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由第三方AI基于财新文章 https://a.caixin.com/2yc4VU5d 提炼总结而成,可能与原文真实意图存在偏差。不代表财新观点和立场。推荐点击链接阅读原文细致比对和校验。 涉及的行业与公司 * 能源行业(特别是电力、煤炭、油气、新能源)[5][6][9] * 电力设备与电网行业[17][27][30] * 化工与钢铁行业[19][78][82][83] * 评估与法律行业(涉及陕西榆林恒硕矿业评估案)[36][37][46] * 提及的公司包括国家能源集团、宝钢股份(600019 SH)、德勤、阿克苏诺贝尔等[17][82][84] 核心观点与论据 能源转型的宏观背景与目标 * “十五五”时期(2026–2030年)是中国实现2030年前“碳达峰”目标的最后五年,是能源转型的攻坚阶段和战略机遇期[5][7] * 中国承诺到2030年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量比2005年下降65%以上,能源领域占总碳排放70%以上,是减碳主战场[13][14] * 能源发展目标包括2030年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到25%左右(2024年为28 6%)[12][13] 能源结构调整与投资趋势 * 中国能源结构调整显著,2024年煤炭消费占比53 2%,较2015年下降10 8个百分点;清洁能源(含天然气)消费占比上升10 7个百分点至28 6%[12] * 2024年中国清洁能源投资规模达6250亿美元,占全球三分之一,较十年前接近翻倍[20] * 预期“十五五”期间中国风电、光伏年均新增装机超2亿千瓦,到2030年总装机规模较当前再翻一番,突破30亿千瓦[21] * 2024年风光总装机占比达42%,首次超过煤电,但发电占比仅为18%,凸显消纳问题[23][24] * 投资重心转向清洁能源,2024年中国可再生能源投资占电源投资比重超80%[20] 煤炭与化石能源的未来角色 * 煤炭角色加速从“主体能源”转向电力调峰、容量保障和能源安全[18] * 中国煤炭消费总量有望在2028年前后进入峰值平台期,持续约5-10年,“十五五”和“十六五”是转型关键期[20] * 化工用煤是主要增长点,过去几年消费量年均复合增长率(CAGR)达9 7%[19] * 国内石油消费预计2030年前达峰,汽油与柴油消费已达峰,石油将更多作为石化原料[26] * 天然气作为“过渡”能源,消费量预计稳步提升,2030年达6000亿立方米峰值平台期[26] 电力系统改革与市场建设 * 中国电气化率接近30%,高于欧美约22%的比例,“十五五”期间将持续攀升[17] * 全社会用电量“十五五”时期年均增速预计约4 5%[17] * 构建灵活、低碳、智能、韧性的新型电力系统是未来五年发展重点[17] * 市场化交易电量占全社会用电量比例从2020年40%提升至2024年连续稳定在60%以上[31] * 电力市场注册经营主体达97万家,是2020年的5倍[30] * 面临挑战包括系统灵活性不足、省间交易壁垒、成本疏导机制不健全等[29][30] 技术创新与产业升级 * 技术成为重构能源格局的关键力量,重点关注AI、钙钛矿电池、氢能、固态电池、小型模块化反应堆(SMR)等[75] * 企业研发投入占比从1%–2%提高到3 5%–4%[82] * 钢铁、化工等过剩行业聚焦淘汰落后产能、产能置换和绿色升级,向高端化、精细化发展[82][83][84] * 绿氢成本高、下游应用(如钢铁、交通)意愿不足,短期内面临较大挑战[77][78] 评估案揭示的风险与挑战 * 陕西榆林恒硕矿业评估案暴露了资产评估行业在矿业权评估资质、程序合规性及司法执行环节可能存在的风险[36][46][52] * 案件关键点:评估公司无相应资质、采用利害关系人提供的不实数据(可采储量165万吨 vs 官方查明储量837万余吨)、司法执行程序瑕疵[46][47][57] * 该案导致评估师获刑,相关法官被调查,案件进入执行监督程序,凸显了能源资源资产估值及交易中的法律与合规风险[37][53][66] 其他重要内容 * 能耗“双控”转向碳排放“双控”,以碳排放强度控制为主、总量控制为辅,将深刻影响制造业与能源业发展[16] * 绿电直连政策出台,引导新能源就近就地消纳,但各地实操落地仍待破局[72] * “出海”与反“内卷”成为企业战略重点,通过兼并重组、技术升级和商业模式创新寻求增长[85][87] * 强调合规管理与质检升级,为进一步开放做准备[87] * 能源投资需关注投资回报率(ROI),在过度投资与谨慎投资间寻找平衡[86]
财新周刊-第37期2025
2025-09-24 09: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