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励计划授予情况 - 激励计划调整后首次授予703.69万股,预留授予169.00万股[3] - 激励计划授予价格调整后为14.12元/股[4] - 首次授予120人,预留授予117人[5] 归属期权益占比 - 首次授予限制性股票各归属期权益数量占比均为25%[6] - 若预留2025年授予,各归属期权益数量占比分别为30%、40%、30%[6] 考核条件 - 首次授予考核年度为2024 - 2027年,2024年净利润增长率不低于40%,营业收入增长率不低于25%[9] - 首次授予考核年度为2024 - 2027年,2024 - 2025年累计净利润不低于37,214.73万元,累计营业收入不低于354,897.80万元[9] - 若预留2025年授予,考核年度为2025 - 2027年,2024 - 2025年累计净利润不低于37,214.73万元,累计营业收入不低于354,897.80万元[10] - 净利润和营业收入指标其一完成,公司层面系数为100%;均未完成,系数为0[9] 时间节点 - 2024年5月10日,公司董事会和监事会审议通过激励计划相关议案[14][15] - 2024年5月11日,公司披露独立董事征集委托投票权公告[16] - 2024年5月13 - 22日,公司公示激励对象名单,期满无异议[16] - 2024年5月28日,公司股东大会审议通过激励计划相关议案,未发现内幕交易[17] - 2024年6月5日,公司董事会和监事会审议通过首次授予限制性股票议案[18] - 2025年4月18日,公司董事会审议通过调整激励计划数量、价格及授予预留限制性股票议案[18] - 2025年5月27日,公司董事会审议通过调整授予价格、作废部分股票及首次授予部分第一个归属期符合归属条件议案[19] 授予详情 - 2024年6月5日首次授予,价格19.73元/股,数量541.30万股,人数120人[20] - 2025年4月18日预留授予,价格14.71元/股,数量169万股,人数117人[20] 第一个归属期情况 - 2024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首次授予部分第一个归属期可归属数量173.7380万股,符合条件对象116名[23] - 首次授予的限制性股票第一个归属期为2025年6月5日至2026年6月4日[24] 2024年业绩 - 2024年公司营业收入为145,869.83万元,基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23,736.67万元,剔除股权激励计划股份支付费用影响1,562.11万元后为25,298.78万元[25] - 以2023年为基数,2024年净利润增长率不低于40%(净利润不低于16,180.32万元),营业收入增长率不低于25%(营业收入不低于151,020.34万元)[25] 归属比例 - 公司层面业绩考核指标若其中之一完成,公司层面系数为100%,公司层面归属比例为100%[25] - 首次授予的120名激励对象中,4名失去激励资格,剩余116名激励对象2024年度绩效考核结果均为B及以上,个人层面归属比例为100%[25] 人员归属情况 - 董事长刘晓春本次可归属26.9133万股,占股本总额0.1564%[29] - 董事、总经理等王小伟本次可归属17.9075万股,占股本总额0.1040%[29] 各类人员获授及归属情况 - 核心技术人员等小计获授限制性股票数量369.8760万股,可归属92.4692万股,占比0.5373%[30] - 董事会认为需要激励的其他员工(101人)获授限制性股票数量325.0650万股,可归属81.2688万股,占比0.4722%[30] - 合计获授限制性股票数量694.9410万股,可归属173.7380万股,占比1.0095%[30] 其他事项 - 董事会薪酬与考核委员会同意为符合条件激励对象办理归属,第一个归属期对应限制性股票归属数量为173.7380万股(调整后)[32] - 公司将中国证券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上海分公司办理完毕股份变更登记手续当日确定为归属日[31][34] - 参与本激励计划的董事、高级管理人员在归属日前6个月不存在买卖公司股票的行为[34] - 公司将在授予日至归属日期间修正预计可归属限制性股票数量,按授予日公允价值将当期服务计入相关成本或费用和资本公积[35] - 本次限制性股票归属不会对公司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产生重大影响[35] - 律师认为公司本次调整、作废处理及归属相关事项符合规定,需继续履行信息披露等义务[36]
瑞联新材(688550) - 关于2024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首次授予部分第一个归属期符合归属条件的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