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基石金融(08112)
icon
搜索文档
基石金融(08112) - 董事会会议日期
2025-08-13 08:30
香港交易及結算所有限公司及香港聯合交易所有限公司對本公佈的內容概不負責,對其準確 性或完整性亦不發表任何聲明,並明確表示概不就因本公佈全部或任何部分內容而產生或因 倚賴該等內容而引致的任何損失承擔任何責任。 承董事會命 基石金融控股有限公司 主席兼執行董事 凡彥迪 香港,2025年8月13日 (於開曼群島註冊成立的有限公司 ) (股份代 號:8112) 董事會會議日期 基石金融控股有限公司(「本公司」)董事(「董事」)會(「董事會」)謹此公佈,本公司將於2025年 8月26日(星期二)舉行董事會會議,藉以(其中包括)省覽及批准本公司及其附屬公司截至2025 年6月30日止六個月之未經審核中期業績及其發佈,以及宣派中期股息(如有)。 於本公佈日期,董事會成員如下:凡彥迪女士(主席)、安錫磊先生、黃雄基先生、莫偉賢先生、 劉始豪先生及安錫帥先生為執行董事;陳志強先生、劉美盈女士及黃敏康先生為獨立非執行 董事。 本公佈將由刊登之日起最少一連七日在聯交所網站www.hkexnews.hk的「最新上市公司公告」 網頁刊載。本公佈亦將於本公司網站www.cs8112.com刊載。 本公佈的資料乃遵照香港聯合交易所有限公司 ...
基石金融(08112) - 截至二零二五年七月三十一日止之股份发行人的证券变动月报表
2025-08-01 06:58
呈交日期: 2025年8月1日 I. 法定/註冊股本變動 | 1. 股份分類 | 普通股 | 股份類別 | 不適用 | | 於香港聯交所上市 (註1) | | 是 | | | --- | --- | --- | --- | --- | --- | --- | --- | --- | | 證券代號 (如上市) | 08112 | 說明 | | | | | | | | | | 法定/註冊股份數目 | | | 面值 | | 法定/註冊股本 | | | 上月底結存 | | | 50,000,000,000 | HKD | | 0.01 HKD | | 500,000,000 | | 增加 / 減少 (-) | | | | | | HKD | | | | 本月底結存 | | | 50,000,000,000 | HKD | | 0.01 HKD | | 500,000,000 | 股份發行人及根據《上市規則》第十九B章上市的香港預託證券發行人的證券變動月報表 截至月份: 2025年7月31日 狀態: 新提交 致:香港交易及結算所有限公司 公司名稱: 基石金融控股有限公司 | 1. 股份分類 | 普通股 | 股份類別 | ...
基石金融(08112.HK)7月10日收盘上涨17.6%,成交3552港元
金融界· 2025-07-10 08:32
市场表现 - 7月10日恒生指数上涨0.57%至24028.37点,基石金融股价单日上涨17.6%至0.147港元/股,成交量2.4万股,成交额3552港元 [1] - 最近一个月累计涨幅11.61%,但年内累计跌幅37.5%,显著跑输恒生指数19.1%的涨幅 [1] 财务数据 - 2024年财报显示营业总收入4999.03万元,同比减少6.86%,归母净利润-1939.2万元但同比改善56.95% [1] - 毛利率保持63.75%的高水平,资产负债率27.77%处于合理区间 [1] 行业估值 - 媒体及娱乐行业平均市盈率(TTM)为-13.72倍,中值-1.47倍,基石金融-1.37倍位列行业第97名 [1] - 可比公司中华视集团控股市盈率2.04倍,耀星科技集团2.55倍,微博-SW 6.77倍,艾德韦宣集团7.57倍,新华文轩8.37倍 [1] 业务构成 - 核心业务为商业区电梯大堂平面广告网络,覆盖香港及新加坡高端办公楼和私人住宅区,并拥有万宁、屈臣氏等零售连锁店内数码网络 [2] - 2012年与优酷土豆达成合作制作微电影,2015年收购SLGE 75%股权进军电影制作,持有30+电影IP储备 [2][3] - 2016年收购证券经纪公司卓莱,获准开展孖展融资业务,受益于沪港通/深港通带来的交易量增长 [5] 战略发展 - 2017年更名为基石金融控股有限公司,反映业务多元化战略 [6] - 通过SLGE与漫威之父Stan Lee合作开发超级英雄IP,涉及电影、电视剧、游戏等多领域内容制作 [3][4]
基石金融(08112.HK)7月4日收盘上涨19.42%,成交4.98万港元
金融界· 2025-07-04 08:29
市场表现 - 7月4日恒生指数下跌0.64%至23916.06点,基石金融股价上涨19.42%至0.123港元/股,成交量40.8万股,成交额4.98万港元,振幅16.5% [1] - 基石金融最近一个月累计跌幅20.16%,今年以来累计跌幅48.5%,同期恒生指数上涨19.99% [1] 财务数据 - 2024年12月31日财报显示,公司营业总收入4999.03万元,同比减少6.86%,归母净利润-1939.2万元但同比增长56.95%,毛利率63.75%,资产负债率27.77% [1] - 媒体及娱乐行业平均市盈率(TTM)为-11.48倍,行业中值-1.39倍,基石金融市盈率-1.13倍,低于同业如华视集团控股(2倍)、耀星科技集团(2.49倍)、微博-SW(6.58倍)等 [1] 业务布局 - 公司成立于2004年,首创在商业区电梯大堂设置广告屏幕的网络,覆盖香港和新加坡核心办公区域及高端住宅,并拥有万宁、屈臣氏等零售连锁的店内数码广告网络 [2] - 2012年与优酷土豆达成合作,为客户制作微电影并在其平台播放 [2] - 2015年收购Stan Lee Global Entertainment 75%股权,获得30余项电影IP储备,其中3部进入开发阶段 [3] 战略转型 - 2016年收购证券经纪公司卓莱及基石证券,获得香港证券交易牌照,涉足金融服务业务 [5] - 2017年证券经纪业务增长显著,获准开展孖展融资业务 [5] - 2017年12月公司更名为"基石金融控股有限公司",股份代号保持8112不变 [6] 核心资源 - Stan Lee Global Entertainment拥有蜘蛛侠、X战警等IP创作者Stan Lee的创意资源,其25%股权由POW! Entertainment持有,后者专注于超级英雄内容的多媒体开发与授权 [4]
基石金融(08112) - 2024 - 年度财报
2025-03-31 08:57
