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大家乐集团(00341)
icon
搜索文档
大家乐集团(00341) - 2021 - 年度财报
2021-07-05 08:33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截至2021年3月31日止年度,公司收入为67.14255亿港元,较2020年的79.63097亿港元下降15.7%[6] - 2021年公司股权持有人应占溢利为3.5913亿港元,较2020年的7363.4万港元增长387.7%[6] - 2021年公司资产总值为71.54673亿港元,较2020年的62.20758亿港元增长15.0%[6] - 2021年公司资产净值为30.34836亿港元,较2020年的26.71312亿港元增长13.6%[6] - 2021年公司每股基本溢利为0.62港元,较2020年的0.13港元增长376.9%[6] - 2021年公司每股中期及末期股息为38港仙,较2020年的19港仙增长100.0%[6] - 2021年公司每股资产净值为5.18港元,较2020年的4.56港元增长13.6%[6] - 截至2021年3月31日止年度,公司收入为67.143亿港元,股东应占溢利为3.591亿港元[10] - 2020/21财年公司收入减少15.7%,降至67.143亿港元(2019/20财年:79.631亿港元)[20][22][31][36][37] - 2020/21财年股东应占溢利增至3.591亿港元(2019/20财年:7360万港元)[20][22][31] - 集团收入为67.143亿港元,较上一年度的79.631亿港元下降15.7%[38] - 集团毛利率从2019/20年度的9.2%降至5.6%[38] - 行政费用减少3.9%,降至4.626亿港元(2019/20年度:4.814亿港元)[38] - 原材料及包装成本为20.081亿港元,占收入的29.9%(2020年:22.582亿港元,占比28.4%)[39] - 所得税费用减少24.8%,降至3000万港元(2019/20年度:3990万港元)[39] - 集团股权持有人应占溢利增加387.7%,至3.591亿港元(2019/20年度:7360万港元)[39] - 香港分类业绩上升37.2%,至6.742亿港元(2019/20年度:4.915亿港元)[40] - 中国内地业绩增加93.3%,至1.494亿港元(2019/20年度:7730万港元)[40] - 集团每股基本溢利增加376.9%,至0.62港元(2019/20年度:0.13港元)[40] - 全年派息率为62.0%,末期股息每股28港仙(2019/20年度:无)[40] - 截至2021年3月31日,公司录得现金约20.73亿港元,可用银行信贷额度为8.88亿港元[63] - 2021年3月31日,公司流动比率为1.5(2020年3月31日:0.5),现金比率为1.2(2020年3月31日:0.2)[63] - 公司借款为11.79亿港元(2020年3月31日:无),负债比率为无(2020年3月31日:无)[63] - 2020/21财年,公司股本回报率为12%(2019/20财年:3%),资产回报率为5%(2019/20财年:1%)[63] - 回顾年度内,公司资本开支(撇除使用权资产)为2.57亿港元(2019/20财年:4.87亿港元)[63] - 截至2021年3月31日,公司尚未行使的资本承担为7.35亿港元(2020年3月31日:4.49亿港元)[63] - 截至2021年3月31日,公司向金融机构提供担保附属公司信贷额约22.29亿港元(2020年3月31日:9.45亿港元)[63] - 截至2021年3月31日,公司可供分配储备约7.77亿港元[198] - 截至2021年3月31日止年度,集团五大客户或供应商占营业额或采购额少于30%[198] 股息相关信息 - 公司2020年中期股息为每股10港仙,已于2020年12月28日派付;建议2021年末期股息为每股28港仙,将于2021年9月21日派付[7] - 建议派发末期股息每股28港仙(2019/20财年:无),全年派息率为62.0%[22] - 全年派息率为62.0%,末期股息每股28港仙(2019/20年度:无)[40] - 年内已派中期股息每股10港仙,董事会建议派末期股息每股28港仙,约1.64亿港元[198] 业绩公布及股东大会信息 - 公司于2020年11月26日公布中期业绩,2021年6月15日公布全年业绩[7] - 公司股东周年大会于2021年9月6日举行,9月1日至9月6日暂停办理股份过户登记以确定出席及投票资格,9月10日确定收取末期股息资格[7] - 公司于2020年9月3日举行上届股东周年大会,截至2021年3月31日止年度未举行其他股东大会[181][184] 公司业务运营策略 - 公司在疫情期间积极采取措施,在不计政府补贴下保持正经营现金流[10] - 公司将营销和运营重心转移至外卖自取及外卖速递,利用社交媒体等推广餐单和季节性产品[10] - 公司“Club 100”会员计划会员持续增加[10] - 公司在中国内地以广州及深圳为策略发展据点,年内新开13间门店,来年筹划新开17间[11][13] - 公司采取调整运营和产品组合等措施,在2020/21年度实现收支平衡,未计政府资助下保持正经营现金流[31] - 公司内地业务在初期封城后恢复,将以广州和深圳为中心继续拓展大湾区门店网络[21][22][34] - 公司采取措施提高生产力和效率,使财年下半年收入较上半年有所改善[21][22][31][32] - 公司利用政府资助喘息空间,开展产品研发、市场推广和员工培训等长期业务及运营提升计划[33] - 集团推出“38港元一菜、70港元两菜、100港元三菜”等外卖优惠活动,还推出300港元优惠券计划[47] - 2020年9月推出新的在线订购平台eatCDC.com,带动节日产品销售[47] - 休闲餐饮业务引入“超值”菜单,通过VIP计划和新应用程序促进客户参与[50] - 休闲餐饮业务通过二维码点餐等额外点餐平台,增加了外卖销售[50] - 机构饮食业务因疫情竞争减少,成功续约及扩大主要合约[54][57] - 集团通过多种方式控制成本,获取租金优惠,受惠政府措施[59][61] - 集团财政状况保持稳健,未计政府资助仍有正经营现金流,取得额外银行信贷额[61][62] - 公司将继续严格控制营运成本,保障利润[72][73] - 公司积极争取租金优惠和有利租赁条款,加强与业主合作[72][73] - 中国内地市场消费预计快速反弹,公司将扩大一线城市住宅区渗透,拓展二、三线城市覆盖[72][73] - 公司投资数字化成效显著,将继续加强无接触服务和数码推广[71] 市场环境分析 - 过去十年香港租金和人工成本上升导致市场失衡,疫情使经济“重置”,租金和工资下降[12][14] - 公司通过成本控制保持正现金流,将利用市场重置优势拓展业务[13][14] - 全球经济重整是公司的“压力测试”,管理团队将提升公司市场竞争优势[16][18] - 行业受疫情冲击,预计来年竞争更激烈[73][74] - 公司过去一年展现管理、品牌、客户关系和财政优势,准备把握复苏机遇[73][74] 公司管理层变动 - 2021年4月1日起,梁可婷任行政总裁(香港),杨斌职务范围扩大至后勤业务,均向罗德承汇报[15][18] 各条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0/21财年外卖销售在收入中的占比相比上一年大幅增加[43][45] - 