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数据 - 2025年3月31日货币资金288,790,573.36元,较2024年12月31日减少[14][182] - 2025年3月31日交易性金融资产231,032,046.51元,较2024年12月31日大幅增加[14][183] - 2025年3月31日应收账款22,821,578.06元,较2024年12月31日减少[14] - 2025年3月31日流动资产合计936,464,944.33元,较2024年12月31日增加[14] - 2025年3月31日非流动资产合计146,116,434.83元,较2024年12月31日减少[14] - 2025年3月31日资产总计1,082,581,379.16元,较2024年12月31日增加[14] - 2025年3月31日流动负债合计250,643,062.17元,较2024年12月31日增长14.0%[15] - 2025年3月31日非流动负债合计72,417,409.57元,较2024年12月31日增长26.1%[15] - 2025年3月31日负债合计323,060,471.74元,较2024年12月31日增长16.5%[15] - 2025年1 - 3月营业总收入35,602,921.21元,2024年度为249,365,783.21元,2023年度为349,514,453.59元[16] - 2025年1 - 3月营业利润为 - 18,211,077.16元,2024年度为 - 2,772,249.67元,2023年度为63,936,641.70元[16] - 2025年1 - 3月利润总额为 - 18,206,446.46元,2024年度为 - 3,014,138.58元,2023年度为63,934,467.70元[16] - 2025年1 - 3月净利润为 - 15,192,906.04元,2024年度为 - 1,249,975.82元,2023年度为55,060,505.76元[16] - 2025年1 - 3月其他综合收益的税后净额为 - 656,071.35元,2024年度为1,415,241.46元,2023年度为 - 8,657,914.43元[16] - 2025年1 - 3月综合收益总额为 - 15,848,977.39元,2024年度为165,265.64元,2023年度为46,402,591.33元[16] - 2025年3月31日负债和股东权益总计1,082,581,379.16元,较2024年12月31日增长3.2%[15] - 2025年1 - 3月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为90,278,806.19元,2024年为269,836,512.89元,2023年为476,246,073.22元[17] - 2025年1 - 3月经营活动现金流入小计为115,865,453.77元,2024年为309,115,798.63元,2023年为510,890,714.07元[17] - 2025年1 - 3月经营活动现金流出小计为83,636,128.36元,2024年为307,981,965.07元,2023年为461,669,486.77元[17] - 2025年1 - 3月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32,229,325.41元,2024年为1,133,833.56元,2023年为49,221,227.30元[17] - 2025年1 - 3月投资活动现金流入小计为334,278.36元,2024年为849,684,107.76元,2023年为1,209,817,022.33元[17] - 2025年1 - 3月投资活动现金流出小计为170,132,040.16元,2024年为1,061,945,895.16元,2023年为1,345,340,782.39元[17] - 2025年1 - 3月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 - 169,797,761.80元,2024年为 - 212,261,787.40元,2023年为 - 135,523,760.06元[17] - 2025年1 - 3月筹资活动现金流入小计为10,000,000.00元,2024年为20,000,000.00元,2023年为15,500,000.00元[17] - 2025年1 - 3月筹资活动现金流出小计为1,289,312.97元,2024年为20,762,984.61元,2023年为4,425,124.34元[17] - 2025年1 - 3月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8,710,687.03元,2024年为 - 762,984.61元,2023年为11,074,875.66元[17] 公司概况 - 公司于2011年12月8日注册,初始注册资本3.00万元,截至2025年3月31日,注册资本为5,609.2881万元[22] - 本报告期纳入合并范围的子公司共7户,增加1户[24] - 模拟合并财务报表于2025年9月27日经公司董事会批准报出[25] 市场扩张和并购 - 上市公司拟购买锐成芯微100%股权,纳能微45.64%股权,并向不超过35名特定投资者募集配套资金[26][27] - 2023年9月,公司以现金88,080,000.00元及增发660,000股(公允价值58,080,000.00元)取得纳能微24.36%股权[28] - 2024年10月,公司以179,999,988.00元取得纳能微30%股权,交易后持有54.36%股权[29] 会计政策 - 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一揽子交易将各项交易作为一项取得控制权的交易处理;非一揽子交易,合并日之前不同核算方式的股权投资有不同初始投资成本计算方法[39] - 企业合并发生的审计等中介费用及其他直接相关费用计入当期损益,发行权益性证券的交易费用从权益中扣减[40] - 模拟合并财务报表合并范围以控制为基础确定,所有子公司均纳入[42] - 编制模拟合并财务报表以自身和各子公司财务报表为基础,抵销内部交易影响,按统一会计政策反映企业集团整体情况[43] - 子公司所有者权益等中少数股东份额分别在模拟合并报表相关项目下列示,少数股东分担亏损超份额冲减少数股东权益[44] - 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增加子公司,调整模拟合并资产负债表期初数,纳入相关期间收入等,对比较报表调整[45] - 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增加子公司,不调整模拟合并资产负债表期初数,纳入购买日至报告期末相关数据[46] - 处置子公司,将期初至处置日收入等纳入模拟合并报表,丧失控制权时对剩余股权投资重新计量[46][47] - 分步处置子公司,属于一揽子交易按相应方法处理,不属于按不同阶段政策处理[48][49] - 购买子公司少数股权和不丧失控制权部分处置对子公司股权投资,差额调整资本公积或留存收益[49] - 合营安排分为共同经营与合营企业,满足特定条件的合营安排划分为共同经营[51] - 