公司整体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4年公司收益为53,982,860港元,2023年为57,960,680港元[9] - 2024年公司年内亏损21,865,887港元,2023年为49,612,842港元[9] - 2024年公司资产总值为177,589,424港元,2023年为207,770,012港元[9] - 2024年公司负债总额为49,308,731港元,2023年为57,511,384港元[9] - 2024年公司资产净值为128,280,693港元,2023年为150,258,628港元[9] - 2024年公司营业额为53,982,860港元,较2023年的57,960,680港元减少约7%[28][29] - 2024年公司毛利约为34,400,000港元,较2023年的36,300,000港元减少约5%,毛利率由63%增至64%[29] - 2024年公司其他收益及亏损约为收益24,600,000港元,较2023年的3,000,000港元大幅增加约720%[29] - 2024年公司行政开支约为74,200,000港元,较2023年的78,700,000港元减少约6%[30] - 2024年公司每股亏损约为9.13港仙,2023年为每股亏损21.2港仙[31] - 2024年公司母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约20,900,000港元,2023年约48,600,000港元[33] - 2024年末公司流动净资产约为125,000,000港元,2023年为141,000,000港元;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约为52,000,000港元,2023年为81,000,000港元[36] - 2024年末公司负债比率为约11.4%,2023年为2.3%[37] - 董事会不建议就2024年度派付任何股息,2023年也无派息[41] 各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4年广告及媒体业务收入约46,100,000港元,较2023年减少约6%[10] - 2024年金融服务业务收入约7,900,000港元,较2023年减少约10%[10] - 2024年金融服务业务收益约7,900,000港元,2023年约8,700,000港元[12] - 财政年度,孖展融资业务利息收入占基石证券约97%收益,2023年约为95%[14] - 2024年12月31日,集团向11位孖展客户授出约8900万港元,2023年12月31日为12位客户授出约8980万港元[16] - 2024年12月31日,五位最高借贷孖展客户占约7100万港元,占孖展客户总借贷约80%;2023年12月31日占约6910万港元,占比约77%[16] - 财政年度,孖展贷款年利率介乎8.5%至9.125%,2023年为8.875%[16]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公司确认应收孖展贷款减值亏损约740万港元,2023年为630万港元[18]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公司确认应收孖展贷款减值亏损约7,400,000港元,2023年为6,300,000港元[34] 公司股权及业务布局 - 公司间接拥有基石证券91.19%权益[12] - 集团在香港大型户外媒体网络有六个地点的大型LED面板,在新加坡大型户外媒体网络拥有六个策略性地点[20] - 集团赞助新加坡2024国庆庆典和许愿/2024爱心圣诞大行动[24][25] 公司网络屏幕设置情况 - 2024年香港办公室、商业及住宅大厦网络设置平面显示屏幕地点为1109个,2023年为1110个[19] - 2024年新加坡办公室及商业大厦网络设置平面显示屏幕地点为530个,2023年为479个[19] - 2024年选定地点总数为1639个,2023年为1589个[19] 公司人员相关情况 - 2024年12月31日集团雇员数量为53名,与2023年持平[42] - 财政年度总员工成本约为3200万港元,2023年为3000万港元[42]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公司有52名全职员工(2023年:53名),无兼职员工(2023年:零)[161] - 2024年男性劳动力占比43.4%,人员流动率8.0%;女性劳动力占比56.6%,人员流动率7.1%[161] - 2023年男性劳动力占比48.0%,人员流动率20.8%;女性劳动力占比52.0%,人员流动率15.4%[161] - 2024年中国(包括香港及澳门)劳动力占比71.7%,人员流动率17.1%;新加坡劳动力占比26.4%,人员流动率16.7%;台湾劳动力占比1.9%,人员流动率0.0%[161] - 2023年中国(包括香港及澳门)劳动力占比76.0%,人员流动率15.8%;新加坡劳动力占比24.0%,人员流动率25.0%;台湾劳动力占比0.0%,人员流动率0.0%[161] 公司董事相关情况 - 凡彦迪女士于2025年3月25日获委任为执行董事兼董事会主席[47] - 安锡磊先生于2016年12月1日获委任为执行董事[47] - 刘始豪先生于2023年9月5日获委任为公司执行董事等职,基石证券有限公司为公司间接拥有91.19%权益的附属公司[50] - 黄雄基先生于2004年4月联合创办公司,并带领其于2011年7月上市[48] - 安錫帥先生40岁,于2024年11月28日获委任为执行董事[51] - 陈志強先生61岁,于2011年6月9日获委任为独立非执行董事[52] - 刘美盈女士42岁,于2015年11月27日获委任为独立非执行董事[54] - 黄敏康先生39岁,于2021年7月16日获委任为公司的独立非执行董事等职[55] - 孙利华先生于2024年5月14日获委任为执行董事,并于2025年3月25日辞任[58]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及直至报告日期,董事会由6名执行董事和3名独立非执行董事组成[58][59] - 2024年公司召开一次股东大会,各董事在董事会会议和股东大会有不同出席率,如安锡磊先生董事会会议7/7、股东大会1/1[63] - 2025年3月25日,安锡磊先生辞任公司主席,凡彦迪女士获委任填补空缺[67] - 凡彦迪女士与公司订立委任函,终止需提前一个月书面通知;安锡磊等多名执行董事终止合约需提前三个月书面通知;黄雄基先生初步固定任期一年,后续终止需提前六个月书面通知[68] - 陈志强先生与公司订立一年服务合约,后续可自动续一年,终止需提前一个月书面通知;刘美盈和黄敏康先生终止委任函需提前三个月书面通知[68] - 全体董事任期至少每三年在股东周年大会上轮席退任一次及膺选连任[68] - 获董事会委任填补临时空缺的董事任期至获委任后首届股东周年大会,安锡帅和凡彦迪女士将在2025年股东周年大会退任[69] - 现三分之一董事(或最接近但不低于三分之一数目)应在各股东周年大会轮值告退,安锡磊、黄雄基和陈志强先生须在2025年股东周年大会轮值退任[69] - 2024年11月28日安锡帅获委任为董事[76] - 2024年5月14日孙利华获委任为董事,2025年3月25日辞任[76] - 2025年3月25日凡彦迪获委任为董事[76]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董事会有九名董事,其中三名是独立非执行董事[87] - 2024年12月31日,董事会由八名男性和一名女性组成;2025年3月25日后男女比例变为7:2[90] 公司委员会相关情况 - 审核委员会于财政年度举行三次会议,成员出席率均为100%[80] - 薪酬委员会于财政年度举行三次会议,成员出席率均为100%[84] - 审核委员会职权范围于2016年1月及2019年1月修订[79] - 薪酬委员会书面职权范围于2023年3月修订[81] - 提名委员会书面职权范围于2019年1月修订[84] - 财政年度提名委员会举行三次会议,成员出席率均为100%[86] - 