截至2021年3月31日止年度,速食餐饮业务收入减少15.4%至42.161亿港元,大家乐快餐和一粥一面同店销售分别录得14%及11%的负增长[44][46] - “Club 100”会员数量增加一倍[47] - 大家乐快餐开设4间新门店,年末运营161间门店;一粥一面年末运营40间门店;速食餐饮品牌计划在2021/22财年开设11间门店[48][51] - 休闲餐饮业务收入在回顾年度减少20.2%至6.22亿港元[49] - 休闲餐饮业务期末运营60间门店,各品牌门店数量有不同变化[51] - 休闲餐饮业务收入减少20.2%至622.0百万港元(2019/20年度:779.2百万港元),期末经营60间门店(2020年3月31日:62间)[52] - 机构饮食业务收入减少44.1%至534.7百万港元(2019/20年度:957.2百万港元),年末运营单位为91个(2020年3月31日:87个)[54][57] - 中国内地业务收入增长10.1%至1,200.1百万港元(2019/20年度:1,090.0百万港元)[56][58] - 华南快餐业务收入增加9.3%至人民币1,007.1百万元,同店销售录得2%增长[56][58] - 集团在回顾年度内于中国内地开设13间新店,年末经营121间门店(2020年3月31日:114间)[60][61] - 华南快餐业务有17间门店计划在2021/22年度开设[60][61] 公司人员信息 - 罗开光先生65岁,1982年加入集团,现为公司主席及提名委员会成员[75][78] - 罗碧灵女士68岁,1982年加入集团,现为非执行董事,有超过35年快餐行业经验[76][78] - 陈裕光69岁,1984年加入集团,1988年任公司董事,1989 - 1997年任行政总裁,1997 - 2012年任执行主席,2012年4月调任非执行董事,2012年4月 - 2016年3月任公司主席,现为薪酬委员会成员[79] - 许栋华67岁,1984年加入集团,1997年起任公司非执行董事,现为审核委员会成员[80][83] - 蔡涯棉63岁,1994年起任公司独立非执行董事,为薪酬委员会主席及审核、提名委员会成员,从事房地产业逾40年[81][84] - 李国星71岁,1994年起任公司独立非执行董事,为提名委员会主席及审核、薪酬委员会成员[82][84] - 郭林广65岁,2004年7月起任公司独立非执行董事,为审核、薪酬、提名委员会成员,是香港执业律师[85] - 区兆祥70岁,2013年1月起任公司独立非执行董事,为审核委员会主席,有超40年会计行业经验[86] - 陈裕光为星光等多家公司独立非执行董事,稻香控股非执行董事[79] - 李国星为东亚银行等公司非执行董事或独立非执行董事,相关公司股份于港交所主板上市[82][84] - 区兆祥为瑞声科技独立非执行董事、审核及风险委员会主席、薪酬委员会成员,该公司股份于港交所主板上市[86] - 蔡涯棉为恒基(中国)投资有限公司董事兼常务副总裁,现为香港房地产协会副会长等职[81][84] - 郭琳廣先生65岁,自2004年7月起担任公司独立非执行董事[87] - 区啸翔先生70岁,自2013年1月起获委任为公司独立非执行董事[87] - 罗德承先生59岁,1996年加入集团,1998年起任执行董事,2016年4月起任首席执行官[88][90] - 罗名承先生47岁,2010 - 2016年3月为非执行董事,2016年3月起为执行董事[91] - 梁可婷女士50岁,2019年2月加入集团,任行政总裁(香港),有超25年亚太区零售及快消行业经验[91] - 杨斌先生50岁,2016年2月加入集团,任董事总经理(中国),有超20年国际企业管理经验[92] - 林明峰先生52岁,2015年4月加入集团,任高级总经理(休闲餐饮)[93] - 区先生在会计界具有逾40年经验,曾于2007年12月至2008年12月出任香港会计师公会会长[87] - 罗先生于2003年11月至2009年6月曾担任集团顾问(特别项目)及食品制作部经理[91] - 梁女士在亚太区零售及快速消费品行业拥有超过25年经验[91] - 林洪进先生57岁,2011年1月加入集团任首席财务官,负责财务规划等[96][97] - 吴子超先生50岁,2013年10月加入集团任总经理(供应链),负责采购及供应链管理[94][95] - 林明丰先生52岁,2015年4月加入集团任高级业务总经理(休闲餐饮),负责业务管理及拓展[95] - 杨斌先生50岁,2016年2月加入集团任行政总裁(中国),负责内地及澳门餐饮业务[94] 公司治理结构 - 公司董事局由10名成员组成,包括4名非执行董事、4名独立非执行董事和2名执行董事[103][104] - 截至2021年3月31日止年度,公司遵守所有企业管治守则内之守则条文,并采纳相关可行的建议最佳常规[100][101] - 上一次董事局评估于2018年在外部专业顾问协助下进行,已识别并实施改善范畴以加强运作[106][1
大家乐集团(00341) - 2021 - 中期财报
2020-12-08 08:08
整体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0/21财年上半年公司业务受疫情严重影响,收入较去年同期减少24.3%至32.57亿港元[9][11] - 期内股东应占溢利轻微增加8.4%至1.623亿港元[9][11] - 2020/21财年上半年公司收入32.257亿港元,较2019年同期42.638亿港元减少24.3%[12][15][17] - 公司股东应占溢利轻微增加8.4%至1.623亿港元[12] - 截至2020年9月30日止六个月毛利率降至4.3%(2019年:11.7%)[18][21] - 行政费用减少12.4%至2.276亿港元(2019年:2.599亿港元)[19] - 其他收入及其他亏损净额增至3.15亿港元(2019年:净亏损370万港元)[20] - 使用权资产减值亏损1800万港元(2019年:无)[20] - 截至2020年9月30日止六个月行政费用下跌12.4%至22760万港元(2019年:25990万港元)[22] - 2020年原材料及包装成本96090万港元,占收入29.8%;2019年为11.886亿港元,占比27.9%[23] - 2020年人工成本11.46亿港元,占收入35.5%;2019年为13.896亿港元,占比32.6%[23] - 2020年租金成本43110万港元,占收入13.4%;2019年为53110万港元,占比12.5%[23] - 其他收入及其他净亏损增加至3.15亿港元(2019年:净亏损370万港元)[24] - 所得税费用减少46.5%至2020万港元(2019年:3770万港元)[25] - 截至2020年9月30日止六个月,集团股权持有人应占溢利增加8.4%至1.623亿港元(2019年:1.497亿港元)[25] - 截至2020年9月30日止六个月,集团每股基本溢利增加8.5%至28.0港仙(2019年:25.8港仙)[25] - 董事会决议向股东宣派截至2020年9月30日止六个月中期股息每股10港仙(2019年:19港仙)[25] - 截至2020年9月30日,集团现金约12.004亿港元,可用银行信贷额为12.891亿港元[37] - 2020年9月30日集团流动比率为1.1,2020年3月31日为0.5;现金比率为0.7,2020年3月31日为0.2[37] - 集团外部借贷为6.793亿港元,2020年3月31日无借贷;负债比率为零,2020年3月31日也为零[37] - 集团回顾期内资本开支(撇除使用权资产)为1.312亿港元,2019年为2.75亿港元[37] - 截至2020年9月30日,集团未行使的资本承担为3.31亿港元,2020年3月31日为4.49亿港元[37] - 