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信通信(02342)

搜索文档
京信通信(02342.HK)拟8月19日举行董事会会议批准中期业绩
格隆汇· 2025-08-06 09:49
公司公告 - 京信通信将于2025年8月19日举行董事会会议 [1] - 会议议程包括批准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中期业绩公告 [1] - 董事会将考虑派发中期股息 [1]
京信通信(02342) - 董事会会议召开日期
2025-08-06 09:40
业绩与股息 - 2025年8月19日举行董事会会议批准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6个月中期业绩公告[4] - 会议考虑派发中期股息(如有)[4] 人员构成 - 公告刊发时董事会有4名执行董事、1名非执行董事和3名独立非执行董事[4]
京信通信(02342) - 截至2025年7月31日止月份之股份发行人的证券变动月报表
2025-08-06 09:38
股本与股份 - 截至2025年7月底,公司法定/注册股本总额为5亿港元,股份50亿股,面值0.1港元,本月无增减[1] - 截至2025年7月底,已发行股份31.04110222亿股,库存股份0,本月无增减[2] - 本月内已发行股份和库存股份总额增减均为0股[6] 购股权计划 - 2013年6月3日购股权计划已终止,月底结存股份期权3903万股,本月无变动[3][4] - 2023年5月22日购股权计划,月底结存股份期权25.05万股,本月无变动[3] - 本月行使期权所得资金总额为0港元[3]
研判2025!中国有色金属检测行业概述、发展现状及主要参与者分析:行业处在快速发展阶段,AI与工业互联网的深度融合推动检测技术革新[图]
产业信息网· 2025-08-04 03:32
5G天线行业定义及分类 - 5G天线是用于第五代移动通信系统的射频信号收发装置 负责电信号与电磁波的转换 需适配更高频段(包括Sub-6GHz和毫米波)、更大带宽 并支持MIMO和波束赋形等先进技术[2] - 按应用场景可分为基站天线和终端天线 按技术特性分为Massive MIMO天线、毫米波天线、全向天线与定向天线 按频段覆盖分为单频段和多频段天线 按形态分为外置和内置天线[4] 市场规模及预测 - 2024年全球手机通信天线市场规模达19.8亿美元 其中多频段高性能抗干扰5G智能手机通信天线规模为32.33亿元 预计2025年分别增长至21亿美元和38亿元[1][6] - 2024年中国多频段高性能抗干扰5G智能手机通信天线市场规模为11.24亿元 预计2025年增至12.7亿元[1][8] 产业链结构 - 上游包括天线振子、射频芯片、测试设备、反射板等核心器件及金属材料、塑料复合材料等原材料 其中高频PCB和射频芯片正逐步国产化[10] - 中游为5G天线研发及生产制造 下游应用于通信网络建设、终端设备(消费电子、物联网)及垂直行业(工业互联网、智慧交通等)[10] 行业竞争格局 - 呈现"国内厂商主导市场、国际厂商把控高端"特点 2024年华为占全球5G天线市场份额35% 中兴占15% 华为国内份额超60%[14] - 国内代表企业包括华为、中兴、中信科移动、京信通信、亨鑫科技 在Massive MIMO和多频段兼容天线领域技术领先 国际企业如爱立信、诺基亚、康普在毫米波天线和高端基站天线领域有优势[16] 技术发展历程与趋势 - 5G天线发展是移动通信技术从"简单覆盖"到"智能精准"的演进缩影 未来将向更高频段、更低功耗、更广场景突破[12] - 随着物联网和智能制造发展 天线技术将渗透更多场景 高频材料国产化、6G预研和垂直行业定制化成为破局关键[18]
京信通信(02342) - 2024 - 年度财报
2025-04-22 09:26
公司基本信息 - 公司于1997年成立,2003年在港交所主板上市,2023年在新加坡证交所主板上市[3][5] - 公司在全球申请约5900项专利,广州生产基地面积约80000平方米,在中国大陆设超30家办公室,海外超20家,业务覆盖超100个国家和地区[4][5]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4年公司收入4528263千港元,较2023年的5981974千港元减少1453711千港元[22] - 2024年公司毛利1171116千港元,较2023年的1662687千港元减少491571千港元,毛利率为25.9%,较2023年下降1.9个百分点[22] - 2024年公司经营亏损509247千港元,2023年经营利润为108572千港元[22] - 2024年母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564191千港元,2023年为盈利6696千港元[22] - 2024年公司收入45.28亿港元,较上一年度下降24.3%[40][45] - 来自中国移动集团收入较上一年度减少32.8%至7.47亿港元,占本年度收入的16.5%[46] - 来自中国联通集团的收入较上一年度减少76.1%至1.79亿港元,占本年度收入的3.9%[46] - 来自中国电信集团的收入较上一年度上升9.2%,至4.40亿港元,占本年度收入的9.7%[47] - 来自中国铁塔收入较上一年度下降36.2%至3.48亿港元,占本年度收入的7.7%[47] - 来自中国国内其他客户的收入较上一年度减少30.8%至4.28亿港元,占收入之9.5%[47] - 来自国际客户及核心设备制造商的收入较上一年度减少7.9%至22.08亿港元,占本年度收入之48.8%[47] - 基站天線及子系統業務收入本年度減少25.3%至19.13億港元,佔比42.2%[49] - 本年度集團毛利減少29.6%至11.71億港元,毛利率為25.9%[50] - 其他收入及收益本年度減少25.7%至1.29億港元,佔比2.9%[51] - 研發費用本年度減少8.2%至4.09億港元,佔比9.0%,已申請專利約5900項[52] - 銷售及分銷費用本年度減少5.1%至5.54億港元,佔比12.2%[53] - 行政費用本年度減少4.0%至4.72億港元,佔比10.4%[54] - 融資費用本年度減少42.7%至3126.4萬港元,佔比0.7%,償還有息銀行負債8.36億港元[55] - 其他費用以及金融及合約資產減值虧損本年度上升80.8%至3.75億港元,佔比8.3%[56] - 本年度集團總稅項費用1485.6萬港元,母公司擁有人應佔虧損5.64億港元[57][58] - 2024年年度总销售收入452,826万港元,较2023年的598,197万港元下降24.30%[177] 各条业务线表现 - 