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隆平高科(000998)
icon
搜索文档
隆平高科:关于举办2023年度业绩说明会的公告
2024-05-13 12:41
2024 年 5 月 18 日(星期六)08:30-10:30(巴西) 证券代码:000998 证券简称:隆平高科 公告编号:2024-19 袁隆平农业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关于举办 2023 年度业绩说明会的公告 本公司及董事会全体成员保证公告内容真实、准确和完整,没有虚假记载、 误导性陈述或者重大遗漏。 重要内容提示: 1.会议召开时间:2024 年 5 月 18 日(星期六)19:30-21:30(中国) 2.会议召开方式:现场交流+网络图文互动 3.会议召开地点:中国长沙(主会场)、巴西克拉维纽斯(分会场) 网络参与地点:全景网"投资者关系互动平台" 一、业绩说明会类型 袁隆平农业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已于 2024 年 4 月 29 日 在 《 中 国 证 券 报 》《 上 海 证 券 报 》《 证 券 时 报 》 及 巨 潮 资 讯 网 (http://www.cninfo.com.cn)上披露《2023 年年度报告》等相关公告,鉴于 2023 年是隆平高科并表隆平发展的第一年,公司决定设置长沙和巴西双会场,以便于 广大投资者更全面深入地了解公司经营业绩、发展状况等情况。考虑到公司管 ...
主营业务明显增长,23年业绩扭亏为盈
国联证券· 2024-05-12 00:30
公司投资评级 - 行业:农林牧渔/种植业 [8] 报告的核心观点 - 隆平高科2023年业绩扭亏为盈,主营业务明显增长,2024年一季度业绩有所下滑 [1][2]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控股并表隆平发展,公司发展稳步向好 - 2023年国内主营业务营收突破50亿元,同比增长44.70%;国外隆平发展纳入合并报表,贡献营收38.86亿元。综合毛利率提升至39.76%,同比增加6.46个百分点;销售费用率和管理费用率分别减少2.11和2.71个百分点;财务费用率减少5.11个百分点 [3] 种业领先地位继续巩固,主营业务增长明显 - 2023年水稻种子营收17.77亿元,同比增长36.50%,市场占有率18%,国内第一;国内玉米种子营收22.68亿元,同比增长72.30%,市场占有率提升至近10%,稳居国内第一;巴西玉米种子业务营收38.86亿元,稳居巴西第三,跃居冬季玉米种子市场第二 [4] 积极研发投入,商业化育种体系进一步完善 - 公司积极开展生物育种技术研发合作,已获得9个转基因性状的安全证书。2023年8个转基因玉米品种通过国审,产业化试点示范114万亩,国审品种数量和示范面积全国第一 [5] 盈利预测、估值与评级 - 预计2024-2026年营业收入分别为105.29/121.21/141.00亿元,同比增长14.16%/15.11%/16.33%;归母净利润分别为5.06/7.19/12.46亿元,同比增长152.78%/42.24%/73.22% [6][7]
23年经营改善明显,两隆融合有望充分发挥协同作用
东兴证券· 2024-05-09 03:30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公司维持"强烈推荐"评级[2] 报告的核心观点 1) 公司国内外业务共同发力,2023年业绩同比扭亏[1] 2) 2023年公司实现了隆平发展并表,"两隆"融合取得重大突破,推动公司营收规模迈入新台阶[1] 3) 公司生物育种布局领先,投资布局的生物技术平台已获得多项转基因安全证书,两隆融合有利于国内外转基因育种技术与体系的联动交流,有利于充分发挥隆平发展的技术与种质资源优势[2] 4) 公司主营业务持续向好,隆平发展并表后协同效应有望充分发挥,预计2024-2026年归母净利润将分别为5.24、7.66和10.21亿元[2] 按目录分类总结 公司概况 - 公司是以"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的名字命名的国际化种业企业,业务涵盖种业运营和农业服务两大体系[1] - 