2020年9月30日,公司就附属公司获授银行信贷向财务机构提供担保约21.25亿港元,2020年3月31日为9.45亿港元[37] - 截至2020年9月30日,公司总资产为6643059千港元,较2020年3月31日的6220758千港元增长约6.79%[71] - 2020年9月30日非流动资产为4832302千港元,较2020年3月31日的5346238千港元下降约9.61%[71] - 2020年9月30日流动资产为1810757千港元,较2020年3月31日的874520千港元增长约107.06%[71] - 截至2020年9月30日,公司总负债为3809081千港元,较2020年3月31日的3549446千港元增长约7.31%[73] - 2020年9月30日非流动负债为2165232千港元,较2020年3月31日的1933813千港元增长约12%[73] - 2020年9月30日流动负债为1643849千港元,较2020年3月31日的1615633千港元增长约1.75%[73] - 截至2020年9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收入为3225653千港元,较2019年同期的4263787千港元下降约24.34%[75] - 2020年同期毛利为138400千港元,较2019年的498873千港元下降约72.26%[75] - 2020年同期期内溢利为162818千港元,较2019年的150344千港元增长约8.29%[75] - 2020年中期股息为58570千港元,较2019年的111284千港元下降约47.37%[75] - 2020年截至9月30日止六个月期内溢利为162,818千港元,2019年同期为150,344千港元[77] - 2020年转换海外附属公司之汇兑差额为15,881千港元,2019年为 - 24,110千港元[77] - 2020年按公平值列入其他全面收入之金融资产的公平值亏损为 - 9,184千港元,2019年为 - 18,370千港元[77] - 2020年截至9月30日止六个月期内总全面收入为169,515千港元,2019年同期为107,864千港元[77] - 2020年应占期内总全面收入中本公司股权持有人为168,983千港元,非控制性权益为532千港元;2019年分别为107,261千港元和603千港元[77] - 2020年4月1日股权总计为2,671,312千港元,9月30日为2,833,978千港元[79] - 2019年4月1日股权总计为3,179,854千港元,9月30日为2,886,704千港元[81][82] - 2020年截至9月30日止六个月雇员服务价值为18,631千港元[79] - 2019年截至9月30日止六个月雇员服务价值为13,027千港元[82] - 2019年因行使股份期权发行股份所得款为3,601千港元[82] - 2020年经营业务产生的净现金为739,177千港元,2019年为890,450千港元[84] - 2020年用于投资活动的净现金为144,567千港元,2019年为272,624千港元[84] - 2020年融资活动产生的净现金为252,062千港元,2019年减少888,982千港元[84] - 2020年期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1,200,397千港元,2019年为552,693千港元[84] - 截至2020年9月30日止六个月,香港总分类收入为2,671,642千港元,中国内地为606,135千港元,集团为3,277,777千港元[116] - 截至2020年9月30日止六个月,香港外部收入为2,669,772千港元,中国内地为555,881千港元,集团为3,225,653千港元[116] - 截至2020年9月30日止六个月,香港分类业绩为306,809千港元,中国内地为75,857千港元,集团为382,666千港元[116] - 截至2020年9月30日止六个月,香港折旧及摊销等费用为(153,044)千港元、(769)千港元、(18,000)千港元、3,267千港元、(1,602)千港元、(14,955)千港元,中国内地为(30,132)千港元、–、–、619千港元、–、(5,232)千港元,集团为(183,176)千港元、(769)千港元、(18,000)千港元、3,886千港元、(1,602)千港元、(20,187)千港元[116] - 截至2019年9月30日止六个月,香港总分分类收入为3653887千港元,中国内地为668629千港元,集团为4322516千港元[118] - 截至2019年9月30日止六个月,香港折旧开支(使用权资产–物业)为391525千港元,中国内地为38753千港元,集团为430278千港元[124] - 截至2019年9月30日止六个月,香港租赁负债之财务成本为45245千港元,中国内地为11380千港元,集团为56625千港元[124] - 截至2019年9月30日止六个月,香港添置非流动资产(金融工具及递延税项资产除外)为651480千港元,中国内地为63435千港元,集团为714915千港元[130] - 截至2020年9月30日止六个月,香港折旧开支(使用权资产–物业)为334496千港元,中国内地为41540千港元,集团为376036千港元[123] - 截至2020年9月30日止六个月,香港租赁负债之财务成本为34507千港元,中国内地为10528千港元,集团为45035千港元[121] - 截至2020年9月30日止六个月,香港添置非流动资产(金融工具及递延税项资产除外)为292765千港元,中国内地为108167千港元,集团为400932千港元[127] - 2020年9月30日,香港分类资产为5430968千港元,中国内地为981703千港元,集团为6412671千港元[129] - 2020年9月30日,香港非流动资产(金融工具及递延税项资产除外)为4023493000港元(2020年3月31日为4562078000港元),中国内地为650773000港元(2020年3月31日为616833000港元)[133] - 2020年3月31日,香港分类资产为5127814千港元,中国内地为885874千港元,集团为6013688千港元[136] - 2020年9月30日公司总资产为6,643,059千港元,2020年3月31日为6,220,758千港元[137] - 截至2020年9月30日无形资产期末账面净值为1,247千港元,投资物业为585,600千港元,物业、厂房及设备为1,565,399千港元,总使用权资产为2,257,104千港元,总额为4,409,350千港元[139] - 2020年9月30日上市股权证券市值为91,849千港元,2020年3月31日为101,033千港元[141] - 2020年9月30日营业应收净账项为38,906千港元,2020年3月31日为50,182千港元[142] - 2020年9月30日其他应收账项为131,999千港元,2020年3月31日为116,336千港元[142] - 2020年9月30日预付款项及按金为59,361千港元,2020年3月31日为60,920千港元[142] - 截至2020年9月30日,营业应付账项0 - 30天为190,661千港元,31 - 60天为3,380千港元,61 - 90天为97千港元,超过90天为741千港元,总计194,879千港元;2020年3月31日对应数据分别为167,135千港元、1,727千港元、1,333千港元、1,966千港元,总计172,161千港元[149] - 截至2020年9月30日,非即期无抵押银行借贷为599,306千港元,即期无抵押银行借贷为80,000千港元,总计679,306千港元;2020年3月31日无相关借贷[148][149] - 截至2020年9月30日,银行借贷实际年利率为1.3%;2020年3月31日无计息[150] - 2020年9月30日和2019年9月30日,公司普通股股份数目均为1,000,000千股,面值均为100,000千港元[153] - 2020年9月30日期末已发行及缴足股份数目为585,704千股,面值为58,570千港元;2019年9月30日期初为585,543千股,面值58,554千港元,根据股份期权计划发行161千股,面值16千港元,期末为585,704千股,面值58,570千港元[153] - 期内,集团透过股份奖励计划的受托人在公开市场购买1,542,055股自有股份,支付约25
