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荆国际金融(08340)

搜索文档
紫荆国际金融(08340) - 2023 Q3 - 季度业绩
2023-11-13 10:59
财务表现 - 截至2023年9月30日止九个月,公司录得营业额约1,056万港元,较去年同期减少约23.64%[5] - 截至2023年9月30日止九个月,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约421万港元,去年同期为亏损约283万港元[5] - 截至2023年9月30日止三个月,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约56万港元,导致九个月整体亏损增加至约421万港元[5] - 截至2023年9月30日止九个月,收入为10,564千港元,去年同期为13,832千港元[7] - 截至2023年9月30日止九个月,经营开支为14,774千港元,去年同期为16,664千港元[7] - 截至2023年9月30日止九个月,除税前亏损为4,210千港元,去年同期为2,832千港元[7] - 截至2023年9月30日止九个月,公司拥有人应占总全面亏损为4,283千港元,去年同期为2,837千港元[7] - 截至2023年9月30日止九个月,每股亏损为6.1港仙,去年同期为4.4港仙[7] - 公司截至2023年9月30日止九个月录得营业额约1,056万港元,较去年同期减少约23.64%[25] - 公司截至2023年9月30日止九个月录得亏损约421万港元,去年同期为盈利约283万港元[25] - 公司截至2023年9月30日止三个月录得亏损约56万港元[25] - 公司截至2023年9月30日止九个月每股基本亏损为4,210千港元[16] - 公司截至2023年9月30日止九个月每股摊薄亏损与每股基本亏损相同[16] - 公司截至2023年9月30日止九个月并无估計應課稅溢利,故未計提香港利得稅及新加坡企業所得稅撥備[15] - 公司截至2023年9月30日止九个月香港市场收入约为909万港元,新加坡市场收入约为147万港元[25] 股息政策 - 公司不建议派付截至2023年9月30日止九个月的股息[6] - 公司截至2023年9月30日止九个月并无派付任何股息[17][30] 股东及股权结构 - 公司主要股东Kerry Investment Services Limited持有18,790,000股,占比24.47%[33] - 李俊葦先生持有13,879,000股,占比18.07%[33] - 截至2023年9月30日,公司或其附属公司未购买、出售或赎回公司上市证券[36] 董事会及公司治理 - 公司已成立薪酬委员会,主要职责为审阅董事及高级管理层之薪酬政策并提出建议[41] - 公司已成立提名委员会,主要职责为制定提名政策,以及就董事之提名及委任与董事会接任之安排向董事会提出建议[42] - 公司已成立审核委员会,主要职责为检讨及监察本集团的财务申报程序及内部监控制度[44] - 审核委员会已审阅本集团截至2023年9月30日止九个月的财务报表,并认为该等报表之编制符合适用会计准则,并已据此作出充分披露[45] - 公司董事会由执行董事李俊葦先生及季毅女士;非执行董事梁健昌博士;独立非执行董事蔡德辉先生、曾浩贤先生及刘美雪女士组成[46] - 公司主席及行政总裁由同一人士担任,原因是公司规模相对细小,不宜分开主席及行政总裁的角色[39] 股权发行及资金用途 - 截至2023年9月30日止九个月,公司发行普通股股份1,280千港元,发行普通股股份之交易费用为30千港元[8] - 公司计划将配售所得款項淨額约183万港元用于一般營運資金需求[26] 市场及业务展望 - 公司预计香港的IPO活动将在2023年第四季度和2024年回升,对公司业务表现将有所裨益[24] 其他 - 公司未在期内授出购股权,亦未采纳任何现有购股权计划[35]
紫荆国际金融(08340) - 2023 - 中期财报
2023-08-14 09:51
财务表现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录得营业额约622万港元,相比2022年同期的1,035万港元有所下降[7]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约365万港元,相比2022年同期的124万港元亏损扩大[7]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三个月,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约122万港元,导致六个月整体亏损增加至365万港元[8]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收入为6,222千港元,相比2022年同期的10,347千港元下降[12]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经营开支为9,869千港元,相比2022年同期的11,586千港元有所减少[12]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除税前亏损为3,647千港元,相比2022年同期的1,239千港元亏损扩大[12]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每股基本及摊薄亏损为5.6港仙,相比2022年同期的2.0港仙亏损扩大[12] - 截至2023年6月30日,公司现金及现金等值物为8,645千港元,相比2022年12月31日的13,508千港元有所减少[13] - 截至2023年6月30日,公司资产净值为22,772千港元,相比2022年12月31日的24,055千港元有所下降[13] - 公司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总收入为6,222千港元,相比2022年同期的10,347千港元有所下降[26] - 企业融资顾问服务收入为5,892千港元,相比2022年同期的10,347千港元有所下降[26] - 就证券提供意见及资产管理服务收入为330千港元,2022年同期为0[26] - 公司期内亏损为3,647千港元,相比2022年同期的1,239千港元有所增加[26] - 公司现金及现金等值物在2023年6月30日为8,645千港元,相比2022年同期的16,112千港元有所减少[15] - 公司来自香港的收益为4,748千港元,相比2022年同期的9,345千港元有所下降[29] - 公司来自新加坡的收益为1,474千港元,相比2022年同期的1,002千港元有所增加[29] - 