种子业务方面,公司水稻、玉米、蔬菜、食葵、谷子等核心品类全球领先,小麦、棉花、油菜、马铃薯等品类快速发展;农业服务方面,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精准种植技术服务、耕地修复与开发、品质粮交易平台、品牌农业、农业金融等齐头并进[1] 业绩表现 1) 2023年公司实现营收92.23亿元,同比增长22.45%;归母净利润2亿元,同比扭亏[1] 2) 2024年Q1实现营业收入20.72亿元,同比增长16.56%;归母净利润0.77亿元,同比下降48.95%,主要是由于巴西粮价低迷、销售费用和管理费用增加以及汇兑损失增加所致[2] 3) 公司持续优化成本费用,各作物产业板块综合毛利率提升0.93个百分点,销售费用率和管理费用率均有优化[2] 发展战略 1) 公司生物育种布局领先,已获得多项转基因安全证书,2023年8个转基因玉米品种通过国审,产业化试点示范万亩,国审品种数量和示范面积全国第一[2] 2) 巴西是全球第二大转基因作物种植国家,两隆融合有利于国内外转基因育种技术与体系的联动交流,有利于充分发挥隆平发展的技术与种质资源优势[2] 未来展望 1) 公司主营业务持续向好,隆平发展并表后协同效应有望充分发挥,预计2024-2026年归母净利润将分别为5.24、7.66和10.21亿元[2] 2) 维持"强烈推荐"评级[2]
种业龙头地位稳固,转基因玉米种子布局领先,有望带来新增长
天风证券· 2024-05-03 03:30
业绩总结 - 公司2023年全年营业收入为92.2亿元,同比增长23%,归母净利润为2亿元,扭亏为盈[1] - 公司2024年一季度营业收入为20.7亿元,同比增长17%,归母净利润为7688万元,同比减少49%[2] - 公司财务数据显示,2023年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50.03%,归属母公司净利润同比增长122.83%[2] - 公司市盈率(P/E)从2023年的79.39下降至2024年的29.41,市净率(P/B)逐年下降[2] 产品收入 - 公司水稻种子收入和玉米种子收入均呈现增长趋势,水稻毛利率提升8.5%,玉米种子毛利率达到40%的高水平[2] - 公司转基因玉米种子布局领先,有望带来新增长,转基因品种布局为公司在新技术应用时代获得种业规模扩大奠定基础[2] 并购与发展 - 公司通过收购巴西公司并表,短期业绩受波动影响,但长期看好资源交流带来的回报[2] 未来展望 - 公司预计2024年营业收入为107.5亿元,归母净利润为5.40亿元,维持“买入”评级[2] 财务展望 - 公司资产负债表显示,2026年预计货币资金将达到8607.9百万元,较2022年增长213.5%[3] - 营业收入预计2023年将增长150.03%,2024年至2026年的增长率约为16.60%至17.41%[3] - 财务费用2024年预计将下降至287.01百万元,较2023年减少39.7%[3] - 净利率2025年预计将达到6.33%,较2022年增长30.09个百分点[3]
公司信息更新报告:玉米及水稻种子表现亮眼,种业龙头困境反转
开源证券· 2024-05-02 13:30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买入(维持)[2]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受益并表及盈利能力上行,2023年营收及利润大幅增长,维持“买入”评级。考虑巴西粮价回暖有望驱动隆平发展贡献可观利润,公司水稻种子盈利能力上行,上调2024 - 2025年盈利预测,新增2026年盈利预测 [2]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公司概况 - 隆平高科(000998.SZ)是种业龙头,2024年5月2日发布公司信息更新报告 [1] - 2024年4月30日,当前股价12.06元,一年最高最低17.39/11.70元,总市值158.83亿元,流通市值156.32亿元,总股本13.17亿股,流通股本12.96亿股,近3个月换手率75.97% [2] 财务数据 - 