大家乐集团(00341) - 2020 - 年度财报
2020-07-06 08:19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公司2020年3月31日止年度收入为79.63亿港元,较2019年的84.94亿港元下降6.2%[9] - 公司2020年本公司股权持有人应占溢利为7363.4万港元,较2019年的5.7亿港元下降87.1%[9] - 公司2020年资产总值为62.21亿港元,较2019年的69.65亿港元下降10.7%[9] - 公司2020年资产净值为26.71亿港元,较2019年的31.8亿港元下降16.0%[9] - 公司2020年每股基本溢利为0.13港元,较2019年的0.98港元下降86.7%[9] - 公司2020年每股中期及末期股息为19港仙,较2019年的84港仙下降77.4%[9] - 公司2020年每股资产净值为4.56港元,较2019年的5.43港元下降16.0%[9] - 截至2020年3月31日止年度,集团收入减少6.2%至79.631亿港元(2018/19年度:84.939亿港元)[19][20][21][36][37] - 股东应占溢利减少87.1%至7360万港元[19][20][21][30][35] - 中期股东应占溢利下跌34.5%[28][29] - 年内使用权资产减值亏损4060万港元[30][33][35] - 投资物业公平值亏损4240万港元,上一报告年度录得1980万港元溢利[30][33][35] - 香港特区政府防疫抗疫基金资助5720万港元(2018/19年度:无)[33][35] - 全年派息率为151.1%,年内派发中期股息每股19港仙,董事会建议不派发末期股息(2018/19年度:65港仙)[20][21] - 集团总营收为7963.1百万港元,较上一年度的8493.9百万港元下降6.2%[39] - 毛利率降至9.2%,上一年度为14.4%[40][42] - 行政费用增加8.1%,达到481.4百万港元,上一年度为445.5百万港元[41][42] - 所得税费用减少68.9%,降至39.9百万港元,上一年度为128.5百万港元[43] - 集团股权持有人应占溢利减少87.1%,降至73.6百万港元,上一年度为569.9百万港元[43] - 香港分类业绩下降43.2%,降至491.5百万港元,上一年度为866.0百万港元[44][49] - 中国内地业绩下降51.3%,降至77.3百万港元,上一年度为158.9百万港元[44][49] - 集团每股基本溢利减少86.7%,降至0.13港元,上一年度为0.98港元[45][50] - 2020年3月31日公司流动比率为0.5(2019年3月31日:0.8),现金比率为0.2(2019年3月31日:0.5)[70] - 2019/20财年公司股本回报率为3%(2018/19财年:18%),资产回报率为1%(2018/19财年:8%)[70] - 回顾年度公司资本开支(不包括使用权资产)为4.87亿港元(2018/19财年:2.9亿港元)[70] - 截至2020年3月31日,公司尚未行使的资本承担为4.49亿港元(2019年3月31日:5.8亿港元)[70] - 截至2020年3月31日,公司向金融机构提供担保附属公司信贷额约9.45亿港元(2019年3月31日:9.15亿港元)[72][76] 业绩公布与派息时间 - 公司2019年11月26日公布中期业绩,2020年6月15日公布全年业绩[10] - 公司2019年12月27日派付每股19港仙中期股息,末期股息为无[10] - 公司2020年9月3日举行股东周年大会,8月31日至9月3日股份暂停过户[10] 业务经营环境影响 - 2019/20年度在中美贸易战的不确定性笼罩下拉开序幕,削弱了消费者信心,使他们对价格更敏感[12] - 2020年1月,新冠肺炎疫情可能演变成全球疫症,对香港多个行业包括饮食业带来沉重打击[12] 各条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集团速食餐饮业务受影响最大,休闲餐饮业务需求急跌,机构饮食业务和学校午膳餐饮业务也受冲击[12] - 中国内地业务在疫情爆发前表现相对稳健,门店数目有所增加[12] - 集团内地业务在疫情爆发前表现相对强劲,分店网络迅速扩展[20][21][30] - 速食餐饮和机构饮食业务收入下降5.2%,降至5938.8百万港元,上一年度为6264.4百万港元,占集团2019/20年度总收入的74.6%[47][51] - 速食餐饮业务中,大家乐快餐及一粥面同店销售分别录得6%及7%负增长[48][51] - 大家乐快餐开设7间新门店,年末经营162间门店(2019年3月31日:162)[54][56] - 一粥麵开设6间新门店,财政年度末门店数达45间(2019年3月31日:49)[54][56] - 休闲餐饮业务整体收入年内下跌14.0%至77920万港元(2018/19年度:90580万港元),年末经营62间门店(2019年3月31日:60)[56][57] - 泛亚饮食取得7项新合约,年末营运单位达87个(2019年3月31日:87)[55][56] - 上海姥姥年内开设2间门店,年末经营13间门店(2019年3月31日:12)[59][60] - 米線陣年内开设4间门店,年末经营20间门店(2019年3月31日:17)[59][60] - The Spaghetti House年内开设3间新门店,年末经营8间门店(2019年3月31日:7)[60][61] - Oliver's Super Sandwiches年内开设4间新门店,年末经营16间门店(2019年3月31日:13)[60][61] - 中国内地业务收入下跌5.4%至10.9亿港元(2018/19财年为11.519亿港元)[62] - 华南快餐业务收入减少1.5%至人民币9.213亿元,同店销售录得负增长5% [62] - 财政年度末公司在中国内地经营114间门店(2019年3月31日为107间),年内开设14间新门店 [62] - 截至2020年3月31日,公司在香港有356家门店,中国内地有114家门店[68] 业务应对策略 - 集团正积极与业主检讨租赁协议,以优化未来的成本结构[14] - 集团引入先进科技,提高员工生产力,改善工作环境和提升员工工作满足感[14] - 集团协助顾客使用自助点餐机、推广网上点餐及外卖速递服务,适应新社交互动模式[14] - 集团对业务进行内部重整,调整菜式及更新餐单,增加外卖选择[14] - 集团管理层在艰难时期保持冷静,提出具前瞻性方案[14] - 集团已成立50年,未来将适应新市场环境,为顾客提供安全用餐环境和健康菜品[14][16][18] - 速食餐饮业务自第二季度缩减营运开支,积极管理人力资源和生产力,并重新商议租金条款[53] - 休闲餐饮业务采取弹性营运时间、短暂关闭门店等措施适应营商环境[58][60] - 