财政年度企业管治委员会举行一次会议,成员出席率均为100%[95] - 董事会于2018年3月26日成立执行委员会,2018年10月修订其书面职权范围[97] - 财政年度执行委员会举行两次会议,成员出席率均为100%[98] - 财政年度执行委员会通过两次书面决议案[98] - 董事会于2022年8月成立投资委员会,2024年12月31日由两名执行董事及财务总监组成,2025年3月25日新增一名执行董事[99] 公司政策及制度相关情况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公司已遵守企业管治守则第2部所载之适用守则条文[56] - 各董事于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已遵守GEM上市规则第5.48至5.67条之规定标准[57] - 董事会建立机制确保具备强大独立元素,保障股东权益[70] - 管治框架及董事会独立性评估机制实施及成效每年检讨[71] - 董事会九名董事中有三名独立非执行董事,占比三分之一,符合GEM上市规则[72] - 公司于2019年3月采纳提名政策,刊于公司网站供公众查阅[92] - 提名委员会负责监察董事会成员多元化政策实施并适时提建议,董事会每年检讨该政策执行及有效性[87] - 企业管治委员会主要职责包括制定及检讨公司企业管治政策等[94] - 集团薪酬政策确保整体薪酬公平且具竞争力,执行董事酬金依技能等因素及公司表现和市场环境确定,非执行董事酬金按技术等因素及市场趋势确定[100] - 公司于2019年3月采纳股息政策,董事会可酌情推荐股息分派,无预定股息分派比率[194][197] - 公司于2022年11月11日采纳举报政策和反贪污政策,相关政策已刊于公司网站[110][111] - 董事会成立六个委员会,审核、薪酬和提名委员会主要成员须为独立非执行董事[112] 公司运营及合规相关情况 - 管理层在财政年度向董事会提供季度更新资料,含综合财务报表,发生重大事件会及时提供最新资料[104] - 财政年度公司聘请永拓富信为外聘核数师,年度核数服务费用约85万港元,非核数服务费用为零,与2023年相同[105] - 董事会全面负责集团风险管理及内部监控体系,集团目前未设内部审核功能,但认为现有组织架构和管理可提供充足监控[107][108] - 公司秘书陈秀芝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接受不少于15小时相关专业培训[114] - 任何一名或多名持有不少于公司缴足股本十分之一的股东有权要求董事会召开股东特别大会,大会应于呈递要求后2个月内举行[116] - 股东若在股东周年大会提名非退任董事竞选,须在自通告发出后翌日起至大会举行日期前7日结束的至少7日期限内递交书面提名通知[116]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公司核心业务为金融服务和提供户外广告服务[124] - 公司与主要持份者通过会议、电子平台、公众活动等渠道沟通[130] - 公司参照鉴别出的重大环境、社会及管治事宜编制问卷收集资料[131] - 公司确认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已就环境、社会及管治事宜设立合适有效的管理政策及内部监控系统[132] - 公司确认环境、社会及管治报告披露内容符合环境、社会及管治报告指引[132] - 公司欢迎持份者就环境、社会及管治报告或可持续发展表现提供意见[133] - 截至2024年和2023年12月31日止年度,公司业务除温室气体排放及无害废弃物外,无大量废气排放、水污染物及有害废弃物[135] - 公司遵守香港环境相关法律法规,报告期内未违反法定规定或受处罚[136] - 公司坚守废弃物管理原则,产生的无害废弃物主要为纸张、碳粉盒和墨盒[137]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纸张用量0.2吨,碳粉盒用量7.7个;2023年同期纸张用量0.2吨,碳粉盒用量8.2个[137][138] - 公司无有害废弃物产生,且无可供销售的实物产品,无需使用包装材料[139][149]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公司温室气体排放总量约为46.1吨,每位雇员排放总量为0.87吨/雇员;2023年同期排放总量为44.0吨,每位雇员排放总量为0.83吨/雇员[143] - 公司实施降低能源消耗措施,如夜间或离开办公室时关掉照明及空调系统等[143]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汽油消耗4035升,电力消耗50396千瓦 时;2023年同期汽油消耗3583升,电力消耗48289千瓦 时[147][148] - 截至2024年和2023年12月31日止年度,公司业务用水不多,取水无重大问题,且推动办公习惯改变鼓励节约用水[149] - 截至2024
基石金融(08112) - 2024 - 年度业绩
2025-03-30 10:07
财务报告公布 - 公司公布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经审核综合业绩[3] 公司整体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4年收益为53,982,860港元,2023年为57,960,680港元[13] - 2024年年内亏损为21,865,887港元,2023年为49,612,842港元[13] - 2024年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为20,940,799港元,2023年为48,637,971港元[13] - 2024年非控股权益应占亏损为925,088港元,2023年为974,871港元[13] - 2024年资产总值为177,589,424港元,2023年为207,770,012港元[13] - 2024年负债总额为49,308,731港元,2023年为57,511,384港元[13] - 2024年资产净值为128,280,693港元,2023年为150,258,628港元[13] - 2024年公司营业额为53,982,860港元,2023年为57,960,680港元;毛利2024年为34,416,101港元,2023年为36,265,866港元;息税折旧摊销前盈利2024年为 - 35,209,436港元,2023年为 - 36,453,355港元;亏损净额2024年为 - 21,865,887港元,2023年为 - 49,612,842港元[32] - 2024年公司收益约54,000,000港元,较2023年的58,000,000港元减少约7%;广告及媒体业务收益较2023年减少约6%至46,100,000港元;金融服务业务收益约7,900,000港元,较2023年的8,700,000港元减少约10%[33] - 2024年公司毛利约34,400,000港元,较2023年的36,300,000港元减少约5%;毛利率由63%增加至64%,因服务成本减少约10%[33] - 