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联合医务(00722)
icon
搜索文档
联合医务(00722) - 董事会召开日期
2025-09-03 08:35
会议安排 - 公司将于2025年9月17日举行董事会会议[3] - 会议将审批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财政年度综合年度业绩及刊发[3] - 会议将考虑建议支付末期股息(如有)[3] 人员构成 - 公司执行董事有孙耀江医生(主席)等5人[3] - 非执行董事为李家聪博士[3] - 独立非执行董事为李联伟先生等3人[3]
联合医务(00722) - 截至二零二五年八月三十一日止之股份发行人的证券变动月报表
2025-09-02 08:42
股本情况 - 本月底法定/注册股本总额为500万港元,股份50亿股,面值0.001港元[1] - 上月底及本月底已发行股份总数均为8.10955244亿股[2] 期权情况 - 首次公开售后购股权计划上月底及本月底结存股份期权1120万股[3] - 2023年购股期权计划上月底及本月底结存股份期权为0[3] - 本月内因行使期权所得资金总额为0港元[3]
联合医务(00722) - 截至二零二五年七月三十一日止之股份发行人的证券变动月报表
2025-08-01 08:36
股份發行人及根據《上市規則》第十九B章上市的香港預託證券發行人的證券變動月報表 截至月份: 2025年7月31日 狀態: 新提交 致:香港交易及結算所有限公司 FF301 第 1 頁 共 10 頁 v 1.1.1 FF301 II. 已發行股份及/或庫存股份變動 | 1. 股份分類 | 普通股 | 股份類別 | 不適用 | | 於香港聯交所上市 (註1) | 是 | | | --- | --- | --- | --- | --- | --- | --- | --- | | 證券代號 (如上市) | 00722 | 說明 | | | | | | | | | 已發行股份(不包括庫存股份)數目 | | 庫存股份數目 | | 已發行股份總數 | | | 上月底結存 | | | 810,955,244 | | 0 | | 810,955,244 | | 增加 / 減少 (-) | | | 0 | | 0 | | | | 本月底結存 | | | 810,955,244 | | 0 | | 810,955,244 | 第 2 頁 共 10 頁 v 1.1.1 公司名稱: 聯合醫務集團有限公司 呈交日期: 2025年8月1日 ...
联合医务(00722) - 持续关连交易医疗服务框架协议
2025-07-31 10:26
协议信息 - 公司于2025年7月31日与仁德医健订立医疗服务框架协议,协议期至2028年6月30日[3][5][6][22] - 协议项下交易构成持续关连交易,适用百分比率超5%但低于25%[4][20] - 协议交易须遵守申报及公告规定,获豁免通函等规定[4][20] 服务金额 - 仁德医疗相关服务第1 - 3年建议年度上限分别为5000万、5500万、6000万港元[3][5][10] - 联合医务医疗相关服务第1 - 3年建议年度上限分别为3000万、3500万、4300万港元[3][5][10] - 2023 - 2024财年及2025年前11个月,仁德医疗历史交易金额分别为784.5万、1941.5万、2086.7万港元[12] - 2023 - 2024财年及2025年前11个月,联合医务医疗历史交易金额分别为1014.5万、2071万、1959.2万港元[12] 服务内容 - 仁德医健提供医疗咨询、临床管理等服务[7] - 公司提供诊断、影像等联合医务医疗相关服务[7] 股权结构 - 仁德医健集团有14名自然人最终实益拥有人[18] - 3名医生共持不超47%股权,其余人个人持股不超11%[18] 意义与监管 - 引入服务利于扩大范围、提高收益和盈利能力[15] - 提供服务可带来稳定收入、提高设施使用率[16] - 双方服务将促进互相转介[16] - 多部门将对协议交易进行监控和审核[19]
联合医务(00722.HK)6月19日收盘上涨6.74%,成交17.09万港元
搜狐财经· 2025-06-19 08:28
市场表现 - 6月19日港股收盘,联合医务股价上涨6.74%至0.475港元/股,成交量36.2万股,成交额17.09万港元,振幅8.99% [1] - 最近一个月累计涨幅5.95%,年初至今累计涨幅12.1%,跑输恒生指数同期18.2%的涨幅 [2] 财务数据 - 2024年度营业总收入3.44亿元,同比减少1.22% [2] - 归母净利润1662.06万元,同比增长14.55% [2] - 毛利率92.51%,资产负债率34.61% [2] 行业估值 - 医疗保健设备和服务行业市盈率(TTM)平均值为-21.64倍,行业中值0.36倍 [3] - 联合医务市盈率8.41倍,行业排名第10位 [3] - 同业比较:巨星医疗控股0.33倍、京玖康疗0.38倍、永胜医疗4.25倍、环球医疗4.64倍、瑞慈医疗5.2倍 [3] 公司概况 - 成立于1990年,香港联交所主板上市公司(股份代号722.HK),香港及澳门领先医疗保健平台 [4] - 业务涵盖个人医疗保健服务、企业医疗福利计划管理及内地家庭医生培训 [4] - 2020年度年就诊人次超135万,旗下800多家医疗服务机构覆盖港澳及内地主要城市(北京、上海、粤港澳大湾区等) [4]
联合医务(00722) - 2025 - 中期财报
2025-03-24 12:01