按业务划分,网络系统收入占比21.7%,服务占比42.9%,基站天线及子系统占比25.3%,无线传输及其他占比21.1%[18] - 按客户划分,中国电信收入占比9.2%,中国铁塔占比36.2%,中国联通占比76.1%,国际客户及核心主设备商占比7.9%,中国移动占比32.8%,其他客户占比17.8%[20] 产品与技术创新 - 2024年公司发布ComFlex MAX小功率新产品、绿色天线2.0、高带宽大功率RU - TDD设备,第1000万副基站天线下线[26][27] - 创新叉车应用技术,帮助客户提升30%库容量[29] - 全新一代绿色天线FPTP2.0将基站天线能量转换效率提升20%以上[42] - 公司共建共用室内无线网络覆盖解决方案获全球多个区域客户广泛认可,推出高频宽频大功率室内分布覆盖系列产品和家庭级基站[63] - 公司在Open RAN领域与全球多家运营商保持战略合作,产品部署遍布全球多个区域[64] - 公司打造全连接智慧算力平台FLeX5,5G + 智慧矿山、5G + 智慧仓储形成可复制商业模式[64] - 公司在“5G + 复合导航机器人”系列产品取得技术进展,推出全系列移动机器人和无人叉车产品及场景化标准方案[68] - 公司发布业界首例蜂窝无源物联网端到端系统原型及蜂窝无源物联网中继组网方案,关键技术应用入选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电子信息领域“先导技术榜”[68] 市场竞争与业务中标情况 - 公司在中国移动2024 - 2025年绿色多频段基站天线产品第一批次规模集中采购中拔得头筹[66] - 公司在铁塔2024年微型数字直放站产品集中招标项目,中国移动2025 - 2026年5G大功率光纤双频及无线直放站设备等集中采购项目中,中标份额名列前茅[66] 管理层信息 - 霍东龄68岁,1997年成为集团共同创办人,在无线通信方面累积逾43年经验[91] - 张跃军66岁,1997年成为集团共同创办人,拥有逾42年无线通信经验[92] - 霍欣茹41岁,2010年加入集团,负责集团整体运营、管理及业务发展[96] - 张飞虎50岁,2016年加入集团,在企业融资等方面拥有逾27年经验[97] - 伍绮琴67岁,2019年加入集团,曾在多家上市公司任职[102] - 王洛琳39岁,2020年加入集团,拥有逾12年法律咨询及商业事务经验[105] - 霍东龄为公司董事会主席及授权代表,主要负责领导董事会制定集团整体策略及业务发展方向[91] - 张跃军为董事会副主席,曾于2011年10月1日至2018年12月7日任集团总裁[92] - 张飞虎为公司执行董事兼集团首席财务官,负责集团整体财务体系管理等工作[97] - 伍绮琴为公司独立非执行董事、审核委员会主席,还担任薪酬及提名委员会成员[102] - 孙善球先生44岁,拥有逾20年移动通信天线行业经验,2002年加入集团[109] - 李宇雯女士54岁,拥有逾33年通信市场、运营管理、财务管理经验,1997年加入集团[109] - 向炜先生42岁,拥有逾17年通信产品开发等经验,获授权发明专利逾20项,2008年加入集团[110] - 李学锋先生51岁,有逾多年财务等经验,2010年加入集团[110] - 骆瑞波先生50岁,拥有逾26年大型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和企业运作管理经验,2005年加入集团[111] 公司治理与合规 - 公司自2024年1月1日起至年报日期遵守香港上市规则附录C1的所有守则条文[112] - 审核委员会每年检讨集团内部控制系统有效性,董事会认为风险管理及内部控制系统有效且充分[113] - 全体董事自2024年1月1日起至年报日期遵守董事证券交易标准守则及公司自身行为守则[114] - 年报日期董事会由7名董事组成,4名执行董事,3名独立非执行董事[115] - 独立非执行董事伍绮琴女士具备香港上市规则第3.10(2)条规定的适当会计资历及相关财务管理专业知识[115] - 公司确保独立非执行董事独立性,收到其书面独立性确认,认为所有独立非执行董事均属独立[135] - 公司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系统旨在管理风险,董事会负责评估和厘定集团可接受风险程度,监督系统实施和检讨[146] - 管理层协助董事会识别和评估风险,公司采用ERM框架管理各类风险,实施有效内部监控系统[147] - 内部审计部检讨重要领域,提出优化建议并跟进实施有效性,公司制定反舞弊制度[148] - 公司资料仅限部分雇员按须知基准查阅,确保掌握内幕消息雇员熟知保密义务,雇员手册有相关指引[148] 股东相关事项 - 股东持有公司股本(不包括库存股份)所附投票权的十分之一,可书面要求召开股东特别大会并增加决议,大会应在要求呈递后两个月内举行[149] - 提名者参选出任董事,需有资格股东在寄发选举董事的股东大会通知翌日起计7天内,将提名通知等文件呈交公司秘书或香港股份过户登记分处[151] - 董事会于2012年3月19日采纳股东通讯政策,旨在改善透明度和问责性,确保股东和投资者充分了解公司业务并维持沟通[152] 投资者关系 - 公司高级管理层参与超过40个投资者会议,截至年底12家证券公司将公司纳入研究范围[161] - 2024年公司举行多种投资者关系活动,涵盖1 - 12月各月[162] - 公司为确保信息披露实施相关程序,保障股东获取重大资料[153] - 公司支持多种与股东及投资者沟通方式,如邮件、电邮等[153] - 公司年度及中期报告是与股东沟通主要方式[153] - 公司股东周年大会等是与股东沟通主要平台,鼓励股东参与[159] - 公司网站是主要沟通工具,会适时更新资料[159] - 公司就中期及年度业绩简介举行网络直播简报会[159] - 公司公布业绩后举行记者招待会等,解答投资者及媒体问题[160] ESG相关表现 - 2024年环境、社会及管治报告信息统计范围较2023年增加两类[165] - 董事会对公司ESG管理战略及报告负责,成立ESG工作领导小组保障管理有效性[167][169] - 公司通过多种渠道与股东、客户、雇员等权益人沟通,汇报经营业绩、产品质量等内容[171][172] - 公司在2024年企业社会责任评估中获EcoVadis银牌等级[174] - 公司2024年可持续发展目标保持废气排放零罚款,各生产区按要求处理废气排放[175] - 公司生产过程不排放工业废水,无害废弃物实现100%合规处置[176] - 公司将绿色低碳理念融入产品设计和运营管理,打造5G宏站绿色天馈解决方案[167] - 公司建立守法合规体系,在多方面构建内控、审计等机制[169] - 公司关注气候变化,建立符合科学碳目标(SBTi)的设定标准[170] - 公司完善生产运营管理制度,降低产品全生命周期对环境的影响[170] - 公司将加强排放、用水及废弃物数据监控,条件具备时制定可行目标[176] - 