2024年公司其他收益及亏损约为收益24,600,000港元,较2023年的3,000,000港元大幅增加约720%,主要因股权投资的公允价值较去年增加约890%[33] - 2024年公司行政开支约74,200,000港元,较2023年的78,700,000港元减少约6%,因经营成本下降[34] - 2024年公司每股亏损约9.13港仙,2023年为每股亏损21.2港仙[35] - 2024年母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约20,900,000港元,2023年约48,600,000港元[37] - 2024年12月31日公司流动资产净值约1.25亿港元,2023年为1.41亿港元;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约5200万港元,2023年为8100万港元[40] - 2024年12月31日公司负债比率约为11.4%,2023年为2.3%[41] - 2024年12月31日公司法定股本为5亿港元,分为500亿股每股面值0.01港元的普通股;已发行股本为229.418448万港元,分为2.29418448亿股缴足股份[43] - 董事会不建议就2024年度派付任何股息,2023年也无派息[45] 各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4年广告及媒体业务收入约46,100,000港元,较2023年减少约6%[14] - 2024年金融服务业务收入约7,900,000港元,较2023年减少约10%[14] - 集团金融服务业务财政年度收益约790万港元,2023年约870万港元[16] - 财政年度孖展融资利息收入占基石证券约97%收益,2023年约95%[18] 孖展业务相关数据变化 - 2024年12月31日集团向11位孖展客户授出约8900万港元,2023年12月31日向12位授出约8980万港元[20] - 2024年12月31日五位最高借贷孖展客户占约7100万港元,占孖展客户总借贷约80%,2023年12月31日占约6910万港元,占约77%[20] - 财政年度孖展贷款年利率介乎8.5%至9.125%,2023年为8.875%[20]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公司确认应收孖展贷款减值亏损约740万港元,2023年为630万港元[22] - 2024年公司确认与金融服务分部相关的应收孖展贷款减值亏损约7,400,000港元,2023年为6,300,000港元[38] - 2024年客户质押证券未贴现市值约84,954,000港元,2023年为127,937,000港元;证券抵押品市值约14,348,000港元,2023年为7,977,000港元;违约风险敞口约67,099,000港元,2023年为58,897,000港元;平均折价33%,2023年为31%;违约概率为38.8%,2023年为39.3%[38] - 2024年12月31日应收孖展贷款预期信贷亏损估计拨备约2604.1万港元,2023年为2352.6万港元;2024年减值亏损约744.6万港元,2023年为627万港元;2024年孖展贷款账面价值约6297.2万港元,2023年为6632.8万港元[39] 屏幕设置地点数据变化 - 2024年香港办公室、商业及住宅大厦网络设置平面显示屏幕地点1109个,2023年为1100个;新加坡办公室及商业大厦网络设置地点530个,2023年为479个;选定地点总数2024年为1639个,2023年为1589个[23] 员工相关数据变化 - 2024年12月31日公司有53名雇员,2023年同样为53名;2024年总员工成本约3200万港元,2023年为3000万港元[46]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有52名全职员工,2023年为53名;2024年无兼职员工,2023年为零[165] - 2024年男性劳动力占比43.4%,人员流动率8.0%;女性劳动力占比56.6%,人员流动率7.1%[165] - 2023年男性劳动力占比48.0%,人员流动率20.8%;女性劳动力占比52.0%,人员流动率15.4%[165] - 2024年中国(包括香港及澳门)劳动力占比71.7%,人员流动率17.1%[165] - 2023年中国(包括香港及澳门)劳动力占比76.0%,人员流动率15.8%[165] - 2024年新加坡劳动力占比26.4%,人员流动率16.7%;2023年占比24.0%,人员流动率25.0%[165] - 2024年台湾劳动力占比1.9%,人员流动率0.0%;2023年占比0.0%,人员流动率0.0%[165] 董事信息 - 莫伟贤52岁,2015年11月27日获委任为执行董事,有逾15年研究分析经验及逾三年多领域投资等经验[53] - 刘始豪30岁,2023年9月5日获委任为执行董事,曾在多家公司任职,基石证券有限公司为公司间接拥有91.19%权益的附属公司[54] - 安锡帅40岁,2024年11月28日获委任为执行董事,有超15年工作及管理经验[55] - 陈志强61岁,2011年6月9日获委任为独立非执行董事,从事公司法及商业法执业超三十年[56] - 刘美盈42岁,2015年11月27日获委任为独立非执行董事,在金融市场及核保方面经验丰富[58] - 黄敏康39岁,2021年7月16日获委任为独立非执行董事,自2011年起为香港会计师公会资深会员[59] - 莫伟贤曾于2015年7月至2018年12月任保集健康控股有限公司执行董事[53] - 莫伟贤曾于2013年12月至2015年2月任东南国际集团有限公司执行董事[53] - 刘始豪于2019年7月至2020年7月在太睿国际控股有限公司工作[54] - 刘始豪于2021年8月至2022年3月任德泰新能源集团有限公司执行董事[54] 企业管治相关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公司已遵守企业管治守则第2部所载之适用守则条文[60] - 各董事于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已遵守GEM上市规则第5.48至5.67条之规定标准[61]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及直至报告日期,董事会由6位执行董事和3位独立非执行董事组成[62][63] - 董事会每年至少举行四次会议,约每季一次,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已召开7次规定董事亲身或透过电子通讯方式出席之会议[66]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公司已召开一次股东大会(2024年股东周年大会)[67] - 安锡磊先生、黄雄基先生、陈志强先生、刘美盈女士、黄敏康先生董事会会议出席率为100%,莫伟贤先生为57.14%,孙利华先生为50%,安锡帅先生为0% [67] - 安锡磊先生、黄雄基先生、莫伟贤先生、刘始豪先生、陈志强先生、刘美盈女士、黄敏康先生股东大会出席率为100%,孙利华先生、安锡帅先生为0% [67] - 财政年度内,公司主席由安锡磊先生担任,行政总裁由黄雄基先生担任,二者角色分开[70] - 