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能链智电(NAAS)
icon
搜索文档
NaaS(NAAS) - 2023 Q3 - Earnings Call Transcript
2023-10-27 03:06
财务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2023年第三季度总营收同比增长536%,达到1.71亿元人民币 [5] - 非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下归属于普通股股东的净亏损率较去年同期收窄256个百分点 [5] - 第三季度毛利润率从去年同期的6%提升至27%,毛利润同比增长28倍 [11] - 总运营费用从上个季度的3.591亿元人民币降至2.853亿元人民币 [12] - 销售和营销费用率从2022年第三季度的252%、2023年第二季度的177%大幅降至94% [12] - 行政费用率从2022年第二季度的95%同比大幅降至63% [12] - 研发费用率从去年同期的28%降至10% [13] - 2023年第三季度归属于普通股股东的净亏损为3.669亿元人民币,2022年同期为1.091亿元人民币;非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下净亏损为1.757亿元人民币,2022年同期为9650万元人民币 [13] - 净亏损率从负406%改善至负214%,非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下净亏损率从负359%改善至负103% [13] - 总充电量同比增长66%,达到1383吉瓦时;订单总数同比增长58%,接近5920万笔 [14] 各条业务线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充电服务业务 - 移动连接和自营充电站收入合并至充电服务收入 [10] 能源解决方案业务 - 综合充电基础设施、光伏和储能收入归入能源解决方案收入,第三季度该业务收入环比增长6倍,占总营收的81% [10][11] - 该业务增长主要源于持续交付能源解决方案项目,提供可再生能源发电、能源管理和存储解决方案 [11] 新举措业务 - 电力采购服务和其他服务收入仍归为新举措收入 [10] 各个市场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中国市场总充电量在第三季度同比增长66%,达到1383吉瓦时,占同期中国公共充电桩充电总量的21.8% [5][14] - 国际业务收入在第三季度占总营收的比例超过32%,而第二季度为22% [16] 公司战略和发展方向和行业竞争 - 公司正从新能源服务公司向新能源资产运营和管理服务提供商转型,拓展充电服务和储能业务,以实现成为国内外领先的综合新能源资产运营和管理服务提供商的目标 [7][9] - 引入新的收入报告结构,将业务分为充电服务、能源解决方案和新举措三大类,以更好地描述扩展后的新能源资产生态系统,反映业务方向 [10] - 持续扩大业务规模,在国内外市场积极开展业务,通过战略收购和合作增强全球影响力 [16][18] - 致力于提供可持续的新能源解决方案,推动行业的绿色、低碳和可持续发展 [17][18] 管理层对经营环境和未来前景的评论 - 行业前景乐观,中国公共充电市场预计到2030年将增长20倍,公共充电量将增长25倍,电动汽车市场仍在快速发展 [29] - 公司在行业中处于领先地位,拥有强大的数据分析能力、庞大的客户基础和用户流量,具备实现业务增长的优势 [30] - 对实现2023年全年营收指引(5 - 6亿元人民币)充满信心,并预计2024年全年营收在20 - 30亿元人民币之间,实现4 - 5倍增长 [6][17][18] 其他重要信息 - 2023年第三季度获得2.04亿元人民币的储能订单,并中标MG绿色低碳供应链建设项目 [7] - 10月成为香港特区政府吸引战略企业办公室的首批战略合作伙伴之一 [7] - 9月22日,获得可持续发展机构授予的中国最高ESG实体评分,在亚洲排名第22位,全球排名第50位 [7] - 10月23日,加入联合国全球契约组织 [7] - 2023年7月和9月,向LMR Partners发行3000万美元和4000万美元的可转换债券,截至目前,已有3300万美元转换为美国存托股份,剩余本金3700万美元 [17] 总结问答环节所有的提问和回答 问题1:能源解决方案业务在中国和海外市场的增长驱动因素,以及该业务的利润率展望 - 能源解决方案业务增长驱动因素包括EPC(工程采购施工)、储能和海外市场拓展。EPC业务凭借数据优势、行业知识和强大客户基础,能够建设复杂项目并选择合适地点建设充电站;储能业务方面,今年有380个签约站点计划建设储能解决方案,第三季度已交付43个,中期选定1880个站点,预计第四季度交付大部分剩余站点;海外市场收入在第三季度已占总营收的32%,预计2024年占比达40%,短期有7000万元人民币的订单积压待交付,且在政府赞助的EV充电项目中中标率较高 [22][23][24] - 利润率改善主要通过收入结构和运营杠杆两个主要因素实现。