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入和利润(同比环比) - 公司2017年营业收入为1,008,714,515.86元,同比增长49.26%[20]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72,184,765.20元,同比增长38.36%[20] - 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为161,529,549.99元,同比增长33.49%[20] - 基本每股收益为0.83元/股,同比增长23.88%[21] - 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基本每股收益为0.78元/股,同比增长20.00%[21] - 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0.09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49.26%[41][43]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72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8.36%[41] - 主营业务收入9.81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52.88%[44] - 2017年营业收入为100,871.45万元,较2016年67,579.33万元增长49.26%[170] - 营业收入同比增长49.25%至10.09亿元(上期6.76亿元)[187] - 净利润同比增长38.38%至1.72亿元(上期1.24亿元)[188] - 基本每股收益0.83元/股(上期0.67元/股)[189] - 营业收入同比增长64.4%至3.53亿元,上期为2.14亿元[191] - 净利润同比增长40.1%至7665.19万元,上期为5471.32万元[192] - 基本每股收益同比增长23.3%至0.37元/股[192] - 第一季度营业收入为205,976,024.63元,第二季度为234,054,138.44元,第三季度为252,605,650.30元,第四季度为316,078,702.49元[23] - 第一季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40,206,801.56元,第二季度为28,963,829.31元,第三季度为47,215,075.69元,第四季度为55,799,058.64元[23] - 第一季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为37,527,501.76元,第二季度为29,777,630.15元,第三季度为45,317,575.38元,第四季度为48,906,842.70元[23] 成本和费用(同比环比) - 直接材料成本同比增长44.17%至1.337亿元,占总成本比例69.77%[48] - 直接人工成本同比增长34.42%至2646万元,占总成本比例13.81%[48] - 制造费用同比增长43.43%至3148万元,占总成本比例16.42%[48] - 管理费用同比增长78.21%至1.023亿元,主要因研发费用及股权激励增加[54] - 财务费用由负转正至882万元,主要受汇兑损失影响[54] - 管理费用同比增长78.22%至1.02亿元(上期5741万元)[188] - 营业成本同比增长55.2%至2.18亿元[191] - 支付给职工现金同比增长14.3%至1.11亿元[195] 现金流量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234,116,848.19元,同比增长74.78%[20] - 第一季度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34,422,945.12元,第二季度为70,308,924.78元,第三季度为123,535,057.41元,第四季度为5,849,920.88元[23]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2.34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74.78%[43] -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同比增长74.78%至2.341亿元[58] -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同比增长74.8%至2.34亿元,上期为1.34亿元[195] - 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现金同比增长35.2%至10.61亿元[194] - 投资活动现金流量净流出2.26亿元,同比扩大1317.4%,上期净流出1597.6万元[195] - 投资活动现金流入小计为151.31百万元,对比上年20.18百万元增长649.5%[199] - 投资活动现金流出小计为346.24百万元,对比上年156.06百万元增长121.9%[199] - 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194.93百万元,较上年-135.89百万元恶化43.4%[199] - 筹资活动现金流入小计为54.83百万元,较上年479.41百万元下降88.6%[199] - 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16.99百万元,较上年468.69百万元下降96.4%[199] - 购建固定资产等长期资产支付现金156.24百万元,较上年22.97百万元增长580.1%[199] - 