2025年3月25日,安锡磊先生辞任公司主席,凡彦迪女士获委任填补空缺[71] - 财政年度内,主席与独立非执行董事在并无其他董事出席的情况下举行一次会议[68] - 董事会有六名执行董事和三名独立非执行董事,全体董事任期至少每三年在股东周年大会上轮席退任一次及膺选连任[72] - 安锡帅先生及凡彦迪女士将根据组织章程细则第83(3)条于2025年股东周年大会上退任,安锡磊先生、黄雄基先生及陈志强先生须于2025年股东周年大会上轮值退任[73] - 九名董事中有三名独立非执行董事,占比三分之一,符合GEM上市规则规定[76] - 公司提名委员会将每年评估全体独立非执行董事的独立性[76] - 新委任董事将获提供就职培训及资料,并可向律师征询法律意见[79][80] - 公司已成立审核委员会,其书面职权范围符合企业管治守则相关守则条文[83] - 审核委员会职权范围于2016年1月及2019年1月修订[83] - 财政年度内审核委员会举行了三次会议,成员出席率均为100%(3/3)[84] - 薪酬委员会于2024年举行三次会议,成员出席率均为100%(3/3)[88] - 提名委员会于2024年举行三次会议,成员出席率均为100%(3/3)[90]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董事会有九名董事,其中三名是独立非执行董事[91] - 2024年12月31日,董事会由八名男性和一名女性组成,2025年3月25日后男女比例变为7:2[94] - 薪酬委员会书面职权范围于2023年3月修订[85] - 提名委员会书面职权范围于2019年1月修订[88] - 公司于2019年3月采纳提名政策[96]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及报告日期,公司无任何购股权计划或尚未行使的购股[85] - 审核委员会负责审阅公司年度及中期报告等工作[85] - 企业管治委员会书面职权范围符合企业管治守则相关条文[97] - 财政年度企业管治委员会举行1次会议,成员出席率均为100%[99] - 董事会于2018年3月26日成立执行委员会,2018年10月修订其书面职权范围[101] - 财政年度执行委员会举行2次会议,成员出席率均为100%,还通过2次书面决议案[102] - 董事会于2022年8月成立投资委员会,财政年度未举行会议[103] - 管理层在财政年度向董事会提供季度更新资料,而非每月更新资料[108] - 执行董事安锡帅于2025年3月25日获委任为执行委员会成员[102] - 执行董事安锡帅于2025年3月25日获委任为投资委员会新成员[103] - 企业管治委员会主要职责包括制定及检讨公司企业管治政策等[98] - 执行委员会主要职责包括作出商业及投资决定等[101] - 公司目前未设内部审核功能,但认为现有组织架构和管理可提供充足风险管理及内部监控[112] - 公司于2022年11月11日采纳举报政策和反贪污政策[114] - 董事会已成立六个委员会,包括审核、薪酬、提名、企业管治、执行和投资委员会[116] - 公司秘书陈秀芝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接受不少于15小时相关专业培训[118] - 任何持有公司缴足股本十分之一以上股东有权
基石金融(08112):凡彦迪获任执行董事兼董事会主席
智通财经网· 2025-03-25 11:06
公司人事变动 - 自2025年3月25日起孙利华辞任执行董事,安锡磊辞任董事会主席但留任执行董事并担任其他职务 [1] - 凡彦迪获委任为执行董事兼董事会主席,安锡帅获委任为执行委员会及投资委员会新成员 [1] 公司业务探索 - 集团拟探索AI技术商机,重点是通过开源AI大模型提供金融知识及资讯服务,为量化交易及私域流量管理提供AI赋能解决方案 [2] - 提供AI金融资讯服务拟采用提供免费及付费AI金融助理服务、APP/网站广告、开展社交媒体平台中介业务的商业模式,初期广告收益支撑新业务,后期订阅收益成稳定收入来源,两者增长为中介业务带来协同效应 [2] - AI赋能解决方案服务预计提供全方位服务,为特定客户定制方案或通过SaaS向全球客户服务,采用基于订阅、广告及佣金的收益模式 [2] 公司业务规划 - 公司凭凡彦迪经验和专业知识开发潜在业务,计划成立其领导的新团队探索商机,基于开源大模型开发金融知识与资讯服务 [3] - 公司将不时检讨潜在业务及业务模式,确保反映商业环境及符合客户需求 [3]
基石金融(08112) - 2024 - 年度业绩
2024-08-09 13:03
孖展客户借贷情况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集团向12位孖展客户授出约8990万港元[3] - 五位最高借贷孖展客户借贷约6910万港元,占总借贷的76.9%[3] 孖展贷款利率 - 2023年12月31日及至公布日期,孖展贷款按年利率8.875%收取利息[3]
基石金融(08112) - 2024 - 中期财报
2024-08-09 12:59
集团综合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报告期内集团综合收益约2600万港元,亏损净额约2500万港元,去年同期分别约为2800万港元及1200万港元[4]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收益约26,000,000港元,较2023年同期的28,300,000港元减少约8%[10] - 同期,公司毛利约16,000,000港元,较2023年同期的18,900,000港元减少约15%,毛利率由约67%下滑至62%[11] - 2024年上半年其他收益及亏损约为亏损100,000港元,2023年同期为收益约5,200,000港元,股权公允价值减少约102%[11] - 2024年上半年行政开支约40,500,000港元,较2023年同期的36,500,000港元增加约11%[11] - 2024年上半年每股亏损约10.97港仙,2023年同期为每股亏损5.06港仙[11] - 2024年上半年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约25,200,000港元,2023年同期约为11,600,000港元[11] - 2024年6月30日,公司流动资产净值约118,000,000港元,2023年12月31日为141,000,000港元;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约68,000,000港元,2023年12月31日为81,000,000港元[12] - 2024年6月30日,公司负债比率约为3.1%,2023年12月31日为2.3%[13]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拥有人应占期内亏损25,157,071港元,2023年同期为11,619,710港元;每股亏损(基本及摊薄)为10.97港仙,2023年同期为5.06港仙[24] - 2024年6月30日,非流动资产为6,948,400港元,较2023年12月31日的10,616,681港元有所减少;流动资产为168,632,783港元,较2023年12月31日的197,153,331港元有所减少[26] - 