2023年第三季度,81%的收入来自具有盈利空间的能源解决方案业务,储能业务和中心电力业务的EBITDA利润率在10% - 15%之间;总运营费用率从2022年第三季度的385%降至2023年第三季度的170%,预计未来利润率将持续改善,盈利能力将在未来几个季度得到提升 [25][26] 问题2:公司如何实现2024年的快速增长,以及海外业务的进展和2023 - 2024年海外充电桩销售的收入贡献预测 - 2024年增长驱动因素包括充电服务、能源存储和海外市场。充电服务方面,公司作为中国最大的EV充电网络,计划显著增加管理的充电桩数量;能源存储方面,计划在2024年交付约1500个配备储能解决方案的站点;海外市场方面,目标是将收入贡献从目前的32%提高到约40% [30][31][32][33] - 海外业务以收购香港Center Power为例,收购后该公司表现良好,EBITDA利润率可达15%,公司目前的海外扩张策略是选择合适资产、以合理价格收购,并与整体业务整合以实现协同效应 [34] 问题3:如何实现第四季度的显著营收增长,以及储能业务重大合同的进展情况 - 第四季度营收增长驱动因素包括能源存储、太阳能发电、EHSS项目和EPC业务。能源存储方面,仍有超过300个合同站点计划在第四季度交付;太阳能发电有明确的项目积压;在EHSS项目中中标3个合同,可在1 - 2个月内交付;EPC业务方面,有一个6700万元人民币的一站式光伏储能项目部分将在第四季度交付,且与地方政府合作有望带来更多好消息;同时,公司计划从第四季度开始增加管理的站点数量 [37][38] - 储能业务签订了价值2亿元人民币的合同,为380个充电站建设储能解决方案,配备580个存储设施,总容量为130兆瓦时,每个存储箱容量为224千瓦时。截至9月底,已交付43个站点,团队正在努力交付剩余站点。通过数据驱动模型,从73000个连接的站点中筛选出约13000个具有商业可行性的站点,进一步确定1880个高峰电力饱和度超过80%的站点,这些站点将覆盖未来12 - 18个月的业务管道 [39][40] 问题4:过去分类中的在线业务是否与当前的充电服务收入相似,以及全站点运营模式的具体内容和对营收及利润率的影响 - 全站点运营模式是指公司作为资产运营商,利用自身的数字能力、分析能力和定价能力,比当前资产所有者更高效地运营充电站。通过收集充电器和充电站的数据,为特定充电站制定最佳运营模式和定价策略,提高充电效率。试点项目显示,在7个不同省份的13个试点站点,团队接管运营后充电量提高了10%。公司拥有73000个充电站,随着宏观市场增长,潜在可运营站点数量也在增加,该模式具有巨大潜力,有望通过提高效率来增加营收和利润 [42][43][44] 问题5:与中国建设银行的合作如何支持公司业务 - 公司及其母公司与中国建设银行建立合作关系,获得最高25亿元人民币的信贷额度,并开展多方面合作。该合作有助于改善公司在快速增长阶段的财务状况,加速能源转型和新能源在价值链中的应用,是一种互利共赢的合作模式,能够吸引更多业务合作伙伴,推动公司在能源领域的发展 [48][49][50]
NaaS(NAAS) - 2023 Q3 - Quarterly Report
2023-10-25 16:00
营收和利润 - 2023年第三季度,NaaS的营收同比增长536%,达到1.709亿元人民币(约合2.34亿美元)[2] - 2023年第三季度,NaaS的毛利率同比增长,从6.1%增至27.4%[2] - 2023年第三季度,NaaS的毛利润同比增长28倍,达到4.68亿元人民币(约合640万美元)[2] - 2023年第三季度,NaaS的非IFRS净亏损为1.757亿元人民币(约合2410万美元),较去年同期改善[2] - 2023年第三季度,NaaS的总营收达到1.709亿元人民币(约合2.34亿美元),同比增长536%[11] - 第三季度2023年,充电服务收入为人民币3150万(4.3百万美元),同比增长23%[12] - 能源解决方案收入从去年的300万人民币增长至第三季度2023年的1.388亿人民币(1.9亿美元)[13] 市场扩张和合作 - 2023年第三季度,NaaS的充电量同比增长66%,达到1383吉瓦时[3] - 2023年第三季度,NaaS的网络连接了767,611个电动汽车充电桩,覆盖73,710个充电站,较去年同期分别增长76%和65%[3] - 2023年第三季度,NaaS的与ZSY、中国建设银行、湖北省交通投资产业发展和山东滕州市政府等机构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8] 未来展望 - 公司预计2023年全年营收将达到5亿至6亿人民币(6.9亿至8.2亿美元),2024年全年营收预计将达到20亿至30亿人民币(2.74亿至4.11亿美元)[24] 财务状况 - 总成本增长392%,达到1.241亿人民币(1.7亿美元),总毛利润同比增长28倍,达到4.68亿人民币(6.4亿美元),毛利率从6.1%提高至27.4%[15] - 总营销费用从去年的6,770万人民币增长至第三季度2023年的1.602亿人民币(2.2亿美元)[18] - 管理费用从去年的2,550万人民币增长至第三季度2023年的1.077亿人民币(1.48亿美元)[19] - 研发费用从去年的1,030万人民币增长至第三季度2023年的1.74亿人民币(2.4百万美元)[20] - 财务成本为第三季度2023年的850万人民币(1.2百万美元),略低于去年同期的980万人民币[21] - 所得税费用为第三季度2023年的2.2百万人民币(0.3百万美元),低于去年同期的3.8百万人民币[22] - 普通股股东的净亏损为第三季度2023年的3.669亿人民币(5.03亿美元),较去年同期的1.091亿人民币净亏损增加[23]