公司每股基本亏损为0.055港元,相比2022年同期的0.020港元有所增加[33] - 公司截至2023年6月30日的营业额约为622万港元,同比下降约40%[44] - 公司截至2023年6月30日的股东应占亏损约为365万港元,同比增加约194%[45] - 公司截至2023年6月30日的普通股总数为76,800,000股[48] - 公司截至2023年6月30日的物业、厂房及设备账面净值为6,253千港元[34] - 公司截至2023年6月30日的贸易应收款项为12,236千港元,扣除呆账拨备后为11,591千港元[35] - 公司截至2023年6月30日的流动资产净额为1,874千港元[46] 股息政策 - 公司不建议派付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股息[9] 税务情况 - 公司未计提香港利得税及新加坡企业所得税拨备,因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并无估計應課稅溢利[30] - 公司于开曼群岛和英属维尔京群岛毋须缴纳任何所得税[31] 市场环境 - 公司2023年上半年全球IPO活动放缓,交易数量和集资金额分别同比下降5%和36%[38] - 公司2023年上半年香港IPO市场低迷,印尼首次超越香港成为全球IPO集资金额排名前列的交易所[38] - 公司2023年上半年因COVID-19大流行影响,部分计划项目及营销活动被推迟或暂时推迟[39] - 公司预计2023年下半年香港IPO活动将回升,得益于香港联交所引入的优惠规则[42] 公司活动 - 公司于2023年6月8日完成配售12,800,000股新股份,配售净额约为253万港元,每股配售净价为0.197港元,所得款项将用于一般营运资金需求[49] - 截至2023年6月30日,公司拥有15名员工,半年度员工成本(包括董事薪酬)总额约为580万港元,较2022年同期的842万港元有所减少[53] - 公司董事李俊葦先生实益持有13,879,000股股份,占公司股份的18.07%[59][60] - 公司并无在2023年上半年进行任何重大收购、出售或投资,且无具体未来计划[57] - 公司并无在2023年上半年购买、出售或赎回本公司上市证券[64] - 公司主席及行政总裁由同一人担任,因公司规模较小,不宜分开设定主席及行政总裁角色[65] - 公司已成立薪酬委员会和提名委员会,分别负责审阅薪酬政策和制定提名政策[67][68] - 公司并无在2023年上半年持有任何重大投资[55] - 公司并无在2023年上半年以其资产作出任何抵押[50] - 公司并无在2023年上半年有任何重大或然负债[54] - 公司已成立审核委员会,并遵守GEM上市规则采纳书面职权范围[69] - 审核委员会包括三名独立非执行董事,即刘美雪女士(审核委员会主席)、蔡德辉先生及李佩贞女士[69] - 审核委员会已审阅公司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财务报表,并认为该等报表之编制符合适用会计准则,并已据此作出充分披露[71] - 董事会由执行董事李俊葦先生及季毅女士;非执行董事梁健昌博士;独立非执行董事蔡德辉先生、李佩贞女士及刘美雪女士组成[71]
紫荆国际金融(08340) - 2023 - 中期业绩
2023-08-11 09:27
财务表现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录得营业额约622万港元,相比2022年同期的1,035万港元有所下降[5]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约365万港元,相比2022年同期的124万港元亏损扩大[5]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三个月,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约122万港元,导致六个月整体亏损增加至365万港元[5]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收入为6,222千港元,相比2022年同期的10,347千港元下降[7]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经营开支为9,869千港元,相比2022年同期的11,586千港元有所减少[7]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除税前亏损为3,647千港元,相比2022年同期的1,239千港元亏损扩大[7]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每股基本及摊薄亏损为5.6港仙,相比2022年同期的2.0港仙亏损扩大[7]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现金及现金等值物减少净额为4,890千港元,期末现金及现金等值物为8,645千港元[10]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個月,企業融資顧問服務收入為5,892千港元,虧損為1,050千港元;證券意見及資產管理服務收入為330千港元,虧損為120千港元[18]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個月,公司總收入為6,222千港元,總虧損為1,170千港元[18] - 截至2023年6月30日,公司录得营业额约622万港元,同比下降约39.9%[32] - 截至2023年6月30日,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约365万港元,同比增加约194.4%[32] - 截至2023年6月30日,公司流动资产净值约1,874万港元,较2022年12月31日减少约5.8%[33]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每股基本虧損為3,647千港元,加權平均股份數目為65,626,519股[22] - 2023年上半年,公司员工成本(包括董事薪酬)总额约580万港元,同比下降约31.1%[39] 股息政策 - 公司不建议派付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股息[6] 业务分部 - 公司主要在香港提供金融服務,收入來自企業融資顧問服務及證券意見和資產管理服務[15] - 公司業務分為兩個報告及經營分部:企業融資顧問服務和證券意見及資產管理服務[17] 地域收入 - 