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辰罡科技(08131)
icon
搜索文档
辰罡科技(08131)发盈警,预计年度亏损净额约1278.2万港元,同比盈转亏
智通财经· 2024-02-28 11:28
文章核心观点 - 辰罡科技预计2023年11月30日止年度亏损1278.2万港元,而2022年同期盈利911万港元,亏损主要因收益和毛利大幅减少 [1][2] 亏损原因 - 2023年11月30日止年度收益约2620.3万港元,较上年同期6024.4万港元减少56.5%,主要因客户延后现有项目交付及推出时间 [2] - 因收益减少,2023年11月30日止年度毛利由3563.6万港元减少56.7%至1542.9万港元 [2]
辰罡科技(08131) - 2023 Q3 - 季度财报
2023-10-13 08:33
财务表现 - 本公司2023年第三季度收入为6,025千港元,较去年同期的15,172千港元下降60.3%[6] - 本公司2023年第三季度净利润为-1,334千港元,较去年同期的2,249千港元下降159.4%[6] - 本公司2023年第三季度每股基本盈利为-0.28港仙,较去年同期的0.47港仙下降159.6%[6] - 辰罡科技有限公司截至二零二三年八月三十一日止三个月的未经审计收入约为6,025,000港元,较去年同期减少60%[23] - 未经审计员工成本总额约为2,591,000港元,同比增加17%[30] - 未经审计收益约为6,025,000港元,较上年同期减少60%[32] 业务范围 - 本公司主要收入来源包括销售电脑软件特许权、提供保养服务、销售电脑硬件及提供金融科技资源服务等[13] - 客户合同收入中,销售电脑软件特许权、提供保养服务、提供金融科技资源服务分别为1,012千港元、2,727千港元、2,266千港元[14] - abcWealthConnect是公司开发的管理系统,预计将有助于将客户群扩展至资产管理行业[25] - 本集团期内来自金融科技资源服务的未经审计收入约为2,266,000港元,较去年同期增加17%[26] - 金融科技资源服务收益约为2,266,000港元,同比增加17%[41] - 本集团成功推出abcWealthConnect资产管理平台,为外部资产管理服务行业客户提供支持[38] 发展战略 - 本集团将继续投入更多资源改善合规科技解决方案,以协助客户进行交易监察和反洗钱监控[34] - 本集团致力于加强产品和服务的市场推广活动,与业务伙伴举办在线研讨会并加强社交媒体平台[36] - 本集团将继续探索创新科技解决方案,提高市场竞争力[39] - 本集团将继续改进核心解决方案,推出更多新的多元化解决方案,如abcWealthConnect[43] - 随着市场对监管合规的重视,本集团的合规科技解决方案市场潜力巨大,将继续投入更多资源[37] - 本集团将继续緊跟市场趋势,探索新商机,扩大现有及潜在产品线[43] 股权结构 - Bravo Merit Management Groups Limited实际持有公司74.81%的普通股,交易总代价为27,000,000港元[58] - 非凡顾问有限公司实际持有公司25.96%的可换股优先股[58] - Bravo与Maximizer International Limited及Pacific East Limited达成协议,收购公司355,949,933股普通股[58] 公司治理 - 公司成立了審核委員會,由三名独立非执行董事组成[63][64] - William Keith Jacobsen先生因其他事务辞任独立非执行董事,导致公司独立非执行董事人数不足[65] - 公司寻找合适人选填补空缺,以符合GEM上市规则[65] - 截至2023年8月31日,审计委员会已举行三次会议,审阅公司报告和财务报表[67]
辰罡科技(08131) - 2023 Q3 - 季度业绩
2023-10-11 12:26
公司整体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截至2023年8月31日止三个月,公司收益为6025千港元,2022年同期为15172千港元;九个月收益为19389千港元,2022年同期为54243千港元[6] - 截至2023年8月31日止三个月,公司毛利为4003千港元,2022年同期为8411千港元;九个月毛利为13805千港元,2022年同期为35747千港元[6] - 截至2023年8月31日止三个月,公司经营业务亏损1013千港元,2022年同期溢利2694千港元;九个月经营业务亏损2489千港元,2022年同期溢利14520千港元[6] - 截至2023年8月31日止三个月,公司除税前亏损1334千港元,2022年同期溢利2249千港元;九个月除税前亏损3430千港元,2022年同期溢利13282千港元[6] - 截至2023年8月31日止三个月,公司基本每股亏损0.28港仙,2022年同期每股盈利0.47港仙;九个月基本每股亏损0.72港仙,2022年同期每股盈利2.79港仙[6] - 截至2023年8月31日止三个月,公司未经审核收益约602.5万港元,较上年度同期约1517.2万港元减少60%[22] - 截至2023年8月31日止三个月,公司未经审核亏损净额约为133.4万港元,上年度同期录得未经审核纯利约224.9万港元[22] - 期内,未经审核营运开支约为372.9万港元,较上年度同期约572.2万港元减少35%[25] - 期内,物业、厂房及设备之未经审核折旧开支约为3.8万港元,与上年度同期约4万港元相较保持稳定[26] - 截至2023年8月31日止三个月,未经审核员工成本总额(不包括董事酬金)约为259.1万港元,较上年度同期约221.9万港元增加17%[28] - 2023年8月31日,集团有四份未偿还承付票,本金分别为800万、300万、200万和250万港元[29] - 2023年8月31日,集团在香港金额约3820.9万港元的未经审核税项亏损可无限期结转[17] - 董事会不建议就截至2023年8月31日止九个月派发中期股息[21] - 截至2023年8月31日止三个月,集团未经审核收益约为602.5万港元,与上年度同期约1517.2万港元相比减少60%[30] 各业务线收益关键指标变化 - 截至2023年8月31日止三个月,销售电脑软件特许权、电脑软件特许权租赁及提供相关服务收益为1012千港元,2022年同期为10104千港元;九个月收益为3434千港元,2022年同期为39746千港元[14] - 截至2023年8月31日止三个月,提供保养服务收益为2727千港元,2022年同期为3117千港元;九个月收益为9096千港元,2022年同期为9120千港元[14] - 截至2023年8月31日止三个月,销售电脑硬件及相关产品收益为20千港元,2022年同期为15千港元;九个月收益为40千港元,2022年同期为44千港元[14] - 截至2023年8月31日止三个月,提供金融科技资源服务收益为2266千港元,2022年同期为1936千港元;九个月收益为6819千港元,2022年同期为5333千港元[14] - 未经审核收益中,约101.2万港元或17%来自电脑软件特许权销售等,约272.7万港元或45%来自保养服务,约2万港元来自电脑硬件及相关产品销售,约226.6万港元或38%来自金融科技资源服务[22] - 来自金融科技资源服务的未经审核收益约为226.6万港元,较去年同期约193.6万港元增加17%[24] - 未经审核收益总额中,约373.9万港元来自销售自主开发软件,约226.6万港元来自金融科技资源服务,约2万港元来自销售电脑硬件及第三方产品[30] - 截至2023年8月31日止三个月,集团来自金融科技资源服务的未经审核收益约为226.6万港元,较上年度同期约193.6万港元增加17%[40] 其他亏损或收益净额变化 - 