2023年公司营收/归母净利润92.23/2.00亿元,同比+22.45%/+124.02%;2024Q1营收/归母净利润20.72/0.77亿元,同比+16.56%/-48.95% [2] - 预计2024 - 2026年归母净利润5.48/6.76/8.54亿元(2024 - 2025年原值4.07/4.71亿元),EPS为0.42/0.51/0.65元,当前股价对应PE为29.7/24.1/19.1倍 [2] - 2022 - 2026E营业收入分别为75.32/92.23/94.32/103.23/116.30亿元,YOY分别为115.0%/22.5%/2.3%/9.4%/12.7%;归母净利润分别为-8.33/2.00/5.48/6.76/8.54亿元,YOY分别为-1433.7%/124.0%/173.9%/23.4%/26.3% [5] 业务表现 - 2023年玉米/水稻/蔬菜瓜果/杂谷种子营收60.30/17.77/3.19/1.94亿元,同比+16.87%/+36.50%/+3.88%/+52.18%,玉米、水稻种子销售增长驱动国内主营业务增长44.70%,并表隆平发展增厚公司营收38.86亿元、净利润7199万元 [3] 成本控制 - 2023年销售费用率降至9.66%,同比-2.11pct,管理费用率降至10.71%,同比-2.71pct,驱动期间费用率下降 [3] - 随公司全部置换到期美元贷款,汇兑损失同比减少1.23亿元,驱动财务费用率降至4.31%,同比-5.11pct [3] 资产质量 - 2023年公司加速处置低效、无效、非主业的参股公司13家,投资损失同比有所减少 [3] 市场地位 - 2023年公司水稻种子市占率18%,居国内第一;玉米种子市占率由7%提高至近10%,居国内第一;巴西玉米种子营收规模居巴西第三,居冬季玉米种子市场第二 [4] 转基因研发 - 截至2024Q1公司9个转基因性状获得安全证书,10个转基因玉米品种通过国审,过审品种数量居全国第一 [4] - 2023年公司转基因玉米产业化试点示范114万亩,示范面积居全国第一 [4]
玉米水稻种业高速增长,23年业绩大幅扭亏
申万宏源· 2024-04-30 03:02
公司投资评级 - 报告对隆平高科的投资评级为"增持(维持)" [5] 报告的核心观点 - 隆平高科2023年业绩大幅扭亏,实现营收92.2亿元,调整后同比增长22.5%,归母净利润2.0亿元,调整后同比增长124% [5] - 2024年一季度业绩低于预期,主要由于巴西玉米种子市场低迷和销售费用增加 [5] - 公司杂交水稻和玉米种业市占率稳中有升,盈利能力持续改善,转基因品种过审数量位居行业第一,有望优先受益于转基因商业化落地 [5] 相关研究 - 《隆平高科(000998)深度:传统种业轻装上阵,生物育种助力成长,种业龙头再起航》 2023/12/27 [4] 财务数据 - 2023年营业收入92.23亿元,同比增长22.5% [5][6] - 2023年归母净利润2.00亿元,调整后同比增长124% [5][6] - 2024年一季度营业收入20.72亿元,同比增长16.6% [5][6] - 2024年一季度归母净利润0.77亿元,调整后同比下降49% [5][6] - 2024年预计营业收入102.67亿元,同比增长11.3% [6] - 2024年预计归母净利润4.22亿元,同比增长111.1% [6] - 2025年预计营业收入114.27亿元,同比增长11.3% [6] - 2025年预计归母净利润7.05亿元,同比增长66.9% [6] - 2026年预计营业收入129.31亿元,同比增长13.2% [6] - 2026年预计归母净利润10.27亿元,同比增长45.7% [6] 市场表现 - 2024年4月29日收盘价12.33元 [2] - 一年内最高/最低价17.39元/11.7元 [2] - 市净率2.9 [2] - 流通A股市值159.82亿元 [2] - 上证指数/深证成指3113.04/9673.76 [2] 基础数据 - 2024年3月31日每股净资产4.25元 [3] - 资产负债率62.80% [3] - 总股本/流通A股13.17亿股/12.96亿股 [3] - 流通B股/H股0股/0股 [3]
水稻种子盈利能力提升显著,“两隆”协同助力业绩向好