公司主要在香港和新加坡經營業務,2023年上半年香港收入為4,748千港元,新加坡收入为1,474千港元[19][20] 税务 - 公司未計提2023年上半年香港利得稅及新加坡企業所得稅撥備,因無估計應課稅溢利[21] 资产与负债 - 公司物業、廠房及設備於2023年6月30日的賬面淨值為6,253千港元,包括自用物業租賃5,289千港元、傢俬及裝置113千港元、辦公室設備69千港元及租賃物業裝修782千港元[23] - 公司貿易應收款項於2023年6月30日為12,236千港元,減去呆賬撥備後為11,591千港元[23] - 公司預付款項及按金於2023年6月30日為2,129千港元,總計應收款項為13,720千港元[23] - 公司于2023年6月30日没有借款,负债比率不适用[34] - 公司于2023年6月30日没有持有任何重大投资[41] - 公司于2023年6月30日没有重大或然负债[40] 股份配售 - 公司于2023年6月30日完成配售12,800,000股新股份,所得款项净额约253万港元,用于一般营运资金需求[36] - 截至2023年6月30日,公司普通股总数为76,800,000股[35] 市场环境 - 2023年上半年,全球IPO活动交易数量和集资金额分别同比下降5%和36%[27] 公司治理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并无任何附属公司及联属公司的重大收购及出售[42]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后直至报告日期,概无发生任何重大事项[43] - 李俊葦先生实益持有13,879,000股,占公司股份的18.07%[44][46] - 截至2023年6月30日,除李俊葦先生外,概无董事或主要行政人员于公司或任何相联法团的股份、相关股份或债券中拥有任何权益或淡仓[45][46]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董事不知悉本公司董事、监事、管理层股东及其联系人士拥有与本公司存在竞争或可能存在竞争的任何业务或权益[47] - 截至公告日期,公司概无根据购股权计划授出、行使或注销任何购股权[48]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或其任何附属公司概无购买、出售或赎回本公司的上市证券[49] - 公司已成立薪酬委员会、提名委员会及审核委员会,并遵守GEM上市规则采纳书面职权范围[53][54][56] - 审核委员会已审阅公司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财务报表,并认为该等报表之编制符合适用会计准则[57]
紫荆国际金融(08340) - 2023 Q1 - 季度财报
2023-05-12 13:15
财务表现 - 公司第一季度录得营业额约291万港元,相比2022年同期减少约42.7%[7] - 公司第一季度录得亏损约243万港元,相比2022年同期由盈利转为亏损[7] - 公司第一季度收入为2,913千港元,相比2022年同期减少42.7%[11] - 公司第一季度经营开支为5,338千港元,相比2022年同期增加7.6%[11] - 公司第一季度除税前亏损为2,425千港元,相比2022年同期由盈利转为亏损[11] - 公司第一季度每股亏损为3.79港仙,相比2022年同期由盈利转为亏损[11] - 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约242.5万港元,去年同期为盈利11.8万港元[22] - 每股基本亏损为0.038港元,去年同期为每股盈利0.0002港元[22] - 截至2023年3月31日止三个月,公司录得营业额约291万港元,较去年同期减少42.7%[31] - 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约243万港元,去年同期为盈利12万港元[31] 税务与拨备 - 公司第一季度未计提香港利得税及新加坡企业所得税拨备[20] - 公司未计提香港利得税及新加坡企业所得税拨备,因无估计应课税溢利[20] 市场贡献 - 香港市场贡献营业额约242万港元,新加坡市场贡献约49万港元[31] 股息政策 - 公司董事不建议派付截至2023年3月31日止三个月的股息[8] - 董事不建议派付截至2023年3月31日止三个月的任何股息[24][34] 股东权益与股本结构 - 公司拥有人应占权益总额为2184.6万港元,去年同期为3155.7万港元[25] - 公司股本架构仅包括普通股,总数为64,000,000股[32] 股东持股情况 - 李俊葦先生实益持有13,879,000股,占公司股份的21.69%[36] - 李俊葦先生实益持有公司股份13,879,000股,占公司股份的21.69%[37] 公司治理与委员会 - 公司已就董事进行证券交易采纳不比GEM上市规则第5.48至5.67条所规定交易准则宽松的操守守则[42] - 公司已成立薪酬委员会,并遵守GEM上市规则采纳书面职权范围[44] - 公司已成立提名委员会,并遵守GEM上市规则采纳书面职权范围[46] - 公司已成立审核委员会,其书面职权范围符合GEM上市规则附录十五所载守则条文的规定[47] - 审核委员会已审阅公司截至2023年3月31日止三个月的未经审核简明综合业绩[48] - 公司主席及行政总裁由同一人担任,因公司规模并非庞大,故此不宜分开主席及行政总裁的角色[43] - 公司董事会由执行董事李俊葦先生及李灿华先生;非执行董事梁健昌博士;独立非执行董事蔡德辉先生、李佩贞女士及刘美雪女士组成[48] 其他信息 - 公司主要活动是在香港提供金融服务[18] - 公司并无任何重大或然负债[33] - 公司于期内并无授出或正式采纳已授出的购股权[40] - 截至2023年3月31日止三个月,公司或其任何附属公司概无购买、出售或赎回公司的上市证券[41]
紫荆国际金融(08340) - 2023 Q1 - 季度业绩
2023-05-12 12:12
