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收入和利润 - 集团2021年上半年收入达31.94亿港元,较2020年同期的22.356亿港元增长42.9%[52][55] - 营业额同比增长42.9%至31.94亿港元(2020年:22.36亿港元)[110] - 毛利润同比增长31.5%至8776.5万港元(2020年:6674.9万港元)[110] - 集团整体毛利增长31.6%至8780万港元(2020年同期:6670万港元),毛利率稳定在2.7%(2020年同期:3.0%)[59][62] - 期间亏损收窄68.4%至8406.1万港元(2020年:亏损2.66亿港元)[110] - 集团净亏损收窄至8410万港元(2020年同期:2.66亿港元),主要因金融资产减值减少95.3%及无形资产减值减少92.1%[70] - 公司净亏损从去年同期约266.0百万港元减少至约84.1百万港元,降幅显著[72] - 公司于2021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期间净亏损为8,758.9万港元[119] - 公司于2020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期间净亏损为2.66048亿港元[123] - 每股基本及摊薄亏损为1.76港仙(2020年:5.74港仙)[112]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成本和费用 - 销售费用增长37.2%至4170万港元,主要因物业项目推广费用增加[60][63] - 财务成本为1.394亿港元,与去年同期1.354亿港元基本持平[68] - 利息支付增加62.3%,从2020年31.77亿港元增至2021年51.57亿港元[130] - 已付利息重新分类至经营活动现金流量约317.742百万港元[145] 各条业务线表现:物业开发与投资 - 物业开发收入下降11.7%至2.441亿港元(2020年同期:2.763亿港元)[57][62] - 投资物业公允价值增值收益达7590万港元(2020年同期:6210万港元)[61][63] - 投资物业公平值收益为7585.4万港元(2020年:6210.5万港元)[110] - 房地产及物业投资分部收入252,429千港元,分部业绩亏损28,748千港元[194] - 投资物业公允价值收益75,854千港元[194] - 房地产及物业投资分部营业额为2.82亿港元,其中2.76亿港元(97.8%)在某一时间点确认[197] - 投资物业公平值收益6210.5万港元[197] - 截至2021年6月30日分部资产总额258.44亿港元,其中房地产及物业投资占比97.7%达252.38亿港元[200] - 分部负债总额198.80亿港元,房地产及物业投资负债192.90亿港元,占比97.0%[200] 各条业务线表现:大宗商品交易 - 大宗商品交易收入增长超52%至29.053亿港元(2020年同期:19.111亿港元)[58][62] - 大宗商品交易毛利增长30%至480万港元(2020年同期:120万港元),毛利率升至0.17%(2020年同期:0.06%)[58][62] - 集团总收入3,194,019千港元,其中大宗商品交易占比最高达2,905,302千港元(91.0%)[194] - 截至2020年6月30日六个月总营业额为22.36亿港元,其中大宗商品交易贡献19.11亿港元,占比85.5%[197] 各条业务线表现:文化体育娱乐 - 碧海湾高尔夫练习场半年收入、利润及净现金流创数年最高记录[30] - 碧海湾高尔夫实现几年以来同期最佳半年营收、利润及净现金流[33] - 小牧童游乐园上半年接待客户近7万人次[30] - 小牧童游乐园上半年累计接待客户近7万人次[33] - 运动中心和培训中心因疫情发展未达预期[30] - 运动中心及培训中心因疫情导致收入大幅减少并造成巨额亏损[45][47] - 体育及培训中心无形资产减值1040万港元(2020年同期:1.312亿港元)[65] - 游艇会所分部收入5,474千港元,分部亏损4,214千港元[194] - 分部业绩总计亏损1.83亿港元,其中游艇会所亏损9754.1万港元,培训业务亏损4481.1万港元[197] 各条业务线表现:其他业务 - 有色金属贸易平台实现突破性增长[31] - 大宗交易业务扩大了业务规模并提高了客户粘性[34] - 供应链业务在2021年上半年扩展了建材和家电贸易[36][41] - KTV T.T. Club计划明年上半年开业[30] - 其他分部收入30,814千港元,分部业绩盈利12,466千港元[194] - 集团经营分部包括游艇会所、培训、房地产、大宗商品交易、建造及其他业务[184] 资产、负债和现金流 - 银行及现金结余从2020年底约735.5百万港元增至约870.4百万港元[74][80] - 期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增长50%,从2020年58.03亿港元增至2021年87.04亿港元[130] - 已抵押及受限制银行存款从约618.1百万港元增至约826.1百万港元[74][80][87][91] - 总借款从2020年底约12,363.7百万港元略降至约12,263.3百万港元[75][80] - 人民币借款从约10,975.7百万港元降至约10,445.4百万港元,港元借款从约1,388.0百万港元增至约1,817.9百万港元[75][80] - 非流动借款减少7.6%至64.17亿港元(2020年末:69.43亿港元)[116] - 流动净资产从约5,710.9百万港元降至约4,961.3百万港元[77][81] - 资产负债比率从2.700改善至2.442[77][81] - 总资产增加至260.58亿港元(2020年末:237.67亿港元)[114][116] - 存货增加12.2%至122亿港元(2020年末:108.75亿港元)[114] - 流动负债增加22.6%至142.4亿港元(2020年末:116.16亿港元)[114] - 权益总额增加6.1%至43.27亿港元(2020年末:40.77亿港元)[116] - 公司于2021年6月30日总权益为43.26919亿港元[119] - 公司于2020年6月30日总权益为42.41723亿港元[123] - 综合总资产260.58亿港元,综合总负债217.31亿港元[200] - 经营现金流净额由2020年负60.03亿港元改善至2021年正127.48亿港元[127] - 投资活动现金流出净额减少49.7%,从2020年负74.29亿港元收窄至2021年负37.33亿港元[127] - 