截至2023年8月31日止三个月,其他亏损或收益净额为亏损1287千港元,2022年同期为收益5千港元;九个月为亏损4147千港元,2022年同期为收益1千港元[6][14] 集团业务发展动态 - 2023年集团扩充产品线,将abcWealthConnect推向市场,正与潜在客户磋商采用事宜[38] - 期内集团金融科技资源服务招聘服务需求及成功率增加,成功扩大客户群并签订招聘服务合约[41] - 集团为OCTOSTP客户采用FINI平台签订销售合约[35] - 集团投入资源改善及提升合规科技解决方案FinReg,以把握监管合规市场商机[32] - 集团定期与业务伙伴举办网上研讨会,加强社交媒体平台推广产品[36] - 集团将研发重点放在核心解决方案改进升级,推出更多新的多元化解决方案[43] - 集团将提升销售及市场推广团队素质,维持与现有客户关系,开拓潜在客户市场[44] 股权结构与交易情况 - Bravo Merit Management Groups Limited作为普通股实益拥有人持有355,949,933股,占已发行股本74.81%;梁衞明通过受控制法团权益持有相同数量普通股,占比74.81%[56] - 非凡顾问有限公司作为可换股优先股实益拥有人持有123,529,400股,占已发行股本25.96%;黄玉芝通过受控制法团权益持有相同数量可换股优先股,占比25.96%[56] - 2023年8月29日交易时段后,Bravo与卖方订立买卖协议,以27,000,000港元收购355,949,933股普通股,每股约0.0759港元,交易于8月30日完成[57] - 2023年9月7日,Bravo与集团联合宣布就公司全部已发行普通股(不包括Bravo及其一致行动人士已拥有或同意收购的股份)提出无条件强制性现金要约[57] 董事及高管持股情况 - 截至2023年8月31日,登记册无董事及最高行政人员在公司及其相联法团股份、相关股份和债券的好仓及淡仓记录[45][46][47][49][50][51][52][53] 审核委员会相关情况 - 公司于2001年1月22日成立审核委员会,由廖广生、黄剑豪和William Keith Jacobsen三名独立非执行董事组成,廖广生为年度审核委员会主席[62] - 2023年8月1日,William Keith Jacobsen因其他事务辞任独立非执行董事及多个委员会成员,导致董事会和审核委员会成员人数低于GEM上市规则规定[63] - 公司将尽力在实际可行情况下尽快物色合适人选填补空缺,按GEM上市规则规定在辞任生效日期起三个月内作出相关委任[63] - 截至2023年8月31日止九个月,审核委员会举行三次会议审阅公司报告及财务报表并向董事会提意见建议[65] - 审核委员会已审阅集团截至2023年8月31日止三个月未经审核业绩,认为业绩按适用会计准则编制[66] 上市证券交易情况 - 截至2023年8月31日止九个月内,公司无赎回任何上市证券,公司及其附属公司期内无购入或出售公司任何上市证券[67]
辰罡科技(08131) - 2023 - 中期财报
2023-07-14 08:35
财务收益情况 - 截至2023年5月31日止三个月及六个月未经审核收益分别为705.3万港元及1336.4万港元,2022年同期分别为2015.1万港元及3907.1万港元[5] - 2023年1 - 5月公司收益为13,364千港元,较2022年同期的39,071千港元大幅减少[15][17] - 2023年1 - 5月销售电脑软件特许权等相关服务收益为2,422千港元,较2022年同期的29,642千港元显著下降[15] - 2023年1 - 5月提供保养服务收益为6,369千港元,较2022年同期的6,003千港元略有增长[15] - 2023年1 - 5月提供金融科技资源服务收益为4,553千港元,较2022年同期的3,397千港元有所增加[15][17] - 公司业务分为金融解决方案和金融科技资源两个分部,2023年1 - 5月金融解决方案收益8,811千港元,金融科技资源收益4,553千港元[17] - 截至2023年5月31日止三个月,公司未经审核收益约705.3万港元,较上年度同期约2015.1万港元减少65%;未经审核纯利约为13.8万港元,上年度同期约680.7万港元[45] - 未经审核收益中,电脑软件特许权销售等占19%(约131万港元),保养服务占53%(约376.9万港元),电脑硬件及相关产品销售占比极小(约2万港元),金融科技资源服务占28%(约195.4万港元)[45] - 保养服务未经审核收益较上年度同期约304.7万港元增加24%,金融科技资源未经审核收益较上年度同期约154.7万港元增加26%[45] - 截至2023年5月31日止三个月,公司未经审核收益约为705.3万港元,较上年度同期减少65%[60] - 未经审核收益中,约507.9万港元来自销售自主开发软件,约195.4万港元来自金融科技资源服务,约2万港元来自销售电脑硬件及第三方产品[60] - 截至2023年5月31日止三个月,金融科技资源服务未经审核收益约为195.4万港元,较上年度同期增加26%[64] 利润与亏损情况 - 截至2023年5月31日止三个月及六个月未经审核纯利及净亏损分别为13.8万港元及 - 209.6万港元,2022年同期纯利分别约为680.7万港元及1103.3万港元[5] - 截至2023年5月31日止三个月及六个月未经审核每股基本盈利╱(亏损)分别为0.03港仙及 - 0.44港仙,2022年同期每股基本盈利分别为1.43港仙及2.32港仙[5] - 截至2023年5月31日止六个月,公司亏损2,096千港元,而2022年同期溢利11,033千港元[10][17] - 2023年1 - 5月公司除税前亏损2,096千港元,2022年同期溢利11,033千港元[17] - 截至2023年5月31日止六个月,除税前亏损在扣除多项费用后得出,如物业、厂房及设备折旧81千港元、使用权资产折旧634千港元等[25] - 截至2023年5月31日止三个月及六个月,公司拥有人应占每股基本盈利/亏损分别约为138000港元及 - 2096000港元,2022年同期分别约为6807000港元及11033000港元[29] 资产情况 - 2023年5月31日非流动资产为290.1万港元,2022年11月30日为364.7万港元[7] - 2023年5月31日流动资产为5047.7万港元,2022年11月30日为6137.6万港元[7] - 截至2023年5月31日,综合总资产为53378千港元,较2022年的61141千港元有所下降;综合总负债为34517千港元,较2022年的38261千港元有所下降[19] - 2023年5月31日,贸易及其他应收款项为35257千港元,较2022年11月30日的43839千港元有所下降[31] - 2023年5月31日贸易应收款项总额32499千港元,2022年11月30日为44959千港元[35] - 2023年5月31日已逾期但未减值贸易应收款项28607千港元,2022年11月30日为43815千港元[36] - 2023年5月31日,贸易应付款项为290.5万港元(2022年11月30日为927万港元),应计费用为733万港元(2022年11月30日为811.5万港元),其他应付款项为281.2万港元(2022年11月30日为333.7万港元)[42] - 2023年5月31日,合约负债为826.5万港元(2022年11月30日为1003.8万港元)[43] 负债与权益情况 - 2023年5月31日总负债为3451.7万港元,2022年11月30日为4406.6万港元[8] - 2023年5月31日资产净值为1886.1万港元,2022年11月30日为2095.7万港元[8] - 截至2023年5月31日,公司总权益为18,861千港元,较2022年5月31日的22,880千港元有所下降[10] - 2023年5月31日,三份未偿还承付票总金额约为1173.3万港元,资本负债比率为0.65(2022年为0.63)[50] 