公司确立保障生命和生计划两目标,推行双管齐下发展策略应对疫情后课题 [63][66] - 公司采取措施保障员工和顾客健康,对营运流程和餐厅设施改革,探索健康层面新机遇 [64][67] - 公司积极调整业务适应市场新需求,采用先进技术,引入外卖速递专柜处理网上订单 [65][67] - 公司探索新科技调整和改良业务模式以应对日后经营环境 [65][67] - 公司认为保障各方努力将提升作为负责任企业公民形象 [65][67] - 回顾年度是休闲餐饮业务整合期,公司委聘顾问研究提高生产力方案 [62] - 公司持续优化特许经营品牌业务模式,探索未来扩展潜力 [62] - 公司将持续控制人力和租金成本,包括调整租约[74] - 公司将审慎完善业务策略、调整营运模式,严格控制人力资源及租金成本[78] - 公司将把握网上及手机点餐趋势,增加外卖自取和外送选择[78] - 公司应用新科技推动点餐及服务发展,提高生产力和效率[78] - 公司凭超50年经验,有信心度过困境[78] 人员与组织相关 - 截至2020年3月31日,公司员工总数为18,832人,2019年3月31日为19,110人[69][71] - 罗开光64岁,1982年加入集团,1990 - 2016年4月为执行董事,1997年12月 - 2012年3月任行政总裁,2012年4月 - 2016年3月任首席执行官,2016年4月起为非执行董事并任公司主席[79][82] - 罗碧灵67岁,1982年加入集团,1990 - 2016年9月、2017年12月 - 2019年4月为执行董事,2016年9月 - 2017年12月、2019年4月起为非执行董事[80][82] - 陈裕光68岁,1984年加入集团,1988年任公司董事,1989 - 1997年任行政总裁,1997 - 2012年任执行主席,2012年4月起为非执行董事,2012年4月 - 2016年3月任公司主席[83][85] - 许栋华66岁,1984年加入集团,1997年起任非执行董事,现为审核委员会成员[86][89] - 蔡毅敏62岁,1994年起任独立非执行董事,任薪酬委员会主席,有超39年房地产行业经验[87] - 李国成70岁,1994年起任独立非执行董事,任提名委员会主席,在投资银行等领域经验丰富[88] - 蔡涯棉62岁,自1994年起担任公司独立非执行董事,从事房地产业逾39年[90] - 李国星70岁,自1994年起担任公司独立非执行董事,在投资银行等领域具广泛经验[90] - 郭琳广64岁,2004年7月起担任公司独立非执行董事,为多委员会成员[91][92] - 区啸翔69岁,2013年1月起担任公司独立非执行董事,在会计界有逾40年经验[93] - 罗德承58岁,1996年加入集团,1998年起任执行董事,2016年4月起任首席执行官[94][97] - 罗名承46岁,2010 - 2016年3月为非执行董事,2016年3月起为执行董事[96][97] - 区啸翔曾于2007年12月至2008年12月出任香港会计师公会会长[93] - 罗德承持有多所大学学位,包括电子工程学士、医学物理硕士和博士学位等[94][97] - 罗名承持有多伦多大学文学士学位和香港中文大学行政人员工商管理硕士学位[96][97] - 罗德承和罗名承分别为多家有公司股份权益披露义务公司的董事[95][97][98] - 梁可婷女士49岁,2019年2月加入集团,负责香港速食餐饮业务[99][101] - 杨斌先生49岁,2016年2月加入集团,负责中国内地及澳门餐饮业务[100][101] - 林明丰先生51岁,2015年4月加入集团,负责香港特色及休闲餐饮业务[102][105] - 吴子超先生49岁,2013年10月加入集团,负责供应链管理[103][105] - 林洪进先生56岁,2011年1月加入集团,担任首席财务官[104][105] 公司治理相关 - 截至2020年3月31日,公司遵守企业管治守则所有守则条文[108][109] - 董事局由10名成员组成,包括4名非执行董事、4名独立非执行董事和2名执行董事[111][113] - 董事局定期评估表现,上一次评估于2018年6月经外部专业顾问进行[110][112] - 公司有四名独立非执行董事,已获其各自就独立性作出的年度确认,提名委员会认为他们独立[119][121] - 主席和首席执行官分别由罗开光先生和罗德承先生担任,职责在董事会章程中明确[115][117] - 董事会由执行董事与非执行董事组成,结构均衡[114][116] - 公司制定董事会多元化政策,通过考虑系列可计量目标达成和保持成员多元化[120][122] - 公司采纳特定程序物色、评估及提名董事会人选,提名以用人唯才为原则[121][123] - 获委任填补临时空缺的董事须在获委任后首个股东大会上获股东推选,所有董事最少每三年轮值告退一次并可连选连任[125][128] - 新委任董事获全面就职资料,外聘法律顾问会与其会晤确保其知悉董事职责[126][129] - 高级管理人员及公司秘书定期向董事提供集团业务发展及法规变动最新资料,公司定期为董事安排培训及简介会[127][129] - 公司鼓励董事参与外部机构举办的持续发展课程并承担费用,董事须定期提供培训记录[130] - 公司购买全面董事及高级管理人员责任保险,为公司、董事及高级管理人员提供保障[114][116] - 董事会职责包括审批集团战略与业务计划及财务预算等多项重要事项[131][132] - 董事会将管理集团日常事务权力授予管理局,管理局以CEO为首[133][134] - 董事会设立提名、薪酬和审核委员会协助履行职能[136][140] - 提名委员会由5名董事组成,多数为独立非执行董事[137][138][141] - 提名委员会年内召开1次会议,对董事会结构等事项进行
大家乐集团(00341) - 2020 - 中期财报
2019-12-06 08:00
公司整体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公司2019/20财年上半年收入为42.638亿港元,较去年同期增加1.6%[6] - 公司股东应占溢利减少34.5%至1.497亿港元[6] - 截至2019年9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收入增加1.6%至42.638亿港元(2018年:41.985亿港元)[9][10] - 截至2019年9月30日止六个月毛利率下跌至11.7%(2018年:13.4%)[11][13] - 截至2019年9月30日止六个月行政费用上升8.5%至2.599亿港元(2018年:2.395亿港元)[12][14] - 2019年原材料及包装成本为11.886亿港元,占收入27.9%;员工成本为13.896亿港元,占收入32.6%;租金成本为5.311亿港元,占收入12.5% [15] - 2018年原材料及包装成本为11.54亿港元,占收入27.5%;员工成本为13.416亿港元,占收入32.0%;租金成本为5.26亿港元,占收入12.5% [15] - 其他净(亏损)/收益减少1280万港元,物业、厂房及设备减值亏损增加820万港元[17] - 截至2019年9月30日止六个月,集团股权持有人应占溢利减少34.5%至1.497亿港元[17] - 2019年9月30日止六个月,香港分类业绩下跌21.2%至2.982亿港元,中国内地分类业绩下跌6.3%至7370万港元[17] - 截至2019年9月30日止六个月,集团每股基本溢利减少34.5%至25.81港仙[17] - 截至2019年9月30日,集团员工从19110人增至20337人[23] - 截至2019年9月30日,公司共有20337名员工,较2019年3月31日的19110名有所增加[26] - 