公司确认共同经营利益份额相关项目并按准则处理,投出或出售、购买资产有损益确认规则[52] - 编制模拟现金流量表时,库存现金和可随时支付存款确认为现金,满足四条件的投资为现金等价物[54][55] - 外币业务初始确认用交易发生日汇率折算,资产负债表日不同项目有不同折算处理[56] - 外币财务报表折算,资产和负债用资产负债表日汇率,所有者权益部分项目用发生时汇率,利润表用平均汇率,折算差额处理有规定[57] - 公司成为金融工具合同一方时确认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采用实际利率法[58] - 金融资产分为以摊余成本计量、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变动计入当期损益三类[60] - 以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包括货币资金等,采用实际利率法确认利息收入,减值等利得或损失计入当期损益[60][61] - 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金融资产,利息等部分计入当期损益,其余公允价值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终止确认时转出[62] - 初始确认时可将非交易性权益工具投资指定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金融资产[62] - 金融负债初始确认时分类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负债、其他金融负债、被指定为有效套期工具的衍生工具[66] - 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负债包括交易性金融负债和初始确认时指定的此类负债[66] - 满足一定条件的属于交易性金融负债,按公允价值后续计量,公允价值变动计入当期损益[67] - 公司可将满足条件的金融负债指定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负债[67] - 其他金融负债采用实际利率法按摊余成本后续计量,终止确认或摊销利得或损失计入当期损益[68] - 金融资产满足收取现金流量合同权利终止或已转移且满足规定时终止确认[70] - 金融负债现时义务解除则终止确认,替换或修改合同条款也可终止确认原负债[70] - 金融资产转移时评估保留风险和报酬程度,分不同情形处理[71] - 金融资产转移区分整体转移和部分转移,判断采用实质重于形式原则[71] - 金融资产整体转移满足终止确认条件,将相关两项金额差额计入当期损益[72] - 金融资产部分转移且满足终止确认条件,按相对公允价值分摊账面价值并将两项金额差额计入当期损益[72] - 金融资产转移不满足终止确认条件,继续确认资产,收到对价确认为金融负债[72] - 存在活跃市场的金融资产或负债,以活跃市场报价确定公允价值[73] - 不存在活跃市场的金融资产或负债,采用估值技术确定公允价值[73] - 公司对特定金融资产以预期信用损失为基础进行减值会计处理并确认损失准备[74] - 第一阶段金融工具按未来12个月内预期信用损失计量损失准备[76] - 第二、三阶段金融工具按整个存续期内预期信用损失计量损失准备[76] - 公司评估金融工具信用风险是否显著增加考虑多方面因素[77] - 资产负债表日判断金融工具信用风险低,假定其信用风险自初始确认后未显著增加[78] - 公司以共同信用风险特征将金融工具分为票据组合一、票据组合二、应收账款组合等不同组合[80] - 公司按应收账款账龄与整个存续期预期信用损失率计算应收账款预期信用损失[80] - 公司通过违约风险敞口和未来12个月内或整个存续期预期信用风险损失率计算其他应收款预期信用损失[81] - 公司参考历史信用损失经验等计算应收票据预期信用损失[82] - 存货主要包括原材料、库存商品、发出商品、合同履约成本等[85] - 存货取得时按成本初始计量,发出时按加权平均法计价[86][87] - 期末按存货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提取或调整存货跌价准备[88] - 存货采用永续盘存制,低值易耗品采用一次转销法[89][90] - 公司已向客户转让商品且权利取决于时间流逝之外其他因素的,确认为合同资产[91] - 企业合并形成的长期股权投资会计政策详见附注(五),其他方式取得的按不同规则确定初始投资成本[92] - 公允价值计量转权益法核算,按原股权投资公允价值与新增投资成本之和作为初始投资成本[97] - 公允价值计量或权益法核算转成本法核算,按原股权投资账面价值与新增投资成本之和作为初始投资成本[97] - 权益法核算转公允价值计量,剩余股权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差额计入当期损益[98] - 成本法转权益法,剩余股权改按权益法核算并视同自取得时即采用权益法核算进行调整[99] - 成本法转公允价值计量,剩余股权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差额计入当期损益[99] - 处置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价值与实际取得价款差额计入当期损益[100] - 固定资产确认需满足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且成本能可靠计量[104] - 外购固定资产成本包括买价、关税等相关税费及其他直接支出[105] - 自行建造固定资产成本由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前必要支出构成[106] - 固定资产折旧按入账价值减预计净残值在预计使用寿命内计提[107] - 办公设备、电子设备、机械设备、运输设备折旧年限均为5年,残值率均为5%,年折旧率均为19%[108] - 符合资本化条件的资产购建或生产中,非正常中断且连续超过3个月,借款费用暂停资本化[114] - 软件使用权预计使用寿命为2 - 10年,土地使用权为50年,专利技术为3 - 10年,非专利技术为3 - 10年[122] - 自行建造在建工程按实际成本计价,成本含工程用物资成本等[109][110] - 在建工程达预定可使用状态但未竣工决算,按估计价值转固定资产并计提折旧[111] - 借款费用符合条件可资本化,计入相关资产成本,否则计入当期损益[112] - 使用权资产成本含租赁负债初始计量金额等[117] - 外购无形资产成本含购买价款等,延期支付以购买价款现值确定成本[120] - 内部研究开发项目研究阶段支出发生时计入当期损益[123] - 内部研究开发项目开发阶段支出满足五项条件确认为无形资产[124] - 长期待摊费用中装修费按预计受益期限直线法摊销[128][129
概伦电子(688206) - 成都锐成芯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模拟不包含纳能微电子(成都)股份有限公司之模拟合并财务报表审计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