2024年氮氧化物排放量0.2330吨,较2023年的0.3648吨下降36.12%[177] - 2024年二氧化硫排放量0.0004吨,较2023年的0.0019吨下降80.93%[177] - 2024年温室气体排放总量1892千吨,较2023年的756千吨上升150.34%[177] - 2024年温室气体排放密度4.18吨/万港元,较2023年的1.26吨/万港元上升230.71%[177] - 2024年集团同比用电量下降19%,同比用水量减少14%[179] - 2024年累计实现绿色发电203万度,年度降费约184万元[179] - 2024年电力总量17,059,112千瓦时,较2023年的21,060,965千瓦时有所下降[181] - 2024年市政水总量164,171立方,较2023年的191,136立方有所下降[181] - 集团承诺在2030年争取实现温室气体排放总量减半目标[178] 员工相关情况 - 2024年12月31日,集团雇员约4300名,其中ETL有1100名;2023年12月31日,集团雇员5100名,其中ETL有1200名[88] - 本年度总员工成本(不包括已资本化之开发成本)为11.30918亿港元,2023年12月31日为10.70859亿港元[88]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集团用工总数为4349人[184] - 2024年员工性别分布为男3069人、女1280人[187] - 2024年员工地区分布为中国国内2948人、海外(含港澳)1401人[187] - 2024年不同年龄段员工流失率分别为:<30岁4.87%、31 - 40岁7.30%、41 - 50岁4.25%、>50岁1.12%[190] - 2024年不同地区员工流失率分别为:中国国内4.66%、海外(含港澳)12.87%[192] - 2024年不同性别员工流失率分别为:男11.70%、女5.84%[192] - 2024年全系统实现零火灾,未发生因工伤损失工作日[194] - 2024年消防安全培训覆盖1115名员工[194] - 2024年度集团主导进行健康安全等培训49次[197] - 2024年全年开展安全大检查12次[197] - 公司要求责任人100%签订《安全生产责任书》[198]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更换科学城园区44台净水器[198] - 2024年度,公司各职级男性及女性员工的受训比例为100%[199]
京信通信(02342) - 2024 - 年度业绩
2025-03-27 13:35
公司基本信息 - 公司于1997年成立,2003年在港交所主板上市,2023年在新加坡证券交易所主板上市[13][15] - 公司在广州科学城设研发总部,全球申请约5900项专利[14][15] - 公司全球生产基地位于广州经济技术开发区,面积约80000平方米[14][15] - 公司在中国大陆设超30家办事处,海外设超20家办事处,业务覆盖超100个国家和地区[14][15] 公司整体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4年公司收入45.3亿港元,2023年为59.8亿港元[4] - 2024年公司毛利11.7亿港元,2023年为16.6亿港元[4] - 2024年公司毛利率25.9%,2023年为27.8%[4] - 2024年公司股东应占亏损5.6419亿港元,2023年为670万港元[4] - 2024年公司总财务杠杆比率11.3%,2023年为8.8%[4] - 2024年公司营运现金流量3.3944亿港元,2023年为4.9272亿港元[4] - 2024年公司收入45.28亿港元,较2023年的59.82亿港元减少14.54亿港元[24][32] - 2024年公司毛利11.71亿港元,较2023年的16.63亿港元减少4.92亿港元,毛利率从27.8%降至25.9% [32] - 2024年母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5.64亿港元,而2023年为盈利6696万港元 [26][32] - 2024年公司总资产值74.40亿港元,较2023年的90.40亿港元下降17.7% [27][33] - 2024年公司经营活动现金流为3.39亿港元 [44] - 2024年公司收入45.28亿港元,较2023年的59.82亿港元下降24.3%[46][51] - 2024年公司毛利降至11.71亿港元,较上年度减少29.6%,毛利率为25.9% [56] - 2024年研发费用降至4.09亿港元,较上年度减少8.2%,占收入9.0% [58] - 本年度销售及分销费用较上年度减少5.1%至5.54012亿港元,占集团收入12.2%(2023年:9.8%)[59] - 本年度行政费用较上年度减少4.0%至4.7154亿港元,占集团收入10.4%(2023年:8.2%)[60] - 本年度融资费用较上年度减少42.7%至3126.4万港元,占集团收入0.7%(2023年:0.9%),偿还银行负债8.35561亿港元(2023年:14.4361亿港元),2024年末财务杠杆比率为11.3%(2023年末:8.8%)[61] - 本年度其他费用及金融合约资产减值亏损较上年度上升80.8%至3.74726亿港元,占集团收入8.3%(2023年:3.5%)[62] - 本年度集团总税项费用1485.6万港元(2023年:3905.1万港元),包括所得税费用3062.9万港元(2023年:3312.7万港元),递延税项摊免1577.3万港元(2023年:递延税项费用592.4万港元)[63] - 本年度集团母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5.64191亿港元(2023年:应占利润669.6万港元)[64] - 本年度公司董事会建议不派发末期股息(2023年:未派发)[65] - 2024年12月31日,集团流动资产净值为13.76444亿港元,其中存货9.34874亿港元、贸易应收账款25.50801亿港元等[76] - 本年度平均应收账款周转期为244日,上年度为225日;平均应付账款周转期为345日,上年度为325日;平均存货周转期为122日,上年度为117日[77] - 2024年12月31日,集团总财务杠杆比率为11.3%,2023年12月31日为8.8%[79] - 2023年12月31日集团有印度卢比无本金交割外汇期权合约,认购金额为1600万美元,2024年12月31日未从事管理汇率风险的对冲活动[79] - 受限银行存款从2023年12月31日的1.52581亿港元降至2024年12月31日的6266.4万港元[89] - 