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固态电池设备:产业化逐渐清晰,固态电池设备受益
先导智能先导智能(SZ:300450)2025-09-26 02:28

行业与公司 - 行业:固态电池设备行业[1] - 涉及公司:先导智能、银河科技、绿源亨、海目星、纳科诺尔、曼斯特、宏工、德龙激光、航可科技、华自科技[1][2][3][7][10] 核心观点与论据 固态电池产业化与产业链重构 - 固态电池量产将重构锂电池产业链 设备投资周期前置[1][2] - 固态设备落地周期早于材料环节 应优先关注固态设备发展[2][11] 性能优势 - 能量密度和安全性显著提升 满足工信部GB38,031-2025新标准(不起火、不爆炸)[1][4] - 热失控起始温度远高于液态电池(固态材料200-600摄氏度 vs 液态材料约150摄氏度)[1][4] - 在安全性、高能量密度及长寿命方面优于液态电池[2][11] 生产工艺与设备需求变化 - 生产工艺类似"三明治"结构 去除注液环节 需干法生产正负极极片及干法/湿法成膜 并堆叠封装[1][5] - 前道干法电极、固态变压器等设备需求增加[1][2] - 后道化成分容设备因压力和温度提升(压力可能提升10倍以上)单件价值量增加[1][2] - 化成时间延长 需要更多并行设备[1][3] - 涉及德国连轧机、激光机成型及等离子体喷涂技术[1][6] - 航可科技和华自科技正在开发充放电脉冲一体机[1][6] 工序价值与关键环节 - 前道工序(混料、涂布、滚压)价值占比约40% 中道40% 后道20%[2][8] - 前道工序对纳米级分散、粘结剂纤维化和温度控制要求高[2][8] - 混料需实现纳米级均匀分散和粘结剂纤维化 控制温度以避免材料物性变化[8] - 涂布需从单面涂布发展到双面涂布 实现超薄涂层均匀制备[8] - 滚压需解决固固界面致密化问题 对表面粗糙度有严格要求[8] - 中道等价设备是关注焦点 国内外多家公司研发生产[2][9] - 高压化成过程压力要求显著提升(从3-5吨增至30-50吨甚至更高)对压力控制一致性要求更高[2][9] 供应商格局与投资机会 - 整线解决方案供应商(如先导智能、银河科技、绿源亨和海目星)确定性更高[1][2][3][7] - 专注单一环节公司(如宏工和德龙激光)弹性更高[1][3] - 先导智能在固态电池设备环节确定性最高[1][10] - 银河科技和海目星因估值较低和订单表现良好值得关注[1][10] - 纳科诺尔、曼斯特等专注于特定步骤[2][7] 其他重要内容 - 固态电池制造过程复杂 对材料及设备要求更高[2][11] - 银河科技表现出色 海目星在空载电源设备及半导体PCB芯片生产可能有进展[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