现金流情况 - 截至2023年5月31日止六个月经营活动产生现金净额为100万港元,2022年同期为 - 2850.8万港元[9] - 截至2023年5月31日止六个月现金及现金等值物增加净额为100万港元,2022年同期为 - 2850.8万港元[9] - 2023年5月31日期末现金及现金等值物为867.4万港元,2022年同期为701.2万港元[9] 财务准则相关 - 公司首次就本年度财务报表采纳新订及经修订香港财务报告准则及香港会计准则,对财务报表无重大影响[12] - 公司正评估已颁布但尚未生效的新订及经修订准则的影响,尚未能确定是否对营运业绩及财务状况构成重要影响[13] 折旧与费用情况 - 2023年物业、厂房及设备折旧为81千港元,使用权资产折旧为634千港元,较2022年的43千港元和814千港元有变化[21] - 期内未经审核营运开支约408.8万港元,较上年度同期约740.4万港元减少45%;物业、厂房及设备未经审核折旧开支约4万港元,较上年度同期约2.2万港元增加82%[46] - 截至2023年5月31日止三个月,未经审核员工成本总额(不包括董事酬金)约为258.4万港元,较上年度同期约226.3万港元增加14%[48] - 截至2023年5月31日止六个月,利息收入为21千港元,汇兑收益净额为13千港元,按公平值透过损益列账的财务资产公平值亏损为2894千港元[24] - 截至2023年5月31日止六个月,融资成本为620千港元,较2022年的793千港元有所下降[26] 税项与股息情况 - 截至2023年5月31日,集团在香港约37861000港元的未经审核税项亏损可无限期结转抵未来应课税溢利,2022年约为40834000港元[27] - 董事会不建议就截至2023年5月31日止六个月派中期股息,2022年也无[28] 贸易应收款项情况 - 2022年贸易应收款项亏损拨备增加,因账面总值和过往信贷亏损率增加[32] - 管理层一般给予客户180至365日结算期,认为可提高竞争力和扩大市场份额[32][33] - 2022年贸易应收款项预期信贷亏损评估采用过往亏损率[34] 承付票情况 - 2019 - 2022年公司多次发行及修改承付票以支持发展计划和改善财务状况[38][40] - 截至2022年11月30日,第一份和第二份承付票公平值分别约为6932000港元和2599000港元[39] - 2023年5月31日,第一份承付票总金额约7264000港元,第二份约2723000港元[39] 公司库务与投资政策 - 公司实行审慎库务政策,除香港上市之股本证券、现金及其他短期银行存款外,不允许进行其他投资;核心业务交易主要以港元计值,未利用衍生工具对冲外汇风险[49][54] 员工情况 - 截至2023年5月31日,公司在香港雇佣24名员工,较2022年增加1名,六个月员工成本总额约为258.4万港元[58] - 截至2023年5月31日,7名雇员符合规定可获长期服务金,估计未经审核最高款额约为27.5万港元[58] - 2023年5月31日止三个月,公司未经审核退休福利计划供款约为10.2万港元,较2022年增加约1万港元[59] 公司业务展望 - 2023年下半年,随着防疫措施取消,公司预计监管科技解决方案将恢复增长势头[61] - 2023年公司扩充产品线,新产品abcWealthConnect推向市场并获客户正面反馈[63] - 公司成功扩大金融科技资源服务客户群,并与新客户签订招聘服务合约[64] - 2023年公司首要任务是提高营运效率及推动收益增长,未来一年开发新产品和市场推广努力有望带来收益[65] - 公司在2023年推出abcWealthConnect,将产品线覆盖范围扩大至金融行业的财富及资产管理领域[66] - 公司将专注研发能力,提升销售及市场推广团队素质,致力于2023年提升销售业绩[67] 股权结构情况 - 截至2023年5月31日,董事及最高行政人员在公司及其相联法团的股份、相关股份及债券中无好仓和淡仓记录[68][69][70][71][72][73][74] - 截至2023年5月31日,Maximizer International Limited持有公司339,499,095股普通股,占已发行股本的71.35%[76] - 截至2023年5月31日,Pacific East Limited持有公司16,450,838股普通股,占已发行股本的3.46%[76] - 截至2023年5月31日,DGM Trust Corporation持有公司355,949,933股普通股,占已发行股本的74.81%[76] - 2021年8月18日,MIL行使可换股债券附带转换权,转换为174,705,154股普通股[77] - 2022年8月30日,MIL向非凡顾问有限公司出售公司发行的所有可换股优先股[77] - 公司向MIL发行本金金额29,699,876.20港元的可换股债券,行使转换权后最多配发及发行174,705,154股新普通股[80] - 公司向MIL发行123,529,400股可换股优先股,行使转换权后最多配发及发行123,529,400股新普通股[80] 公司治理情况 - 审核委员会由三名独立非执行董事组成,本年度主席为廖广生先生[81] - 截至2023年5月31日止六个月,审核委员会举行两次会议,审阅公司报告及财务报表[82] - 截至2023年5月31日止六个月,公司就董事证券交易采纳不逊于规定准则的操守守则,未发现违规情况[83] - 公司为遵守企业管治守则,已采纳相关修订及条文[84] - 廖广生、黄剑豪及William Keith Jacobsen担任独立非执行董事超九年,其续任获股东批准且须每年由股东独立决议[85] - 因全体独立非执行董事任职超九年,偏离企业管治守则规定,提名委员会将在未来几个月推荐新独立非执行董事[86][87] - 截至2023年5月31日止六个月,管理层每季度向董事会提供更新资料及季度综合财务报表[88] - 截至2023年5月31日止六个月,公司无赎回、购入或出售上市证券情况[89]
辰罡科技(08131) - 2023 - 中期业绩
2023-07-12 11:06
财务业绩 - 截至2023年5月31日止三个月及六个月未经审核收益分别为705.3万港元及1336.4万港元,2022年同期分别为2015.1万港元及3907.1万港元[7] - 截至2023年5月31日止三个月及六个月未经审核纯利及净亏损分别为13.8万港元及 - 209.6万港元,2022年同期纯利分别约为680.7万港元及1103.3万港元[7] - 截至2023年5月31日止三个月及六个月未经审核每股基本盈利╱(亏损)分别为0.03港仙及 - 0.44港仙,2022年同期每股基本盈利分别为1.43港仙及2.32港仙[7] - 2023年5月31日期内亏损及全面亏损总额为 - 209.6万港元,2022年同期溢利及全面收入总额为1103.3万港元[12] - 2023年1 - 5月三个月和六个月收益分别为705.3万港元和1336.4万港元,2022年同期分别为2015.1万港元和3907.1万港元[20] - 公司有金融解决方案和金融科技资源两个业务分部,2023年上半年收益分别为881.1万港元和455.3万港元,2022年同期分别为3567.4万港元和339.7万港元[21][23] - 2023年上半年除税前亏损209.6万港元,2022年同期溢利1103.3万港元[23] - 截至2023年5月31日止三个月,公司未经审核收益约705.3万港元,较上年度同期约2015.1万港元减少65%[62][84] - 该季度未经审核纯利约为13.8万港元,上年度同期约680.7万港元[62] - 未经审核收益中,约131万港元或19%来自电脑软件特许权销售等,约376.9万港元或53%来自保养服务,约2万港元来自电脑硬件及相关产品销售,约195.4万港元或28%来自金融科技资源服务[62] - 期内未经审核营运开支约为408.8万港元,较上年度同期约740.4万港元减少45%[63] - 