2024年12月31日,集团或然负债为2.9432亿港元,2023年12月31日为3.59619亿港元[93] - 2024年12月31日,集团雇员约4300名,2023年12月31日为5100名;本年度总员工成本为11.30918亿港元,2023年为10.70859亿港元[94] - 2024年年度总销售收入452,826万港元,较2023年下降24.30%[176] 公司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按业务划分,服务收入占比42.9%,基站天线及子系统占比25.3%,网络系统占比21.7%,无线传输及其他占比19.3% [29] - 按客户划分,中国联通收入占比76.1%,中国移动占比32.8%,中国铁塔占比36.2%,中国电信占比9.2%,国际客户及核心主设备商占比7.9%,其他客户占比17.8% [31] - 来自中国移动集团收入降至7.47亿港元,较上年度减少32.8%,占本年度收入16.5%[52] - 来自中国联通集团收入降至1.79亿港元,较上年度减少76.1%,占本年度收入3.9%[52] - 来自中国电信集团收入升至4.40亿港元,较上年度上升9.2%,占本年度收入9.7%[53] - 来自中国铁塔收入降至3.48亿港元,较上年度下降36.2%,占本年度收入7.7%[53] - 基站天線及子系统业务收入降至19.13亿港元,较上年度减少25.3%,占本年度收入42.2%[55] - 网络系统业务收入降至8.75亿港元,较上年度减少21.7%,占本年度收入19.3%[55] - 服务收入降至9.35亿港元,较上年度减少42.9%,占收入20.7%[55] 公司业务成果与创新 - 2024年京信通信第1000万副基站天线下线 [35] - 2024年公司发布ComFlex MAX小功率新产品,在多国市场订单金额显著增长 [35] - 2024年公司发布业内首款工作带宽达300MHz的高频宽带大功率RU - TDD设备 [36] - 公司推出全新一代2.0版“绿色天线解决方案”,满足运营商绿色低碳建网需求[67] - 公司联合伙伴推出面向5G - A的空地立体赋形绿色天线,覆盖区域扩展至600米内低空空域[68] - 公司共建共用室内无线网络覆盖解决方案获广泛认可,推出高频宽频大功率室内分布覆盖系列产品和家庭级基站[69] - 集团在中国运营商业务方面,在中国移动2024 - 2025年绿色多频段基站天线产品第一批次规模集中采购中拔得头筹[72] - 集团在中国铁塔2024年微型数位直放站产品集中招标项目等多个项目中,中标份额名列前茅[72] - 集团国际营销平台积极开拓国际市场,推出的ComFlex MAX有源室分解決方案覆盖多个大型场馆及园区[73] - 集团在“5G + 复合导航机器人”系列产品取得技术进展,推出全系列移动机器人和无人叉车产品及场景化标准方案[74] - 本年度集团发布业界首例蜂窝无源物联网端到端系统原型及蜂窝无源物联网中继组网方案[74] 公司股权变动与资金使用 - 本年度公司完成收购京信网络约10.6%权益,总代价约为人民币1.42亿元[82] - 收购后公司在京信网络的股权从约78.7%增加至约89.3%[84] - 2020年4月28日公司完成先旧后新配售事项,配售2.82亿股,每股面值0.10港元,配售价为每股3.05港元[85] - 2020年5月8日公司按每股3.05港元的认购价,分别发行1.5亿股及8000万股新股份给Prime Choice Investments Limited及Wise Logic Investments Limited[85] - 配售所得款项净额约为6.86235亿港元,每股净认购价约为2.98港元[86] - 2024年12月31日,5.1539亿港元用于研发5G小基站等已全部动用,1.70845亿港元用于扩充产能已动用1.70845亿港元[87] 公司管理层信息 - 霍东龄先生68岁,为公司董事会主席,在无线通信方面累积逾43年经验[96] - 张跃军先生66岁,为董事会副主席,拥有逾42年的无线通信经验[97] - 霍欣茹41岁,2010年加入集团,负责整体运营、管理及业务发展[99] - 张飞虎50岁,2016年加入集团,有逾27年企业融资等经验[100] - 伍绮琴67岁,2019年加入集团,担任审核委员会主席等职[103] - 王洛琳39岁,2020年加入集团,有逾12年法律咨询及商业事务经验[105] - 张智强56岁,2023年加入集团,律所创办人和执业30年[106] - 孙善球44岁,2002年加入集团,负责天馈业务运营管理[108] - 李宇雯54岁,1997年加入集团,负责中国区营销中心运营管理[108] - 张飞虎2012年9月领导中国手游集团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100] - 伍绮琴2005年9月 - 2007年11月任恒隆地产执行董事[103] - 伍绮琴2008年1月 - 2014年4月任碧桂园首席财务官[103] 公司治理与合规 - 公司自2024年1月1日起至年报日期止遵守香港上市规则附录C1所有守则条文[111]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董事会由7名董事组成,其中4名执行董事,3名独立非执行董事[114] - 2024年公司共举行8次董事会会议及1次股东周年大会[115] - 各董事在董事会会议及股东大会议出席率高,如霍东龄先生等执行、独立非执行董事董事会会议出席率达8/8,股东周年大会出席率达1/1[115] - 吴铁龙先生自2024年3月22日起辞任非执行董事,期间公司举行3次董事会会议,无股东大会[115] - 霍欣茹女士自2024年11月18日起获委任为集团总裁[115] - 徐慧俊先生自2024年11月18日起辞任集团执行董事及总裁[115] - 审核委员会每年检讨集团内部控制系统有效性,董事会认为风险管理及内部控制系统有效充分[112] - 公司采纳香港上市规则附录C3标准守则作为董事证券交易行为守则,董事自2024年1月1日起至年报日期止遵守相关守则[113] - 2024年霍东龄等多位董事出席公司及/或专业机构培训课程并提供培训记录[118] - 公司秘书陈少文本年度接受不少于15小时相关专业培训[119] - 本年度薪酬委员会举行2次会议,提名委员会举行2次会议[124][127] - 本年度集团高级管理人员薪酬在200 - 300万港元有2人,300 - 400万港元有3人[125] - 2024年12月31日及年报日期,董事会女性比例约43%,高级管理人员女性比例20%,员工女性比例约29%[132] - 董事会制定目标,2033年前董事会女性比例增至约33%,员工女性比例增至35%[133] - 董事会主要可计量目标:至少四分之一董事为女性;至少两名董事有会计或其他专业资格;至少三名董事有不同行业专业知识[135] - 