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与公司 * 纪要涉及的行业为全球电动车、动力电池及储能行业[1] * 纪要提及的公司包括电池制造商宁德时代、亿纬锂能、欣旺达、中创新航、鹏辉能源[11][30] 材料供应商科达利、当升科技、天赐材料、裕能科技、尚派科技、普莱德、富临精工、华友钴业[11] 固态电池相关企业肯定科技、上海洗霸、纳克诺尔[11] 以及上游资源企业如璞泰来、贝特瑞等[32] 核心观点与论据:全球需求与增长 * 全球电动车销量2025年预期上调至超2,100万辆,同比增长24%[1] 2026年预期2,500万辆,同比增长17%[1][3] * 中国市场2025年电动车销量预计1,650万辆,同比增长近30%[1][2] 2026年因购置税补贴减半,预计增速10%左右[2] * 欧洲市场2025年销量预计380-400万辆,同比增长至少30%[1][2] 2026年因新车型密集上市,预计保持30%以上增长[2][19] * 其他区域市场2025年预计150万辆,同比增长46%[1][2] 美国市场2025年预计微增,全年约170万辆[20] * 全球储能装机量2025年预计超300GWh,同比增长60%-70%[1][3] 发货量2025年预计500-550GWh[3] 2026年装机量和发货量均有望实现约40%同比增长[1][6] * 动力电池需求随之上修,2025年全球锂电需求预期从30%上调至40%[12] 2025年全球动力储能总需求预期调升至1,900GWh以上[24] 核心观点与论据:供需格局与价格趋势 * 动力电池和储能行业供需紧张,新增产能主要在2026年底或之后投放[1][4] 导致2025和2026年产能利用率提升[1][4] * 一线电池厂商已满产,二三线厂商利用率提升[1][4][9] 材料端一线厂商满产,二线厂商利用率明显提升[4] * 部分环节供不应求,散单价格上涨,例如六氟磷酸锂近期报价每吨上涨达五六千元[4] 储能电池价格已从去年的0.25元/Wh涨至0.28-0.30元/Wh[27] * 锂电池行业目前处于低盈利状态[8][26] 但材料端满产后涨价动力强,价格普遍呈现修复性上涨趋势[8] * 各环节产能利用率显著提升,基本在70%以上,六氟环节可达80%以上[26] 但除铜箔环节扭亏为盈、铁锂正极有所改善外,电解液和隔膜等环节仍处于低盈利水平[26] * 铁锂正极、六氟磷酸锂和隔膜环节涨价预期强烈[31][32] 预计铁锂正极明年涨价约1,000元/吨[31] 湿法隔膜预期联合提价约0.1元/片[32] 核心观点与论据:生产排产与市场表现 * 锂电池需求增加,8月排产增长约5-10%,9月环比增速超10%,预计10月整体排产增长5-10%[2][9] * 中国市场8月新能源汽车销量同比增长11%,9月主流车企销量同比增超20%[13] 纯电动汽车占比提升至60%以上[12][13] * 中国市场出口表现亮眼,1-8月出口超150万辆,同比增幅达90%[13] 2025年出口预期230万辆,同比增长80%[13] * 商用车市场8月销量超7万辆,同比增长46%[14] 目前渗透率约20%,未来有提升空间[14] 专用车平均单车带电量为160-170度电[15] * 电池行业整体产能利用率约75%,一线、二线公司达80%至90%[28] 宁德时代全球市场份额稳定在38%左右[28] 核心观点与论据:技术进展与上游资源 * 固态电池领域有进展,中科院和清华大学团队分别提出界面解决方案和新型电解质[10] 工信部中期验收预计10月完成,四季度催化剂较多[10][35] * 上游资源方面,金属钴价因刚果金控量上涨,可能存在从30万元/吨上涨至40万元/吨的空间[34] 碳酸锂价格近期触底回落至7万元/吨左右,预计2027年前后供需出现确定性拐点[34] 其他重要内容 * 储能领域受季节效应影响较小,将保持紧张态势,订单排至2025年底并可能延续至2026年中旬[9][27] * 主流电池企业业绩预期调高,宁德时代2026年业绩预期调高到850亿元,亿纬锂能调高到80亿元[30] * 头部材料公司通过调整产品结构(如提高高端涂碳箔、单壁碳纳米管占比)以提升盈利水平[33]
电动车10月报:动储产销两旺,量利双升,继续强推锂电和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