2024年6月30日,流动负债为50,187,035港元,较2023年12月31日的55,844,193港元有所减少;流动资产净值为118,445,748港元,较2023年12月31日的141,309,138港元有所减少[26] - 2024年6月30日,非流动负债为639,199港元,较2023年12月31日的1,667,191港元有所减少;资产净值为124,754,949港元,较2023年12月31日的150,258,628港元有所减少[27]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经营活动所用现金净额为14,300,375港元,2023年同期为13,497,778港元;投资活动所得现金净额为6,572,738港元,2023年同期为37,987港元;融资活动所用现金净额为4,658,526港元,2023年同期为6,245,031港元[29] - 2024年6月30日,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68,050,104港元,较2023年6月30日的96,601,375港元有所减少[29] - 2024年上半年来自客户合约的收益为22,002,677港元,来自其他来源的收益为3,961,495港元,总收益为25,964,172港元;2023年同期分别为24,113,209港元、4,157,345港元、28,270,554港元[36]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总收益为25,964,172港元,较2023年同期的28,270,554港元下降8.16%[40][42] - 2024年上半年除税前亏损为24,823,655港元,较2023年同期的11,083,369港元增加123.97%[40][42] - 2024年6月30日综合资产总额为175,581,183港元,较2023年12月31日的207,770,012港元下降15.49%[40][42] - 2024年6月30日综合负债总额为50,826,234港元,较2023年12月31日的57,511,384港元下降11.62%[40][42] - 2024年上半年融资成本为556,192港元,较2023年同期的871,537港元下降36.18%[45] - 2024年上半年服务成本为9,923,097港元,较2023年同期的9,399,950港元增加5.56%[46] - 2024年上半年有使用权资产折旧为3,440,405港元,较2023年同期的3,044,313港元增加13.01%[46] - 2024年上半年物业、厂房及设备折旧为237,969港元,较2023年同期的373,683港元下降36.31%[46] - 2024年上半年雇员福利开支(不包括董事酬金)为13,535,938港元,较2023年同期的11,913,174港元增加13.62%[46] - 2024年上半年即期税项-香港利得税为574,275港元,较2023年同期的667,753港元下降14.00%[48] - 2024年上半年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25,157,071港元,2023年同期亏损11,619,710港元[50] - 2024年上半年添置物业、厂房及设备开支为145,870港元,2023年同期为86,764港元[52] - 2024年上半年确认添置有使用权资产为1,596,857港元,2023年同期无[53] - 2024年6月30日贸易及其他应收款项总计18,143,339港元,2023年12月31日为22,851,824港元[54] - 2024年6月30日应收孖展贷款90,674,075港元,2023年12月31日为89,854,189港元[57] - 2024年6月30日贸易及其他应付款项为35,589,073港元,2023年12月31日为30,316,254港元[58] - 2024年6月30日按公平值计入损益的股权投资为11,549,372港元,2023年12月31日为18,254,675港元[60][64] - 2024年6月30日集团结欠公司董事安锡磊及孙利华未偿还本金金额为181.6万港元,2023年12月31日为161.6万港元[66] - 2024年上半年主要管理人员薪金、工资及津贴为231.7919万港元,退休金计划供款为2.7万港元,总计234.4919万港元;2023年上半年薪金、工资及津贴为204.3万港元,退休金计划供款为1.8万港元,总计206.1万港元[66] 各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报告期内广告及媒体业务收益约2200万港元,较去年同期减少约9%,金融服务业务收益维持约400万港元[4] - 公司间接拥有基石证券91.19%权益,报告期内孖展融资业务利息收入对基石证券贡献约94%收益[5] - 截至2024年6月30日,集团在香港及新加坡的数码户外媒体网络覆盖1626幢大厦,去年同期为1599幢[6] - 集团在香港的大型户外媒体网络有七个大型LED面板地点,在新加坡维持十个策略性地点[8] - 2024年上半年广告及媒体服务来自客户合约的收益为21,763,388港元,金融服务为239,289港元;2023年同期分别为24,024,121港元、89,088港元[37] - 按地区市场,2024年上半年香港市场来自客户合约的收益为11,574,738港元,新加坡为10,427,939港元;2023年同期分别为12,976,833港元、11,136,376港元[37] - 按收益确认时间,2024年上半年于某个时间点确认的收益为239,289港元,随时间转移确认的收益为21,763,388港元;2023年同期分别为89,088港元、24,024,121港元[37] 公司股本情况 - 2024年6月30日,公司法定股本为500,000,000港元,已发行股本为2,294,184港元[16] - 公司法定股本为50亿股每股面值0.01港元的普通股,金额为5亿港元,2024年6月30日与2023年12月31日无变化;已发行并缴足股款为229,418,448股每股面值0.01港元的普通股,金额为229.4184万港元,两个时间点也无变化[63] 公司股权结构及股东情况 - 2024年6月30日董事安锡磊持有公司680万股,占本公司股权的概约百分比为2.96%[69] - 2024年6月30日Masan Multi Strategy Fund SPC – Masan HK Equity Fund SP、Masan Capital Limited、Top Lion International Limited分别持有公司4903.2万股,占本公司股权的概约百分比为21.37%;报告期后及直至报告日期,上述各方于5289.6万股股份中拥有权益,占本公司已发行股本约23.06%[72] 公司业务构成 - 公司为投资控股公司,附属公司主要业务包括金融服务、广告及媒体服务,护肤产品零售已于2019年12月31日终止[32] - 截至2024年及2023年6月30日止期间,集团经营分部包括广告及媒体服务、金融服务、护肤产品零售(已终止)[38] 公司财务资料编制及审核情况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未经审核简明综合中期财务资料按相关准则和规定编制,会计政策与2023年一致,采用新准则对业绩和财务状况无重大影响[33][34] - 