中国银河· 2024-04-30 02:13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维持"推荐"评级 [1]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公司为国内水稻、玉米龙头企业,以现代种业产业化为发展方向,不断整合和协同国内外业务板块,叠加受益于国内转基因商业化,公司业绩增长可期 [2]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公司业绩表现 - 2023年公司营收92.23亿元,同比+22.45%,其中国内业务、国外隆平发展分别实现营收53.37亿元、38.86亿元,同比+44.7%、+1.1% [1] - 2023年归母净利润为2.00亿元,同比扭亏为盈(22年同期为-8.33亿元(调整后口径));扣非后归母净利润为4.87亿元,同比扭亏为盈(22年同期为-9.80亿元(调整后口径)) [1] - 2023年公司综合毛利率39.76%,同比+0.93pct;期间费用率为32.02%,同比-3.05pct [1] - 2024Q1公司营收20.72亿元,同比+16.56%;归母净利润0.77亿元,同比-48.95%;扣非后归母净利润为0.73亿元,同比-29.47% [1] 业务板块分析 - 2023年公司水稻种子收入17.77亿元,同比+36.5%,占总营收的19.27%;市占率达18%,稳居国内第一;毛利率为36.37%,较上年大幅提升8.49pct [1] - 2023年公司玉米种子总收入60.30亿元,同比+16.87%,占总营收的65.38%;毛利率为40.04%,同比-1.46pct [1] - 2023年国内玉米种子收入22.68亿元,同比+72.3%;市占率近10%,稳居国内第一 [1] - 2023年巴西玉米种子收入38.86亿元,同比+1.1%,在巴西玉米种子价格下跌、市场萎缩的不利环境下实现稳中有进 [1] - 2023年公司谷子、食葵、辣椒、黄瓜种子市场份额分别为60%、39%、10%、60%,领先优势继续巩固 [1] 研发与转基因进展 - 2023年公司研发费用6.77亿元,同比+14.57%,占总营收的7.34% [1] - 2023年公司获得授权植物新品种权244件、授权专利12件,在全球良种推广种植近2亿亩 [1] - 公司投资布局的生物技术平台已获得9个转基因性状的安全证书,23年产业化试点114万亩,国审品种数量和示范面积均为全国第一 [1] - 在全国首批审定的37个转基因玉米品种中,公司占8个,占比高达22% [1] - 在24年4月第二批通过品种审定初审公示的27个转基因玉米品种中,公司占2个 [1] 财务预测 - 预计公司2024-2025年EPS分别为0.45元、0.59元,对应PE为28、21倍 [2] - 2023年营业收入9223.22百万元,同比增长22.45%;归母净利润200.05百万元,同比增长124.02% [3] - 预计2024年营业收入10620.93百万元,同比增长15.15%;归母净利润586.71百万元,同比增长193.27% [3] - 预计2025年营业收入12008.40百万元,同比增长13.06%;归母净利润779.84百万元,同比增长32.92% [3]
水稻种子盈利能力提升显著,“两隆”协同助力业绩向好 推荐
中国银河· 2024-04-30 01:32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公司维持"推荐"评级 [5] 报告的核心观点 公司业绩情况 - 2023年公司营收92.23亿元,同比增长22.45%,其中国内业务和国外隆平发展分别实现营收53.37亿元和38.86亿元,同比增长44.7%和1.1% [1] - 2023年公司归母净利润2.00亿元,扭亏为盈,扣非后归母净利润4.87亿元,同比扭亏为盈 [1] - 2024年一季度公司营收20.72亿元,同比增长16.56%;归母净利润0.77亿元,同比下降48.95%,主要受巴西业务拖累 [1] 水稻和玉米种子业务表现 - 2023年公司水稻种子毛利率大幅提升8.49个百分点至36.37%,水稻种子收入17.77亿元,同比增长36.5% [1][2] - 2023年公司玉米种子总收入60.30亿元,同比增长16.87%,其中国内玉米种子收入22.68亿元,同比增长72.3% [1][2] - 公司在国内水稻和玉米种子市场占有率均位居第一 [1][2] - 