财务表现 - 公司第一季度营业额为291万港元,相比2022年同期的508万港元有所下降[5] - 公司第一季度录得亏损243万港元,而2022年同期为盈利12万港元[5] - 公司第一季度收入为2913千港元,相比2022年同期的5080千港元下降[6] - 公司第一季度经营开支为5338千港元,相比2022年同期的4962千港元增加[6] - 公司第一季度除税前亏损为2425千港元,而2022年同期为盈利118千港元[6] - 公司第一季度每股亏损为3.79港仙,而2022年同期为盈利0.18港仙[6] - 截至2023年3月31日止三个月,公司营业额为291万港元,较去年同期减少42.7%[22] - 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为243万港元,去年同期为溢利12万港元[22] - 营业额减少主要由于收入减少及经营开支增加,包括新加坡代表处的新增开支和租赁新办公室的折旧增加[22] 股息政策 - 公司第一季度无派付股息的建议[16] - 董事会不建议派付截至2023年3月31日止三个月的任何股息[25] 公司结构与所有权 - 公司主要活动是在香港提供金融顾问服务[11] - 截至2023年3月31日,公司普通股总数为64,000,000股[23] - 李俊葦先生实益持有公司13,879,000股股份,占公司股份的21.69%[26][27] 税务与财务处理 - 公司第一季度未计提香港利得税及新加坡企业所得税拨备,因无估计应课税溢利[13] - 公司采用历史成本基准编制财务报表[8] 业务策略与风险管理 - 公司将采取保守及审慎的业务策略,以应对近期的经济不确定性,并探索其他潜在商机以多元化业务[21] - 公司并无任何重大或然负债[24] - 公司于期内未授出任何购股权,亦未采纳任何现有购股权计划[29] - 截至2023年3月31日止三个月,公司或其任何附属公司概无购买、出售或赎回公司的上市证券[30] 公司治理与合规 - 公司已就董事进行证券交易采纳不比GEM上市规则第5.48至5.67条所规定交易准则宽松的操守守则[31] - 公司于截至2023年3月31日止三个月已遵守企业管治守则及报告的守则条文,除对A.2.1条文的偏离外[32][33] - 公司主席及行政总裁由同一人士担任,理由是公司规模依然相对细小,不宜分开主席及行政总裁的角色[33] - 公司已成立薪酬委员会,并遵守GEM上市规则采纳书面职权范围,主要职责为审阅董事及高级管理层之薪酬政策并就此提出建议[34] - 公司已成立提名委员会,并遵守GEM上市规则采纳书面职权范围,主要职责为制定提名政策,以及就董事之提名及委任与董事会接任之安排向董事会提出建议[35] - 公司已成立审核委员会,并遵守GEM上市规则采纳书面职权范围,主要职责是检讨及监察本集团的财务申报程序及内部监控制度[37] - 审核委员会已审阅本集团截至2023年3月31日止三个月期间的财务报表,并认为该等报表之编制符合适用会计准则,并已据此作出充分披露[38]
紫荆国际金融(08340) - 2022 - 年度财报
2023-03-31 10:53
公司业务与市场环境 - 公司在新加坡设立了全资附属公司并成立新加坡代表处,以应对疫情期间的旅游限制[9] - 公司于2022年3月下旬获得《证券及期貨條例》下的第4类(就证券提供意见)和第9类(资产管理)受规管活动牌照[9] - 2022年,香港股市受压,恒生指数于10月底跌至2009年4月以来的最低水平[10] - 2022年,公司完成了超过29个项目[11] - 2022年,联交所主板新上市公司数量为89间,较2021年的95间减少约6.3%[11] - 2022年,GEM新上市公司数量为0间,较2021年的1间减少约100.0%[11] - 2022年,从GEM转至主板的新上市公司数量为1间,较2021年的2间减少约50.0%[11] - 公司预计随着中国和香港取消疫情控制措施,2023年经济将持续逐步复苏[28] - 公司主要业务为在香港提供金融服务,年内业务无重大变动[40] - 公司管理层对金融服务业的中长期前景持乐观态度[31] - 公司将继续专注于企业融资顾问服务及首次公开发售相关项目[31] 财务表现与运营数据 - 公司2022年度营业额约为1,676万港元,较去年同期减少约9.8%[14] - 公司2022年度在香港和新加坡的营业额分别为1,439万港元和237万港元[14] - 公司2022年度股东应占亏损约为757万港元,去年同期为溢利583万港元[14] - 公司2022年度贸易应收款项预期信贷亏损拨备增加至约645,000港元[15] - 公司2022年度资产总值约为3,216万港元,资产净值约为2,406万港元[16] - 公司2022年度现金及现金等值物约为1,351万港元,资产负债比率为零[18] - 公司2022年度员工成本总额(包括董事酬金)约为1,383万港元[23] - 公司2022年度后,于2023年2月27日与雅利多证券有限公司订立配售协议,拟配售最多12,800,000股新股份,所得款项净额约为387万港元[27] - 公司资产总价值约为3,216万港元[46] - 公司资产净价值约为2,406万港元[46] - 公司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约为1,351万港元[46] - 公司流动资产净额为1,989万港元[46] - 公司流动比率为6.3倍[46] - 公司无未偿还银行借贷,资产负债比率不适用[46] - 公司不建议派付截至2022年12月31日止年度的任何股息[45] 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 - 公司已采纳一项购股权计划,允许发行的股份最高数目为已发行股份的10%[78] - 公司于年内并无根据该计划授出、行使、到期或失效的购股权[78] - 公司已委任长青(香港)会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为核数师,负责审核截至2022年12月31日止年度的综合财务报表[86] - 公司将提呈决议案,重新委任长青(香港)会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为核数师[87] - 公司主要于香港及新加坡从事提供金融服务,并遵守环境、社会及管治规定[89] - 公司已实施多項有关就业和劳动实践、运营管理和环境保护的重大举措[89] - 公司采用多元化政策,旨在实现董事会成员的多元化,包括性别、年龄、种族、知识及服务任期等方面[154] - 公司董事会可随时采纳及/或修订多元化因素及/或可计量目标,以适应业务需求和董事会继任计划[155] - 公司已向全体董事提供有关GEM上市规则及其他适用监管规定的最新发展情况,确保他们遵守及知悉良好的企业管治常规[156] - 公司已就董事可能面临的法律诉讼作出适当的投保安排[162] - 公司已采纳GEM上市规则第5.48至5.67条作为董事进行本公司证券买卖的守则,所有董事确认已遵守该守则[163] - 公司已成立薪酬委员会、提名委员会及审核委员会三个董事委员会,以监督本公司事务的特定范畴[165] - 提名委员会负责确定潜在的新董事人选并提交董事会决定,所有董事均须每三年轮席退任并由股东重选连任[169] - 公司根据企业管治守则采纳一项提名政策,为提名委员会制定了书面指引,以确定成为董事会成员的合格人士[170] - 提名委员会采用多种方法确定董事人选,包括内部晋升、调任、由管理层其他成员和外部招聘代理人推荐[172] - 提名委员会及董事会应依据既定准则评估候选董事,以决定候选人是否符合资格担任董事[172] - 