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入和利润(同比环比) - 公司2017年营业收入为141,632,185.28元,同比增长12.19%[22] - 公司2017年度实现净利润-81,768,208.77元,其中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79,173,405.13元[6]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78,312,776.08元[22] - 公司2017年营业收入为14,163.21万元,较2016年增长12.19%[46]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7,917.34万元,较2016年减亏1,595.07万元[46][51] - 公司2017年营业收入为1.416亿元,同比增长12.19%[57] - 营业利润为1,800元,2016年度为-6,089,687.75元[101] 成本和费用(同比环比) - 销售费用为2,690.72万元,同比下降13.36%,销售费用率从24.60%降至19.00%[50] - 管理费用为8,243.24万元,同比增长14.64%,管理费用率从56.96%升至58.20%[50] - 财务费用为1,922.62万元,同比增长19.34%,主要因借款利息增加[50] - 营业成本为9205.86万元,同比增长12.79%[57] - 销售费用为2690.72万元,同比下降13.36%[57] - 管理费用为8243.24万元,同比增长14.64%[57] - 财务费用为1922.62万元,同比增长19.34%[57] - 销售费用较去年同期减少13.36%,管理费用增加14.64%,财务费用增加19.34%[69]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33,498,198.67元,较上年同期有所改善[22] -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为3349.82万元,上年同期为-2436.44万元[57] - 2017年第四季度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12,342,441.51元,较第三季度的34,149,188.53元显著下降[27] 资产和负债 - 公司总资产为1,336,494,211.69元,同比增长0.87%[22] - 2017年末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为460,445,124.90元,同比下降14.67%[22] - 预付账款同比下降73.63%至403.25万元,占总资产0.30%[74] - 在建工程同比下降38.40%至8418.48万元,占总资产6.30%[74] - 短期借款同比增加163.33%至7900万元,占总资产5.91%[74] - 应付账款同比增加57.60%至2434.95万元,占总资产1.82%[74] - 应交税费同比下降146.65%至-93.05万元,占总资产-0.07%[74] 业务线表现 - 旅游景区资源开发与运营板块收入占主营业务收入83%,毛利率63.52%[59][60] - 旅游服务业务收入占16%,毛利率-115.15%,同比增长40.13个百分点[59][60] - 传媒文化业务收入占比不足1%,毛利率-174.46%[59][60] - 雅鲁藏布大峡谷景区游客接待量仅小幅增长,营业收入略低于2016年[48] - 巴松措景区因5A级景区挂牌,游客接待量及营业收入均实现增长[48] - 苯日神山景区游客接待量及营业收入因营销政策调整实现增长[48] - 喜玛拉雅系列酒店淡季客房出租率不足10%,阿里地区酒店需暂停营业[52] - 阿里神山圣湖景区因口岸关闭及中印对峙事件,印度香客数量大幅减少[46][51] 地区表现 - 林芝地区营业收入1.142亿元,毛利率57.82%[60] - 林芝地区营业收入与2016年度相较持平并实现一定增长,但未达预期[63] - 阿里地区营业收入较上年同期增长,但外宾及印度香客人数增长远不及预期[63] - 公司在林芝地区旅游景区市场占有率超过50%,拥有四大主力景区[84] - 公司阿里神山圣湖景区是阿里地区唯一的商业运营旅游景区[84] 管理层讨论和指引 - 公司计划投资2.5亿元设立5家酒店管理公司,并对米林环喜玛拉雅旅游增资3.39亿元[77][79] - 公司计划优化营销模式,加大与线上旅游平台合作力度[87] - 公司尝试推出个性化旅游产品,探索职工疗休养服务和健康旅游产品[87] - 公司计划提升景区旅游服务质量,完善基础设施和现场管理[87] - 公司拟通过优化融资渠道、加强投资管控减轻财务风险[90] - 公司2017年非公开发行股票募集资金已到账,缓解资金紧张局面[88] 非经常性损益 - 2017年非经常性损益项目中,政府补助为81,103.34元,较2016年的5,264,320.00元大幅减少[28] - 