期内物业、厂房及设备未经审核折旧开支约为4万港元,较上年度同期约2.2万港元增加82%[64] - 截至2023年5月31日止三个月,未经审核员工成本总额约为258.4万港元,较上年度同期约226.3万港元增加14%[66] - 截至2023年5月31日止三个月,公司未经审核退休福利计划供款约为10.2万港元(2022年:约9.2万港元)[82] - 截至2023年5月31日止三个月,金融科技资源服务未经审核收益约为195.4万港元,较上年度同期约154.7万港元增加26%[93] 资产负债情况 - 2023年5月31日非流动资产为290.1万港元,2022年11月30日为364.7万港元[9] - 2023年5月31日流动资产为5047.7万港元,2022年11月30日为6137.6万港元[9] - 2023年5月31日总负债为3451.7万港元,2022年11月30日为4406.6万港元[10] - 2023年5月31日资产净值为1886.1万港元,2022年11月30日为2095.7万港元[10] - 2023年上半年综合总资产为5337.8万港元,2022年同期为6114.1万港元;综合总负债为3451.7万港元,2022年同期为3826.1万港元[25] - 2023年5月31日贸易应收款项为3681.8万港元,2022年11月30日为4495.9万港元[37] - 2023年5月31日贸易应收款项总计32499千港元,较2022年11月30日的44959千港元有所减少[48] - 2023年5月31日已逾期但未减值的贸易应收款项总计28607千港元,较2022年11月30日的43815千港元有所减少[48] - 2023年5月31日欠付一间关连公司之承付票账面价值为11733千港元,较2022年11月30日的11166千港元有所增加[60] - 2023年5月31日贸易应付款项为2905千港元,较2022年11月30日的9270千港元大幅减少[60] - 2023年5月31日合约负债总计8265千港元,较2022年11月30日的10038千港元有所减少[61] - 2023年5月31日,公司资本负债比率为0.65(2022年:0.63)[70] 现金流情况 - 截至2023年5月31日止六个月经营活动产生现金净额为100万港元,2022年同期为 - 2850.8万港元[11] - 截至2023年5月31日止六个月现金及现金等值物增加净额为100万港元,2022年同期为 - 2850.8万港元[11] 折旧与成本 - 2023年上半年物业、厂房及设备折旧为8.1万港元,使用权资产折旧为63.4万港元,2022年同期分别为4.3万港元和81.4万港元[27] - 截至2023年5月31日止三个月及六个月,其他亏损或收益净额分别为-83.4万港元及-286万港元[29] - 截至2023年5月31日止三个月及六个月,除税前亏损分别受物业、厂房及设备折旧等多项成本影响[29] - 截至2023年5月31日止三个月及六个月,融资成本分别为30.9万港元及62万港元[29] 税项与股息 - 2023年5月31日,集团在香港约3786.1万港元未审核税项亏损可无限期结转抵未来应课税溢利,2022年同期约为4083.4万港元[32] - 董事会不建议就截至2023年5月31日止六个月派中期股息[33] 贸易应收款项情况 - 2022年就贸易应收款项确认预期信贷亏损420万港元[37] - 管理层一般给予客户180至365日结算期以加强客户关系和提高竞争力[41][44] - 2022年贸易应收款项亏损拨备增加因账面总值和过往信贷亏损率增加[40] - 公司要求部分客户结算逾期贸易应收款项,对剩余款项给予较长结算期,并密切监察客户剩余未结款项[49][50] 承付票与应付款项 - 2019 - 2022年公司多次发行及修改承付票,截至2023年5月31日,第一份承付票总金额约7264000港元,第二份约2723000港元,第三份约1746000港元[52][53][55][59] - 欠负一间关连公司之金额在2023年5月31日及2022年11月30日均免息、无抵押且须应要求偿还[61] - 供应商给予的平均信贷期一般为60日,2022年也是60日[60] 公司业务与产品 - 公司主要从事电脑软件特许权销售及服务、租赁及服务、保养服务、硬件销售及金融科技资源服务[19] - 2021年收购创智管理顾问有限公司并推出监管科技解决方案产品后,客户基础扩展至中小型金融机构及各行业[47] - 监管科技解决方案于2021年面市带来积极成果,新客户显著增加[85] - 2023年扩充产品线,新产品abcWealthConnect成功推向市场并收到客户正面反馈[91] - 公司强化OCTOSTP功能以满足证券公司需求,响应联交所技术要求[87] - 公司完成OCTOSTP客户香港投资者识别码制度全部实施工作[88] - 公司投入更多资源改善及提升监管科技解决方案FinReg[86] - 公司加强产品及服务市场推广活动,定期举办网上研讨会并强化社交媒体平台[89] - 2023年公司首要任务是提高营运效率及推动收益增长[94] - 公司将研发重点放在核心解决方案改进和升级上,推出更多新的多元化解决方案[95] - 公司销售及市场推广团队将维持与现有客户业务关系,开拓潜在客户市场并提升2023年销售业绩[98] 股权结构与变动 - 截至2023年5月31日,Maximizer International Limited持有公司339,499,095股普通股,占已发行股本71.35%;Pacific East Limited持有16,450,838股,占3.46%;DGM Trust Corporation持有355,949,933股,占74.81%[110] - 2018年11月22日,公司向MIL发行本金金额29,699,876.20港元的可换股债券,行使转换权后最多配发及发行174,705,154股新普通股;发行123,529,400股可换股优先股,行使转换权后最多配发及发行123,529,400股新普通股[111][112] - 2021年8月18日,MIL将可换股债券转换为174,705,154股普通股[113] - 2022年8月30日,MIL向非凡顾问有限公司出售公司所有可换股优先股,代价为每股0.049港元,期内无赎回或转换[114] 审核委员会情况 - 公司于2001年1月22日成立审核委员会,由三名独立非执行董事组成,廖广生先生为2023年度主席[119] - 审核委员会职责包括检讨雇员关注安排、监察与外聘核数师关系、检讨财务申报和内部监控系统等[120] - 截至2023年5月31日止六个月,审核委员会举行两次会议审阅报告和财务报表并提建议[121] - 审核委员会认为集团截至2023年5月31日止三个月未经审核业绩按适用会计准则编制[122] 合规与管治 - 公司首次就本年度财务报表采纳新订及经修订香港财务报告准则及香港会计准则,对财务报表无重大影响[16] - 公司未应用已颁布但尚未生效的新订及经修订准则,正评估其影响[18] - 截至2023年5月31日止六个月,无客户占公司收益10%或以上,2022年有两名客户[28] - 截至2023年5月31日止六个月未经审核综合业绩未审计但已由审核委员会审阅[14] - 登记册无董事及最高行政人员在公司及其相联法团股份、债券、股本衍生工具相关股份的好仓和淡仓记录[101][103][104][105][106][107] - 除已披露外,无其他人士及主要股东在公司股本衍生工具相关股份的好仓和淡仓记录[115][116][117] - 截至2023年5月31日止六个月内,公司已采纳不逊于规定交易准则的董事证券交易操守守则,未发现董事违规情况[123] - 公司为遵守企业管治守则新订及修订条文,已在期内采纳相关修订及条文,除特定偏离情况外,未发现违反守则情况[124] - 廖广生、黄剑豪及William Keith Jacobsen三位独立非执行董事任职超九年,其续任事宜已获2023年5月11日股东周年大会批准,且须每年由股东独立决议批准[126][127] - 因全体独立非执行董事任职超九年,公司提名委员会准备未来几个月向董事会推荐新独立非执行董事[128][129] - 截至2023年5月31日止六个月,公司管理层每季度在常规董事会会议上提供季度综合财务报表,适时提供重大变动更新资料[131] - 截至2023年5月31日止六个月内,公司未赎回任何上市证券,公司及其附属公司未购入或出售本公司上市证券[132] 员工情况 - 2023年5月31日,公司于香港雇用24名员工(2022年:23名)[79] - 有7名雇员符合条件在终止雇用时收取长期服务金,估计未经审核最高款额约为27.5万港元[80]