公司整体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六个月,公司收入为371,271千港元,较2023年减少4,574千港元,降幅为1.2%[11] - 2024年1 - 6月EBITDA为46,552千港元,较2023年增加6,780千港元,增幅为17.0%[11] - 期内利润为19,246千港元,较2023年增加6,037千港元,增幅为45.7%[11] - 本公司拥有人应占利润为17,948千港元,较2023年增加2,280千港元,增幅为14.6%[11] - 每股盈利为2.25港仙,较2023年增加0.29港仙,增幅为14.8%[11] - 每股股息为1.40港仙,较2023年增加0.10港仙,增幅为7.7%[11] - EBITDA/收入为12.5%,较2023年增加1.9个百分点[11] - 纯利率为5.2%,较2023年增加1.7个百分点[11] - 股东资金回报率为2.5%,较2023年增加0.3个百分点[11] - 2024年12月31日现金、银行结余及存款为303,259千港元,较2024年6月30日增加47,120千港元,增幅为18.4%[11] - 2024/25财年上半年未计利息、税项、折旧及摊销前的利润约4660万港元,较2023/24财年上半年约3980万港元提升17.0%[21] - 2024/25财年上半年总综合收入为3.713亿港元,较2023/24财年上半年的3.758亿港元减少1.2%[67][74][79] - 2024/25财年上半年总经营业绩为3232.9万港元,较2023/24财年上半年的2715万港元增加19.1%[69] - 2024/25财年上半年其他收入及收益为650万港元,较2023/24财年上半年的860万港元减少24.4%[76][80] - 2024/25财年上半年专业服务费用为1.335亿港元,较2023/24财年上半年的1.371亿港元减少2.6%[78] - 专业服务费用从2023/24财年上半年的1.371亿港元减少2.6%至2024/25财年上半年的1.335亿港元[81] - 雇员福利开支从2023/24财年上半年的1.006亿港元减少4.5%至2024/25财年上半年的0.961亿港元,占总收入约25.9%(2023/24财年上半年:26.8%)[84][87] - 已耗存货成本从2023/24财年上半年的0.286亿港元减少2.8%至2024/25财年上半年的0.278亿港元[85][88] - 使用权利资产折旧从2023/24财年上半年的0.358亿港元减少15.6%至2024/25财年上半年的0.302亿港元[86][89] - 物业、厂房及设备折旧及无形资产摊销从2023/24财年上半年的0.213亿港元增加6.1%至2024/25财年上半年的0.226亿港元[86][89] - 2024/25财年上半年EBITDA约4660万港元,较2023/24财年上半年约3980万港元(重列)增加17.0%[93][98] - 2024/25财年上半年净利润约1920万港元,较2023/24财年上半年的1320万港元上升约600万港元、45.7%[94][99]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使用权资产为1.125亿港元(2024年6月30日:1.072亿港元)[96][100]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商誉金额为1.642亿港元(2024年6月30日:1.642亿港元)[102][108]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全面收益的投资和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损益的金融资产分别为2640万港元和4270万港元(2024年6月30日:3050万港元和4110万港元),占集团总资产约6.1%(2024年6月30日:6.5%)[104][105] - 2024年12月31日,按公允价值计入其他全面收入的投资及按公允价值计入损益的金融资产分别为2640万港元及4270万港元(2024年6月30日:3050万港元及4110万港元),总值占集团总资产约6.1%(2024年6月30日:6.5%)[109] - 2024年12月31日及2024年6月30日,租赁负债的账面价值分别为1.257亿港元(其中5790万港元分类为流动负债而6780万港元分类为非流动负债)及1.207亿港元(其中5350万港元分类为流动负债而6720万港元分类为非流动负债)[110] - 2024年12月31日,集团流动资产为5.32967亿港元,流动负债为3.01198亿港元,流动资产净值为2.31769亿港元,流动比率为1.77(2024年6月30日:1.81)[113]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集团持有的不受制约现金及银行存款约为3.012亿港元(2024年6月30日:2.533亿港元)[114] - 2024年12月31日,资本负债比率约为7.1%(2024年6月30日:7.0%)[116]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集团有关购置物业、厂房及设备的资本承担约0.8百万港元(2024年6月30日:3.9百万港元)[124] - 2024年12月31日,集团已质押总账面价值为200万港元的某些存款(2024年6月30日:280万港元)[142]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集团共有453名全职员工(2024年6月30日:486名)[143] - 2024/25财年上半年,员工成本(包括董事以薪金及其他福利形式的薪酬)约为9610万港元(2023/24财年上半年:1.006亿港元)[143] - 2024年12月31日集团抵押存款账面值为200万港元,较2024年6月30日的280万港元减少[147] - 2024年12月31日集团全职雇员有453名,较2024年6月30日的486名减少[148] - 2024/25财年上半年员工成本约为9610万港元,较2023/24财年上半年的1.006亿港元减少[148] - 董事会宣派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六个月中期股息每股普通股1.40港仙,2023/24财年中期股息为1.30港仙[154][156] 各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香港及澳门企业医疗保健解决方案服务2024/25财年上半年总收入(未计分部间抵销)为1.341亿港元,较2023/24财年上半年的1.288亿港元增加4.1%[23][27] - 