巴西隆平发展玉米品种年推广面积超8000万亩,玉米种子市占率稳居巴西第三 [2] 研发和转基因进展 - 2023年公司研发费用6.77亿元,同比增长14.57%,获得244件植物新品种权和12件专利 [3] - 公司在转基因玉米领域取得进展,获得多个转基因性状的安全证书,并获得转基因玉米种子生产经营许可证 [3] - 公司在全国首批和第二批审定的转基因玉米品种中占比较高,有望获得先发优势 [3] 投资建议 - 公司为国内水稻和玉米种子龙头,不断整合和协同国内外业务,叠加受益于国内转基因商业化,业绩增长可期 [5] - 预计2024-2025年EPS分别为0.45元和0.59元,对应PE为28倍和21倍,维持"推荐"评级 [5] 风险提示 - 产业政策变化、自然灾害和病虫害、新品种研发和推广、种子生产成本、内部整合与协同等风险 [6]
隆平高科(000998) - 2024年4月28日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
2024-04-29 01:31
公司基本信息 - 证券代码为 000998,证券简称为隆平高科 [1] - 投资者关系活动于 2024 年 4 月 28 日 19:00 以线上交流方式进行,接待人员有副总裁兼财务总监、董事会秘书胡博,黄冀湘 [2] 2023 年业绩情况 - 公司调整优化组织体系和管理架构,完成重大资产重组,控股并表隆平发展,“两隆”融合取得突破;聚焦主业,降本增效,实现营业收入 92.23 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 2.00 亿元 [2] - 业绩大幅提升原因:国内主营业务营收突破 50 亿元,同比增长 44.70%,国内玉米和水稻种子营业收入大幅增长;国外隆平发展纳入合并报表,贡献营收 38.86 亿元 [2] - 公司推行降本增效、精益降费管理举措 [3] 转基因玉米产业化及生物育种平台布局 - 公司按主管部门部署开展生物育种产业化,首批转基因品种示范推广效果良好 [4] - 2016 年战略投资多家性状生物平台,现出让部分股权促进合作,业务仍保持紧密合作 [4] 水稻种业业绩情况 - 2023 年坚持高投入、高品质、大单品经营策略,“隆两优”等优势品系稳定增长,推广“玮两优”等新品,国内杂交水稻推广面积前十品种中占五席 [4] - 水稻事业部一体化运作质量提升,新品种获市场验证,业务进入良性循环 [4] - 2023 年水稻种子业务营业收入 17.77 亿元,同比增长 36.50%,市场占有率 18%,居国内行业第一 [5] - 2024 年延续重点品种高质量发展态势,完善新品种矩阵,巩固龙头地位 [5] 资本结构与发展资金保障 - 开展再融资等工作会及时披露并与投资者沟通 [5] - 利用健康经营性现金流改善资本结构;2023 年瘦身健体收回现金 1.39 亿元 [5] “两隆”融合举措 - 加强种质资源交流,解决种源问题,借鉴巴西转基因技术产业化经验,提升转基因玉米培育效率 [6] - 推进人员双向交流,实现经营管理有机融合 [6] - 统一管理研发资源和人员,避免重复建设 [6] - 统筹财务资源,推进人民币跨境直贷,降低巴西贷款成本 [6] 投资者参会情况 - 参会机构众多,包括中信证券、南方基金、中欧基金等多家机构 [7][8][9]
隆平高科(000998) - 2023 Q4 - 年度财报
2024-04-28 08:07
公司业绩 - 公司在2023年实现营业收入92.23亿元,同比增长22.45%[7] - 公司水稻种子业务全年实现营业收入17.77亿元,同比增长36.50%[8] - 公司玉米种子业务全年实现营业收入60.30亿元,同比增长16.87%[8] - 公司小麦种子业务全年实现营业收入2.29亿元,同比增长4.79%[8] - 公司蔬菜瓜果种子业务全年实现营业收入3.19亿元,同比增长3.88%[8] - 公司谷子种子业务全年实现营业收入1.94亿元,同比增长52.18%[8] - 公司食葵种子业务全年实现营业收入1.36亿元,同比增长52.07%[8] - 公司通过实施重大资产重组,全年营业收入历史性突破92亿元,进入全球种业前八[4] - 公司2023年营业收入为922.32亿元,同比增长22.45%,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20.01亿元,基本每股收益为0.15元[21] - 