核數師酬金為270,000港元[180] - 提名委員會於2022年舉行了兩次會議[175] - 薪酬委員會於2022年舉行了三次會議[176] - 審核委員會於2022年舉行了五次會議[177] - 董事會確認負責編製公司賬目,並無察覺到可能引起對公司持續經營能力重大疑問的事件或狀況[177] - 公司無內部審核部門,董事會對內部監控系統與風險管理程序負起全部及持續的責任[181] - 本集團的內部監控及風險管理系統旨在達致業務目標、保護資產不被未經授權使用或出售,確保維持妥當的賬簿及記錄,以提供可靠財務資料供內部使用或刊發,及確保遵守有關法律及法規[182] - 董事會檢討本集團重大內部監控的有效性,並認為本集團內部監控系統旨在提供合理的保證,避免出現重大錯誤陳述或損失,管理及消除營運系統失靈的風險,以及達致業務目標[183] - 公司設有處理及發佈內幕消息之架構,此架構之披露政策載有程序及內部監控,以確保內幕消息維持保密直至該等消息獲妥善披露及有關該等消息之公告能根據證券及期貨條例以及GEM上市規則及時作出[184] - 本集團致力維持高水平透明度及採用向其股東公開且及時披露相關資料的政策[185] - 公司根据香港财务报告准则编制综合财务报表,反映集团于2022年12月31日的综合财务状况及截至该日止年度的综合财务表现及现金流量[195] - 集团提供企业融资顾问服务,根据完成的业绩计量及达到的里程碑,使用输出法确认收益[200] - 关键审计事项包括企业融资顾问服务的收益确认及贸易应收款项减值评估[197] 人力资源与员工情况 -
紫荆国际金融(08340) - 2022 - 年度业绩
2023-03-29 13:26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2年营业额约为1676万港元,2021年约为1858万港元[5] - 2022年集团拥有人应占亏损约为757万港元,2021年拥有人应占溢利约为583万港元[5] - 2022年收益为16764千港元,2021年为18581千港元[6] - 2022年经营亏损7260千港元,2021年经营溢利5991千港元[6] - 2022年除税前亏损7569千港元,2021年除税前溢利5891千港元[6] - 2022年每股亏损11.83港仙,2021年每股盈利9.11港仙[6] - 2022年资产净值为24055千港元,2021年为31439千港元[7] - 2022年流动净资产值为19885千港元,2021年为27711千港元[7] - 2022年权益总额为24055千港元,2021年为31439千港元[8] - 2022年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约756.9万港元,2021年应占溢利约583.3万港元,已发行普通股加权平均数均为6400万股[27] - 2022年公司营业额约1676万港元,较2021年的约1858万港元减少约9.8%[35] - 2022年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约757万港元,2021年为溢利约583万港元[35] - 2022年底集团资产总值约3216万港元,2021年约3851万港元;资产净值约2406万港元,2021年约3144万港元[38] - 2022年底集团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约1351万港元,资产负债比率为零[39] - 2022年应收账款预期信贷亏损拨备约64.5万港元,2021年为6.4万美元[36] - 2022年确认应收账款预期信贷亏损额外拨备58.1万港元[37] - 2022年应收贸易款项986.5万港元,呆账拨备64.5万港元,预付款项及按金158.1万港元;2021年应收贸易款项544万港元,呆账拨备6.4万港元,预付款项及按金107.2万港元[29] - 2022年应收贸易款项3个月内为389.4万港元,3个月后为532.6万港元;2021年3个月内为437.6万港元,3个月后为100万港元[30] - 2022年雇员成本(包括董事薪酬)为1383.1万港元,2021年为814.1万港元[25] - 2022年底集团有17名员工,2021年为19名;员工成本总额约1383万港元,2021年约814万港元[45] 股息分配情况 - 董事会不建议派发2022年末期股息[5] - 董事会不建议就2022年及2021年派付末期股息[31] 财务准则应用情况 - 公司于2022年1月1日或之后开始的年度期间首次应用多项香港财务报告准则修订本,对财务状况及表现无重大影响[14] 各条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2年提供企业融资顾问服务收入16,764千港元,2021年为18,581千港元;按摊销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利息收入2022年为2千港元,2021年为1千港元;政府补助2022年为231千港元,2021年为0千港元[15] - 2022年企业融资顾问服务分部收益16,764千港元,分部溢利5,924千港元;资产管理服务分部收益0千港元,分部亏损923千港元;2021年企业融资顾问服务分部收益18,581千港元,分部溢利10,551千港元;资产管理服务分部收益0千港元,分部亏损1,165千港元[22] - 2022年企业融资顾问服务利息收入2千港元,政府补助63千港元,物业、厂房及设备折旧247千港元,使用权资产折旧2,674千港元,雇员成本3,396千港元,财务成本234千港元,贸易应收款项减值亏损581千港元[22] - 2021年企业融资顾问服务利息收入1千港元,物业、厂房及设备折旧29千港元,使用权资产折旧1,834千港元,雇员成本5,273千港元,财务成本100千港元,贸易应收款项减值亏损64千港元[23] - 2022年来自香港的外部客户收益14,388千港元,来自新加坡的外部客户收益2,376千港元;2021年来自香港的外部客户收益18,581千港元,来自新加坡的外部客户收益0千港元[24] - 2021年客户A收益2,500千港元,客户B收益2,000千港元,客户C收益2,000千港元,2022年无占总收益10%或以上的主要客户[24] 业务发展与布局 - 2022年公司在香港开始发展资产管理业务,业务分为企业融资顾问服务及资产管理服务两个报告及经营分部,2021年为一个[21] - 公司于香港及新加坡两个主要地区经营业务[23] - 公司于2022年3月下旬获授予进行第4类(就证券提供意见)和第9类(资产管理)受规管活动的牌照,但该分部本年度未产生收益[32] - 公司通过在新加坡新成立的全资附属公司设立新加坡代表处,以应对疫情期间香港特区政府实施的旅游限制[32] 