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国产人形机器人:技术突破领航 产业蓝图初展
机器人机器人(SZ:300024)2025-09-24 09:35

行业与公司 * 行业为人形机器人产业 公司包括语数智源 优必选 小鹏 小米 比亚迪 广汽 奇瑞 华为 阿里巴巴 乐聚富力 普渡科技 智源 乐趣 星海图 富力业 银河通用 美团 联想 百度 北汽 理想 赛力斯 君胜电子 豪能股份 沪光股份 荣盛科技 中金股份 双银 宁波华翔 富宁精工[1][2][4][6][8][9][10][11][12][13][14][15][16][17][18] 核心观点与论据 * 人形机器人产业化加速 预计2025年进入量产元年 头部企业已实现小批量交付 全年销量预计超千台[1][2] * 政策支持人形机器人发展 工信部等15部门将其纳入未来产业重点 目标2025年初步建立创新体系 2027年形成安全可靠产业链[1][2] * 地方政府协同发力 北京 上海 深圳侧重高端研发和场景开放 重庆 成都聚焦供应链本地化与成本控制 重庆设立5亿元联合创新基金[1][2][3] * 资本涌入人形机器人领域 近三年投资超30亿元 产业基金投资超80亿元 联盟成员年均专利申请超千项 2025年1-7月投融资达108次 总额153.5亿元 天使轮及A轮占比超70%[1][2][3] * 车企通过技术复用和应用场景优势降低成本 但面临人才缺口 初创企业技术积累深厚 机制灵活 但受资本和产能限制 科技巨头具备大模型和生态整合优势 但硬件研发经验不足[1][4] * 2025年市场显著变化包括语数发布售价低于4万元的轻量级人形机器人 相较此前9.9万元大幅下降 并推出全球首创三分钟自主换电系统 预计交付500台工业版机器人 支援累计上线1000台机器人 新款07XX two下半年规模化出货[2][6][7] * 初创企业表现亮眼 优必选 智源 语数处于第一梯队 乐趣 普渡等依靠地方政府及行业龙头支持 富力业 银河通用等聚焦细分领域[8] * 商业化进展方面 2025年多家初创企业进入量产节点 预计全年销售超千台 优必选中标9000多万订单 并与居然之家签订500台仿真型机器人采购协议 智源中标7800万全尺寸人形机器人订单 语数中标4600多万小尺寸人形算力背包及五指灵巧手订单 上半年还中标同济大学 中国科技馆等科研教育项目[9] * 各公司应用领域优势包括优必选在工业场景具备高负载 高精度和系统协同能力 语数科技在性价比 灵活性及生态开放能力方面突出 普渡科技在商用服务领域具备程序行 全场景适应和智能交互能力[10] * 科技企业通过大模型与云端算力赋能行业 百度文心大模型提升优必选复杂任务规划效率 华为云与乐居合作推进鸿蒙系统适配 计划启动消费级试点 通过投资绑定生态 百度投资支援和星海图 阿里布局主机动力越站面的AI公司 美团聚焦配送场景 华为盘古大模型基于升腾transformer创新 通过多模态数据处理实现预训练知识迁移[11] * 具体产品进展包括优必选推出workers系列 实现工业场景突破 进入多机协同实训阶段 语数自研能力强 在四足机器人市场占据70%份额 2024年推出首款人形HH one及低成本强硬件优势的人形G一 产能爬坡中 智源形成多产品矩阵 包括远征系列 人形X1X2及四足绝尘C5 计划扩建第二工厂提高产能 乐趣基于鸿蒙系统开发接入华为盘古大模型 实现实时感知决策与交互能力领先 计划将终端售价降至十几万元 今年一月向北汽交付第100台全尺寸人型机器人[12][13] * 华为在具身智能和人形机器人领域的最新进展包括2024年3月华为云与乐趣签署战略协议 同年11月华为全球具身智能创业中心正式运营 与乐剧 中间兆威等16家企业签订企业合作备忘录 计划整合具身智能相关能力 建设具身智能大脑 小脑工具链等关键技术 技术投入涉及具身智能大模型 多模态大模型以及算力 小脑关键技术研发包括柔性自动化装配 柔性自动化测试 多机器人协同制造以及通用双臂精细制造[14] * 科技巨头竞争优势包括华为在技术生态整合和标准化能力方面优势较强 潜力较大 但商业化进程依赖合作伙伴 C端场景布局略滞后 阿里采用资本加场景双驱动模式 在量产和商业化落地能力上表现突出 但核心零部件国产化率不足 依赖外部供应链整合 小米在硬件垂直整合和成本控制上有优势 硬件自研及供应链管理能力突出 但AI算法和精细动作能力不足 量产进度稍微滞后[15] * 车企布局情况包括小鹏依托AI和智能制造 加速推进M机器人自研 计划2026年实现L3量产 小米于2022年推出simple one 预计2025年展示亦庄产线产品 奇瑞通过合作切入人形机器人领域 广汽发布第三代具身智能机器人go mate 核心零部件完全自主研发 比亚迪聚焦工业场景 全栈自研 加速产业落地 计划2025年投入1000至1500台日经机器人 投资1000亿元发展人工智能与汽车相结合的技术 理想基于AI自研战略 加码人形机器人的前瞻布局 2025年6月成立空间机器人创新事业部 赛力斯从2024年8月开始布局具身智能领域 但未与合作伙伴联合开展人形机器人合作[16] 其他重要内容 * 投资建议重视国产人形机器人主机厂产业链 行业0到1阶段关注头部主机厂如语数智源 优必选等明星初创企业 行业1到10阶段重点关注小鹏 小米等汽车主机厂 看好边际变化最大的硬件环节 如零销售传动方案 触觉传感构型VRV 轻量化以塑带钢万向节替代关节轴承等 关注国产机器人主机厂证券化过程 如语数预计2025年10月至12月提交上市申请文件 推荐关注君胜电子 豪能股份 沪光股份 荣盛科技 中金股份 以及双银 宁波华翔和富宁精工等公司[1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