NaaS(NAAS) - 2023 Q2 - Quarterly Report
2023-09-28 16:00
公司财务状况 - 截至2023年6月30日,NaaS Technology Inc.的总资产为191,456,000美元[7] - 公司在2023年上半年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71,234,000美元[7] - NaaS Technology Inc.在2023年上半年的股东权益为50,883,000美元[7] - 公司在2023年上半年的财务费用为14,303,000美元[8] - 公司在2023年上半年的其他综合损失为21,941,000美元[8] 公司营收情况 - 2023年上半年,NaaS Technology Inc.的营收达到84,776,000美元,同比增长131.5%[8] - 2023年上半年,公司的总收入为84,776万人民币,其中来自线上电动汽车充电解决方案的收入为41,921万人民币[39] 公司亏损情况 - NaaS Technology Inc.在2023年上半年的净亏损为444,029,000美元[8] - 公司在2023年上半年的股东损失累计达到6,475,575,000美元[11] - 2023年上半年,公司的基本每股亏损为0.20人民币,相比2022年同期的3.10人民币有所改善[40] 公司资金流动情况 - 公司在2023年上半年的经营活动中使用现金141,155千万元,较上年同期减少39.3%[12] - 公司在2023年上半年的投资活动中,投资金融资产和权益法投资减少118,022千万元,较上年同期大幅下降[12] - 公司在2023年上半年的融资活动中,融资额为355,970千万元,较上年同期减少39.1%[12] 公司资产情况 - 公司在2023年上半年的存货总额为29,582万人民币,其中包括了15,234万人民币的在制品和14,348万人民币的成品[31] - 公司在2023年上半年的预付款、其他应收款和其他资产总额为349,516万人民币,其中包括了来自关联方的其他应收款100,127万人民币[32] - 公司在2023年上半年的财务资产总额为1,050,256万人民币,其中包括了181,720万人民币的应收账款和127,115万人民币的其他应收款、预付款和存款[33] - 公司在2023年上半年的无形资产净额为12,146万人民币,其中包括了11,451万人民币的客户合同[34] 公司负债情况 - 公司在2023年上半年的银行借款总额为727,090万人民币,其中包括了154,249万人民币的流动银行借款[35] - 公司在2023年上半年的其他应付款和应计费用总额为143,618万人民币,其中包括了来自关联方的14,741万人民币的款项[36] 公司融资情况 - 2023年上半年,公司通过私募发行了3,500万股A类普通股,每股面值为0.6美元,募集资金总额为2100万美元[38]
NaaS(NAAS) - 2023 Q2 - Earnings Call Transcript
2023-09-08 15:29
财务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2023年第二季度营收同比增长121%,达到4860万元人民币,主要得益于网络订单量增加和EPC业务能力提升 [10][21] - 毛利润率达到39%,较上一季度提高22个百分点 [11] - 净亏损同比减少94%,至3.347亿元人民币,净亏损率较上一季度收窄385%,营业亏损率较上一季度收窄373% [11] - 截至目前,公司总融资额达9100万美元,增强了财务实力 [7] - 公司重申2023年全年营收指引为5亿至6亿元人民币,较2022年增长5至6倍 [22] 各条业务线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线下电动汽车充电解决方案收入同比增长153%,在总收入中的占比高于第一季度 [12] - 第二季度总充电量同比增长112%,达到1228吉瓦时,占同期中国公共充电桩总充电量的21.7% [11] - 通过公司网络进行的总交易价值同比增长109%,达到12亿元人民币 [12] - 总订单数量从2022年第二季度的2560万份增长110%,至5380万份 [12] 各个市场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2023年中国新能源储能设施呈指数级增长,上半年新增装机容量超过过去10年的总和,达到8.63吉瓦,运行容量达到17.7吉瓦时 [6] - 预计到2025年,中国储能需求将超过17吉瓦时,市场规模将超过100亿元人民币 [6] - 2023年欧洲电动汽车市场规模为810万辆,预计到2025年将达到1600万辆,到2030年将达到5500万辆 [30] - 2023年欧盟国家电动汽车渗透率达到53%,预计到2030年将达到80%,而中国2023年电动汽车渗透率约为36% [30] 公司战略和发展方向和行业竞争 - 公司将利用全球支持政策和不断增长的市场需求,积极探索充电站、新能源系统和智能物联网设备的融合发展,提升用户体验和服务质量,长期目标是在全球新能源资产运营和管理服务市场占据10%的份额 [8] - 