公司资产总额为2774.80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为560.60亿元,总资产同比增长20.06%[21] - 公司最近三个会计年度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前后净利润均为负值,持续经营能力存在不确定性[22] - 公司第四季度营业收入为58.55亿元,同比增长显著[25] - 公司第四季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7.79亿元,实现盈利[25] 公司信息 - 公司董事会、监事会及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保证年度报告内容的真实、准确、完整,不存在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重大遗漏[9] - 公司已在本报告中详细描述可能存在的相关风险,敬请查阅本报告第三节的“十一、公司未来发展的展望”部分,敬请广大投资者注意投资风险[10] - 公司股票简称为隆平高科,股票代码为000998[15] - 公司注册地址为长沙市芙蓉区合平路618号A座518,办公地址为湖南省长沙市芙蓉区合平路638号[16] - 公司网址为www.lpht.com.cn,电子信箱为lpht@lpht.com.cn[16] - 公司成立时的经营范围为以杂交水稻、蔬菜为主的高科技农作物种子、种苗的培育、繁殖、推广和销售[17] - 公司经营范围变更为许可项目:农作物种子经营;主要农作物种子生产;转基因农作物种子生产;农药生产;农药批发;农药零售;肥料生产;食品生产;食品销售[18] - 公司成立于1999年,经历多次股权变更,目前实际控制人为中信集团[19] 公司发展 - 全球农作物种业市场在2015-2020年期间的复合年增长率为1.3%,预计在2020-2025年期间将提升至2.6%[28] - 全球种子行业的市场结构经历了显著变革,全球前五大种业公司的合计市场规模占比超过50%[28] - 公司是国内首批“育繁推一体化”种子企业,连续五届蝉联“中国种业信用明星企业”榜首[29] - 公司主营业务包括杂交水稻、玉米和小麦三大主粮作物种业板块,以及“四小龙”专精特新作物种业板块[30] - 公司种子生产和采购主要采取“公司+代制商”和“公司+基地+农户”的生产采购模式[31] - 公司国内销售主要采用“县级经销商—乡镇零售商—农户”的分销模式,国外销售主要在巴西等南美国家开展转基因玉米种子业务[32] 公司研发与技术 - 公司研发体系建设完善,拥有50余个育种站和10余个生物技术研究室,研发人员数量和质量居国内领先[33] - 公司在国内外建立了生物技术研发布局,持续推进分子技术应用与优化[33] - 公司团队建设强大,拥有746名专职研发及研发服务人员,与多家科研单位和院士专家深度合作,取得多项奖励[33] - 公司建立了新品种生态测试网,对水稻、玉米、蔬菜等新品种进行测试评价,确保符合市场需求后投放市场[34] - 公司申请植物新品种权327件,获得授权植物新品种权244件,累计获得授权植物新品种权943件[34] - 公司申请国家专利34件,获得授权专利12件,共拥有有效专利106件,包括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和外观专利[34] 公司品牌与市场 - 公司构建了以“隆平高科”为核心的企业品牌矩阵,稳居国内种业企业第一、全球种业企业前八[36] - 公司在水稻研发方面提升了分子育种信息化,水稻全基因组选择模型产量预测精准度达0.62[37] - 公司拥有水稻、玉米、蔬菜等作物种质资源10余万份,已培育了39个水稻新品种、34个玉米新品种[38] - 公司主动开展外汇风险管理工作,用人民币置换全部美元贷款,汇兑损失比上年同期减少约1.23亿元[44] - 公司不断加强内控管理,主动剥离低效、无效、非主业的参股公司13家,权益法下确认的投资损失较上年同期减少[44] 公司治理与社会责任 - 公司严格按照法律法规要求,建立健全内部控制体系,持续提升公司治理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