公司与独立非执行董事订立不多于三年固定任期委任书,须在股东周年大会轮值退任及膺选连任[121] - 薪酬委员会由三名独立非执行董事组成,负责董事及高管薪酬相关事宜[123] - 提名委员会由三名独立非执行董事组成,负责制订及执行提名政策[126] - 公司收到独立非执行董事书面独立性确认,提名委员会及董事会认为其均属独立[134] - 提名委员会、薪酬委员会及审核委员会成员均为独立非执行董事[137] - 本年度提名委员会会议召开2次,王洛琳女士、伍绮琴女士、张智强先生出席次数均为2次[138] - 审核委员会由伍绮琴女士、王洛琳女士及张智强先生三名独立非执行董事组成,主席为伍绮琴女士[139] - 本年度审核委员会会议召开2次,伍绮琴女士、王洛琳女士、张智强先生出席次数均为2次[141] - 本年度已付外聘核数师审核服务费用为351.2万港元,税务检阅及中期财务报表协定程序服务的非审核服务费用分别为45.2万港元及44.1万港元[142] - 公司外聘核数师为安永会计师事务所,审核委员会负责确保其客观性和独立性[142] - 董事会负责评估和厘定集团可接受风险的性质和程度,监督风险管理及内部监控系统[145] - 管理层协助董事会识别和评估主要业务范畴风险,集团采用基于COSO模式的ERM框架管理风险[146] - 集团内部审计部统筹检讨,识别、评估和应对本年度主要风险[146] - 董事负责编制各财政期间综合财务报表,确保资源、员工资历经验、培训课程和预算充足[143] - 任何一位或以上股东于递呈要求之日持有不少于公司股本(不包括库存股份)所附投票权的十分之一,可递呈要求召开股东特别大会,并在会议议程中增加决议,大会应于递呈要求后两个月内举行[148] - 股东提名参选董事,需有一位有资格出席股东大会及有权投票的股东(被提名者除外)将已正式签署的提名通知,连同由被提名者正式签署表明其愿意被提名参选的通知,于寄发进行该等董事选举的股东大会通知翌日起计7天内呈交[150] - 董事会于201
COMBA(02342) - 2024 H2 - Earnings Call Transcript
2025-03-27 09:00
财务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2024年收入为5亿港元 同比下降24.3% [2] - 毛利润为11.7亿港元 同比下降约30% [3] - 毛利率为25.9% 同比下降1.9个百分点 [3] - 营业费用为18亿港元 与去年基本持平 [4] - 税前亏损5.38亿港元 [5] - 所得税为1480万港元 同比下降62% [6] - 股东应占亏损为5.64亿港元 [6] -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14亿港元 较去年11亿港元有所增加 [11] - 总资产为74亿港元 同比下降17.7% [12] - 库存从13亿港元降至9.34亿港元 大幅减少29% [12] - 应收账款从35亿港元降至25亿港元 减少27% [12] - 净资产下降21%至26亿港元 [13] - 经营现金流为3.39亿港元 [14] - 债务资产比为63.5% [15] 各条业务线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网络系统业务表现两极分化 中国内地市场下降37.4% 国际市场基本持平 [18] - 天线子系统业务下降25% 国内和国际市场均下降超过20% [19] - 无线传输业务收入增长21.1% [19] - 老挝运营商ETL目前占总收入约4% 以港元计收入增长13% 本地货币计增长32% [17] 各个市场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中国内地三大运营商占总收入30.1% [16] - 加上中国铁塔 中国运营商占比接近38% [16] - 中国电信收入增长9.2% 其他运营商收入下降 [17] - 国际市场和核心设备制造商目前占总收入近50% [17] - 国际市场相对更具韧性 同比下降约8% [17] - 其他市场下降21.9% [17] 公司战略和发展方向和行业竞争 - 公司将继续深化在运营商市场的存在 并利用专业优势探索企业和消费者市场 [49] - 持续创新 增强研发能力 保持在无线行业的领先地位 [49] - 重点布局未来三到五年能带来增长的项目 [49] - 在私有网络和宏网络市场重点配置销售和营销资源 [49] - 继续精益运营 显著降低总运营支出 提高组织效率 [50] - 专注于为运营商开发绿色天线和智能管理馈电系统 [34] - 开发覆盖陆海空的绿色天线解决方案 [37] - 网络系统被视为未来三年关键增长领域 [38] - 开发5G无源物联网解决方案 专注于万物互联 [48] 管理层对经营环境和未来前景的评论 - 2024年全球电信运营商资本支出整体放缓 主要由于高利率环境 [22] - 5G发达国家从投资重点转向网络优化、绿色能源、AI数据中心和计算基础设施 [22] - GSMA预测全球运营商资本支出将在2023年达到1.5万亿美元 但增长率不如5G初期 [23] - 运营支出预计达到资本支出的四倍 给运营商带来控制运营支出的压力 [23] - 全球5G私有网络市场预计2024年达到2.78亿美元 2024-2029年复合年增长率23% [26] - 2024年标志着5G-A的商业启动 推动5G网络演进并与AI协同发展 [26] - 6G技术突破和标准化预计从2025年开始 但现有5G和4G仍有很长生命周期 [26] - 中国2024年拥有1260万个移动基站 其中425万个5G基站 较2023年净增87.4万个 [28] - 中国5G投资稳步推进 重点聚焦深度覆盖和关键场景网络支持 [28] - 约85%的5G应用预计发生在室内 [28] 其他重要信息 - 终止亚洲IPO产生一次性成本约1.6亿港元 [4] - 集团重组产生非经常性成本约1800万港元 [5] - 老挝被列为恶性通胀国家 根据会计准则29号需调整账目 [6] - 老挝会计调整对集团影响轻微 略微减少亏损 [7] - 净资产减少约1亿港元 ETL商誉减少约1.5亿港元 无形资产减少约1.5亿港元 [7][8] - 融资成本占计息债务比例从7%降至3.5-3.7% [9] - 研发支出占收入比例上升 [11] - 存货周转天数为123天 应付账款周转天数为345天 现金转换周期为22天 [13][14] - 计息债务略增至8.5亿港元 [15] 问答环节所有的提问和回答 - 无相关内容
京信通信(02342) - 2024 - 中期财报
2024-09-12 09:40