市场情况 - 2022年联交所主板新上市公司数量为89间,较2021年的95间减少约6.3%;GEM新上市公司数量为0间,较2021年的1间减少约100.0%;从GEM转至主板的新上市公司数量为1间,较2021年的2间减少约50.0%[34] 项目完成情况 - 截至2022年12月31日,公司已完成超29个项目[34] 股份相关情况 - 2022年11月4日股份合并生效后,已发行股份总数为6400万股[41] - 2023年2月27日公司订立配售协议,拟配售最多1280万股,所得款项总额约397万港元,净额约387万港元,协议于3月17日失效[49] 业务策略与前景展望 - 集团将采取保守和审慎业务策略应对香港经济不确定性[53] - 公司管理层对金融服务行业中长期前景持乐观态度,将专注企业融资顾问服务及首次公开售股相关项目,继续寻找其他金融领域商机[54] 企业管治情况 - 公司致力于维持高标准企业管治,保障股东权益,维持高水准商业操守及企业管治惯例[55] - 截至2022年12月31日财政年度,除守则条文第A.2.1条偏离外,公司一直遵守GEM上市规则附录十五所载的企业管治守则及报告[56] - 公司审核委员会于2008年4月22日成立,由三名独立非执行董事组成,已审阅集团截至2022年12月31日止年度经审核综合财务报表并提供意见建议[58] 证券交易情况 - 公司或其附属公司于年内无购回、赎回或出售任何本公司上市证券[59] 股东登记与大会相关 - 公司将于2023年5月24日至2023年5月30日暂停办理股东登记手续,期间不进行股份过户[60] - 为出席应届股东周年大会,所有股份过户文件须于2023年5月23日下午4时30分前送达公司香港股份过户登记分处[60] 董事会组成 - 公告日期,董事会由执行董事李俊葦、李灿华;非执行董事梁健昌;独立非执行董事蔡德辉、李佩贞、刘美雪组成[60] 公告刊登情况 - 本公告将自刊载日期起连续七天于香港联合交易所有限公司网站及公司网站刊登[60] 税务情况 - 香港利得税拨备按截至2022年12月31日止年度估计应课税溢利的16.5%计算,一家附属公司首200万港元应课税溢利按8.25%征税,其余按16.5%征税,2022年度计及减免,每间企业应付税项减免100%,最高减免1万港元;新加坡企业所得税税率为17%[25]
紫荆国际金融(08340) - 2022 Q3 - 季度财报
2022-11-14 10:38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营业额与收入 - 截至2022年9月30日止九个月,集团营业额约1383万港元,较2021年同期的约1282万港元增长约7.8%[6] - 2022年前三季度收入13832千港元,2021年同期为12815千港元[9] - 2022年第三季度收入3485千港元,2021年同期为7920千港元[9] - 截至2022年9月30日止九个月,公司营业额约为1383万港元,较去年同期增长约7.8%,其中约1269万港元和约114万港元分别来自香港及新加坡市场[26]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亏损与溢利 - 截至2022年9月30日止九个月,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约283万港元,2021年同期则为溢利约458万港元[6] - 截至2022年9月30日止三个月,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约159万港元,使九个月整体亏损增至约283万港元[6] - 2022年第三季度除税前亏损1593千港元,2021年同期溢利5381千港元[9] - 2022年前三季度除税前亏损2832千港元,2021年同期溢利4775千港元[9] - 截至2022年9月30日止九个月,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约为283万港元,2021年同期为股东应占盈利约458万港元[18][26] - 截至2022年9月30日止三个月,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约159万港元,导致九个月整体亏损增加至约283万港元[26]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股息 - 董事不建议派付截至2022年9月30日止九个月的股息(2021年:无)[6] - 董事不建议就截至2022年9月30日止九个月派付任何股息,2021年也无[20][29]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经营开支 - 2022年第三季度经营开支5078千港元,2021年同期为2539千港元[9] - 2022年前三季度经营开支16664千港元,2021年同期为8040千港元[9]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税务拨备 - 香港利得税拨备按16.5%计算,一家子公司首200万港元应课税溢利按8.25%征税,其余按16.5%,2022年未计提香港利得税拨备,2021年为20万港元[16] - 新加坡企业所得税按17%计算,2022年未就新加坡企业所得税作出拨备[16]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每股(亏损)/盈利 - 计算每股基本(亏损)/盈利以2022年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约283万港元、2021年拥有人应占盈利约458万港元及已发行普通股加权平均数64000万股为基础[18] - 截至2022年及2021年9月30日止九个月,每股摊薄(亏损)/盈利与每股基本(亏损)/盈利相同[19]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股份与负债 - 2022年9月30日,集团普通股总数为64000万股[27] - 2022年9月30日,集团并无任何重大或然负债[28] 公司治理 - 董事持股 - 截至2022年9月30日,董事李俊葦先生实益持有公司股份138,790,000股,持股百分比为21.69%[30][33] 公司治理 - 证券交易 - 截至2022年9月30日止9个月,公司或其附属公司无购买、出售或赎回公司上市证券的行为[37] - 截至2022年9月30日止9个月,公司不知悉董事进行证券交易时有违反规定交易准则及操守守则的情况[38] 公司治理 - 管理层设置 - 公司主席及行政总裁由同一人担任,原因是公司规模相对细小,且集团有内部控制系统履行检查及平衡职能[39][40] 公司治理 - 委员会设置 - 公司已成立薪酬委员会,成员包括执行董事李俊葦先生及独立非执行董事刘美雪女士、李佩贞女士[43] - 公司已成立提名委员会,成员包括执行董事李俊葦先生及独立非执行董事李佩贞女士、刘美雪女士[44] - 公司已成立审核委员会,成员包括独立非执行董事刘美雪女士、蔡德辉先生及李佩贞女士,审核委员会认为集团截至2022年9月30日止9个月的财务报表编制符合适用会计准则并已充分披露[45] 公司治理 - 购股权与利益冲突 - 截至2022年9月30日止9个月,公司未授出购股权,也未采纳现有购股计划[36] - 截至2022年9月30日,公司不知悉董事、监事、管理层股东及其联系人拥有与公司存在竞争或可能存在竞争的业务或权益,以及其他利益冲突[35] 公司治理 - 董事会组成 - 报告日期,董事会由执行董事李俊葦先生、李灿华先生,非执行董事梁健昌博士,独立非执行董事蔡德辉先生、李佩贞女士及刘美雪女士组成[46]