融资活动现金流转为净流出77.18亿港元,而2020年为净流入129.75亿港元[130] - 借款所得款项大幅减少54%,从2020年564.29亿港元降至2021年259.55亿港元[130] - 偿还借款金额减少16.1%,从2020年365.54亿港元降至2021年306.77亿港元[130] - 公司债券发行所得减少78.4%,从2020年60.3亿港元降至2021年13亿港元[130] - 出售附属公司获得现金净额1578.7万港元[127] - 投资物业支出保持稳定,2021年支付19.92亿港元,2020年为20.77亿港元[127] - 投资物业支出约260.4百万港元,较去年同期约262.5百万港元略降[78][82] 资产处置和资本活动 - 集团于2021年6月23日完成出售深圳新鹏生鲜产业有限公司全部权益[38][42] - 集团于2021年7月20日出售深圳新恒创实业有限公司全部权益[40][43] - 集团于2021年7月23日完成出售粤锦亚洲有限公司全部已发行股本[45][47] - 南宁房地产开发项目因高负债比率和销售缓慢被处置[40][43] - 完成配售910,020,000股普通股,配售价每股0.3港元,净筹资约2.725亿港元[94] - 公司通过配售发行股份筹集资金2.725亿港元[119] - 资本开支承诺大幅减少至约107.767亿港元,较2020年12月31日的159.617亿港元下降32.5%[97][99] 公允价值计量 - 衍生金融资产认沽期权公平值计量为35.141百万港元[162] - 上市股本证券公平值计量为8.071百万港元[162] - 中国投资性物业公平值计量为6.559905十亿港元[162] - 投资性物业公平值总额为6.603117十亿港元[162] - 投资性物业第三级输入公平值计量为5.531976十亿港元[162] - 投资性物业第二级输入公平值计量为1.06307十亿港元[162] - 2020年12月31日第三级投资物业公平值为4,965,506千港元[166] - 2020年12月31日认沽期权公平值为32,044千港元[166] - 2021年上半年投资物业公平值收益96,713千港元[169] - 2021年上半年认沽期权公平值收益3,097千港元[169] - 2021年上半年新增投资物业260,350千港元[169] - 2021年6月30日第三级投资物业公平值增至5,496,835千港元[169] - 2021年6月30日认沽期权公平值增至35,141千港元[169] - 第二级投资物业采用直接比较法估值,2021年6月30日公平值为1,063,070千港元[175] - 第三级在建投资物业估值范围每平方米32,090至42,630港元[178] - 在建投资物业公允价值为4,965,506千港元,采用直接比较法估值,输入参数为每平方米价格范围26,387-42,212港元[181] - 认沽期权公允价值32,044千港元,采用收益法估值,对股价敏感度0.01港元,对粤锦亚洲估值敏感度1%[181] - 衍生金融资产公允价值收益3,097千港元[194] - 衍生金融资产公平值收益359.2万港元[197] - 公司于2021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期间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收益为59.4万港元[119] - 公司于2020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期间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损失为3,935.3万港元[123] 外汇和风险管理 - 外汇风险未进行对冲,因被视为不重大[93] - 绝大部分营业额和开支以人民币计值[93] - 公司于2021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期间汇兑收益为2,272.9万港元[119] - 公司于2020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期间汇兑损失为1.03777亿港元[123] 员工与薪酬 - 员工总数减少至597名,较2020年12月31日的614名下降2.8%[92] - 员工薪酬按市场惯例及个人表现每年调整[92] - 退休福利仅包含内地社保和香港强积金计划,无大额预留基金[92] 会计与审计 - 中期财务报告经BDO审阅,确认符合香港会计准则第34号[105][107] - 审阅范围远小于审计,不能保证发现所有重大事项[104] - 简明综合中期财务报表未经审核但已由立信德豪进行审阅[146] - 财务报表编制使用港元作为报告货币[146] - 公司采用COVID-19相关租金减免修订版自2021年1月1日起生效[149] - 收入确认时点:3,180,172千港元(99.6%)在某一时点确认,656千港元在一段时间内转移[194] 宏观环境与行业趋势 - 中国2021年上半年GDP同比增长约12.7%[11] - 房地产行业毛利率中位数从约29.5%下降至约24.3%[12] - 2020年中国社会物流总额达到3000亿元人民币,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约3.5%[17] - 物流业总收入为10.5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约2.2%[17] - 中国社会物流总额达人民币300万亿元,同比增长3.5%[20] - 物流业总收入达人民币10.5万亿元,同比增长2.2%[20] - 房地产行业整体融资环境逐步收紧,融资难度和融资成本明显上升[12] - 政策调控从微观市场参与主体出发,更加精准化、定量化[12] - 房地产企业降负债成为首要任务之一[12] - 文化体育娱乐行业在疫情后时代将迎来加速复苏[16] - 2021年下半年预计房地产行业销售面积增幅将继续收窄[46][48] 公司战略与项目 - 公司专注于高线城市,稳步推进以物业投资开发为核心、文化体育娱乐产业为保障的发展战略[18] - 公司积极把握行业复苏期间的宝贵机遇[18] - 公司拥有12个土地开发项目,总建筑面积约465万平方米(4.65百万平方米)[22][26] - 公司项目覆盖8个中国城市包括深圳、长沙等[22][26] - 开发项目包含商业综合体、高档住宅等多业态产品[22][26] - 集团无重大或然负债(2020年12月31日:无)[96][98]
宝新置地(00299) - 2021 - 中期财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