辰罡科技(08131) - 2023 Q1 - 季度财报
2023-04-14 08:53
财务表现 - 公司2023年第一季度收益为6311千港元,同比下降66.6%[5] - 公司2023年第一季度毛利为4433千港元,同比下降65.1%[5] - 公司2023年第一季度经营业务亏损1923千港元,去年同期为盈利4598千港元[5] - 公司2023年第一季度每股基本亏损0.47港仙,去年同期为每股盈利0.89港仙[5] - 公司截至2023年2月28日止三个月的未经审核收益为6,311,000港元,同比下降67%[22][25] - 公司期内未经审核亏损净额为2,234,000港元,去年同期为未经审核纯利4,226,000港元[17][22] - 公司期内未经审核经营开支为4,330,000港元,同比下降47%,主要由于市场推广活动减少[22] - 公司期内未经审核员工成本总额为2,410,000港元,同比增加6%,主要由于员工人数增加[24] - 公司期内未经审核折旧开支为41,000港元,同比增加95%,主要由于办公室搬迁及设备购置[23] - 公司截至2023年2月28日止三个月每股基本亏损为2,234,000港元,去年同期为每股基本盈利4,226,000港元[17] - 公司截至2023年2月28日止三个月在香港的未经审核税项亏损为44,624,000港元,可无限期结转以抵销未来应课税溢利[16] - 公司期内融资成本为311,000港元,同比下降16%[15] 业务收益 - 公司2023年第一季度销售电脑软件特许权及相关服务收益为1112千港元,同比下降92.1%[11] - 公司2023年第一季度提供金融科技资源服务收益为2599千港元,同比增长40.5%[11] - 公司金融科技资源服务在2023年第一季度收益显著增长,达到2,599,000港元,较去年同期增长40%[30] - OCTOSTP系统及相关服务仍是公司主要收益来源之一,公司持续强化其功能以满足证券公司需求[27] 投资与资产 - 公司2023年第一季度按公平值透过损益列账之财务资产公平值亏损2047千港元[12] - 公司截至2023年2月28日止三个月未派发中期股息[21] - 公司在2023年第一季度内没有赎回任何上市证券,也没有购买或出售任何上市证券[48] 股东与股权 - Maximizer International Limited持有公司71.35%的普通股权益[41] - Pacific East Limited持有公司3.46%的普通股权益[41] - DGM Trust Corporation作为The City Place Trust的受托人,持有公司74.81%的普通股权益[41] - MIL于2021年8月18日行使可换股债券转换权,按每股0.17港元的价格转换为174,705,154股普通股[42] - MIL于2022年8月30日向非凡顾问有限公司出售所有可换股优先股,每股价格为0.049港元[42] - 公司向MIL发行了29,699,876.20港元的五年期零利率非上市可换股债券,初始转换价为每股0.17港元[45] - 公司向MIL发行了123,529,400股可换股优先股,初始转换价为每股0.17港元[45] 业务发展与战略 - 公司预计监管科技解决方案(FinReg)将在2023年继续保持增长势头[26] - 公司计划加强产品及服务的市场推广活动,定期举办网上研讨会并加强社交媒体平台互动[27] - 公司投入资源开发新WealthTech解决方案,旨在提高自动化投资组合构建及绩效计算的效率[29] - 公司预计2023年将通过开发新产品及市场推广活动带来收益增长[31] - 公司将继续探索创新科技解决方案,以满足行业需求并提升市场竞争力[29] - 公司计划扩大现有及潜在客户带来的收益,并紧跟市场趋势及行业需求[31] - 公司通过收购创智管理顾问有限公司拓展金融科技资源服务市场[30] - 公司致力于优化业务组合,探索及开拓可能盈利的业务,以实现股东价值最大化[32] 审核与合规 - 审核委员会在2023年第一季度举行了一次会议,审阅了公司的报告和财务报表[47] - 审核委员会认为截至2023年2月28日的三个月未经审核业绩是按照适用的会计准则编制的[47]
辰罡科技(08131) - 2023 Q1 - 季度业绩
2023-04-11 11:35
财务业绩 - 截至2023年2月28日止三个月,公司收益为6311千港元,较2022年同期的18920千港元下降66.64%[6] - 同期销售成本为1878千港元,较2022年同期的6219千港元下降69.80%[6] - 毛利为4433千港元,较2022年同期的12701千港元下降65.09%[6] - 经营业务亏损1923千港元,而2022年同期溢利4598千港元[6] - 除税前亏损2234千港元,而2022年同期溢利4226千港元[6] - 公司拥有人应占期内亏损2234千港元,而2022年同期溢利4226千港元[6] - 基本每股亏损0.47港仙,而2022年同期盈利0.89港仙[6] - 销售电脑软件特许权、租赁及相关服务收益为1112千港元,较2022年同期的14094千港元大幅下降[14] - 提供保养服务收益为2600千港元,较2022年同期的2956千港元有所下降[14] - 提供金融科技资源服务收益为2599千港元,较2022年同期的1850千港元有所增长[14] - 2023年2月28日止三个月公司未经审核收益约631.1万港元,较上年度同期约1892万港元减少67%[22][27] - 2023年2月28日止三个月公司未经审核亏损净额约为223.4万港元,上年度同期录得未经审核纯利约422.6万港元[18][22] - 未经审核收益中,约111.2万港元或18%来自电脑软件特许权销售等,约260万港元或41%来自保养服务,约259.9万港元或41%来自金融科技资源服务[22] - 2023年2月28日止三个月未经审核经营开支约为433万港元,较上年度同期约810.2万港元减少47%[23] - 期内物业、厂房及设备未经审核折旧开支约为4.1万港元,较上年度同期约2.1万港元增加95%[24] - 2023年2月28日止三个月未经审核员工成本总额(不包括董事酬金)约为241万港元,较上年度同期约226.7万港元增加约6%[26] - 截至2023年2月28日,公司在香港约4462.4万港元未经审核税项亏损可无限期结转[17] - 截至2023年2月28日止三个月,公司金融科技资源服务收益约为259.9万港元,较上年度同期约185万港元增加40%[35] 股息政策 - 董事会不建议派发2023年2月28日止三个月中期股息[21] 业务发展与策略 - 监管科技解决方案自2021年面市带来积极成果,2023年预期保持增长[28] - 公司正与若干潜在客户密切磋商以落实监管科技解决方案[28] - 公司将投入更多资源改善及提升监管科技解决方案(FinReg),以把握市场商机[29] - 公司持续强化OCTOSTP功能,与若干客户就实施该系统及相关专业服务进行磋商[30] - 公司将加强产品及服务的市场推广活动,定期与业务伙伴举办网上研讨会并强化社交媒体平台[31] - 公司将为强化监管科技解决方案投入更多资源,提供量身定制方案[32] - 公司投入资源开发新WealthTech解决方案,支持财富及资产管理行业客户技术需求[33] - 