公司整体收入情况 - 2024年上半年公司收入23.43亿港元,较去年同期下降27.4%,主要因全球电信运营商网络资本项目建设计划放缓[19] - 2024年上半年公司收入為2,343,455千港元,2023年同期為3,228,189千港元[65]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总收入为2343455千港元,除税前亏损为142672千港元,总资产为8730236千港元,总负债为5249463千港元[82]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期间,公司总收入为3228189千港元,除税前利润为179869千港元[83] - 2024年上半年客户合约收入总额23.43亿港元,2023年同期为32.28亿港元,其中中国国有电信运营商集团收入10.71亿港元,其他客户收入12.72亿港元,2023年同期分别为15.71亿港元及16.57亿港元[88] 主要客户收入情况 - 来自中国移动的收入4.26亿港元,较去年同期减少31.6%,占比18.2% [20] - 来自中国联通的收入1.27亿港元,较去年同期减少75.8%,占比5.4% [20] - 来自中国电信的收入2.94亿港元,较去年同期上升41.1%,占比12.5% [20] - 来自中国铁塔的收入2.24亿港元,较去年同期上升5.2%,占比9.5% [20] - 3个主要客户2024年上半年收入分别约4.26亿港元、2.94亿港元及1.27亿港元,占集团收入总额18.2%、12.5%及5.4%,2023年同期分别为6.24亿港元、5.27亿港元及2.13亿港元,占比19.3%、16.3%及6.6%[87] 各业务线收入情况 - 基站天線及子系统业务收入9.96亿港元,较去年同期减少39.7%,占比42.5% [23] - 网络系统业务收入3.73亿港元,较去年同期减少25.5%,占比15.9% [23] - 服务业务收入5.98亿港元,较去年同期减少15.7%,占比25.5% [23] - 2024年上半年,无线电信网络系统设备及服务收入为2261115千港元,除税前亏损为120415千港元;运营商电信服务收入为82340千港元,除税前亏损为22257千港元[82] - 2023年上半年,无线电信网络系统设备及服务收入为3144237千港元,除税前利润为215681千港元;运营商电信服务收入为83952千港元,除税前亏损为35812千港元[83] 毛利及毛利率情况 - 毛利6.23亿港元,较去年同期减少26.7%,毛利率26.6%,较去年同期上升0.3个百分点 [24] - 2024年上半年公司毛利為622,613千港元,2023年同期為848,985千港元[65] 费用情况 - 研发费用2.30亿港元,较去年同期增加7.4%,占比9.8%,截至期末已申请专利5800余项 [26] - 行政费用较去年同期减少0.8%至2.07127亿港元,占集团收入8.8%(2023年为6.5%)[28] - 融资费用较去年同期减少55.1%至1350.5万港元,占集团收入0.6%(2023年为0.9%)[30] - 其他费用较去年同期减少16.7%至1.24997亿港元,占集团收入5.3%(2023年为4.6%)[30] - 2024年上半年其他收入及收益总额6523.2万港元,2023年同期为1.87亿港元,其中银行利息收入1306.3万港元,政府补贴1656万港元,汇兑收益净额2509.5万港元等[90] - 2024年上半年已售存货及所提供服务成本16.65亿港元,2023年同期为23.5亿港元[91] - 2024年上半年研究及开发费用2.3亿港元,2023年同期为2.14亿港元[91] - 2024年上半年雇员福利费用5.56亿港元,2023年同期为5.01亿港元[91] - 2024年上半年指定为按公平值计入损益之股权投资亏损净额2137.1万港元,2023年同期收益1698.4万港元[92] - 2024年上半年融资费用总额1350.5万港元,2023年同期为3010.7万港元[94] - 若干物业、厂房及设备折旧以及经营许可证摊销2024年上半年为3073.6万港元,2023年同期为3066.2万港元及1166.1万港元[93] - 2024年上半年以权益结算之购股权费用为181.1万港元,2023年同期为509.6万港元[74] - 2024年上半年出售物业、厂房及设备项目之亏损为400.3万港元,2023年同期为473.9万港元[74] - 2024年上半年利息收入为1350.5万港元[74] 税项情况 - 集团总税项费用为1461万港元(2023年为5652万港元)[30] - 香港利得税按16.5%税率拨备,2024年上半年期内税项费用总额1461万港元,2023年同期为5652万港元[94][95] - 中国附属公司企业所得税率为25%,部分集团实体可享优惠税率或税项减免[96] 利润情况 - 集团母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为1.58433亿港元(2023年同期为利润1.12178亿港元)[31] - 2024年上半年公司除稅前虧損142,672千港元,2023年同期利潤為179,869千港元[65] - 2024年上半年公司期內虧損157,282千港元,2023年同期利潤為123,349千港元[65] - 2024年上半年母公司普通股權益持有人應佔每股虧損5.73港仙,2023年同期每股盈利4.04港仙[65] - 2024年上半年期内亏损157,282千港元,2023年同期利润为123,349千港元[67] - 2024年上半年期内其他全面亏损,扣除税项为184,248千港元,2023年同期为173,616千港元[67] - 2024年上半年期内全面亏损总额为60,899千港元,2023年同期为330,898千港元[67] - 2024年上半年经营业务除税前亏损1.42672亿港元,2023年同期利润为1.79869亿港元[74] - 2024年上半年母公司普通股权益持有人应占亏损158,433千港元,2023年为盈利112,178千港元[98] 股息情况 - 董事会建议期内不派发中期股息(2023年每股普通股派发1.2港仙,派息比率为29.7%)[32] - 2024年上半年未宣派末期股息,2023年为30,556千港元;2024年不宣派中期股息,2023年为每股普通股1.2港仙[97] 财务杠杆及资产负债情况 - 2024年6月30日,集团财务杠杆比率为10.2%,2023年12月31日为8.5%[30] - 2024年6月30日,集团财务杠杆比率为10.2%,2023年12月31日为8.5%[41] - 2024年6月30日非流动资产总值2,222,996千港元,2023年12月31日为2,578,197千港元[68] - 2024年6月30日流动资产总值6,507,240千港元,2023年12月31日为6,830,828千港元[68] - 2024年6月30日流动负债总值4,734,022千港元,2023年12月31日为5,267,009千港元[69] - 