公司通过收购Charge Amps和Sinopower加速全球扩张,将以二者为欧洲和东南亚市场的基地,整合光伏和储能产品到充电解决方案及其他设施中,推动新能源行业的创新和可持续发展 [21] - 公司与现代汽车集团、中国人保房地产投资和华润资本管理等企业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进一步拓展业务版图,共同推动新能源行业的发展 [14] 管理层对经营环境和未来前景的评论 - 公司在2023年第二季度实现了稳健的运营和财务业绩,随着网络的持续扩张、客户基础的增长和运营效率的提高,有望继续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 [5] - 新能源储能市场前景广阔,公司获得的2.04亿元人民币储能订单增强了实现全年营收目标的信心 [7][15] 其他重要信息 - 2023年9月,公司与多家公司合作签署了2.04亿元人民币的储能订单,为380多个充电站提供储能设备和综合解决方案,总储能能力超过130兆瓦时 [6][7] - 8月28日,公司参与建设的首个综合能源港在某省正式投入运营,为车主提供一站式能源服务 [13] 问答环节所有提问和回答 问题1: 请讨论Sinopower收购的进展,以及收购完成后的整合情况,并分享该项目的更多进展 - 公司于6月完成对Sinopower的收购,此后Sinopower利用公司的优势,在电动汽车和光伏领域取得了显著进展 [24] - 在光伏方面,Sinopower在香港完成了一个2.6兆瓦的屋顶太阳能项目,预计每年可发电3100万千瓦时,并获得了9个NaaS项目的合同,目前有超过50个项目正在建设中,总容量为1020万千瓦 [25] - 在电动汽车方面,Sinopower已成为香港政府资助的电动汽车家庭充电补贴计划(EHSS)的承包商,目前正在推进40多个EHSS项目,目标是在完成后覆盖约6100个停车位 [25] - 此外,Sinopower还融入了公司的生态系统,积极参与中国大陆和东南亚的光伏项目 [25] 问题2: 请详细介绍最近建立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以及这些合作如何符合公司的长期战略增长目标 - 公司在本季度与现代汽车集团、中国人保房地产投资和华润资本管理建立了三个新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26] - 与现代汽车集团的合作旨在为其电动汽车车型优化充电基础设施和移动服务 [26] - 与中国人保房地产投资的合作将致力于打造一流的新能源充电服务系统,包括综合基础设施、联合品牌充电站和保险服务 [26] - 与华润资本管理的合作将专注于综合能源港建设、新能源资产的创新证券化以及新能源领域数字和智能应用的孵化、投资和运营,共同推动绿色低碳能源发展 [14][27] - 这些合作伙伴关系涵盖了汽车制造商、保险公司和商业房地产开发商及投资者,是公司在新能源生态系统中需要合作的重要支柱,公司将继续在这些领域建立更多合作,构建强大的生态系统 [27] 问题3: 请详细介绍收购Charge Amps的情况以及公司在欧洲市场的战略 - 收购Charge Amps是公司在欧洲市场的战略举措,欧洲是全球第二大电动汽车市场,预计到2025年电动汽车数量将达到1600万辆,到2030年将达到5500万辆,欧盟国家的电动汽车渗透率预计到2030年将达到80% [30] - Charge Amps是一家在欧洲具有良好声誉的公司,拥有十年的充电行业经验,在瑞典市场占据22%的份额,并在13个市场建立了国际业务 [18] - 公司收购Charge Amps的目标是获得其领先品牌、销售渠道和交流充电产品,计划通过这些渠道推出直流充电产品、储能产品和光伏产品 [31] - 公司制定了进入欧洲市场的战略方法和明确的整合计划,已完成180天的整合计划,并将在瑞典设立一个小型的首席转型办公室,帮助Charge Amps融入公司系统 [32] - 公司进入欧洲市场的第一步是利用Charge Amps的品牌和销售渠道建立业务,第二步是整合能源服务产品和光伏产品,提供综合解决方案,第三步是促进家庭层面的能源交易 [32] 问题4: 请分享公司在充电站储能业务方面的更多信息 - 中国目前约有14万个公共充电站,公司连接了其中约5.5万个,已确定超过1.3万个位于城市的充电站,其峰谷电价差可为储能业务带来足够的商业利益 [33] - 公司刚刚宣布将在380个充电站推出580套储能解决方案,总储能容量为1.3亿小时,合同总价值超过2亿元人民币 [34] - 随着政府政策的支持和充电站数量的增加,预计到2024年,中国将有5000个充电站适合储能,这可能带来20亿至30亿元人民币的资本支出机会 [34] - 公司将利用其强大的分析和智能技术能力,进一步提升储能系统,目标是成为充电站储能网络的最大资产运营商之一 [34]
NaaS(NAAS) - 2023 Q1 - Earnings Call Transcript
2023-06-16 12:00
分组1 - 公司召开2023年第一季度财报电话会议,相关评论和结果已于当日早些时候发布并在网上公布 [1]
NaaS(NAAS) - 2022 Q4 - Annual Report
2023-04-30 16:00