2021年公司成功收购创智管理顾问有限公司,拓展金融科技资源服务市场[35] - 2023年公司首要任务是提高营运效率及推动收益增长[36] - 公司可将更多研发重点放在核心解决方案改进和升级上,推出更多新的多元化解决方案[37] - 监管科技解决方案及其周边产品线不断产生收益,未来将成香港证券经纪行业创新监管科技解决方案的磐石[38] 股权结构 - Maximizer International Limited持有339,499,095股普通股,占已发行股本71.35%;Pacific East Limited持有16,450,838股普通股,占3.46%;DGM Trust Corporation持有355,949,933股普通股,占74.81%[51] 证券发行与交易 - 2018年公司向MIL发行本金29,699,876.20港元可换股债券,行使转换权后最多配174,705,154股新普通股;发行123,529,400股可换股优先股,行使转换权后最多配123,529,400股新普通股[52] - 2021年MIL行使可换股债券转换权,获配174,705,154股普通股[53] - 2022年MIL向非凡顾问有限公司出售所有可换股优先股,代价每股0.049港元,期内无赎回或转换[54] - 截至2023年2月28日止三个月内,公司无赎回上市证券,公司及其附属公司无购入或出售公司上市证券[63] 审核委员会 - 公司于2001年1月22日成立审核委员会,由廖广生、黄剑豪和William Keith Jacobsen三名独立非执行董事组成,廖广生为本年度主席[59] - 截至2023年2月28日止三个月,审核委员会举行一次会议审阅公司报告及财务报表并提意见[61] - 审核委员会认为集团截至2023年2月28日止三个月未经审核业绩按适用会计准则编制[62] 董事会组成 - 于公告日期,董事会由许智豪、林晓凌两名执行董事和廖广生、黄剑豪、William Keith JACOBSEN三名独立非执行董事组成[64]
辰罡科技(08131) - 2022 - 年度业绩
2023-03-29 09:59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与溢利预测差异 - 公司2022年11月30日止年度的收益、毛利及除税前纯利较溢利预测分别相差约15%、21%及50%[2] - 收益差额主要因2022年5 - 11月报价成交率下降,受疫情、联交所系统升级、硬件库存吃紧等因素影响[4][5] - 毛利差额原因与收益差额一致,还包括员工流失致分包成本增加、FinTech Recruiter业务毛利率低[6] - 除税前纯利差额受毛利减少、财务资产公平值收益、信贷亏损拨备、政府补贴、承兑票据收益等净影响[7] 贸易应收款项预期信贷亏损情况 - 公司就贸易应收款项确认预期信贷亏损420万港元,占公司年内纯利的45.6%[8] - 贸易应收款项亏损拨备增加因账面总值及过往信贷亏损率增加[10] - 2021年11月30日贸易应收款项预期信贷亏损评估采用国际研究机构违约率及回收率[18] - 2022年11月30日因客户结算情况不及2021年,采用过往实际亏损率评估贸易应收款项预期信贷亏损[19] - 咨询估值师及核数师后,公司决定采用过往亏损率评估年内整体预期信贷亏损风险[21] 贸易应收款项结算相关情况 - 管理层一般给予客户180至365日的结算期[11] - 截至业绩公告日期,已收到约1140万港元或未偿还余额之25.4%[17] - 较长结算期可给客户缓冲,加强关系,提高公司市场竞争力和份额[13][15] 宏观经济情况 - 2022年本地生产总值下降3.5%,预期2023年将上升3.5至5.5%[14] 客户情况 - 过去数年公司主要客户为香港银行及信誉良好金融机构,2021年收购业务、推出新产品后客户基础扩展至中小型金融机构及各行各业[20] - 2022年出现延迟付款情况[20]
辰罡科技(08131) - 2022 - 年度财报
2023-02-28 08:24
财务数据 - 2022年公司收益为60,244千港元,较2021年的62,357千港元减少3%[12] - 2022年公司除利息、税项及折旧前收益为16,534千港元,较2021年的20,602千港元减少20%[12] - 2022年公司年度溢利为9,110千港元,较2021年的15,640千港元减少42%[12] - 2022年公司毛利率为59.2%,较2021年的60.3%减少1.1%[12] - 2022年公司资产总值为65,023千港元,较2021年的51,613千港元增加26%[12] - 2022年公司资产净值为20,957千港元,较2021年的11,847千港元增加77%[12] - 2022年公司现金及现金等值物为7,674千港元,较2021年的35,520千港元减少78%[12] - 2022年公司流动比率为1.90,较2021年的1.59增加19%[12] - 2022年公司资产负债比率为0.68,较2021年的0.77减少12%[12] - 截至2022年11月30日年度,公司收益约6024.4万港元,较上年度同期约6235.7万港元减少3% [18][21] - 本年度纯利约为911万港元,上年度同期则录得纯利约1564万港元 [18] - 收益中约4022万港元或67%来自电脑软件相关业务,约1202.5万港元或20%来自保养服务,约57.4万港元或1%来自合约收益,约7.2万港元来自电脑硬件销售,约735.3万港元或12%来自金融科技资源服务 [18] - 本年度营运开支约为2535万港元,与上年度同期约1984万港元相比增加28% [18] - 本年度物业、厂房及设备之折旧开支约为12.4万港元,与上年度同期约9万港元相比增加38% [19] - 本年度员工成本总额(不包括董事酬金)约为951.8万港元,较上年度同期约1034.5万港元减少8% [20] - 截至2022年11月30日止年度,金融科技资源服务收益约为735.3万港元,较上年度同期约558.2万港元增加32% [27] - 2022年11月30日,公司已发行股本总额约为59,934,000港元,与2021年相同[28] - 2022年和2021年11月30日,集团欠负关联公司一年内金额分别为235千港元和236千港元,一至两年内分别为11,166千港元和8,518千港元,须于五年内悉数偿还分别为11,401千港元和8,754千港元[29] - 2022年11月30日,集团欠负关联公司MSI未偿还金额约为39,000加元(约235,000港元)[29] - 2022年11月30日,Active Investments提供的三份贷款总金额约为11,166,000港元,将于2024年6月1日到期[30] - 2022年11月30日,集团资产负债比率为0.68[30] - 2022年和2021年11月30日,集团均无资产按揭或押记[32] - 2022年和2021年11月30日,集团均无以外币借贷及其他对冲工具作对冲的外币投资[33] - 2022年11月30日,集团无重大或然负债,2021年或然代价为650,000港元[43] - 截至2022年11月30日止年度,集团无重大投资,2021年完成收购创智管理顾问有限公司[46] - 2021年1月4日公司全资附属公司以420万港元收购创智管理顾问有限公司全部已发行股份,260万港元现金结算,160万港元或然代价按累计毛利成绩结算,收购于2021年3月31日完成[47] - 2022年11月30日集团无重大资本承担,无重大投资或购入资本资产未来计划[48] - 2022年11月30日集团在香港雇佣26名员工,2021年为25名;2022年员工成本总额约951.8万港元,2021年为1034.5万港元[49] - 集团及其雇员须各自按雇员相关收入的5%向强积金计划供款,每月相关收入上限为3万港元;2022年退休福利计划供款为36.2万港元,2021年为34.3万港元[50] - 