紫荆国际金融(08340) - 2022 - 中期财报
2022-08-12 10:39
集团整体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截至2022年6月30日止六个月,集团营业额约1035万港元,2021年约490万港元[6] - 截至2022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约124万港元,2021年同期约60.6万港元[6] - 截至2022年6月30日止三个月,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约136万港元,使整体亏损从截至2022年3月31日止三个月的溢利约11.8万港元变为截至6月30日止六个月的亏损约124万港元[6] - 截至2022年6月30日止三个月,收入526.7万港元,2021年为374.5万港元;截至6月30日止六个月,收入1034.7万港元,2021年为489.5万港元[9] - 截至2022年6月30日止三个月,经营开支662.4万港元,2021年为258.1万港元;截至6月30日止六个月,经营开支1158.6万港元,2021年为550.1万港元[9] - 截至2022年6月30日,现金及现金等价物1611.2万港元,2021年12月31日为2713.1万港元[10] - 截至2022年6月30日,流动负债326.1万港元,2021年12月31日为481.6万港元[10] - 截至2022年6月30日,资产净值3017.1万港元,2021年12月31日为3143.9万港元[10] - 截至2022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营运、投资、融资活动使用的现金净额分别为7915千港元、1401千港元、1703千港元,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减少净额为11019千港元,期初和期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分别为27131千港元、16112千港元[12] - 2022年和2021年截至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期内亏损分别为1239千港元、606千港元[20] - 2022年截至6月30日止三个月,公司期内亏损1357千港元,2021年同期溢利1164千港元[20] - 2022年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约为124万港元,2021年约为606,000港元,已发行普通股加权平均数均为640,000,000股[28] - 截至2022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营业额约为1,035万港元(2021年:约为490万港元)[43] - 截至2022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约为124万港元(2021年:股东应占亏损约为606,000港元)[43] - 截至2022年6月30日,集团流动资产净值约为2,462万港元(2021年12月31日:约为2,771万港元)[45] - 截至2022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回顾半年度的雇员成本(包括董事薪酬)总额约为842万港元(2021年:约为358万港元)[49] 股息分配情况 - 董事不建议派付截至2022年6月30日止六个月之股息,2021年亦无[6] - 董事不建议就截至2022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派付任何股息,2021年也无[36] 物业、厂房及设备净值变化 - 截至2022年6月30日,物业、厂房及设备净值990.3万港元,2021年12月31日为492.7万港元[10] - 2022年6月30日物业、厂房及设备账面净值为9,903千港元,2021年1月1日为275千港元[31] 贸易应收款项相关数据变化 - 2022年6月30日贸易应收款项为10,827千港元,2021年12月31日为5,440千港元;呆账拨备为31千港元,2021年12月31日为64千港元[33] - 截至2022年6月30日止六个月,贸易应收呆账拨备拨回33,000港元,2021年同期无[34] - 2022年6月30日贸易应收款项3个月内为3,907千港元,3个月后为6,889千港元;2021年12月31日3个月内为4,376千港元,3个月后为1,000千港元[35] 股本情况 - 法定股本为2,000,000千港元,已发行及缴足股份为6,400千港元,2022年6月30日与2021年12月31日数据相同[35] - 2022年6月30日集团普通股总数为640,000,000股股份[46] 各业务线收益及溢利数据变化 - 2022年和2021年截至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企业融资顾问服务收益分别为10347千港元、4895千港元,资产管理服务收益为0千港元[20] - 2022年和2021年截至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企业融资顾问服务溢利分别为5934千港元、86千港元,资产管理服务亏损419千港元[20] - 截至2022年和2021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来自香港的收益分别为9345千港元、4895千港元,来自新加坡的收益分别为1002千港元、0千港元[25] - 