香港及澳门临床医疗保健服务2024/25财年上半年总收入(未计分部间抵销)为2.892亿港元,较2023/24财年上半年的2.994亿港元下跌[31][35] - 中国内地分部收入从2023/24财年上半年的1930万港元增长至2024/25财年上半年的2000万港元,同比温和增长[37][42] - 2024年1 - 12月香港及澳门企业医疗保健解决方案服务收入为1.34144亿港元,较2023年的1.28847亿港元增加4.1%[67] - 2024年1 - 12月香港及澳门临床医疗保健服务收入为2.89158亿港元,较2023年的2.99427亿港元减少3.4%[67] - 2024年1 - 12月中国内地临床医疗保健服务收入为2000.3万港元,较2023年的1929.7万港元增加3.7%[67] - 2024年1 - 12月香港及澳门企业医疗保健解决方案服务就诊次数为614569次,较2023年的623288次减少1.4%[71] - 2024年1 - 12月香港及澳门临床医疗保健服务就诊次数为105597次,较2023年的120945次减少12.7%[71] - 2024年1 - 12月中国内地临床医疗保健服务就诊次数为17047次,较2023年的16187次增加5.3%[71] 公司业务运营策略 - 公司在数字化方面的投资提升了理赔处理及批核流程的效率,减少行政复杂性[25][28] - 公司在大湾区逐步建立专责行政团队支援TPA服务,并计划扩大能力处理其他行政工作[25][28] - 公司整合表现欠佳的诊所,将资源重新分配至高需求地点[32][35] - 公司因移民体检用量下降,重新调整设施用途,引进中医及物理治疗等新服务[33][35] - 公司对大型医疗中心小规模翻新,建立多专科要点,提供综合医疗服务[33][35] - 公司赢得政府多项服务招标,并将AI技术引入医疗影像服务[34] - 公司经营利润下降,反映运营成本上升及市场环境充满挑战[37][42] - 公司就诊人次维持稳定,显示市场对其优质体检及门诊服务有持续需求[38][42] - 公司在中国大陆的策略重点是扩展在大湾区的版图,目标从香港与内地之间日益紧密的门诊医疗联系中受惠[39][42] - 公司加强财务纪律,改善现金流量及有效管理营运资金是关键优先要务[41][44] - 公司重视投资人才,雇员培训及发展计划仍将是优先要务[47][51] - 公司推动数码转型,投资新的患者管理系统,计划于2024/25财年下半年启用[49][52] - 公司在影像及诊断中采用人工智能,计划于其他服务领域探索更多人工智能应用[50][52] - 公司专注预防医学及综合护理模式,将相关服务整合至现有医疗保健生态系统[54][59] - 公司扩展公私营合作,已参与相关措施,未来计划加深参与[55][56][60] 公司企业管治相关 - 报告日期董事会由9名董事组成,包括5名执行董事、1名非执行董事及3名独立非执行董事[160][165] - 审核委员会由3名独立非执行董事组成,已与公司管理层审阅集团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六个月未经审核中期业绩[168][169] - 公司确认于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六个月已遵守上市规则附录C1所载企业管治守则的守则条文[158][163] - 公司确认董事于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六个月内遵守标准守则,同期无违反雇员进行证券交易操守准则情况[161][166] 公司股权结构相关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董事及最高行政人员权益及淡仓情况统计基于810,955,244股已发行股份[177] - 孙耀江医生持有股份总数为301,226,989股,概约持股比例为37.14%[174] - 孙文坚医生持有公司股份总数为21,713,033股,概约持股比例为2.67%[174] - 郭卓君女士持有公司股份总数为20,200,000股,概约持股比例为2.49%[174] - 曾安业先生持有公司股份总数为5,486,000股,概约持股比例为0.67%[175] - 李柏祥医生持有公司股份总数为23,952,556股,概约持股比例为2.95%[175] - 李家聪博士持有公司股份总数为12,388,000股,概约持股比例为1.52%[175] - 李联伟先生持有公司股份4,048,081股,概约持股比例为0.49%[175] - 李国栋医生持有公司股份332,000股,概约持股比例为0.04%[175] - 董事及最高行政人员持有公司股份总计389,346,659股,概约持股比例为48.01%[175] - 曾安業先生持有20股股份,概約持股比例為20%[183] - 公司全资附属公司联合医务中心有限公司持有普康医学影像及化验中心有限公司全部已发行股本的62.5%[183] - 公司全资附属公司联合医务中心有限公司持有铜锣湾磁力共振中心有限公司全部已发行股本的20%[183] - 公司全资附属公司UMP Medical China Holdings Limited持有United Medical Services (China) Limited全部已发行股本的80%[183] 公司购股计划相关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首次公开售股后购股计划下有1270万份购股权未行使,2024/25财年上半年无购股权授出、行使、失效或没收[151][155]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股份奖励计划下有70万份股份奖励未行使,2024/25财年上半年无股份奖励授出、归属或没收[152][155] - 首次公开发售前购股计划于2015年8月18日至2015年11月9日有效,2024年7月1日及2024年12月31日无仍未行使购股[186][192] - 公司终止首次公开发售後购股计划并采纳2023年购股计划,自2023年11月24日起生效[186][192]
联合医务(00722) - 2025 - 中期业绩