2022年11月30日,公司无可供分派储备[72] - 本年度公司未将任何利息资本化[102] - 公司最大客户销售占比6.64%,五大客户合计占比31.62%;最大供应商购货占比63.20%,五大供应商合计占比98.50%[100] - 2022年范围2温室气体排放量为40.0吨二氧化碳当量,范围3为1.9吨二氧化碳当量,排放总量为41.9吨二氧化碳当量,密度为1.68吨二氧化碳当量/雇员[171] - 2022年产生无害废弃物总量为398.8千克,密度为15.95千克/雇员[172] - 2022年间接能源消耗量为56.3兆瓦时,能源总耗量为56.3兆瓦时当量,密度为2.25兆瓦时当量/雇员[173] - 2022年供应商总数为20名,均来自香港[177] - 2022年已售或已运送产品总数中须回收的百分比为0% [177] - 2022年接获关于产品及服务的投诉数目为0次[177] - 2022年已审结的贪污诉讼案件的数目为0宗[177] 业务发展与规划 - 公司预计2023年香港经济快速复苏,更多金融机构将投资资讯科技基础设施,目标是赚取更多经常性收益并扩展产品线[10] - 2022年公司客户数目显著增长,预计FinReg等产品线将继续保持增长 [22] - 公司计划投入资源维持及推进核心解决方案,推动业务发展 [20] - 公司将强化策略计划,开拓新商机,克服艰难经营环境 [21][23] - 2023年公司首要任务是提高营运效率及推动收益增长[51] - 2022年成功开拓新客户,FinReg、客户审查系统及其周边产品线不断产生收益[51] - 公司将专注研发能力,提升销售及市场推广团队素质,2023年提升销售业绩[53] - 公司将更新业务策略,优化业务组合,探索金融相关服务及投资商机[53] - 公司主要业务为投资控股,附属公司业务载于综合财务报表附注39[65] 股权与证券交易 - 2021年8月18日,MIL行使可换股债券转换权,公司向其配发及发行174,705,154股普通股[30] - 2021年8月18日,MIL按每股0.17港元行使可換股債券轉換權,轉換為174,705,154股普通股[94] - 2022年8月30日,MIL以每股0.049港元向非凡顧問有限公司出售公司所有可換股優先股[94] - 公司向MIL发行本金29,699,876.20港元可換股債券,行使轉換權最多配發174,705,154股新普通股;发行123,529,400股可換股優先股,行使轉換權最多配發123,529,400股新普通股[99] - 截至2022年11月30日,Maximizer International Limited持有公司339,499,095股普通股,占已发行股本71.35%;Pacific East Limited持有16,450,838股,占3.46%;DGM Trust Corporation持有355,949,933股,占74.81%[93] - 截至报告日期,公司保持GEM上市规则规定的公众持股量[101] - 本年度公司无赎回上市证券,附属公司也无购入或出售公司上市证券,2021年同样无此情况[76] 股息与保险 - 董事建议本年度不派发现金股息,2021年也未派发[69] - 公司已为董事及高级管理人员作适当的责任保险安排[75] - 公司于2022年11月30日止年度为董事安排适当责任保险[192] 董事相关 - 黄剑豪先生及William Keith Jacobsen先生将在应届股东大会轮值告退,但符合资格膺选连任[77] - 廖广生先生、黄剑豪先生及William Keith Jacobsen先生出任独立非执行董事超九年,进一步委任须每年由股东在股东大会以独立决议案形式批准[77] - 廖广生先生、黄剑豪先生及William Keith Jacobsen先生任期分别于2024年6月30日、2023年8月28日及2024年7月9日届满[77] - 建议在即将举行的股东大会上连任的董事,无与公司订立一年内不作补偿(法定补偿除外)不可终止的服务合约[79] - 全体独立非执行董事均被视为独立[103] - 廖广生、黄剑豪及William Keith Jacobsen担任独立非执行董事超九年,其续任获股东批准且须每年由股东以独立决议案形式批准[180] - 2022年度,公司董事会由三名执行董事及三名独立非执行董事组成[187] - 董事会将部分职责转授予审核、提名与薪酬委员会,保留关键事宜及策略决策最终审批权[187] - 董事会计划每年召开四次定期会议,2022年报告年度内召开了四次会议[189] - 执行董事许智豪、刘家荣出席4/4,林晓凌出席3/4;独立非执行董事廖广生、黄剑豪出席4/4,William Keith JACOBSEN出席3/4[190][191] - 公司执行董事林晓凌为行政总裁许智扬配偶、执行董事许智豪弟妇,其他董事会成员无亲属或重要关系[191] - 提名委员会2014年采纳董事会成员多元化政策,2022年举行一次会议检讨该政策及达标进度[193] - 董事会成员多元化政策从性别、年龄等多方面考虑成员多元化,按用人唯才原则委任[195] - 人选评选根据多元化观点,最终按长处和贡献决定[196] - 提名委员会按多元化角度检讨董事会组成,每年监察政策执行[197] 公司运营管理 - 本年度内,无订立或存在有关公司业务全部或重要部分的管理及行政合约[81] - 截至2022年11月30日止年度,公司管理层每季向董事会提供更新资料及季度综合财务报表[183] - 截至2022年11月30日止年度,集团自2000年上市起未设立内部审核功能[184] - 集团自2007年起成立内部监控委员会,负责检讨内部监控制度成效[184] 环境、社会及管治(ESG) - 环境、社会及管治报告涵盖2021年12月1日至2022年11月30日公司在香港核心业务的环境及社会表现[108] - 公司环境、社会及管治治理架构分为董事会及环境、社会及管治工作小组[112] - 董事会肩负监察公司环境、社会及管治事宜的最终责任,环境、社会及管治工作小组协助董事会监管相关事宜[112][113] - 环境、社会及管治工作小组安排定期会议评估现有政策有效性,制定解决方案提升成效,并定期向董事会汇报策略制定情况[115] - 公司将密切监察气候变化法规及全球趋势变动,评估现有环保措施有效性,未来逐步减少能源消耗及温室气体排放[115] - 公司重视与各持份者多渠道交流沟通,为雇员制定具竞争力薪酬体系、职业发展阶梯及培训计划[116] - 公司设立Facebook专页“abc Fintech World”,通过Facebook直播加强持份者沟通[116] - 公司将通过股东大会、公司网站及建设性对话提升持份者参与率[116] - 环境、社会及管治工作小组协助董事会识别关键环境、社会及管治事宜,评估其对业务及持份者的重要性[117] - 2022年公司温室气体排放总量为41.9吨二氧化碳当量,排放密度为1.68吨二氧化碳当量/雇员,范围2排放40.0吨二氧化碳当量,范围3排放1.9吨,无范围1排放[123][124] - 2022年公司无害废弃物总量为398.8千克,密度为15.95千克/雇员,主要为办公用纸[126][127] - 2022年公司能源总耗量为56.3兆瓦时当量,密度为2.25兆瓦时当量/雇员,无直接能源消耗,间接能源消耗电力为56.3兆瓦时[131][132] - 公司以2021年为基准,设定未来三年将温室气体总排放密度维持不变或降低的目标,2022年已达成该目标[123] - 公司以2021年为基准,设定未来三年将无害废弃物总密度维持不变或减少的目标[126] - 公司以2021年为基准,设定未来三年将总能耗密度维持不变或降低的目标[131] - 公司日常运营不涉及大量废气排放,温室气体排放主要源于办公室电力消耗产生的间接排放[123] - 公司日常运营无大量有害废弃物产生,若产生会委聘合格收集商处理[126] - 公司主要使用电力支持运营,采取措施减少能源消耗,如提醒员工关闭设备、维持冷气温度等[131] - 公司提倡办公室员工节约用水,张贴环保信息提醒,要求及时报告漏水情况[133] - 公司制定缓解计划应对极端天气实体风险,降低设备易受影响情况[137] - 公司持续监察气候变化法律法规及趋势变动,采取环保措施应对过渡风险[140] - 公司制定员工手册,确保员工了解政策,内容定期检讨[142] - 2022年11月30日公司在香港共聘用25名员工,男性17人,女性8人[143] - 2022年公司雇员流失比率为48%,女性流失率88%高于男性的29%[147] - 2022年26 - 35岁员工流失率86%,36 - 45岁为100% [147] - 2022年高级雇员流失率50%,中级雇员55%,初级雇员57% [147] - 公司本年度三分之一员工已工作逾5年,部分达10年[149] - 公司根据员工表现、经验和市场水平厘定薪酬,提供多种福利[148] - 公司致力成为平等机会雇主,对工作场所性骚扰或虐待零容忍[150] - 本年度受训雇员百分比约为1