股权结构 - Newlinks Technology Limited持有公司75.0%的已发行普通股和90.6%的投票权[5] - 公司创始人兼董事长Zhen Dai持有公司13.5%的已发行普通股和43.2%的投票权[6] - 公司董事及高级管理人员合计持有17.9%的已发行普通股和46.0%的投票权[6] - Beijing Zhenwei Qingfeng Economic Management Consulting Partnership (L.P.)持有公司11.6%的已发行普通股和4.4%的投票权[7] - Bain Capital Rise Education IV Cayman Limited和BCPE Nutcracker Cayman, L.P.合计持有公司6.3%的已发行普通股和2.4%的投票权[7]
NaaS(NAAS) - 2022 Q4 - Annual Report
2023-04-30 16:00
中国市场影响 - 公司主要业务和运营位于中国,政治、经济和社会状况以及政府政策变化可能对业务产生重大不利影响[88] - 中国经济增长不均衡,近年增速放缓,任何经济条件、政府政策或法律法规变化可能对公司经营结果产生重大不利影响[89] - PCAOB历史上无法对位于中国的审计师进行检查,可能影响投资者对审计程序和财务信息的信心[90] - PCAOB过去无法对中国审计师进行检查,可能导致公司股票在美国被禁止交易,影响投资价值[91] - 公司可能需要在中国获得额外许可证,未能获得或延迟获得许可证可能导致制裁和影响业务[93] 中国市场发展趋势 - 中国市场iPhone销售创下收入纪录为967.7亿美元[110] - 互联网信息服务提供商需严格保护用户个人信息,防止未经授权的泄露[169] - 互联网广告商需标明广告内容,不得使用欺诈手段诱导用户点击广告[168] - 中国相关数据安全法规和审查制度的出台和实施[171] 中国财务法规 - 中国居民通过海外特殊目的车辆进行境外投资需遵守外汇管理规定[183] - 中国企业所得税适用统一的25%税率,非居民企业在中国没有设立机构或场所的,从中国境内获得的收入税率为10%[185] - 高新技术企业和软件企业在中国的税收优惠政策[186] - 中国劳动合同法和员工福利计划规定[188,189] - 外国投资者收购中国企业和中国企业海外上市需经相关部门批准[190] 公司财务表现 - 2022年总营业支出为2,473,968 RMB,同比增长771.4%[doc id='210'] - 2022年总收入为92,814 RMB,同比增长100%[doc id='214'] - 2022年调整后净亏损为354,095 RMB[doc id='215'] - 不同业务领域的净收入和成本情况[doc id='214', doc id='216', doc id='217']
NaaS(NAAS) - 2022 Q3 - Quarterly Report
2022-09-29 16:00
报告信息 - 报告为外国私人发行人根据1934年证券交易法规则13a - 16或15d - 16提交的2022年9月的6 - K表格[2] - 报告由首席执行官王扬签署,日期为2022年9月30日[4] 公司信息 - 公司名称为能链智电科技有限公司(NaaS Technology Inc.)[2] - 公司主要行政办公室地址位于中国北京朝阳区姚家园南路1号汇通时代广场G区7号楼新链中心[2]
NaaS(NAAS) - 2022 Q2 - Earnings Call Transcript
2022-08-22 19:55
财务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2022年第二季度净收入增长5.9倍,净总收入增长47%,亏损增长5% [6] - 2022年上半年整体收入增长90%,达到18亿元人民币 [6] - 2022年上半年非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净亏损为1.403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9%,净亏损率从去年同期的209%降至130% [16] - 2022年上半年总毛收入达到1.08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90%,净收入同比增长4.5倍,达到1810万元人民币 [15] 各条业务线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2022年上半年线下服务净收入增长4.3倍,第二季度增长5.6倍,主要得益于线下充电站收入和充电销售的强劲增长 [6] - 2022年上半年充电销售为1784万元人民币,增长71%,预计第三和第四季度目标销售将大幅增加 [9] - 预计全年充电器销售将达到1.3亿至1.5亿元人民币,较2021年增长2.5倍 [13] 各个市场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2022年上半年全球新电动汽车销量增长71%,中国新能源乘用车销量达到234万辆,占全球总数的66%,6月底中国电动汽车总数超过1000万辆 [10][11] - 7月中国二手新能源乘用车渗透率为26.7%,88个城市超过25%,中国汽车工业协会预测中国全年新能源乘用车销量将达到600万辆左右 [10] - 2022年上半年中国公共和专用充电市场电量增长26%,同期公司充电量达到1062GWh,同比增长160% [7] 