2025-02-27 12:53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六个月收入371,271千港元,较2023年同期减少4,574千港元(1.2%)[3] - 未计利息、税项、折旧及摊销前的利润46,552千港元,较2023年同期增加6,780千港元(17.0%)[3] - 期内利润19,246千港元,较2023年同期增加6,037千港元(45.7%)[3] - 本公司拥有人应占利润17,948千港元,较2023年同期增加2,280千港元(14.6%)[3] - 每股盈利基本及摊薄为2.25港仙,较2023年同期增加0.29港仙(14.8%)[3] - 每股股息中期为1.40港仙,较2023年同期增加0.10港仙(7.7%)[3] - 2024年12月31日现金、银行结余及存款303,259千港元,较6月30日增加47,120千港元(18.4%)[3] - 2024年12月31日流动资产净额231,769千港元,较6月30日增加13,050千港元(6.0%)[3] - 2024年12月31日股东资金722,247千港元,较6月30日减少3,695千港元(0.5%)[3] - 期内全面收入总额13,822千港元,较2023年同期的2,345千港元有显著增长[5] - 2024年1 - 6月除税前利润为22,629千港元,期内利润为19,246千港元;2023年1 - 6月除税前利润为17,687千港元,期内利润为13,209千港元[23][26] - 2024年来自客户A的收入为24,530千港元,客户B为17,976千港元;2023年客户A为19,851千港元,客户B为16,175千港元[28] - 2024年1 - 6月其他收入及收益为6,519千港元,2023年1 - 6月为8,644千港元[30] - 2024年物业、厂房及设备折旧22,603千港元,2023年为20,422千港元;使用权资产折旧2024年为30,229千港元,2023年为35,782千港元[31] - 2024年期内税项支出总额3,383千港元,2023年为4,478千港元[34] - 2024年已确认分派末期股息每股2.00港仙,金额16,219千港元;拟派中期股息每股1.40港仙,金额11,353千港元[35] - 2024年每股基本盈利基于综合利润17,948,000港元及加权平均股数799,484,654股计算[37] - 2024年12月31日按摊销成本计量金融资产减值后结余为零[38] - 2024年12月31日按公允价值计入其他全面收入的投资为26,449千港元,6月30日为30,453千港元[39] - 2024年从上市股本投资收取股息467,000港元,2023年为2,661,000港元[41] - 2024年12月31日贸易应收款项110,714千港元,6月30日为131,025千港元[42] - 2024年12月31日贸易应付款项67,945千港元,6月30日为75,782千港元[46] - 2024年12月31日其他應付款項及應計費用合計102,807千港元,6月30日為63,255千港元[48] - 2024年12月31日及6月30日法定股本均為5,000千港元,已發行及繳足股本均為811千港元[50] - 2024/25財年上半年未計利息、稅項、折舊及攤銷前的利潤約46.6百萬港元,較2023/24財年上半年的約39.8百萬港元提升17.0%[53] - 2024/25財年上半年人力資源開支按年減4.4%,租賃開支及使用權資產折舊的總額按年減少約15.0%[53] - 2024年12月31日合約負債27,969千港元,6月30日為24,100千港元[48] - 2024年12月31日其他應付款項24,232千港元,6月30日為15,755千港元[48] - 2024年12月31日應付股息16,219千港元,6月30日為0[48] - 2024年12月31日應計費用27,948千港元,6月30日為14,925千港元[48] - 2024/25财年上半年总综合收入为37130万港元,较2023/24财年上半年的37580万港元减少1.2%[77] - 2024/25财年上半年其他收入及收益为6500万港元,较2023/24财年上半年的8600万港元减少24.4%[78] - 2024/25财年上半年专业服务费用为13350万港元,较2023/24财年上半年的13710万港元减少2.6%[79] - 2024/25财年上半年雇员福利开支为9610万港元,较2023/24财年上半年的10060万港元减少4.5%,占总收入约25.9%(2023/24财年上半年:26.8%)[82] - 2024/25财年上半年已耗存货成本为2780万港元,较2023/24财年上半年的2860万港元减少2.8%[83] - 2024/25财年上半年使用权资产折旧为3020万港元,较2023/24财年上半年的3580万港元减少15.6%[84] - 2024/25财年上半年物业、厂房及设备折旧及无形资产摊销为2260万港元,较2023/24财年上半年的2130万港元增加6.1%[85] - 2024/25财年上半年EBITDA约为4660万港元,较2023/24财年上半年约3980万港元(重列)增加17.0%[87] - 2024/25财年上半年净利润约为1920万港元,较2023/24财年上半年的1320万港元上升45.7%[89] - 2024年12月31日,使用权资产为1.125亿港元(2024年6月30日:1.072亿港元),商誉1.642亿港元(2024年6月30日:1.642亿港元)[90][91] - 2024年12月31日流动资产为532,967千港元,流动负债为301,198千港元,流动资产净值为231,769千港元,流动比率为1.77;2024年6月30日对应数据分别为489,083千港元、270,364千港元、218,719千港元、1.81[96] - 2024年12月31日不受制约现金及银行存款约为301.2百万港元,2024年6月30日为253.3百万港元[96] - 2024年12月31日资本负债比率约为7.1%,2024年6月30日为7.0%[99] - 2024年12月31日购置物业、厂房及设备的资本承担约0.8百万港元,2024年6月30日为3.9百万港元[103] - 2024年12月31日抵押存款账面值合共2.0百万港元,2024年6月30日为2.8百万港元[110] - 