公司提供企业融资顾问服务的收入较去年同期增加约111.4%[40] 各业务线资产及负债数据变化 - 2022年6月30日和2021年12月31日,公司企业融资顾问服务资产分别为33138千港元、24794千港元,资产管理服务资产分别为2330千港元、5千港元[22] - 2022年6月30日和2021年12月31日,公司企业融资顾问服务负债分别为6368千港元、3992千港元,资产管理服务负债为0千港元[22] 不同地区非流动资产数据变化 - 2022年6月30日和2021年12月31日,公司位于香港的非流动资产分别为4653千港元、5979千港元,位于新加坡的非流动资产分别为6581千港元、0千港元[25] 税务政策 - 香港利得税拨备按16.5%计算,一家合资格子公司首2000000港元应课税溢利按8.25%征税,其余按16.5%征税[27] 公司业务发展动态 - 公司于2022年3月下旬获授予进行第4类和第9类受规管活动的牌照[38] - 公司在新加坡新成立全资附属公司设立代表处应对旅游限制[38] 行业数据 - 2021年行业资产管理规模同比增长2%至355,460亿港元,资金净流入21,520亿港元[41] - 截至2021年底,注册开放式基金公司同比增长500%至486家,子基金95只,其中交易所买卖基金21只市值为167亿港元[41] 董事持股情况 - 2022年6月30日,董事李俊苇先生实益持有公司股份138,790,000股,概约持股百分比为21.69%[55] - 截至2022年6月30日,李俊葦先生实质持有公司股份138,790,000股,概约持股百分比为21.69%[57] 公司证券交易情况 - 截至2022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或其附属公司无购买、出售或赎回公司上市证券[61] 公司治理结构 - 公司主席及行政总裁由同一人担任,因公司规模相对细小,且集团有内部控制系统履行检查及平衡职能[63] - 公司成立薪酬委员会,包括执行董事李俊葦先生及独立非执行董事刘美雪女士、李佩贞女士[67] - 公司成立提名委员会,包括执行董事李俊葦先生及独立非执行董事李佩贞女士、刘美雪女士[68] - 公司成立审核委员会,包括独立非执行董事刘美雪女士、蔡德辉先生及李佩贞女士[69] 财务报表审核情况 - 审核委员会认为集团截至2022年6月30日止六个月财务报表编制符合适用会计准则并充分披露[71] 董事任职变动 - 李俊葦先生自2022年6月28日起辞任基石控股有限公司独立非执行董事[72] 董事会组成情况 - 报告日期,董事会由执行董事李俊葦先生、李灿华先生,非执行董事梁健昌博士,独立非执行董事蔡德辉先生、李佩贞女士、刘美雪女士组成[72] 董事证券交易守则情况 - 截至2022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就董事证券交易采纳不比GEM上市规则规定宽松的操守守则,未发现董事违规[66]
紫荆国际金融(08340) - 2022 Q1 - 季度财报
2022-05-15 23:25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截至2022年3月31日止三个月,集团营业额约508万港元,2021年同期约115万港元[5] - 截至2022年3月31日止三个月,公司拥有人应占溢利约12万港元,2021年同期应占亏损约177万港元[5] - 2022年第一季度收入5080千港元,2021年同期1151千港元[8] - 2022年第一季度经营开支4962千港元,2021年同期2920千港元[8] - 2022年第一季度除税前溢利118千港元,2021年同期亏损1769千港元[8] - 计算每股基本盈利/(亏损)以2022年期内公司拥有人应占盈利约118000港元、已发行普通股加权平均数6.4亿股为依据,2021年为应占亏损约1769000港元、已发行普通股加权平均数6.4亿股[17] - 2022年第一季度每股基本及摊薄盈利0.02港仙,2021年每股基本及摊薄亏损0.28港仙[8] - 截至2022年3月31日止三个月,公司营业额约508万港元,2021年约115万港元;公司拥有人应占溢利约12万港元,2021年应占亏损约177万港元[24] 股息分配情况 - 董事不建议派付截至2022年3月31日止三个月之股息[5] - 董事不建议就截至2022年3月31日止三个月派付任何股息(2021年:无)[19][28] 税务政策 - 香港利得税拨备按16.5%(2021年:16.5%)计算,一家合资格子公司首200万港元应课税溢利按8.25%征税,其余按16.5% [16] 公司股份情况 - 2022年3月31日,公司普通股总数为6.4亿股[25] - 2022年3月31日,董事李俊葦先生实益持有公司股份1.3879亿股,持股百分比为21.69%[29][31] 公司负债及或然负债情况 - 截至2022年3月31日,公司并无任何重大或然负债[26] 购股权及证券交易情况 - 截至2022年3月31日止三个月,公司并无授出或正式采纳已授出的购股权[33] - 截至2022年3月31日止三个月,公司或其任何附属公司概无购买、出售或赎回公司的上市证券[34] 业务受疫情影响情况 - 2021年12月下旬香港第五波疫情使感染病例飙升至超100万宗,公司业务受疫情及跨境限制影响[21] 公司业务牌照情况 - 公司已获发证券及期货条例涵盖的第4类及第9类受规管活动牌照[23] 公司业务策略 - 公司将采取保守及审慎业务策略,加强成本控制和资源管理,发掘潜在商机[22] 董事证券交易及企业管治情况 - 截至2022年3月31日止三个月,公司就董事证券交易采纳不比GEM上市规则规定宽松的操守守则,未发现董事违规[35] - 截至2022年3月31日止三个月,公司除部分情况外遵守企业管治守则及报告的守则条文[36] 公司管理层角色设置情况 - 公司因规模不大,主席及行政总裁由同一人担任,未分开角色[37] 公司委员会设置情况 - 公司成立薪酬委员会,遵守GEM上市规则采纳书面职权范围,成员包括一名执行董事和两名独立非执行董事[38] - 公司成立提名委员会,遵守GEM上市规则采纳书面职权范围,成员包括一名执行董事和两名独立非执行董事[40] - 公司成立审核委员会,书面职权范围符合GEM上市规则规定,成员为三名独立非执行董事[41] 审核委员会工作情况 - 审核委员会审阅集团截至2022年3月31日止三个月未经审核简明综合业绩,认为报表编制合规且披露充分[41] 董事会组成情况 - 截至报告日期,董事会由两名执行董事、一名非执行董事和三名独立非执行董事组成[42] 业务分部情况 - 本集团主要在香港提供金融服务,无业务及地区分部分析[1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