支付其他与投资活动有关的现金140.00百万元[199] - 吸收投资收到的现金为54.83百万元,较上年479.41百万元下降88.6%[199] -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额为-78.66百万元,较上年400.22百万元下降119.7%[199] - 期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8.72亿元,较期初增加0.6%[196] - 期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为382.93百万元,较期初461.59百万元减少17.0%[199] - 公司货币资金期末余额为8.79亿元人民币,较期初8.70亿元增长1.0%[178] - 货币资金减少16.02%至3.88亿元(期初4.62亿元)[183] 各条业务线表现 - 公司主营业务是冷链装备和特种集装箱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主要产品为速冻设备和罐式集装箱[29] - 主营业务毛利率32.29%,同比增加1.78个百分点[44] - 冷链装备行业营业收入3.15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46.33%[46] - 特种集装箱行业营业收入6.66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56.17%[46] - 罐式集装箱产品销售量6335台,同比增长55.80%[47] - 冷冻设备及罐式集装箱销售收入为主要收入来源[170] - 公司主营业务分为冷链装备和特种集装箱业务[62] 各地区表现 - 境外市场营业收入6.28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61.42%[46] 研发投入 - 研发支出4870.22万元人民币,同比增长74.65%[43] - 研发投入总额4870万元,占营业收入比例4.83%[56] 资产和负债变化 - 应收票据本期金额为2,656,870.85元,较上期增长54.96%[32] - 预付款项本期金额为30,209,840.27元,较上期增长80.91%[32] - 在建工程本期金额为70,637,021.40元,较上期增长682.16%[32] - 其他非流动资产本期金额为143,028,600.00元,主要由于购置上海房产[32]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为1,467,847,515.41元,同比增长12.01%[20] - 总资产为1,814,418,072.20元,同比增长17.70%[20] - 其他应付款激增251倍至5507万元,因限制性股票回购义务[61] - 在建工程同比大幅增长682.16%至7064万元[61] - 应收账款期末余额为9691.36万元人民币,较期初8169.40万元增长18.6%[178] - 预付款项期末余额为3020.98万元人民币,较期初1669.87万元增长80.9%[178] - 存货期末余额为3.84亿元人民币,较期初3.64亿元增长5.5%[178] - 在建工程期末余额为7063.70万元人民币,较期初903.11万元大幅增长682.2%[178] - 资产总计期末为18.14亿元人民币,较期初15.42亿元增长17.6%[178] - 预收款项期末余额为1.97亿元人民币,较期初1.67亿元增长18.0%[178] - 应付账款期末余额为5022.28万元人民币,较期初3170.22万元增长58.4%[178] - 其他应付款期末余额为5507.15万元人民币,较期初21.80万元大幅增长251.6倍[178] - 未分配利润期末余额为7.12亿元人民币,较期初5.85亿元增长21.6%[181] - 公司总资产同比增长20.95%至12.23亿元(期初10.11亿元)[184][185] - 应收账款同比增长172.96%至3806万元(期初1394万元)[183] - 存货同比增长65.40%至9299万元(期初5621万元)[183] - 预收款项同比增长146.90%至1.10亿元(期初4461万元)[184] - 长期股权投资同比增长12.45%至4.06亿元(期初3.61亿元)[184] - 应收账款余额为10,429.49万元,坏账准备金额为738.13万元[171] - 应收账款账面价值为9,691.36万元[171] 管理层讨论和指引 - 铁路集装箱运量仅占铁路货运量5.4%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65] - 冷冻设备行业利润水平保持稳定行业集中度不断提高[69] - 罐式集装箱市场需求呈上升趋势受益于多式联运政策及地方补贴[65] - 速冻设备市场需求呈现稳定发展态势受益于冷链物流政策支持[69] - 罐式集装箱产能将达到7300台/年[73] - 2018年5月将启用标准罐箱新车间并改造特种罐箱车间[73] - 计划开发大型自堆式螺旋冻结装置等4项冷冻设备新产品[73] - 计划完成双相不锈钢罐箱等3项罐式集装箱新产品开发[73] - 制冷/加热罐式集装箱和气体罐式集装箱需求增长较快[71] - 全球罐式集装箱市场需求呈现稳中有升态势[71] - 公司外销业务结算货币以美元为主存在汇率风险[76] - 主要原材料包括不锈钢、阀门和碳钢等存在价格波动风险[76] 股东结构和股权激励 - 公司拟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1.80元(含税),预计派发总额37,947,825.00元[5] - 2017年现金分红总额3794.78万元,占归属于上市公司普通股股东净利润的22.04%[80] - 2016年现金分红总额3784.43万元,占归属于上市公司普通股股东净利润的30.41%[80] - 公司以自有资金出资3亿元设立全资子公司[66] - 子公司四方罐储使用自有资金1.5亿元对外投资设立全资子公司[66] - 