2024年12月31日全职雇员有453名,2024年6月30日为486名;2024/25财年上半年员工成本约为96.1百万港元,2023/24财年上半年为100.6百万港元[112] - 2024年12月31日首次公开售股后购股计划下12,700,000份购股未行使,2024/25财年上半年无购股获授出、行使、失效或没收[112] - 2024年12月31日股份奖励计划下700,000份股份奖励未行使,2024/25财年上半年无股份奖励获授出、归属或没收[113] - 董事会宣派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六个月中期股息每股普通股1.40港仙,2023/24财年中期股息为1.30港仙[114] 各条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4年1 - 6月,香港及澳门企业医疗保健解决方案服务外部销售133,160千港元,临床医疗保健服务外部销售218,108千港元,中国内地临床医疗保健服务外部销售20,003千港元,总计371,271千港元[23] - 2023年1 - 6月,香港及澳门企业医疗保健解决方案服务外部销售127,979千港元,临床医疗保健服务外部销售228,569千港元,中国内地临床医疗保健服务外部销售19,297千港元,总计375,845千港元[26] - 2024年1 - 6月提供企业医疗保健解决方案服务收入133,160千港元,临床医疗保健服务收入218,108千港元,中国内地临床医疗保健服务收入20,003千港元,合计371,271千港元[28] - 2023年1 - 6月提供企业医疗保健解决方案服务收入127,979千港元,临床医疗保健服务收入228,569千港元,中国内地临床医疗保健服务收入19,297千港元,合计375,845千港元[28] - 香港及澳門企業醫療保健解決方案服務2024/25財年上半年總收入134.1百萬港元,較2023/24財年上半年的128.8百萬港元增加4.1%[54] - 香港及澳門臨床醫療保健服務2024/25財年上半年總收入289.2百萬港元,較2023/24財年上半年的299.4百萬港元下跌[58] - 中国内地临床医疗保健服务收入从2023/24财年上半年的1930万港元增至2024/25财年上半年的2000万港元,经营利润下降[61]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六个月,香港及澳门企业医疗保健解决方案服务收入134144千港元,同比增加4.1%;临床医疗保健服务收入289158千港元,同比减少3.4%[73]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六个月,中国内地临床医疗保健服务收入20003千港元,同比增加3.7%[73]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六个月,业务线间销售抵销前的总收入443305千港元,同比减少1.0%;业务线间销售抵销后总收入371271千港元,同比减少1.2%[73]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六个月,香港及澳门企业医疗保健解决方案服务经营利润18495千港元,同比增加15.2%;临床医疗保健服务经营利润7955千港元,同比增加65.4%[73]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六个月,中国内地临床医疗保健服务经营利润5879千港元,同比减少6.5%[73]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六个月,总经营业绩32329千港元,同比增加19.1%[73] 公司上市及财务报表编制相关 - 公司于2015年11月27日在香港联交所主板上市[11]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六个月,公司未经审核简明综合财务报表按香港会计师公会颁布的香港会计准则第34号编制[12] - 已颁布但未生效的准则中,香港会计准则第21号修订于2025年1月1日生效,部分准则于2026年1月1日生效,部分于2027年1月1日生效[17] 公司未来计划 - 公司对2024/25财年下半年维持审慎乐观,将通过卓越经营、数码转型及财务纪律应对挑战[62] - 公司计划于2024/25财年下半年启用新的患者管理系统,拓展数码理赔处理能力,在影像及诊断中采用人工智能[66] - 公司将把握大湾区机遇,积极寻求与当地医护服务提供者合作,扩大专科诊症、慢性病管理及预防护理等服务[70] 公司股份及登记相关 - 公司将在2025年3月19日至21日暂停办理股份过户登记手续,股份过户文件须不迟于2025年3月18日下午4时30分送达办理登记[116] 公司审核及公告相关 - 审核委员会由三名独立非执行董事组成,已审阅集团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六个月未经审核中期业绩[120]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六个月,公司及其附属公司无购买、出售或赎回公司上市证券[122] - 自期末至公告日期无重大事项[123] - 中期业绩公告将分别刊于香港联交所网站及公司指定网站,公司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六个月中期报告将适时寄发股东并在相关网站刊出[124] 财年定义 - 2023/24财年上半年指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六个月,2024/25财年上半年指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六个月[125] - 2023/24财年指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年度,2024/25财年指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年度[130] 公司人员及计划修订 - 公告日期,公司执行董事为孙耀江医生等,非执行董事为李家聪博士,独立非执行董事为李联