公司战略和发展方向和行业竞争 - 作为新能源服务提供商,为原始设备制造商、物流和互联网公司提供新能源解决方案,2022年上半年与多家公司签约并提供服务,7月开始与理想汽车合作 [9] - 致力于构建智能充电网络和虚拟电力供应商,以提高市场各环节效率,应对中国充电供应挑战 [12] - 作为行业服务提供商,连接行业不同类型和细分领域,为上游合作伙伴提供一站式解决方案,为下游原始设备制造商等提供数字化解决方案 [23] 管理层对经营环境和未来前景的评论 - 2022年上半年宏观经济环境受疫情影响,需求下降,但公司整体收入仍持续增长 [6] - 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快速增长,多个国家出台支持政策,但也面临一些挑战,如中国部分省份因高温限制电动汽车用电 [10][11] - 随着市场从传统燃油汽车向电动汽车过渡,电价将趋于合理,私人电动汽车数量增加将降低对电价的敏感度 [28] 其他重要信息 - 公司已从中国建设银行获得4亿元人民币的新融资,用于进一步发展充电业务和服务,以及改善充电器销售 [16] - 公司目标是提高能源效率,减少10%的碳排放,降低中国1%的碳排放 [14] 总结问答环节所有的提问和回答 问题: 公司在与充电运营商和下游原始设备制造商合作中的角色 - 公司是行业价值链中的服务提供商,与上游合作伙伴建立了良好关系,为其提供一站式解决方案,包括选址、咨询、采购、运营等服务;为下游原始设备制造商等提供数字化解决方案,帮助解决新能源汽车相关问题,未来还将参与自动驾驶并提供新解决方案 [19][20][21] 问题: 公司在美国市场的定价预期 - 中国市场正从燃油向电动过渡,电价受此影响,但长期增长是关键;充电成本相比汽油有优势,公共车辆充电成本可能是汽油的四分之一,私人汽车在家充电可能是汽油的十分之一;随着市场过渡和电动汽车渗透率提高,电价将趋于合理,私人汽车对电价敏感度较低,更关注充电时的服务 [25][26][28] 问题: 公司集中电力采购的成本优势 - 电力市场自由化程度因省份而异,公司在供应省份进行集中采购可节省成本,但不同省份节省程度不同,且成本还受使用时间和地点影响;从长远来看,虚拟发电、更好的供应管理和数字化技术将带来更大的成本节约 [30][31][34]
NaaS(NAAS) - 2021 Q4 - Annual Report
2022-06-17 16:46
公司组织架构与重组 - 公司董事会和高级管理层在合并完成后进行了重组[18] - 2022年初进行组织和电动汽车充电服务业务重组,剥离快店运营及相关数据权利,正在调整业务运营和模式[54] 公司面临的风险 - 公司面临在中国开展业务的风险,包括监管审批、法律制度不确定性等[27] - 《外国公司问责法案》可能影响公司在美国证券交易所的上市地位[29] - 若PCAOB无法检查中国审计机构,公司美国存托股票将于2024年被禁止在美国交易,若法律修订案通过则为2023年[51] - 中国电动汽车充电市场处于早期且不断发展,公司产品和服务针对公共充电趋势定制,但无法保证公共充电将一直是主要充电模式[56] - 公司主要与其他电动汽车充电服务提供商竞争,市场新进入者增多,需开发和保持竞争优势[58] - 疫情、自然灾害、政治动荡等因素可能扰乱公司生产、交付和运营,降低对电动汽车充电服务的需求,公司需采取措施应对,但效果不确定[75][77] - 电动汽车制造商和供应商的供应链中断导致成本增加和零部件短缺,影响电动汽车销售增长,半导体芯片短缺也带来供应挑战[80] - 中国电动汽车市场受益于政府补贴和优惠政策,但2022年新能源汽车补贴水平将比2021年降低30%,并于12月31日终止,政策变化可能影响公司业务[89] - 公司业务受中国网络安全和数据隐私法律法规约束,第三方服务提供商若无法保护信息系统安全,可能影响与公司的合作,进而对公司业务产生重大不利影响[91][92] - 中国刑法、网络安全法、民法典等法律法规对个人信息保护作出规定,公司和第三方服务提供商需遵守相关规定[93] - 中国监管机构加强数据安全和保护监管,相关法规不断演变,公司和第三方服务提供商可能受影响[94][95][97][98] - 若公司或第三方服务提供商被认定需进行网络安全审查但未通过或延迟完成,或违反法规,可能面临罚款、停业等处罚[98] - 公司依赖第三方服务提供商,但不能保证其和自身的安全措施及运营持续合规,违规可能受处罚[103] - 中国相关法规草案若实施,可能对公司业务运营、前景、财务状况或经营结果产生重大不利影响[101][102] - 知识产权诉讼可能昂贵且耗时,或导致知识产权无效,影响业务和财务状况[112] - 可能需应对知识产权侵权或盗用索赔,相关许可和诉讼会增加运营费用[113] - 依赖未专利的专有技术等保护知识产权,但协议可能失效,影响竞争地位[115] - 使用开源软件有风险,可能导致专有软件开源,影响产品销售和竞争优势[116] - 依赖自身和第三方信息系统,系统故障或网络攻击会损害业务和财务状况[119] - 业务受季节性影响,冬季充电业务收入更高,天气等因素或影响业务[122] - 作为上市公司需公开信息,可能使竞争对手获得优势,影响经营结果[123] - 管理团队管理上市公司经验有限,可能影响业务和财务表现[125] - 硬件采购服务面临库存风险,多种因素会影响经营结果[126] - 国际关系紧张,中美关系恶化或对公司业务和财务状况产生负面影响[128] - 