2024年6月30日流动资产净值1,773,218千港元,2023年12月31日为1,563,819千港元[69] - 2024年6月30日非流动负债总值515,441千港元,2023年12月31日为315,650千港元[69] - 2024年6月30日资产净值3,480,773千港元,2023年12月31日为3,826,366千港元[69] - 2024年6月30日权益总额为3,480,773千港元,2023年12月31日为3,826,366千港元[69] - 截至2024年6月30日,综合储备为30.2089亿港元,2023年12月31日为33.27772亿港元[72] - 2024年6月30日,受限银行存款为1.11729亿港元(2023年12月31日:1.52581亿港元)[48] - 2024年6月30日,集团或然负债为2.62922亿港元(2023年12月31日:3.59619亿港元)[49] - 2024年6月30日存货总值1,161,598千港元,2023年12月31日为1,323,827千港元[101] - 2024年6月30日贸易应收账款扣除减值拨备后为3,177,811千港元,2023年12月31日为3,504,455千港元[103] - 2024年6月30日贸易及票据应付账款为3,238,590千港元,2023年12月31日为3,634,150千港元[105] - 2024年6月30日,1年内或按要求的计息银行借贷为579,644千港元,第2年为312,586千港元,总计892,230千港元;2023年12月31日,对应数据分别为707,980千港元、87,961千港元、795,941千港元[106] - 2024年6月30日,以港元及人民币计值之贷款分别为60,000,000港元和832,230,000港元;2023年12月31日,对应数据分别为230,000,000港元和565,941,000港元[106]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将转让票据应收账款所收到之现金144,043,000港元确认为银行借贷;2023年12月31日为91,452,000港元[107] - 2024年6月30日,银行贷款年利率介乎1.2%至6.94%;2023年12月31日为1%至8.26%[107] - 2024年6月30日,就履约保函给予银行担保为26.2922亿千港元,2023年12月31日为35.9619亿千港元[135] - 2024年6月30日,已订约但未拨备的厂房及机器资本承担为1.0095亿千港元,2023年12月31日为8718万千港元[135] 现金流量情况 - 2024年上半年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9750.4万港元[76] - 2024年上半年融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3458.5万港元,2023年同期所用现金流量净额为46.1363亿港元[76] - 2024年上半年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增加净额为2.89461亿港元,期初为11.88457亿港元,汇率变动净影响为 - 3959.9万港元[77] - 2024年上半年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14.38319亿港元,2023年同期为15.64275亿港元[77] 应收账款及应付账款周转期情况 - 期内平均应收账款周转期为260日,去年同期为218日;平均应付账款周转期为364日,去年同期为305日;平均存货周转期为132日,去年同期为99日[40] 外汇期权合约情况 - 2024年6月30日,集团订立印度卢比无本金交割外汇期权合约,认购金额为1600万美元,与2023年12月31日相同[41] 股份发行及回购情况 - 2020年4月28日,公司完成先旧后新配售事项,配售2.82亿股,每股面值0.10港元,配售价为每股3.05港元[43] - 2020年5月8日,公司按每股3.05港元的认购价,分别发行及配发1.5亿股和8000万股新股份[43] - 2020年4月24日公司股份市价为每股3.17港元,配售所得款项净额约为6.86235亿港元,每股净认购价约为2.98港元[44] - 截至2024年6月30日,配售所得款项净额约1058.3万港元仍未动用,扩充产能较原定计划延迟[44] - 期内公司以总额约177.1万港元于香港联交所购回314万股公司股份,297.6万股已注销,2024年6月30日已发行股份总数为27.62776668亿股[52] - 2024年6月30日,公司已发行普通股总数为2,762,776,668股;2023年12月31日为2
京信通信(02342) - 2024 - 中期业绩
2024-08-22 10:21
财务表现 - 收入减少27.4%至2,343百万港元[3] - 毛利率增加0.3%至26.6%[3] - 股东应佔虧損158百万港元[3,10] - 營運現金流量157百萬港元[3] 成本费用 - 研發費用增加7.4%至229.6百萬港元[8] - 銷售及分銷費用增加0.7%至255.8百萬港元[8] - 行政費用減少0.8%至207.1百萬港元[8] - 其他費用減少16.8%至125.0百萬港元[8] - 融資費用減少55.1%至13.5百萬港元[8] - 所得稅費用減少74.1%至14.6百萬港元[9] 业务概况 - 公司主要从事无线电信网络系统设备的研发、制造和销售,以及提供相关工程服务和运营商电信服务[36]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无线电信网络系统设备及服务收入为22.61亿港元,运营商电信服务收入为8234万港元[52,53]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无线电信网络系统设备及服务分部亏损12.04亿港元,运营商电信服务分部亏损2.23亿港元[53]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无线电信网络系统设备及服务分部利润为21.57亿港元,运营商电信服务分部亏损3.58亿港元[57]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无线电信网络系统设备及服务分部资产为88.08亿港元,运营商电信服务分部资产为10.63亿港元[58]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无线电信网络系统设备及服务分部负债为53.90亿港元,运营商电信服务分部负债为6.55亿港元[59] - 