联合医务(00722) - 2025 - 年度财报
2024-10-28 09:00
公司基本信息 - 财政年度年结日为6月30日[3] - 股份代号为722[3] - 每手买卖单位为2,000股股份[3] - 截至2024年6月30日,已发行股份为810,955,244股[3] 公司管理层变动 - 李家聪博士自2023年11月24日起由执行董事调任为非执行董事[2] - 杨荣燊先生和周哲先生于2023年11月24日退任独立非执行董事[2] - 杨德斌先生于2023年11月24日获委任为独立非执行董事[2] - 李家聪博士于2023年11月24日离任授权代表[2] - 郭卓君女士于2023年11月24日获委任为授权代表[2] - 欧衍基先生于2024年1月2日离任授权代表和公司秘书[2] 公司整体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年度,公司收入为748,489千港元,较2023年的727,167千港元增加21,322千港元,增幅2.9%[5] - 2024年EBITDA为84,776千港元,较2023年的100,852千港元减少16,076千港元,减幅15.9%[5] - 2024年年内利润为35,217千港元,较2023年的55,735千港元减少20,518千港元,减幅36.8%[5] - 2024年公司拥有人应占利润为40,643千港元,较2023年的60,452千港元减少19,809千港元,减幅32.8%[5] - 2024年基本及摊薄每股盈利均为5.08港仙,较2023年的7.65港仙减少2.57港仙,减幅33.6%[5] - 2024年拟派末期每股股息为2.00港仙,较2023年的3.00港仙减少1.0港仙,减幅33.3%[5] - 2024年EBITDA/收入为11.3%,较2023年的13.9%减少2.6个百分点[5] - 2024年纯利率为4.7%,较2023年的7.7%减少3.0个百分点[5] - 2024年股东权益回报率为5.6%,较2023年的8.2%减少2.6个百分点[5] - 2024年公司现金、银行结余及存款为256,139千港元,较2023年的290,495千港元减少34,356千港元,减幅11.8%[5] - 2024财年专业服务开支增加约1550万港元,较2023财年增加6.1%,占总收入36.2%(2023财年:35.1%)[90][92] - 2024财年雇员福利开支约1.97亿港元,较2023财年增加约1720万港元及9.6%,占总收入约26.3%(2023财年:24.7%)[94][96]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年度,含一次性利润1800万港元,集团EBITDA约8480万港元,较2023财年减少15.9%;剔除后核心业务EBITDA约6680万港元,下跌33.8%[95][97] - 2024财年折旧及摊销费用从2023财年约1.039亿港元增至约1.138亿港元,增加约0.099亿港元,增幅9.5%[99][103] - 2024财年其他开支约0.816亿港元,较2023财年增加约0.076亿港元,增幅10.3%,占总收入约10.9%(2023财年:10.2%)[101][104] - 2024年净利润约0.352亿港元(2023财年:0.557亿港元),下跌约0.205亿港元,跌幅36.8%[102][105] - 截至2024年6月30日,使用权资产约1.072亿港元(2023财年:1.079亿港元),占集团总资产约9.7%(2023财年:9.6%)[106] - 截至2024年6月30日,商誉约1.642亿港元(2023财年:1.648亿港元),占集团总资产约14.8%(2023财年:14.7%)[106]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按公允价值计入其他全面收入的投资约0.305亿港元(2023财年:0.368亿港元)[107][110]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按公允价值计入损益的金融资产约0.411亿港元(2023财年:0.294亿港元)[108][111]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按公允价值计入其他全面收入的投资及按公允价值计入损益的金融资产总值占集团总资产约6.5%(2023财年:5.9%)[109][111]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流动资产4.89083亿港元(2023年:4.95524亿港元),流动负债2.70364亿港元(2023年:2.71111亿港元),流动资产净值2.18719亿港元(2023年:2.24413亿港元)[112] - 截至2024年6月30日,公司流动比率为1.81(2023年6月30日:1.83)[112] - 2024年6月30日集团流动比率为1.81,2023年6月30日为1.83[113] - 2024年6月30日集团不受制约现金及银行存款约为2.533亿港元,2023年6月30日为2.891亿港元[114][119] - 2024年6月30日集团资本负债比率约为7.0%,2023年6月30日为6.3%[116][120] - 2024财年集团资本开支约为5720万港元,2023财年为1.093亿港元[125] - 2024年6月30日集团有关购置物业、厂房及设备的重大资本承担约为390万港元,2023财年为5060万港元[125] - 2024年6月30日集团已抵押存款账面总值合共280万港元,2023年6月30日为140万港元[130][134] - 2024财年集团员工成本约为1.97亿港元,2023财年为1.798亿港元[131][135] - 2024财年股份奖励计划授予1,665,000股奖励股份,865,000股奖励股份归属,100,000股奖励股份被没收[138][141] - 董事建议2024财年末期股息为每股2.00港仙,2023财年为每股3.00港仙,预计2025年1月10日向2024年12月13日在册股东派付[140][142] - 