收购或投资可能无法增强公司竞争地位,若整合不成功,营收和经营业绩或受不利影响,还可能面临财务状况受损、股东权益稀释等风险[131] - 业务面临建设、成本超支和延误等风险,可能影响收入确认和客户关系,进而影响业务和盈利能力[132] - 中国政府对公司业务有重大监管权,相关法规变化可能导致公司运营和美国存托股票(ADS)价值发生重大不利变化,若数据处理者处理超100万用户个人信息海外上市需进行网络安全审查[134] - 中国经济、政治或社会条件及政府政策变化可能对公司业务和运营产生重大不利影响,政府控制资本投资或税收法规变化也可能影响公司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137][140] - 中国法律体系存在不确定性,法规解释和执行不确定,行政和法院程序可能漫长,可能影响公司判断和合同权利执行[141][144] - 美国公众公司会计监督委员会(PCAOB)无法检查公司位于中国的审计机构,可能使投资者对审计程序和财务信息失去信心[145] - 根据《外国公司问责法案》(HFCAA),若PCAOB无法检查中国审计机构,公司ADS将于2024年被禁止在美国交易,若法案修订,可能在2023年被禁止交易[146] - 公司可能需为持续业务运营获取额外许可证,若未获得或维持相关许可,可能面临监管制裁,影响业务、声誉和财务状况[150][151] - 公司此前业务运营中用户预付款模式可能需支付业务许可证,否则可能受处罚影响业务[152] - 合并和交易可能需追溯获得中国证监会等部门批准或备案,不确定能否获批及所需时间[154] - 《2021年外商投资准入特别管理措施(负面清单)》规定从事禁止业务的国内公司海外上市需获政府批准,公司受影响情况不确定[160] - 公司依赖中国子公司股息和股权分配满足资金需求,子公司债务协议或限制其向公司支付能力[164] - 海外控股公司向中国实体贷款和直接投资受监管,可能延迟或阻止公司向子公司提供资金[166] - 公司向中国子公司贷款不能超法定限额,宏观审慎管理模式下外债总额上限为子公司净资产两倍[167] - 公司向中国子公司提供中长期贷款需向国家发改委登记[168] - 公司以资本出资方式为中国子公司融资需经市场监管部门备案[169] - 不确定能否及时完成对中国子公司未来贷款或资本出资的政府登记或备案,可能影响公司流动性和业务扩张[171] - 非居民企业间接转让中国应税资产,转让方可能需按10%税率代扣代缴企业所得税[173] - 若公司被认定为中国“居民企业”,全球收入可能需按25%缴纳中国企业所得税[177] - 2022年4月公司重组中安集智电收购快进电力北京100%股权可能未获商务部必要批准[178] - 公司部分中国子公司未足额缴纳员工福利费用,可能需补缴并支付滞纳金和罚款[179] - 公司及相关人员参与境外上市公司股权激励计划未完成外汇局登记,可能面临罚款和法律制裁[182] - 海外监管机构在中国进行调查或收集证据可能存在困难[181] - 美国存托股票(ADS)交易价格可能波动剧烈,受监管、营收、市场等多种因素影响[187] - 若公司卷入证券集体诉讼,可能分散管理层精力、增加费用、损害声誉并限制未来融资能力[188] - 无法保证公司不会被归类为被动外国投资公司(PFIC),若被归类可能对美国投资者产生不利的联邦所得税后果[208] 公司业务合作与客户 - 公司业务依赖与Newlink的合作以及与快店运营商的协作安排[46] - 公司目前客户群集中,若失去一个或多个关键客户,或无法续签与关键客户的协议,经营成果和产品服务营销能力可能受不利影响[46] - 公司与快店运营商合作提供电动汽车充电解决方案,与第三方服务提供商签订为期五年的业务合作协议,但无法保证合作关系和服务水平不变[67] - 公司经营业绩和未来盈利能力高度依赖在线电动汽车充电解决方案的商业成功和市场接受度[68] - 公司依赖内部业务开发团队拓展新客户,未来将继续扩大业务开发团队,但招聘和留住人才存在挑战,可能影响业务发展能力[70] - 公司通过线上线下营销活动提高移动连接服务效率,吸引更多运营商和终端用户,但营销活动成本高且效果不确定,可能影响收入和盈利能力[71][74] - 2021年公司前五大运营商客户约占净收入的48%,未来大部分净收入仍将依赖少数运营商客户,失去关键客户可能对业务产生重大不利影响[82] - 公司计划扩大和多元化运营商客户群,但仍将依赖主要运营商客户,失去关键客户或客户业务变化可能对公司经营业绩、财务状况和前景产生重大不利影响[82][83] 公司财务状况 - 2020年和2021年,开展NaaS业务的Newlink子公司之间的交易付款分别为8630万元和2.798亿元(4390万美元)[33] - 2020年和2021年,开展NaaS业务的Newlink子公司之间的预付款分别为3.12亿元和4.979亿元(7810万美元)[33] - RISE在2019 - 2021年持续经营业务的净亏损分别为1520万元、1760万元,2021年净收入为2.491亿元(3910万美元)[36] - 2020 - 2021年,公司总收入从37,206千元人民币增长至160,916千元人民币,在线电动汽车充电解决方案收入从36,498千元人民币增长至153,246千元人民币[38] - 2020 - 2021年,公司净收入从5,832千元人民币增长至17,774千元人民币,净亏损从82,182千元人民币扩大至252,310千元人民币[38] - 截至2020 - 2021年底,公司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从3,665千元人民币增长至8,726千元人民币,总资产从67,604千元人民币增长至153,403千元人民币[39] - 截至2021年底,公司总负债为128,334千元人民币,总权益为25,069千元人民币[39] - 公司预计短期内会继续产生重大费用和持续亏损,因处于早期发展阶段且有亏损历史[46] - 公司预计未来会投资于业务增长,若无法有效管理增长,业务、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可能受不利影响[46] - 公司2020年和2021年净亏损分别为8220万元和2.523亿元(3960万美元),预计短期内将继续产生重大运营费用和净亏损,2022年净亏损将增加[49] - 公司研发费用2020财年为20,448元人民币,2021财年为37,158元人民币(5,831美元),未来预计会更高[109] - 公司未来可能需筹集额外资金,但不确定能否在需要时以有利条件获得,若通过债务或股权融资会有相应风险[108] - 公司预计投入大量资源研发新产品和服务,可能降低盈利能力且不一定带来收入[109] 公司业务发展历程 - 2019年推出移动连接服务,2020年6月全面开展站点运营,7月推出非充电服务,7月开始提供硬件采购服务,10月提供电力采购服务,2021年增加针对电动汽车和站点运维的SaaS产品和服务[53] - 截至2019年12月31日、2020年12月31日和2022年3月31日,公司分别服务超50、200和800个充电站运营商,超1.1万、1.7万和3万个充电站,可通过其网络访问的充电器总数从2019年的103241个增至2020年的165073个,2022年3月31日达到34万个,2020年和2022年第一季度分别增长59.9%和106.0%,截至2022年3月31日超80%为直流快充[50] - NaaS于2019年通过车助邦科技及其子公司开展电动汽车充电服务[219] - 2019年7月,达达汽车在开曼群岛注册成立,后成为NaaS的控股公司[219] - 2020年9月,快典动力北京成立全资子公司智点优通科技[219] - 2021年9月,北京车助邦收购陕西快典100%股权[219] 公司股权结构 - 公司采用不同投票权的多类股权结构,Newlink持有248,888,073股B类普通股和1,398,659,699股C类普通股,合计占总投票权的91.5%[183][184] - 若Newlink将持有的全部普通股分配给其股东,戴震及其关联方持有的B类普通股预计占总投票权的约57.3%[184] - 公司为纳斯达克规则定义的“受控公司”,Newlink有权对91.5%的普通股进行投票[190] 公司上市与融资 - 2017年10月20日公司ADS在纳斯达克全球市场上市,24日完成1100万份ADS的首次公开募股,承销商同日行使超额配售权额外购买165万份ADS[212] - 2018年6月11日,公司完成700万份美国存托股份(ADS)的后续公开发行,7月11日承销商行使超额配售权额外购买58.5万份ADS[213] - 2021年12月1日,公司签订WFOE购买协议,以1元人民币出售WFOE全部股权,买方承担其所有负债,公司需额外注资2000万元人民币[215] - 2021年12月1日,公司签订IP Holdco购买协议,以250万美元向大股东出售Rise HK和Rise IP全部股权[216] - 2021年12月1日的和解协议中,贷款人同意免除公司及子公司5574.636704万美元债务,公司支付1037.797206万美元并转让Edge业务权益[216] - 2021年12月1日,公司与大股东签订可转换贷款契约,获得1700万美元免息可转换贷款,后转换为4857.1428万股普通股[217] - 2021年12月23日,资产出售获股东大会特别决议批准,12月30日完成出售及和解[218] 公司其他相关情况 - 公司PRC子公司已获得开展业务所需的必要许可证、执照和注册,但未来可能需要额外的许可[30] - PRC法律要求外商投资企业将至少10%的税后利润作为法定公积金,直至累计金额达到注册资本的50%以上[31] - 2021年底,RISE出售了其大部分资产,合并开始前无业务运营[35] - NaaS历史业绩不一定能代表未来业绩,其合并财务报表按IFRS编制和列报[37] - 公司未来增长和成功高度依赖电动汽车在客运和车队应用中的持续快速普及[46] - 公司在可预见的未来不打算支付股息,投资者回报依赖美国存托股票(ADS)价格上涨[191] - 公司ADS存托机构在扣除费用后会按比例向投资者支付现金股息或其他分配,但有权决定不进行分配[192] - 公司ADS转让可能受限,存托机构可随时关闭转让登记册或拒绝转让[193] - 公司是根据开曼群岛法律注册成立的豁免公司,股东在美国法院保护自身权益的能力可能受限[194] - 公司符合外国私人发行人资格,可豁免美国国内上市公司适用的某些规定[200] - 公司是新兴成长公司,可利用特定的简化报告和其他要求,财务报表可能与遵守公共公司生效日期的公司不可比[202][203] - 若未来未能实施或维持有效的内部控制系统,可能无法准确报告财务状况,影响投资者信心和ADS市场价格[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