截至2019年9月30日,公司录得净现金约5.53亿港元,可动用银行信贷额为7.85亿港元[27] - 截至2019年9月30日,公司流动比率为0.6(2019年3月31日:0.8),现金比率为0.3(2019年3月31日:0.5)[27] - 公司在回顾期内资本开支(不包括使用权资产)为2.75亿港元(2018年:1.43亿港元)[27] - 截至2019年9月30日,公司尚未行使的资本承担(不包括使用权资产)为3.23亿港元(2019年3月31日:5.8亿港元)[27] - 截至2019年9月30日,公司向财务机构提供担保附属公司信贷额约9.45亿港元(2019年3月31日:9.15亿港元)[28][30] - 2019年上半年,公司收入为42.63787亿港元,较2018年同期的41.98526亿港元增长1.55%[75] - 2019年上半年,公司期内溢利为1.50344亿港元,较2018年同期的2.29558亿港元下降34.51%[75] - 2019年上半年,每股基本溢利为25.81港仙,较2018年同期的39.41港仙下降34.51%[72] - 2019年上半年,公司拟派中期股息1.11284亿港元,较2018年同期的1.11253亿港元增长0.03%[76] - 截至2019年9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期内溢利为150,344千港元,2018年同期为229,558千港元[78] - 转换海外附属公司之汇兑差额,2019年为(24,110)千港元,2018年为(51,681)千港元[78] - 按公平值列入其他全面收入之金融资产的公平值亏损,2019年为(18,370)千港元,2018年为(7,144)千港元[78] - 期内总全面收入,2019年为107,864千港元,2018年为170,733千港元[78] - 应占期内总全面收入中,本公司股权持有人2019年为107,261千港元,2018年为169,886千港元;非控制性权益2019年为603千港元,2018年为847千港元[78] - 2019年4月1日经重列结余中,股本为58,554千港元,股份溢价为616,811千港元[80] - 截至2019年9月30日止六个月,期内溢利使保留溢利增加149,741千港元[80] - 截至2019年9月30日止六个月,总全面(亏损)╱收入为107,864千港元[80] - 雇员股份奖励计划–雇员服务价值为13,027千港元[80] - 2019年9月30日结余中,股本为58,570千港元,股份溢价为621,122千港元[80] - 2018年4月1日股本结余为58,554千港元,股份溢价为616,811千港元,公司股权持有人应占总计为3,569,681千港元,股权总计为3,573,500千港元[82] - 采纳香港财务报告准则16使其他储备减少730千港元,保留溢利减少224,770千港元,总计减少225,500千港元,非控制性权益减少980千港元,股权总计减少226,480千港元[82] - 2018年4月1日经重列后股权总计为3,347,020千港元[82] - 2018年4 - 9月期内溢利为228,711千港元,非控制性权益为847千港元,总计229,558千港元[82] - 截至2018年9月30日止六个月总全面收入为169,886千港元,非控制性权益为847千港元,总计170,733千港元[82] - 2019年经营业务营运产生的净现金为922,215千港元,已付香港利得税21,276千港元,已付海外税项10,489千港元,经营业务产生的净现金为890,450千港元[84] - 2019年投资活动中,添置物业、厂房及设备支出290,546千港元,出售物业、厂房及设备所得款240千港元,已收上市投资股息12,246千港元,已收利息9,304千港元,用于投资活动的净现金为272,624千港元[84] - 2019年融资活动中,行使股份期权发行股份所得款净额3,601千港元,购买股份奖励计划持有之股份支出40,631千港元,已付股息377,011千港元,支付租赁负债474,941千港元,用于融资活动的净现金为888,982千港元[84] - 2019年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减少271,156千港元,期初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835,537千港元,外币汇率转变影响为11,688千港元,期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552,693千港元[84] - 2018年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减少171,771千港元,期初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801,240千港元,外币汇率转变影响为33,151千港元,期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596,318千港元[84] - 截至2019年9月30日,集团流动负债超出流动资产6.77亿港元,3月31日为3.78亿港元[91][92] - 截至2019年9月30日,公司总资产为66.80711亿港元,较2019年3月31日的69.64547亿港元下降4.07%[66] - 截至2019年9月30日,非流动资产为56.09655亿港元,较2019年3月31日的56.61618亿港元下降0.92%[66] - 截至2019年9月30日,流动资产为10.71056亿港元,较2019年3月31日的13.02929亿港元下降17.80%[66] - 截至2019年9月30日,公司总负债为37.94007亿港元,较2019年3月31日的37.84693亿港元上升0.24%[68] - 截至2019年9月30日,非流动负债为20.45949亿港元,较2019年3月31日的21.03917亿港元下降2.75%[68] - 截至2019年9月30日,流动负债为17.48058亿港元,较2019年3月31日的16.80776亿港元上升3.99%[68] - 2019年截至9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收入为42.64亿港元,销售成本为37.65亿港元,毛利为4.99亿港元[110] - 2019年采用HKFRS 16后,公司营运溢利为2.35亿港元,较采用前的1.83亿港元增长28.95%[110] - 2019年采用HKFRS 16后,公司期内溢利为1.50亿港元,较采用前的1.55亿港元下降2.78%[110] - 2019年截至9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营运产生之现金为9.22亿港元,较2018年经重列的9.90亿港元下降6.87%[114] - 2019年采用HKFRS 16后,公司经营业务产生之净现金为8.90亿港元,较采用前的4.16亿港元增长114.05%[114] - 2019年采用HKFRS 16后,公司用于融资活动之净现金为8.89亿港元,较采用前的4.14亿港元增长114.75%[114] - 2019年采用HKFRS 16后,公司除税前溢利为1.88亿港元,较采用前的1.92亿港元下降2.02%[110] - 截至2018年9月30日止六个月偿付租赁负债的现金付款46710万港元须在重列的简明综合现金流量表中由经营业务重新划分至融资活动[116] - 