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器械及医疗服务行业观点更新 20250923 关键要点总结 涉及的行业与公司 行业 * 医疗器械及医疗服务行业 [1] * 细分领域包括高值耗材、医疗设备、IVD(体外诊断)、消费类医疗服务、严肃类医疗服务 [2][9][10][16] 公司 * 高值耗材公司:惠泰医疗、迈普医疗、春立医疗、心脉医疗、乐普医疗、微创医疗 [1][9][12][14] * 医疗设备及上游公司:美好医疗、英科医疗、海泰新光、联影医疗、万东医疗、迈瑞医疗、开立医疗 [1][3][4][11] * IVD公司:新产业 [10][12] * 消费医疗服务公司:爱尔眼科、通策医疗 [16] * 综合医院:国际医学、海吉亚医疗、美中嘉和 [19][21] * 创新及18A公司:硅尚通强、微创医疗、昆博医疗、百心安、健世医疗、先瑞达医疗、心玮医疗、沛嘉医疗、微创机器人 [12][14][15] * 其他细分龙头:翔宇医疗、安杰思、澳华内镜、艾博医疗、鱼跃医疗 [11][21][22] 核心观点与论据 行业整体趋势与业绩表现 * 医疗器械板块在经历四年下跌后于2025年出现明显拐点 二季度环比一季度 器械板块尤其是耗材和设备有显著增速改善 [2] * 预计三季度和下半年业绩改善较为明显 将有一批高增长或利润端增长快速的公司 [2] * 上半年整个板块业绩承压 但高值耗材和设备表现相对较好 下半年多数公司预计呈现前低后高趋势 [2] * 港股医疗器械板块创新产品催化显著 18A公司商业化表现良好 [2] * 消费类医疗服务二季度表现优于严肃类 爱尔眼科增速最高 [2][16] * 医疗服务板块整体处于历史估值水平的较低分位 当前市盈率大约处在过去五年估值水平的20%分位 过去十年仅为10%分位 [18] 细分领域表现与展望 * 高耗材板块二季度比一季度有所改善 预计三季度会进一步提升 受益于集采影响减弱及新品放量 [1][9] * 医疗设备板块在2024年四季度开始看到招标拐点 2025年上半年整体业绩承压 但二季度部分公司表现不错 预计三季度包括联影、迈瑞、开立等公司的业绩拐点逐步出现 [4] * IVD板块在第二季度因政策因素承压 第三季度仍面临压力 化学发光行业需要等待量价企稳的拐点 预计四季度或明年整个行业趋势会更为明朗 [10] * 综合医院收入普遍下滑超过10% 因人工、房租、装修摊销等成本刚性部分占比较高 收入下降导致利润下滑幅度更大 [19] 出海战略与国际化 * 出海是中国医疗器械公司打开第二增长曲线的关键战略 国内政策压力及国产化竞争促使企业积极拓展海外市场 [1][5] * 中国制造业优势使得创新器械具备改进产品能力 工程师红利及产业链优势 并购活动也相对活跃 [2][5] * 高值耗材及IVD等领域已经具备一定海外市场比例 [5] * 中国龙头企业通过推出差异化竞争优势产品或全球首款产品 实现海外业务高增长 未来国际业务占比将超过国内 [13] * 鱼跃医疗海外业务增长迅速 2025年上半年出海业务占比达到10%-15% 预计未来几年海外收入占比将逐渐提高 [21][22] 投资机会与重点关注公司 * 长期投资机会主要来自出海及中国制造业优势 [1] * 建议关注三季度业绩环比和同比改善较多 以及2026年相比2025年加速增长的公司 [2] * 医疗设备上游公司如美好医疗、英科医疗、海泰新光等在三季度迎来拐点 同比和环比均呈现高增长趋势 [1][3][4] * 前沿技术领域如脑机接口、AI医疗、手术机器人和外骨骼机器人潜力巨大 例如翔宇医疗的脑机接口产品和安杰思及澳华内镜在手术机器人方面的布局 [11] * 明年有望加速增长且低估值的公司包括:美好医疗(选单管理及新业务驱动)、微创医疗和乐普医疗(医美和减肥药领域)、新产业(国内四季度行业可能迎来拐点)、亿纬科技(多个成长性业务驱动)、英科医疗(东南亚手套产能释放)、迈瑞医疗(三季度迎来业绩拐点)、鱼跃医疗(消费复苏及海外高增长) [12] * 港股18A公司通过供应链优化和降本增效 从2025年至2027年陆续实现扭亏 并进入利润快速释放阶段 低估值状态体现更大的投资弹性空间 [15] 其他重要信息 * 硅尚通强预计全年利润从1.5亿人民币上调至1.7亿人民币 [14] * 微创医疗2025年亏损从2024年2.7亿美金缩窄至不超过5500万美金 [14] * 爱尔眼科通过推出新的屈光手术术式 2025年上半年屈光手术客单价同比提升 通策医疗种植牙客单价也有所回升 [16] * 爱尔眼科2025年PE为29倍 估值处于历史低位 [16][17] * 医保支付改革处于深化阶段 对医院端影响明显 预计未来一段时间内将持续影响行业整体表现 [20] * 鱼跃医疗现金流非常好 资产负债率低且无负累 是家用医疗器械国产品牌中的领军企业 [22]
医疗器械及医疗服务行业观点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