2017年非经常性损益项目中,非流动资产处置损益为-13,891.50元,较2016年的-9,814,438.97元有所改善[28] - 2017年非经常性损益项目中,其他营业外收入和支出为-990,799.07元,较2016年的-1,481,649.88元有所改善[29] - 2017年非经常性损益合计为-860,629.05元,较2016年的-5,236,785.56元有所改善[29] - 2017年度资产处置收益为1,800元,2016年度为-6,089,687.75元[101] 股东和股权结构 - 公司前十名股东合计持股150,304,212股,占总股本的66.22%[133] - 控股股东国风集团及其一致行动人合计持有公司股份55,939,073股,占总股本的29.58%[142] - 国风集团报告期内减持9,300,000股,期末持股29,921,325股,占比15.82%[138] - 西藏纳铭网络技术有限公司持股20,140,940股,占比10.65%[138] - 前海开源基金-海通证券-渤海信托计划持股16,717,748股,占比8.84%[138] - 西藏国际体育旅游公司持股14,265,871股,占比7.54%[138] - 田文凯持股9,346,448股,占比4.94%[138] - 西藏国风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增持9,300,000股,期末持股9,300,000股,占比4.92%[138] - 张杰减持1,184,300股,期末持股5,355,600股,占比2.83%[138] - 非公开发行后公司总股本增至226,965,517股,国风集团及其一致行动人持股比例降至24.65%[142] 公司资源和资产 - 公司拥有5家按照四星级标准建造的酒店和2家国际旅行社[37] - 巴松措景区在报告期内被评定为国家5A级景区[37] - 公司拥有林芝地区四大景区和阿里地区神山圣湖景区的合法经营收益权[37] - 雅鲁藏布大峡谷景区与布达拉宫、珠穆朗玛峰并称为西藏三大世界级景区[41] - 公司对雅鲁藏布江下游与尼洋河下游水上旅游项目享有40年经营权,其中前15年为独家经营期[43] - 公司独家投资开发经营阿里神山、圣湖旅游区旅游项目50年[43] - 公司子公司拥有鲁朗景区独家开发经营权40年[43] - 公司在拉萨、林芝、阿里布局了5家喜玛拉雅系列酒店[38] - 公司是西藏自治区内唯一一家旅游类上市公司[37] - 公司拥有多家A级景区,包括巴松措5A级景区[37] 风险警示和亏损 - 公司2016年、2017年连续两年亏损,将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8] - 公司股票因连续两年亏损将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若2018年净利润仍为负值可能被暂停上市[90] - 公司2017年度持续亏损,主要因雅鲁藏布大峡谷景区游客增长乏力及5家酒店扭亏压力[76] - 公司景区开发业务投资期长、回报慢,阶段性现金流风险明显[90] - 公司2017年末未分配利润为-174,218,501.48元,2017年度实现净利润-81,768,208.77元[6] - 公司2017年度拟不进行利润分配和资本公积金转增股本[6] - 公司2016年度利润分配方案为不分配不转增[92] 其他财务数据 - 2017年基本每股收益为-0.4186元/股,较2016年的-0.5029元/股有所改善[23] - 2017年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15.8337%,较2016年的-16.2001%略有提升[23] - 2017年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15.6616%,较2016年的-15.3083%有所下降[23] - 2017年第四季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63,529,027.70元,较第三季度的9,874,296.59元大幅下滑[25] - 2017年第二季度营业收入为52,752,216.90元,显著高于第一季度的7,565,224.55元[25] - 巴松措公司净资产仅135.78万元,2017年亏损944.79万元,营业收入1674.34万元[80] - 其他业务收入占营业总收入2.20%,主要为香客中心收入分成、房屋租赁等[65] - 旅游景区资源开发与运营成本占比45.72%,较上年同期增长0.76%[67] - 旅游服务成本占比53.21%,较上年同期增长26.15%[67] - 前五名客户销售额占年度销售总额20.98%[68] - 前五名供应商采购额占年度采购总额47.51%[68]
西藏旅游(600749) - 2017 Q4 - 年度财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