董事会于2024年8月9日批准未经审核简明综合中期财务资料[68] - 集团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未经审核简明综合财务资料已由审核委员会连同公司管理层审阅[79] - 审核委员会认为中期财务资料已遵守适用会计准则、联交所及法律规定,且已作出充分披露[79] 公司证券交易情况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個月,公司概无赎回其任何上市证券,公司及其任何附属公司亦无购买或出售公司的任何上市证券[74] 公司竞争及利益冲突情况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個月,无公司董事或主要股东或其紧密联系人从事与集团业务构成或可能构成竞争的业务或与集团有其他利益冲突[75] 公司董事证券买卖守则情况 - 公司采纳GEM上市规则规定买卖标准作为董事买卖公司证券行为守则,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個月,无董事不遵守必守标准的事宜[76] 公司企业管治情况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一直遵守GEM上市规则附录C1第2部所载企业管治守则,除部分情况外[77] - 报告期内,管理层未每月更新资料,而是提供载有综合财务报表的季度更新资料[78] - 公司目前未设立内部审核职能,但将委聘独立外部顾问公司每年检讨集团风险管理及内部监控系统的有效性[78] - 公司已成立审核委员会,其书面职权范围符合GEM上市规则规定[79] - 审核委员会现由三名独立非执行董事组成[79] 公司报告日期及董事会成员情况 - 报告日期为2024年8月9日[80] - 董事会成员包括安锡磊等5名执行董事和陈志强等3名独立非执行董事[80] 公司投资出售情况 - 2024年1月31日完成出售非上市股本证券投资,总代价6,600,000港元[61] 公司对外投资情况 - 集团持有伦敦上市公司16,500,000股普通股,从事科技创新投资[62] 公司股息分配情况 - 董事会不建议就2024年上半年派付股息,2023年同期亦无派息[49] 公司经营分部相关规定 - 主要营运决策人为公司执行董事,根据内部报告厘定经营分部[38] - 分部业绩按集团除税前亏损计算,不包括其他收入、其他收益及亏损以及总办事处及企业开支[38] - 分部资产和负债不包括未分配总办事处及企业资产和负债,因其以集体形式管理[39]
基石金融(08112) - 2024 - 中期业绩
2024-08-09 12:57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集团综合收益约2600万港元,亏损净额约2500万港元,去年同期分别约为2800万港元及1200万港元[5] - 2024年上半年公司收益约2600万港元,较2023年同期的2830万港元减少约8%[10] - 2024年上半年公司毛利约1600万港元,较2023年同期的1890万港元减少约15%,毛利率由约67%下滑至62% [12] - 2024年上半年公司其他收益及亏损约为亏损10万港元,较2023年同期的收益约520万港元,股权公允价值减少约102% [12] - 2024年上半年公司行政开支约4050万港元,较2023年同期的3650万港元增加约11% [12] - 2024年上半年公司负息税折旧摊销前盈利约1900万港元,较2023年同期的约940万港元增加 [12] - 2024年上半年每股亏损约10.97港仙,2023年同期为每股亏损5.06港仙;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约2520万港元,2023年同期约为1160万港元 [12] - 2024年6月30日,公司流动资产净值约1.18亿港元(2023年12月31日:1.41亿港元),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约6800万港元(2023年12月31日:8100万港元) [13] - 2024年6月30日,公司负债比率约为3.1%(2023年12月31日:2.3%) [14] - 2024年上半年收益为25,964,172港元,2023年同期为28,270,554港元[24] - 2024年上半年毛利为16,041,075港元,2023年同期为18,870,604港元[24] - 2024年上半年除税前亏损为24,823,655港元,2023年同期为11,083,369港元[24] - 2024年上半年期内亏损为25,397,930港元,2023年同期为11,751,122港元[24] - 2024年6月30日非流动资产为6,948,400港元,2023年12月31日为10,616,681港元[27] - 2024年6月30日流动资产为168,632,783港元,2023年12月31日为197,153,331港元[27] - 2024年6月30日流动负债为50,187,035港元,2023年12月31日为55,844,193港元[27] - 2024年6月30日资产净值为124,754,949港元,2023年12月31日为150,258,628港元[28] - 2024年上半年每股亏损(基本及摊薄)为10.97港仙,2023年同期为5.06港仙[25] - 截至2024年6月30日,公司本公司拥有人应占权益总额为124,754,949港元,较2023年6月30日的187,985,156港元减少约33.63%[29] - 2024年上半年公司期内亏损25,157,071港元,较2023年上半年的11,619,710港元增加约116.49%[29] - 2024年上半年换算境外业务产生的汇兑差额为155,581港元,较2023年上半年的8,105港元增加约1819.5%[29] - 2024年上半年经营活动所用现金净额为14,300,375港元,较2023年上半年的13,497,778港元增加约5.94%[30] - 2024年上半年投资活动所得现金净额为6,572,738港元,较2023年上半年的37,987港元增加约17202.5%[30] - 2024年上半年融资活动所用现金净额为4,658,526港元,较2023年上半年的6,245,031港元减少约25.4%[30] - 截至2024年6月30日,公司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68,050,104港元,较2023年6月30日的96,601,375港元减少约29.56%[30] - 2024年上半年来自客户合约的收益为22,002,677港元,较2023年上半年的24,113,209港元减少约8.75%[37] - 2024年上半年来自其他来源的收益为3,961,495港元,较2023年上半年的4,157,345港元减少约4.71%[37] - 2024年上半年总收益为25,964,172港元,较2023年上半年的28,270,554港元减少约8.16%[37]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来自客户合约的收益总额为22,002,677港元,2023年同期为24,113,209港元,同比下降约8.75%[38] - 