2024年6月30日,首次公开发售后购股计划下12,700,000份购股权仍未行使[141] - 2024财年,首次公开发售后购股计划下13,040,000份购股权已失效或没收,无购股权获授出或行使[141] 公司业务运营情况 - 2024财年公司在超1300间诊所及服务中心服务超150万人次,是超126万名计划成员的指定服务提供者[26][30] - 公司医疗合约业务使用率随合约会员人数增加而显著上升[27][30] - 公司采取策略保障盈利能力,运用业务数据分析提升合约谈判能力并扩大服务范畴[28][30] - 公司分阶段升级操作系统,以简化工作流程并提升各功能效率[31][35] - 公司在佐敦现有服务基础上加入中医服务,扩展门诊网络[32][35] - 公司与企业客户的合约业务是管理医疗网络稳定发展的支柱[33][35] - 过去两年公司重点投资医学影像及化验设备,新影像中心提升整体收入和盈利[34][36] - UMP+品牌发展体现公司通过价值医疗推进医疗保健的承诺[38] - UMP+以价值医疗为导向,从关注数量转向关注质量,增强市场竞争力[39] - 公司发展策略注重形成可靠伙伴关系以扩展服务[40] - 公司与当地政府及社区合作在内地建立门诊服务,与保险公司合作扩展跨境服务,允许内地通过UMP网络进行免找数交易[41][42][44] - 公司重视公私合营,与香港政府合作提供基层医疗服务、推广预防医学,促进可持续收入[45][49] - 报告期内,公司旗下一附属公司未达利润保证,公司调整其罚款金额,兼顾短期收入与可持续利润[46][49] - 公司对在香港、澳门、大湾区及内地的增长前景审慎乐观,逐步扩展内地业务[47][50] - 公司业务包括为港澳合约客户设计和管理医疗保健福利计划,为保险公司提供第三方管理服务[55] - 截至2024年6月30日,UMP网络在港澳拥有超1000个服务点[55] - 截至2024年6月30日,公司在香港共投资及/或经营10间先进的影像及化验中心[56] - 公司开发跨境医疗服务,通过内地约20个服务点提供解决方案[68][70] - 2023年底公司与AXA安盛香港签订战略合作伙伴协议[69][70] - 公司正与中国内地企业合作拓展第三方管理服务[71] - 医学影像品牌“ProCare Medical Imaging”铜锣湾中心迁至利园二期,服务面积约5500平方呎[78] - “UMP+”品牌从位于中环的单一中心扩展至铜锣湾和尖沙咀共三个策略性位置[78] - 联合医务品牌的中医药中心于2024年7月开始运营,位于九龙佐敦[79] - 公司与香港浸会大学签订合作研究整合医学的谅解备忘录[79] - 2024年7月,公司就皮肤科业务“SkinCentral”签订1800万港元的结算契约[79] 各业务线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4财年香港及澳门企业医疗保健解决方案服务收入255,840千港元,同比增加3.9%;经营利润39,568千港元,同比减少12.1%;就诊次数1,287,532次,同比增加30.3%[57][58][59] - 2024财年香港及澳门临床医疗保健服务收入583,084千港元,同比增加3.6%;经营利润17,230千港元,同比减少46.2%;就诊次数228,850次,同比减少9.7%[57][58][59] - 2024财年中国内地临床医疗保健服务收入43,100千港元,同比减少3.5%;经营利润13,724千港元,同比减少18.3%;就诊次数35,433次,同比增加2.5%[57][58][59] - 2024财年业务线间的销售抵销前的收入合计882,024千港元,同比增加3.3%[57] - 2024财年业务线间销售抵销为133,535千港元,同比增加5.6%[57] - 2024财年公司总收入748,489千港元,同比增加2.9%[57] - 2024财年公司总经营业绩为70,522千港元,同比减少24.8%[58] - 2024财年公司就诊总次数为1,551,815次,同比增加21.6%[59] - 香港及澳门企业医疗保健解决方案服务用户量大幅增加,但因运营支出增加、服务需求变化、客户组合改变等因素,经营利润下降[61][62][64] - 2024财年香港及澳门企业医疗保健解决方案服务收入增长3.9%,经营利润下跌12.1%,用户数量增长30.3%[65] - 香港及澳门临床医疗保健服务收入增长3.6%,经营利润大幅下跌46.2%[71] - 医疗板块中,全科服务收入增长7.3%,移民体检服务对整体收入贡献下降超30%,专科服务收入增长20%[73] - 牙科板块收入下降7%,就诊次数略有增长1%[74] - 香港及澳门企业医疗保健解决方案服务因合约业务用户量增加、策略性投资导致经营开支增加,压缩利润率[65] - 香港及澳门临床医疗保健服务因人员、医疗用品及设施保养成本上升,经济环境、竞争和求诊量变化影响经营利润[71] - 牙科板块受生活模式转变和复杂牙科护理服务需求变化影响,面临挑战[74] - 影像中心业务收入增加13%[75][77] - 门诊分部普通科服务收入增长7.3%,移民体检查收入贡献减少超30%,专科医疗收入增加20%[76] - 牙科分部收入下降7%,就诊人次微升1%[76] - 中国内地临床业务收入减少3.5%,经营利润下降18.3%[83][85] - 集团2024财年总营收约7.485亿港元,较2023财年增加2.9%[88][91] 环境、社会及管治报告相关 - 环境、社会及管治报告涵盖2023年7月1日至2024年6月30日[144] - 环境数据仅涵盖公司在香港的业务[144] - 环境、社会及管治报告按港交所相关指引的重要性、量化、平衡、一致性原则编制[145] - 环境、社会及管治报告进行了重要性评估,以确认的重要议题为编制重心[145] - 公司以量化方式披露关键绩效指标评估环境、社会及管治表现[145] - 环境、社会及管治报告采用的编制方法与上一年度基本一致[145] 公司社会责任与奖项 - 公司积极支持10项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151][152] - 公司获得香港社会服务联会《商界展关怀》2023/2024奖项[160] - 公司获得精神健康职场约章《精神健康友善机构》奖项[160] - 公司获得《香港无烟领先企业大奖2023》[160] - 公司获得卫生署《好心情@健康工作间》奖项[160] - 公司获得经济通《健康同行伙伴大奖2023》[161] -