根据新定义,截至2019年9月30日止六个月分类业绩减少380.9万港元[118] - 根据新定义,截至2018年9月30日止六个月分类业绩减少1064.8万港元[118] - 2019年9月30日,公司按公平值列入其他全面收入的上市股权投资额为135,732千港元(未经审核)[129] - 2019年3月31日,公司按公平值列入其他全面收入的上市股权投资额为154,102千港元(已审核)[130] - 截至2019年9月30日止六个月,香港总分类收入为3,653,887千港元,中国内地为668,629千港元,集团为4,322,516千港元[136] - 截至2019年9月30日止六个月,香港外部收入为3,651,922千港元,中国内地为611,865千港元,集团为4,263,787千港元[136] - 截至2019年9月30日止六个月,香港分类业绩为298,158千港元,中国内地为73,743千港元,集团为371,901千港元[136] - 截至2018年9月30日止六个月,香港总分类收入为3,609,494千港元,中国内地为652,770千港元,集团为4,262,264千港元[140] - 截至2018年9月30日止六个月,香港外部收入为3,607,843千港元,中国内地为590,683千港元,集团为4,198,526千港元[140] - 截至2018年9月30日止六个月,香港分类业绩为378,401千港元,中国内地为78,678千港元,集团为457,079千港元[140] - 2019年9月30日止六个月,香港使用權資產–物業折舊開支為391,525千港元,中国内地为38,753千港元,集团为430,278千港元[142] - 2018年9月30日止六个月,香港使用權資產–物業折舊開支為386,552千港元,中国内地为36,246千港元,集团为422,798千港元[142] - 2019年9月30日止六个月,香港租賃負債之財務成本為45,245千港元,中国内地为11,380千港元,集团为56,625千港元[142] - 2018年9月30日止六个月,香港租賃負債之財務成本為45,483千港元,中国内地为11,933千港元,集团为57,416千港元[142] - 截至2019年及2018年9月30日止六个月,无单一外部顾客交易产生占集团总收入10%或以上的收入[145] - 2019年和2018年截至9月30日止六个月,集团分类业绩分别为371,901千港元和457,079千港元[149] - 2019年和2018年截至9月30日止六个月,折旧及摊销(使用权资产–物业之折旧除外)分别为-184,951千港元和-183,598千港元[149] - 2019年截至9月30日止六个月,物业、厂房及设备减值亏损为8,199千港元,2018年无此项亏损[149] - 20
大家乐集团(00341) - 2019 - 年度财报
2019-07-04 08:31
公司整体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19年公司收入为8493883千港元,较2018年的8427399千港元增长0.8%[16] - 2019年公司股权持有人应占溢利为590285千港元,较2018年的458055千港元增长28.9%[16] - 2019年公司资产总值为4494090千港元,较2018年的4616329千港元下降2.6%[16] - 2019年公司资产净值为3421750千港元,较2018年的3573500千港元下降4.2%[16] - 2019年公司每股基本溢利为1.02港元,较2018年的0.79港元增长29.1%[16] - 2019年公司每股中期及末期股息为84港仙,较2018年的81港仙增长3.7%[16] - 2019年公司每股资产净值为5.84港元,较2018年的6.10港元下降4.3%[16] - 公司年度收入为84.94亿港元,较上财政年度增加0.8%,股东应占溢利上升28.9%至5.9亿港元[30][31] - 2018/19财年公司收入增长0.8%至8493.9百万港元,2017/18财年为8427.4百万港元[43][44] - 毛利率从2017/18财年的12.4%上升至13.4%,原材料和包装成本收入占比从28.5%降至27.5%[45] - 其他净溢利/(亏损)上升31.4百万港元,物业、厂房及设备减值亏损减少29.5百万港元至3.5百万港元[45] - 行政费用减少2.4%至447.8百万港元,以股份支付的酬金开支减少27.4百万港元[46][52] - 所得税费用增加6.4%至129.8百万港元,撇除股息预扣税则上升24.7%[47][53] - 股权持有人应占溢利增加28.9%至590.3百万港元,主要因营运效率和利润率提高[48][54] - 香港分类业绩增加11.7%至884.7百万港元,中国内地业务业绩增长19.1%至162.0百万港元[49][54] - 每股基本溢利增加29.1%至1.02港元[50][55] - 截至2019年3月31日,集团员工总数为19110名,上一年度为18940名[75][77] - 截至2019年3月31日,公司录得净现金约8.36亿港元,可用银行信贷额度为7.82亿港元[79][81] - 2019年3月31日,公司流动比率为1.4(2018年3月31日:1.4),现金比率为0.9(2018年3月31日:0.9)[79][81] - 2018/19财年公司股本回报率为17%(2017/18财年:13%),资产回报率为13%(2017/18财年:10%)[79][81] - 回顾年度内,公司资本支出为2.9亿港元(2017/18财年:4.62亿港元)[80] - 截至2019年3月31日,公司未行使的资本承担为5.8亿港元(2018年3月31日:4.8亿港元)[80] - 截至2019年3月31日,公司向金融机构提供担保附属公司信贷额约9.15亿港元(2018年3月31日:4.15亿港元)[80] - 截至2019年3月31日止年度,集团收入稳定,股东应占溢利强劲增长[187][189] - 年内已派中期股息每股19港仙,董事会建议派末期股息每股65港仙,约3.80603亿港元[190] - 截至2019年3月31日,公司可供分配储备约为8.54794亿港元[190] - 截至2019年3月31日止年度,集团五大客户或供应商占营业额或采购额分别少于30%[190] 公司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香港速食餐饮及机构饮食业务收入占比73.8%,香港休闲餐饮业务收入占比10.7%,中国内地业务收入占比13.6%,其他业务收入占比1.9%[37] - 截至2019年3月31日,营运单位总数为465个,其中香港速食餐饮及机构饮食新分店3家,香港休闲餐饮新分店16家[39] - 速食餐饮和机构饮食业务收入略跌0.6%至6264.4百万港元,占2018/19财年总收入73.8%[56][57] - 大家乐快餐同店销售增长持平,年内开1间新店,年末门店162间(2018年3月31日:167间),计划未来数月开7间新店[59] - 一粥一面同店销售增长2%,年末门店49间(2018年3月31日:50间),28间门店推出晚膳送餐服务[61] - 泛亚饮食年末运营单位87个(2018年3月31日:81个),活力午餐连续十四年成香港最大学童午膳供应商[61] - 休闲餐饮业务收入9.058亿港元,较去年上升2.7%(2017/18年度:8.82亿港元),年末经营60间门店(2018年3月31日:68间)[62][64] - 上海姥姥年末经营12间门店(2018年3月31日:14间),米线阵年末经营17间门店(2018年3月31日:15间),年内开3家新店[63][64] - 