2024年上半年公司除税前亏损为24,823,655港元,2023年同期为11,083,369港元,亏损同比扩大约123.97%[41][43] - 截至2024年6月30日,公司综合资产总额为175,581,183港元,综合负债总额为50,826,234港元[41]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公司综合资产总额为207,770,012港元,综合负债总额为57,511,384港元[43] - 2024年上半年广告及媒体服务分部业绩亏损3,839,435港元,金融服务分部业绩亏损2,033,542港元[41] - 2023年上半年广告及媒体服务分部业绩亏损194,140港元,金融服务分部业绩亏损811,195港元[43] - 2024年上半年公司资本开支为145,870港元,2023年上半年为86,764港元[41][43] - 2024年上半年除税前亏损为24,823,655港元,2023年同期为11,083,369港元[44] - 2024年上半年外部客户收益为25,964,172港元,2023年同期为28,270,554港元[44] - 2024年6月30日非流动资产为5,748,291港元,2023年12月31日为8,944,680港元[45] - 2024年上半年融资成本为556,192港元,2023年同期为871,537港元[46] - 2024年上半年香港利得税拨备采用估计年度实际税率16.5%,一附属公司首2,000,000港元应课税溢利按8.25%征税,其余按16.5%征税[48] - 2024年上半年即期税项-香港利得税为574,275港元,2023年同期为667,753港元[49] - 2024年上半年每股基本亏损根据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25,157,071港元及已发行普通股加权平均数229,418,448股计算,2023年同期亏损为11,619,710港元[51] - 2024年上半年添置物业、厂房及设备开支为145,870港元,2023年同期为86,764港元[53] - 2024年上半年确认添置有使用权资产为1,596,857港元,2023年同期无[54] - 2024年6月30日贸易及其他应收款项总额为18,143,339港元,2023年12月31日为22,851,824港元[55] - 2024年6月30日应收孖展贷款为90,674,075港元,2023年12月31日为89,854,189港元[58] - 2024年6月30日贸易及其他应付款项为35,589,073港元,2023年12月31日为30,316,254港元[59] - 2024年6月30日按公平值计入损益的股权投资为11,549,372港元,2023年12月31日为18,254,675港元[61] - 公司法定股本为500,000,000港元,2024年6月30日和2023年12月31日无变化;已发行并缴足股款股本为2,294,184港元,2024年6月30日和2023年12月31日无变化[64] - 2024年6月30日结欠公司董事安锡磊及孙利华未偿还本金1,816,000港元,2023年12月31日为1,616,000港元[67]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主要管理人员薪金、工资及津贴为2,317,919港元,2023年同期为2,043,000港元;退休金计划供款为27,000港元,2023年同期为18,000港元[67] 各条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报告期内,广告及媒体业务收益约为2200万港元,较去年同期减少约9%[5] - 报告期内,金融服务业务收益维持与去年同期约400万港元相若的水平[5] - 报告期内,孖展融资业务的利息收入对基石证券贡献约94%收益[6] - 截至2024年6月30日,公司数码户外媒体网络覆盖香港及新加坡1626幢大厦,较2023年同期的1599幢增加27幢[7] - 2024年上半年广告及媒体服务收益为21,763,388港元,2023年同期为24,024,121港元,同比下降约9.41%;金融服务收益为239,289港元,2023年同期为89,088港元,同比增长约168.60%[38] - 2024年6月30日,广告及媒体服务分部资产为22,333,281港元,金融服务分部资产为131,854,976港元[41] - 2023年12月31日,广告及媒体服务分部资产为30,263,522港元,金融服务分部资产为147,707,757港元[43] 公司股权及证券相关情况 - 公司间接拥有基石证券91.19%权益[6] - 2024年1月31日完成出售非上市股本证券投资,总代价6,600,000港元[62]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年度,确认非上市股本证券公平值收益100,000港元[62] - 集团于伦敦证券交易所上市的股本证券投资为16,500,000股伦敦上市公司普通股[63] - 2024年6月30日,董事安锡磊持有680万股公司股份,占公司股权约2.96%,公司已发行股份为229,418,448股[70] - 截至2024年6月30日及报告日期,公司无购股权计划或尚未行使购股权[71] - 2024年6月30日,Masan Multi Strategy Fund SPC – Masan HK Equity Fund SP等三方分别持有49,032,000股公司股份,占公司股权约21.37%;报告期后持有52,896,000股,占已发行股本约23.06%[73]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无赎回、购买或出售上市证券行为[75] 公司治理相关情况 - 董事会于2024年8月9日批准未经审核简明综合中期财务资料[69]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董事、主要股东及其紧密联系人无业务竞争或利益冲突[76]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董事无违反GEM上市规则买卖证券规定的事宜[77]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基本遵守企业管治守则,但管理未每月更新资料,且无内部审核职能[78][79] - 公司审核委员会由三名独立非执行董事组成,认为2024年上半年未经审核财务资料合规且披露充分[80] - 截至报告日期,董事会成员包括五名执行董事和三名独立非执行董事[81] 公司人员及成本相关情况 - 2024年6月30日,公司有55名雇员(2023年12月31日:53名),上半年总员工成本约1600万港元(2023年同期:1400万港元) [19] 公司资产及负债特殊情况 - 截至2024年6月30日,公司无抵押资产,无重大或然负债(2023年12月31日亦无)[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