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绩下滑原因及应对措施 - 受海外通胀等原因引起的需求下滑影响,主要大客户还处于去库存进程,导致总体销售下滑较大,公司计提存货跌价准备,同时锂电产线固定资产折旧增加[4] - 针对目前情况,公司将持续推进中高端客户拓展,加快高倍率市场、便携储能市场、智能家居市场、超低温军工市场的技术开发和市场拓展;加强品质管控,提升产品直通率,强化成本管控能力;开展专项行动,推进精益管理[4] 存货管理 - 公司存货账面价值为7.9亿元,主要包括原材料9408万元,在产品及半成品3.8亿元,库存商品2.78亿元,发出商品3730万元[5] - 公司根据市场需求下滑情况,严格控制采购和生产节奏,积极有效控制库存,存货较年初下降20.88%[5] - 公司每季度末对存货进行全面清查和减值测试,2023年半年度计提减值准备的原因系原材料价格大幅下跌、产品销售价格下降和产能利用不充分的综合影响[5] 新产品开发 - 公司自主研发的INR21700-5.0SE产品,有效解决了高容量下难以兼顾"高功率和低温性能"的行业痛点,已获苹果MFI认证的Anker便携充电宝电芯订单[7] - 公司正在研发钠离子电池,未来可应用于低速两轮车等领域[9][10] 市场开拓 - 公司重点围绕电动工具、智能家居等倍率市场和便携式储能市场拼抢订单,稳存量、扩增量,在倍率市场、便携储能市场重点大客户开拓方面取得突破[6] - 公司锂电池业务完成国际国内一线品牌客户供应链导入,并部分批量供货,其中TTI是全球电动工具市场第一大品牌客户[8] 内部管理 - 公司增效降本,内部外部挖潜相结合,寻找增量,减少损失,提升利润空间;推进精细化管理,增强成本管控水平,减少过程浪费[6] - 公司采购管理体系较为成熟,对供应商管理、采购定价、采购流程以及原材料入库等过程进行严格控制,采取"计划采购"和"以销定采"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物料采购[10][11][12] 收购整合 - 公司收购聚和源后,将切入小型聚合物电池领域,进一步发挥资源整合优势,完善公司的业务布局,提升公司整体实力和市场竞争优势[13] 技术研发 - 公司紧跟行业技术发展趋势,实施差异化产品开发策略,推进产品技术开发和产品升级,在碱锰电池和锂电池方面取得技术进步[14]
长虹能源(836239) - 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