448万平方米,合约销售72亿元,销售面积118万平方米[73][74] - 2024年上半年公司获多项荣誉,3月获六项,4月获两项,5月入围榜单位列第四[89][91] - 上半年公司与2家政府平台公司、国企签战略合作协议,加大政府代建比重[90][92] - 期内新签代建项目15个,新增合约建筑面积138.59万平方米,较2023年同期减少73.5%[95][98] - 集团在管项目合约销售金额71.72亿元,同比减少45.2%;合约销售面积118.35万平方米,同比减少42.8%[95][98] - 截至2024年6月30日,集团在管项目262个,在管项目建筑面积3161.99万平方米[95][98] 公司未来发展战略 - 公司将创新业务模式,在政府“三大工程”等领域探索突破,优化投拓奖励分享机制[54][56] - 公司管理聚焦大中原,精选“战略性深耕城市”,打造独特价值、可持续发展、难以模仿的核心竞争力[60][63] - 公司将全面审视机制、产品、管理、投拓等方面,提升竞争力[96][99] - 公司将通过联动机制讲品牌故事,增强区域品牌,扩大品牌影响力[102] - 公司坚持产品和服务优先,推进精细化全过程项目管理系统[103] - 公司将从建立经营核心竞争力、创新业务模式、完善全景操盘与产品引领、优化组织结构、完善管理机制五方面推进战略发展[105][107][108][109][110][111][112][115][117] - 公司将深化“大中原”战略,以“城市合伙人”引领,加强产业链协同[116][118] - 公司将对标行业标杆,在政府“三大工程”等领域探索突破,优化投拓奖励分享机制[107][110] - 公司完善全流程管理,以“好产品”为核心实现经营闭环[108][111] - 公司优化组织结构,精简层级、明确职责、强化协作、引入灵活机制[109][112] - 公司升级管理机制,强化标准执行,健全监控机制,确保业务目标达成[115][117] 公司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4年上半年公司收入146,238千元,较2023年的382,402千元减少61.8%;净利润48,326千元,较2023年的191,388千元减少74.7%[66] - 2024年上半年公司净利润率为33.0%,较2023年的50.0%减少17.0%;每股基本盈利1.20分,较2023年的5.64分减少78.8%;每股摊薄盈利1.18分,较2023年的5.64分减少79.1%[66] - 截至2024年6月30日,公司现金及现金等价物总额为2,222,083千元,较2023年12月31日的1,835,783千元增加21.0%;总资产3,089,169千元,较2023年12月31日的3,125,571千元减少1.2%[68] - 截至2024年6月30日,公司总负债568,086千元,较2023年12月31日的706,356千元减少19.6%;权益总额2,521,083千元,较2023年12月31日的2,419,215千元增加4.2%[68] - 期内公司收入为人民币14620万元,较2023年同期的人民币38240万元下降61.8%[120][121] - 收入下降因国内房地产市场下行,服务收费降低,新项目开拓增幅不及履约完成项目减少幅度[120][121] - 影响公司收入的主要因素包括业务规模、在管项目数量及总在管合约建筑面积、项目节点及进度、销售策略[120][121] - 截至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总收入为1.46238亿元,较2023年同期的3.82402亿元下降61.8%,其中河南省项目收入1.25525亿元,占比85.8%,较2023年下降65.0%;除河南省外项目收入2071.3万元,占比14.2%,较2023年下降13.7%[122] - 期内其他净收入为1320万元,较2023年同期的1740万元下降420万元,主要因向第三方垫款利息收入减少[125] - 期内人员成本为6040万元,较2023年同期的6710万元下降10.0%,主要因公司严控人员成本费用[126] - 期内其他经营开支为3170万元,较2023年同期的4040万元减少21.4%,主要因集团严控各项经营开支[127] - 期内净利润为4830万元,较2023年同期的1.914亿元下降74.7%,主要由于本期收入下降[132] - 截至2024年6月30日,贸易及其他应收款项为7.222亿元,较2023年12月31日的11.215亿元降低35.6%,主要因第三方垫款减少4.626亿元[133] - 截至2024年6月30日,合约资产为1.087亿元,较2023年12月31日的1.253亿元减少13.3%,未来将转化为经营活动现金流入[134] - 截至2024年6月30日,贸易及其他应付款项为1.962亿元,较2023年12月31日的3.004亿元降低34.7%,主要因2023年中期股息1.249亿元于2024年2月22日派发[135] - 截至2024年6月30日,合约负债为2.517亿元,较2023年12月31日的3.099亿元下降18.8%,主要因已收付款减少[136] - 认购事项所得款项净额约27410万港元,截至2024年6月30日,政府代建业务拟投入13700万港元(12350万元人民币)占比50%,资本代建业务拟投入12340万港元(11110万元人民币)占比45%,一般营运资金拟投入1370万港元(1240万元人民币)占比5%[152][153] - 截至2024年6月30日,认购事项所得款项净额期内已动用6200万元人民币,实际使用11400万元人民币,未动用23560万元人民币[153] - 所得款项净额分配中,拓展“大中原”地区新市场和新服务拟投入30050万元人民币占比40%,进行战略投资和收购拟投入27060万元人民币占比36%,加强信息科技系统拟投入10520万元人民币占比14%,一般营运资金拟投入7510万元人民币占比10%[146]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所得款项净额期内动用2400万元人民币,实际使用14030万元人民币,未动用61110万元人民币[146] - 截至2024年6月30日,现金及现金等价物达222210万元人民币(2023年12月31日为183580万元人民币),集团无借款处于净现金状况[156] - 截至2024年6月30日,资产负债率为零(2023年6月30日为零)[157] - 截至2024年6月30日,集团其他债务人款项达39140万元人民币,主要为向第三方预付款项28550万元人民币[158] - 2024年6月30日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人民币2222.1百万元,2023年12月31日为人民币1835.8百万元[161] - 2024年6月30日集团无借款,资本负债比率为零,2023年6月30日也为零[161] - 2024年6月30日集团其他应收账款为人民币391.4百万元,含第三方垫款人民币285.5百万元[162] - 截至2024年6月30日,集团就贷款录得应收贷款亏损拨备约人民币6.0百万元[171][177] - 截至报告日期,两名借款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