辰罡科技(08131) - 2022 Q3 - 季度财报
2022-10-21 08:32
公司整体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截至2022年8月31日止三个月,公司收益为15,172千港元,较2021年同期的17,092千港元下降11.23%[6] - 截至2022年8月31日止九个月,公司收益为54,243千港元,较2021年同期的33,217千港元增长63.29%[6] - 截至2022年8月31日止三个月,公司经营业务溢利为2,694千港元,较2021年同期的6,242千港元下降56.84%[6] - 截至2022年8月31日止九个月,公司经营业务溢利为14,520千港元,较2021年同期的9,874千港元增长47.05%[6] - 截至2022年8月31日止三个月,公司期内溢利及全面收入总额为2,249千港元,较2021年同期的6,294千港元下降64.27%[6] - 截至2022年8月31日止九个月,公司期内溢利及全面收入总额为13,282千港元,较2021年同期的7,716千港元增长72.14%[6] - 截至2022年8月31日止三个月,公司基本每股盈利为0.47港仙,较2021年同期的1.92港仙下降75.52%[6] - 截至2022年8月31日止九个月,公司基本每股盈利为2.79港仙,较2021年同期的2.49港仙增长12.05%[6] - 截至2022年8月31日止九个月,融资成本为1238千港元,2021年同期为3625千港元[14] - 截至2022年8月31日止九个月,所得税抵免为0千港元,2021年同期为1467千港元(抵免)[15] - 2022年8月31日,集团在香港未经审核税项亏损约3862.2万港元,2021年8月31日约为6227.8万港元[16] - 截至2022年8月31日止三个月和九个月,公司拥有人应占未经审核纯利分别约224.9万港元和1328.2万港元,2021年同期分别约629.4万港元和771.6万港元[17] - 截至2022年8月31日止九个月,公司总权益为25129千港元,2021年同期为2831千港元[20] - 2022年8月31日止三个月公司未经审核收益约1517.2万港元,较上年度同期约1709.2万港元减少约11%[24][26] - 2022年8月31日止三个月公司未经审核纯利约为224.9万港元,上年度同期约629.4万港元[24] - 2022年8月31日止三个月公司未经审核经营开支约为572.2万港元,较上年度同期约348.7万港元增加64%[25] - 2022年8月31日止三个月,未经审核员工成本总额(不包括董事酬金)约为221.9万港元,与上年度同期约238.5万港元相比保持稳定[25] 各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截至2022年8月31日止九个月,销售电脑软件特许权、电脑软件特许权租赁及提供相关服务收益为39,746千港元,较2021年同期的22,950千港元增长73.19%[12] - 截至2022年8月31日止九个月,提供保养服务收益为9,120千港元,较2021年同期的2,908千港元增长213.62%[12] - 未经审核收益总额中,约1010.4万港元或67%来自电脑软件特许权销售等,约311.7万港元或20%来自保养服务,约1.5万港元来自电脑硬件销售,约193.6万港元或13%来自金融科技资源服务[24] - 截至2022年8月31日止三个月,公司金融科技资源服务收益约为193.6万港元,较上年度同期约204.3万港元保持稳定[32] 物业、厂房及设备折旧情况 - 截至2022年8月31日止三个月和九个月,物业、厂房及设备折旧分别为40千港元和83千港元,2021年同期分别为23千港元和68千港元[13] - 物业、厂房及设备未经审核折旧开支从2021年8月31日止三个月约2.3万港元增加至本期约4万港元[25] 股权相关情况 - 2021年8月18日,MIL行使本金约2970万港元可换股债券转换权,公司配发及发行174705154股普通股[20] - 截至2022年8月31日止三个月和九个月,普通股加权平均数为475813216股,2021年同期为301108062股[17] - 2022年8月31日,Maximizer International Limited持有公司339,499,095股普通股,占已发行股本的71.35%[41] - 2022年8月31日,Pacific East Limited持有公司16,450,838股普通股,占已发行股本的3.46%[41] - 2022年8月31日,DGM Trust Corporation持有公司355,949,933股普通股,占已发行股本的74.81%[41] - 2021年8月18日,MIL按每股0.17港元的转换价将可换股债券转换为174,705,154股普通股[43] - 2022年8月30日,MIL以每股0.049港元的代价向非凡顾问有限公司出售所有MIL可换股优先股[43] - 公司向MIL发行本金金额29,699,876.20港元的可换股债券,全部行使转换权后最多配发及发行174,705,154股新普通股[44] - 公司向MIL发行123,529,400股MIL可换股优先股,全部行使转换权后最多配发及发行123,529,400股新普通股[44] 股息分配情况 - 董事会不建议就截至2022年8月31日止九个月派發中期股息,2021年也未派發[21] 公司业务发展策略 - 公司2022年首要任务是提高营运效率和推动收益增长,将研发重点放在核心解决方案改进升级并推出多元化解決方案[22] - 提供OCTOSTP系统及相关服务是公司主要收益来源,公司在改善业务方面持续取得重大进展[27] - 自2021年推出FinReg、客户审查系统及其周边产品线以来,公司客户数目显著增长,2022年继续保持增长[28] - 公司投入资源改善及提升FinReg,已成功拓展客户群,与多家大型经纪公司的新老客户订立合约[30] - 公司察觉监管科技市场潜力,将为开发监管科技投入更多资源[30] 审核委员会相关情况 - 公司于2001年1月22日成立审核委员会,由三名独立非执行董事组成,黄剑豪先生为2022年度审核委员会主席[48] - 截至2022年8月31日止9个月,审核委员会举行三次会议审阅公司报告及财务报表并向董事会提供意见建议[50] - 审核委员会已审阅集团截至2022年8月31日止三个月未经审核业绩,认为业绩按适用会计准则编制[50] 购股权及证券交易情况 - 公司所授出的所有购股权均已在2011年5月27日到期,在符合GEM上市规则第23章新规定前,不可根据2001年1月22日采纳的购股计划进一步授出购股权[34] - 截至2022年8月31日止九个月内,公司无赎回任何上市证券,公司及其附属公司无购入或出售公司任何上市证券[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