全资子公司南通四方总资产9.7亿元净资产8.34亿元营业收入6.81亿元净利润1.1亿元[67] - 全资子公司NTTANK总资产3876万元净资产3353万元营业收入8619万元净利润154万元[68] - 公司成立全资子公司四方星(上海)冷链科技尚未出资[68] - 公司承诺若招股说明书存在虚假记载将依法回购全部新股并赔偿投资者损失[81] - 公司承诺实施上市后36个月内稳定股价预案[81] - 实际控制人黄杰承诺36个月内不转让或委托他人管理所持股份[82] - 黄杰承诺每年减持股份不超过上年末持股数量的5%[82] - 黄杰承诺若股价连续20日低于发行价将自动延长锁定期6个月[82] - 黄杰及其关联企业承诺避免同业竞争长期有效[82] - 黄杰承诺促成公司回购新股并赔偿投资者损失长期有效[84] - 12名董事高管承诺36个月内不转让股份且每年转让不超过持股25%[84] - 77名股东承诺36个月内不转让或委托他人管理所持股份[84] - 黄杰承诺严格遵守上市后36个月内股价稳定预案[84] - 股权激励计划首期授予356名激励对象3,461,250股限制性股票[95] - 股权激励预留部分授予10名激励对象575,000股限制性股票[95] - 沙明军股份限售期为自工商变更登记日起36个月及公司上市后12个月[86] - 首期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限售期分12个月、24个月、36个月三期[86] - 限制性股票解锁比例分别为30%、30%、40%[86] - 公司首次公开发行A股51,700,000股,发行后总股本为206,800,000股[113] - 股东沙明军5,100,000股限售股于2017年5月19日解禁上市流通[113] - 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首次授予353名对象3,446,250股,总股本增至210,246,250股[115][116] - 有限售条件股份减少1,653,750股至153,446,250股,占比降至72.98%[112] - 无限售流通股增加5,100,000股至56,800,000股,占比升至27.02%[112] - 预留限制性股票授予10名对象575,000股,总股本增至210,821,250股[117] - 股份变动导致每股收益和每股净资产等财务指标被摊薄[116] - 境内自然人持股减少1,653,750股至153,446,250股[112] - 普通股股份总数增加3,446,250股至210,246,250股[112][115] - 限制性股票授予过程中3名对象放弃认购,实际授予数量减少15,000股[115] - 沙明军持有5,100,000股首发限售股,预计于2017年5月19日解除限售[119] - 楼晓华股权激励限售股为9,000股,分三批解除限售(2018年4月26日、2019年4月26日、2020年4月26日各9,000/9,000/12,000股)[119] - 钱洪持有4,619,163股首发限售股,预计于2019年5月19日解除限售[119] - 杨新华持有922,873股首发限售股,预计于2019年5月19日解除限售[119] - 杨燕超持有490,725股首发限售股,预计于2019年5月19日解除限售[119] - 史锦才持有494,072股首发限售股,预计于2019年5月19日解除限售[119] - 朱国建持有3,837,914股首发限售股,预计于2019年5月19日解除限售[119] - 李荣方持有3,248,233股首发限售股,预计于2019年5月19日解除限售[119] - 李海均持有2,134,390股首发限售股,预计于2019年5月19日解除限售[119] - 张建华股权激励限售股为3,000股,分两批解除限售(2018年4月26日、2019年4月26日各3,000股)[119] - 股权激励计划涉及多名高管,例如朱建峰、吴荣华、魏元志分别获得2019年4月26日授予的3,750股、750股、750股[121] - 陈树华、花仲俊分别获得2019年4月26日授予的3,375股股权激励[121] - 赵春明获得2019年4月26日授予的3,750股及2020年4月26日授予的5,000股股权激励[121] - 包建、何国祥分别获得2019年4月26日授予的750股股权激励[121] - 王成江获得2019年4月26日授予的1,125股及2020年4月26日授予的1,500股股权激励[121] - 黄强获得2019年4月26日授予的2,250股及2020年4月26日授予的3,000股股权激励[121] - 宋源臣持有172,236股首发限售股份,预计于2019年5月19日解禁[121] - 王雪光获得2019年4月26日授予的1,125股及2020年4月26日授予的1,500股股权激励[122] - 陈夕林、苏国强分别获得2019年4月26日授予的375股股权激励[122] - 周汉杰、卜华分别持有116,665股首发限售股份,预计于2019年5月19日解禁[122] - 首期限售股为3772.28万股,占期初限售股的绝大部分,解除日期为2019年5月19日[123] - 股权激励计划首次授予限制性股票344.63万股,授予价格为每股15.91元[126] - 股权激励对象共353名,原计划356名,3人放弃认购[127] - 股权激励解锁安排分三期,比例分别为30%、30%、40%[123] - 预留限制性股票授予57.5万股,授予对象10名,于2018年3月完成登记[128] - 报告期末普通股股东总数为25116户,年度报告披露前上一月末为23042户[129] - 中层管理人员及核心技术人员(306人)获授股权激励合计310.5万股[123] - 公司总股本因股权激励从21024.63万股增加至21082.13万股[128] - 股权激励授予日分别为2017年3月15日(首次)和2018年2月8日(预留)[126][128] - 报告期内限售股增加344.63万股,期末限售股总数3606.9万股[123] -
四方科技(603339) - 2017 Q4 - 年度财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