联合医务(00722) - 2024 - 年度业绩
2024-09-25 14:18
财务表现 - 收入增加2.9%至7.48亿港元[1][2] - 未計利息、稅項、折舊及攤銷前的利潤減少15.9%至8,478萬港元[1][2] - 年內利潤減少36.8%至3,522萬港元[1][2][4][5] - 本公司擁有人應佔利潤減少32.8%至4,064萬港元[1][2][4][5] - 每股基本及攤薄盈利分別減少33.6%至5.08港仙[1][2] - 擬派末期股息每股2.00港元,較上年減少1.00港元(33.3%)[1][2] - 未計利息、稅項、折舊及攤銷前的利潤率下降2.6個百分點至11.3%[1][3] - 純利率下降3.0個百分點至4.7%[1][3] - 股東權益回報率下降2.6個百分點至5.6%[1][3] - 現金、銀行結餘及存款減少11.8%至2.56億港元[1][8] 资产负债表 - 流动负债总额为270,364千港元(2024年)和271,111千港元(2023年)[9] - 流动资产净额为218,719千港元(2024年)和224,413千港元(2023年)[9] - 总资产减流动负债为836,056千港元(2024年)和850,143千港元(2023年)[9] - 非流动负债总额为91,781千港元(2024年)和80,424千港元(2023年)[9] - 资产净额为744,275千港元(2024年)和769,719千港元(2023年)[9] - 本公司拥有人应占权益为725,942千港元(2024年)和740,547千港元(2023年)[9] - 非控股权益为18,333千港元(2024年)和29,172千港元(2023年)[9] - 权益总额为744,275千港元(2024年)和769,719千港元(2023年)[9] 业务分部表现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年度,集团总收入为7.48亿港元,其中香港及澳门企业医疗保健解决方案服务收入为2.55亿港元,香港及澳门临床医疗保健服务收入为5.83亿港元,中国内地临床医疗保健服务收入为4.31亿港元[19]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年度,集团总利润为3.52亿港元,其中香港及澳门企业医疗保健解决方案服务利润为3.96亿港元,香港及澳门临床医疗保健服务利润为1.72亿港元,中国内地临床医疗保健服务利润为1.37亿港元[19] - 截至2024年6月30日,集团总资产为11.06亿港元,其中香港及澳门企业医疗保健解决方案服务资产为1.98亿港元,香港及澳门临床医疗保健服务资产为3.43亿港元,中国内地临床医疗保健服务资产为3.86亿港元[20] - 截至2024年6月30日,集团总负债为3.62亿港元,其中香港及澳门企业医疗保健解决方案服务负债为1.12亿港元,香港及澳门临床医疗保健服务负债为2.56亿港元,中国内地临床医疗保健服务负债为2.39亿港元[20] 公司概况 - 本公司主要业务为提供医疗保健服务[10] - 本公司股份于2015年11月27日在联交所主板上市[10] - 集团分为三个可呈报经营分部:香港及澳门企业医疗保健解决方案服务、香港及澳门临床医疗保健服务、中国内地临床医疗保健服务[18] 其他信息 - 集团2024年收入为748,489千港元,较2023年727,167千港元增长[1][2] - 企业医疗保健解决方案服务收入为254,520千港元,临床医疗保健服务收入为493,969千港元[1] - 香港及澳门市场收入占比较高,分别为690,201千港元和15,188千港元[1] - 中国内地临床医疗保健业务收入为43,100千港元[1] - 集团其他收入及收益为35,895千港元,主要包括投资股息收入、租金收入、银行利息收入等[3] - 集团除税前利润主要支出包括专业服务费用270,917千港元、员工福利开支202,878千港元、折旧费用112,720千港元等[4][5] - 集团2024年6月30日分配予未完成履约责任的交易价格为24,100千港元,预计将在一年内确认[6] - 集团2024年6月30日商誉减值611千港元、无形资产减值9,242千港元[5] - 集团2024年6月30日所得税费用为36,000千港元[7]
联合医务(00722) - 2024 - 中期财报
2024-03-25 08:49
公司治理 - 公司董事会成员包括主席孙耀江医生、副主席兼联席行政总裁孙文堅医生、联席行政总裁郭卓君女士等[2] - 审核委员会主席为李聯偉先生,薪酬委员会主席为李國棟医生,提名委员会主席为孙耀江医生[2] - 公司秘书包括欧𧗠基先生和张志华先生[2] 财务表现 - 公司总收入为375,845千港元,较去年同期增加2.9%[4] - 未计利息、税项、折旧及摊销前利润为75,554千港元,较去年同期下降25.8%[4] - 本公司股东应占利润为15,668千港元,较去年同期下降63.1%[4] 业务发展 - 公司在2024年1月在銅鑼灣利園二開設了一個新的綜合影像中心[14] - 与私家醫院機構合作,提供一系列醫學影像服務,包括CT掃描、骨密度掃描、乳房造影等[14] - 公司与国际保险公司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为合资格客户提供内地UMP网络的无现金服务[16] 财务状况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公司的使用权资产金额为119.4百万港元[52]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公司的商誉金额为164.8百万港元[54] - 2023年12月31日,本集团的按公允价值计入其他全面收入的投资为37.6百万港元,按公允价值计入损益的金融资产为30.1百万港元[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