公司总资产为87.30亿港元,总负债为52.49亿港元[54] 公司基本信息 - 公司于2002年5月17日在开曼群岛注册成立[35] - 公司总部及主要营业地点位于香港新界白石角香港科学园[35] - 公司采用的会计政策与编制2023年年度财务报表时一致[39] 收入构成 - 公司收入总额为23.43亿港元和32.28亿港元,分别占总收入的97.5%和97.4%[71][74] - 中国国内市场收入占总收入的67.4%和65.5%[61][65] - 三大主要客户分别占总收入的18.2%、12.5%和5.4%[67] 其他收支 - 政府补贴收入为1.66亿港元和2.93亿港元[79] - 匹配汇兑收益为2.51亿港元和11.01亿港元[79] - 研发费用为2.30亿港元和2.14亿港元,占总收入的9.8%和6.6%[84] - 员工福利费用为5.56亿港元和5.01亿港元,占总收入的23.7%和15.5%[86] - 存货减值为4.04亿港元和1.75亿港元[87] - 应收账款减值为4.88亿港元和8.50亿港元[87] - 融资费用总计为13,505千港元,其中银行借贷利息为10,715千港元,租赁负债利息为2,790千港元[92] - 集团于香港的应课税利润按16.5%税率计提所得税,其他地区的应课税利润按当地税率计提[93] - 即期所得税费用为20,809千港元,其中香港为2,485千港元,中国内地为17,655千港元,其他地区为286千港元[95] 财务状况 - 集团未经审核的母公司普通股权益持有人应占期内亏损为158,433千港元[105] - 集团于2024年6月30日的存货总额为1,161,598千港元,其中包括原材料260,374千港元、在制品60,118千港元、制成品418,992千港元、施工现场存货394,190千港元[111,112] - 集团于2024年6月30日的贸易应收账款总额为3,964,551千港元,已计提减值撥備786,740千港元[116] - 集团采用预期信用损失模型计算贸易应收账款的减值,3个月内的预期信用损失率为1.65%,1-2年的为20.18%,2年以上的为81.22%[118] - 董事会建议不派发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中期股息[100] - 集团每股基本亏损为0.0573港元[105,107] 主要客户及业务板块 - 来自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有限公司及其附属公司的收入较去年同期减少31.6%至4.26亿港元[135] - 来自中国联合通信有限公司及其附属公司的收入较去年同期减少75.8%至1.27亿港元[136] - 来自中国电信集团有限公司及其附属公司的收入较去年同期上升41.1%至2.94亿港元[137] - 来自中国铁塔股份有限公司的收入较去年同期上升5.2%至2.24亿港元[138] - 来自国际客户及核心设备制造商的收入较去年同期减少24.4%至9.74亿港元[140] - 来自基站天线及子系统业务的收入较去年同期减少39.7%至9.96亿港元[142] - 来自网络系统(包括无线优化及无线接入)业务的收入较去年同期减少25.5%至3.73亿港元[143] - 来自服务的收入较去年同期减少15.7%至5.98亿港元[144] - 来自非全资附属公司ETL的收入较去年同期减少1.9%至8,234万港元[141] - 其他(包括无线传输)业务收入较去年同期上升4.2%至294,917,000港元,占集团收入的12.6%[145] 毛利及其他收支 - 毛利较去年同期减少26.7%至622,613,000港元,毛利率为26.6%[146] - 其他收入及收益较去年同期减少65.1%至65,232,000港元,
京信通信(02342) - 2023 - 年度财报
2024-04-24 09:38
公司概况 - 京信通信系統控股有限公司成立于1997年,是一家全球领先的无线解决方案供应商,拥有自己的研发设施、制造基地和销售服务团队[2] - 公司在全球范围内申请了约5800项专利,总部设在中国广州科学城[3] - 公司在中国内地设有30多家分公司,在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设有20多个海外办事处,为全球客户提供产品和服务[5] 财务状况 - 公司的收入在2023年达到了116.7亿港元,母公司擁有人應佔利潤为6.7亿港元,资产总值为115.1亿港元[9] - 二零二三年度京信通信收入为5,981,974,000港元,较上一年度下降382,703,000港元[10] - 京信通信經營利潤下降至108,572,000港元,母公司擁有人應佔利潤为6,696,000港元[10] - 京信通信淨利潤率下降至0.1%,每股基本盈利下降至0.24港仙[10] - 京信通信總資產值为9,409,025,000港元,较上一年度下降11.0%[10] - 京信通信淨現金增至853,389,000港元,存貨周轉日增至117日[10] - 京信通信應收賬款周轉日下降至225日,應付賬款周轉日下降至325日[10] - 京信通信平均權益回報下降至0.2%,總資產負債比率下降至8.5%[10] - 京信通信經營活動現金流为淨流入,约4.93億港元[11] 业务发展 - 未来展望:全球5G行业仍处于持续发展阶段,公司将继续聚焦新业务开拓和产品创新,以满足不同客户需求[31] - 公司在基站天线市场处于领先地位,获得国内外通信网络运营商和主设备商认可[35] - 公司推出绿色天线解决方案,提升基站天线能量转化效率约20%[37] - 公司在Open RAN领域推出增强软件升级,扩展O-RU产品组合以支持TDD制式[38] - 公司在5G垂直行业方面已打造全连接智慧算力平台FLeX5,应用于多个行业[38] - 公司在国际市场推出Comflex-MAX有源室分解决方案,得到客户高度认可[42] - 公司将继续与国际移动运营商合作,提供领先的5G应用解决方案,巩固全球市场地位[42] 公司治理 - 公司高度重视企业治理,遵守香港上市规则附录C3的标准守则[76] - 董事会由九名董事组成,其中五名为执行董事,一名为非执行董事,三名为独立非执行董事[79] - 公司秘书陈少文先生接受了不少于15小时的专业培训[82] 可持续发展 - 公司在2023年营收为598,197万港元,较上一年下降6.01%[149] - 公司2023年二氧化碳排放当量为1.26吨,温室气体排放密度持续下降[148] - 公司在網絡部署低碳化方面,结合5G网络建设思路,支撑5G网络的低碳化部署[153] - 公司在構建綠色產業鏈方面,通过技术革新、提高设备集成度和采用高效率电源等措施,降低设备能耗[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