意粉屋年末经营7间门店(2018年3月31日:9间),利华超级三文治年末经营13间门店(2018年3月31日:15间)[65][66] - 中国内地业务收入11.519亿港元,增长7.0%(2017/18年度:10.762亿港元),同店销售增长2%[67] - 中国内地业务年内开16间新店,年末门店107间(2018年3月31日:97间),计划2019/20财年再开20间新店[68] - 中国内地业务收入增长7.0%至11.519亿港元,上一年度为10.762亿港元,同店销售增长2%[69] - 回顾年度内中国内地增设16间新店,门店数目较去年增加一倍,年末门店数达107间,上一年为97间,计划2019/20年度增设20间新店[69] - 集团堂食业务稳定增长,线上营销线下外送(O2O)业务健康增长,业务模式仍专注堂食[70][72] - 核心速食餐饮业务专注改善“顾客旅程”及科技升级[187][189] - 休闲餐饮业务因品牌发展为集团利润带来大幅贡献[187][189] - 内地业务加速开设新店并持续稳健增长[187][189] 公司业绩公布及股息派付相关 - 公司中期业绩于2018年11月26日公布,全年业绩于2019年6月14日公布[17] - 公司建议末期股息为每股65港仙,于2019年9月18日派付[17] - 建议派发末期股息每股65港仙(2017/18年度:63港仙),年内总派息率为83.3%[30][31] - 董事局建议派发末期股息每股65港仙,年内总派息率为83.3%[51][55] 公司发展策略及市场相关 - 中国市场尤其是大湾区是公司过去一年增长的关键驱动力[21] - 公司计划把资源集中投放于内部培训,以加强储备人才的实力[22][23] - 科技是公司在香港本土市场和大湾区脱颖而出的关键,电子渠道业务占比将日益重要[25][27] - 公司将继续透过「顾客旅程」来提升顾客体验,保持香港市场领导地位,为大湾区快餐行业发展作贡献[25][28] - 公司速食餐饮和机构饮食业务致力提高营运效率,计划扩大分店网络规模[30][31] - 休闲餐饮业务成功发展主要品牌,对集团的利润贡献大幅增加[30][31] - 中国内地业务业绩稳健,将继续在华南地区加快网络拓展步伐[30][31] - 集团推出全新第六代(6G)概念店获顾客好评,还推出“客户服务大使”计划[70][73] - 集团新开发“虚拟门店”销售渠道,顾客可通过微信网上订餐,由京东物流支援送餐服务[70][73] - 集团通过提升“顾客旅程”彰显品牌差异,多品牌策略将扩大市场占有率[71][74] - 集团按促进社会共融、培育青年、推广可持续生活三个原则回馈社区[72][74] - 展望未来,公司预计香港市场保持稳健,中国内地市场是增长动力,将继续投资并拓展业务[82] 公司人员及董事局相关 - 罗开光63岁,1982年加入集团,1990 - 2016年4月为执行董事,1997年12月 - 2012年3月任公司董事总经理,2012年4月 - 2016年3月任首席执行官,2016年4月起为非执行董事[83] - 罗碧灵66岁,1982年加入集团,1990年起为执行董事,2016年9月 - 2017年12月为非执行董事,2019年4月起为非执行董事[83] - 陈裕光67岁,1984年加入集团,1988年任公司董事,1989 - 1997年任行政总裁,1997 - 2012年任执行主席,2012年4月起为非执行董事,2012年4月 - 2016年3月任公司主席[84][86] - 许栋华65岁,1984年加入集团,1997年起为非执行董事[87][90] - 蔡涯棉61岁,1994年起为独立非执行董事,任薪酬委员会主席及审核、提名委员会成员[88][91] - 李国星69岁,1994年起为独立非执行董事,任提名委员会主席及审核、薪酬委员会成员[89][91] - 罗开光、罗碧灵、陈裕光为亲属关系[83][86] - 陈裕光为多家上市公司独立非执行董事或非执行董事[85][86] - 李国星为多家上市公司非执行董事或独立非执行董事[89][91] - 蔡涯棉从事房地产业逾38年[88][91] - 郭琳廣先生63岁,2004年7月起任公司独立非执行董事[92][94] - 区啸翔先生68岁,2013年1月起任公司独立非执行董事,有逾40年会计界经验,曾于2007年12月至2008年12月任香港会计师公会会长[93][94] - 罗德承先生57岁,1996年加入集团,1998年起任执行董事,2015年9月任副首席执行官,2016年4月起任首席执行官[96][98] - 罗名承先生45岁,2010年起任非执行董事,2016年3月调任执行董事[99][102] - 梁可婷女士48岁,2019年2月加入集团,任行政总裁(速食餐饮业务),有超25年亚太区零售及快消行业经验[101][103] - 杨斌先生48岁,2016年2月加入集团,任行政总裁(中国),有超20年国际企业管理经验[104] - 公司董事局现由十名成员组成,包括四名非执行董事、四名独立非执行董事及二名执行董事[114] - 最近一次经外部专业顾问作出的董事局评核于2018年6月完成[114] - 罗碧灵女士自2019年4月1日起获调任为非执行董事[114] - 董事局主席为罗开光先生,首席执行官为罗德承先生,职责在董事局章程中明确[114][116] - 公司由董事局领导,负责带领及监督公司事务,促进公司发展[114] - 公司主席及首席执行官分别由罗开光先生及罗德承先生担任[118] - 公司有四名独立非执行董事,已就其独立性作出年度确认,提名委员会认为彼等属独立[120] - 获委任填补临时空缺之董事,须于获委任后首个股东大会上获股东推选;所有董事须最少每三年轮值告退一次,并符合资格膺选连任[122][124] - 公司董事局多元化政策考虑技能、专业经验、文化及教育背景等可计量目标以达成及保持成员多元化[121] - 董事局提名以用人唯才为原则,参考提名委员会制定的客观选择准则及公司业务与策略[121] - 新委任董事获全面就职资料,外聘法律顾问会确保其知悉董事职责[123] - 高级管理人员及公司秘书定期向董事提供集团业务发展及法规变动资料[123] - 公司鼓励董事参与外部持续发展课程并承担费用,董事须定期提供培训记录[125] - 年内非执行董事、独立非执行董事和执行董事均参与了多项培训,培训范畴包括业务发展、公司治理等[126] - 非执行董事及独立非执行董事的技能、专业知识和经验为董事局带来裨益,对集团业务方向和决策有独立判断和贡献[119] - 董事会职责包括审批集团战略、业务计划、财务预算等,还负责董事等人员的任免和薪酬等[127][128][129] - 董事会将集团日常事务管理权力授予管理局,管理局以CEO为首,成员包括执行董事等[130][131] - 董事会设立提名、薪酬和审核委员会,各委员会有书面职权范围并公布在港交所和公司网站[133][137] - 提名委员会由5名董事组成,多数为独立非执行董事,年内召开1次会议,审议2018年董事会评估结果等事项[134][135][136][138] - 薪酬委员会由4名董事组成,多数为独立非执行董事,主要负责就集团薪酬政策和架构等向董事会提建议[140] - 2018年9月7日公司股东大会进行董事重选[139] - 陈裕光先生于2018年10月8日获委任为薪酬委员会非执行董事[140] - 提名委员会认为现董事会架构、人数、组成及多元性适合集团发展[139] - 执行董事薪酬大部分与公司及个人表现挂钩,以符合公司长远利益[140] - 董事会授予管理局职责时会明确权限,且会不时检讨授权以切合集团业务需求[130][131] - 薪酬委员会年内举行2次会议,审议CEO雇佣合约更新及薪酬等事项[141][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