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与公司 * 纪要涉及的行业为烯烃行业,具体包括乙烯和丙烯的产业链[1] * 纪要重点分析的公司为宝丰能源和卫星化学[3] 核心观点与论据 全球及中国乙烯行业概况 * 全球乙烯产能2021年突破2亿吨 过去几年复合增速约为3.3%[1][2] * 全球乙烯产能利用率维持在86%至90%之间 2021年全球产量约为1.8亿吨[2] * 原料多元化趋势明显 混合精料和石脑油裂解仍占主导 占比从2013年的59%提升至2021年的65%[1][2] * 乙烷裂解工艺占比提升4个百分点 传统石油裂解工艺占比从28%下降至19%[2] * 中国乙烯产能进入投放高峰期 2024年国内产能达5449万吨 复合增速约为15% 当年产量约为3500万吨[1][2] * 中国乙烯主要生产方式为石脑油裂解和煤制烯烃 两者合计占比超过93%[2][4] 乙烯供需与未来展望 * 预计2025年全球新增乙烯产能1470万吨[1][5] * 中国国内乙烯消费量呈稳健增长趋势 2024年达3700多万吨 同比增长约9%[1][5] * 聚乙烯是乙烯主要下游产品 占比64%[5] * 中国乙烯进口规模年均约213万吨 若考虑下游产品折算 2024年仍有1100万吨左右的进口缺口[5] * 中国乙烯对外依存度降至25%左右 相较于2020年的56%下降了31个百分点[5] * 2023年国内乙烯及其下游产品消费量接近6000万吨 同比增长约14% 市场需求依然强劲[7] 不同生产工艺的优劣 * 石脑油工艺技术成熟且产业链长 但收率低[4][6] * 煤制路线适应中国能源结构且原料易得 但能耗大且收率适中[4][6] * 轻质原料(如乙烷)裂解具有高效益但供应受限[6] * 乙烷裂解收率最高 可达77.73%[8][9] * 美国页岩气革命带来廉价乙烷 其长期价格维持在200美元/吨左右 在60-80美元/桶油价环境下相比石脑油裂解更具成本竞争力[9] * 乙烷裂解工艺在投资强度(仅为石脑油装置的74.6%)、碳排放和能耗方面具有显著优势 每生产一吨标准油消耗342千克标煤 并副产56公斤氢气[10] 丙烯产业发展现状 * 2024年中国丙烯总产能约6169万吨 同比增长14% 开工率约70% 过去11年复合增速为12%[1][11] * 2024年丙烯总产量接近5000万吨 同比增长11%[11] * 生产工艺中 催化裂化与蒸汽裂解(油头路线)占比53%左右 PDH(丙烷脱氢)占比从2019年的17%提升至29%[11][12] * 各主要路线平均成本分别为:PDH 5636元/吨 MTO 6035元/吨 CTO 8369元/吨 蒸汽裂解4793元/吨 PDH相对于传统油头及MTO路线具有明显成本优势[13] 丙烯供需与未来趋势 * 2025年在建的丙烯产能合计约为1253万吨 PDH占比有望进一步提升[14] * 国内丙烯消费在2024年恢复增长 同比上升10% 表观消费量达到5100.38万吨[1][14] * 聚丙烯是主要下游应用 进口方面 2024年国内丙烯进口量约为682万吨 比2023年下降13%[14][15] * 丙烯对外依存度逐年下降 从2019年的23%降至2024年的13%[15] 卫星化学公司分析 * 卫星化学在乙烷裂解领域具成本优势 其盈利能力优于同类型乙烯装置[3][16] * 公司正向下游延伸布局高端产品 如聚乙烯弹性体等 以提升附加值[3][16] * 美国未来乙烷产量增加且更多会出口中国 预计乙烷价格呈下行趋势 公司长期价值被看好[3][16] 宝丰能源公司分析 * 宝丰能源当前估值明显低于其他白马股 全年业绩预期130亿元 对应PE小于10倍[17] * 公司具备高分红潜力 若现金流层面分红比例达50% 对应股息率有望达到7.8%[17][19] * 公司正在推进新疆400万吨和内蒙古200万吨煤制烯烃项目 新疆项目单吨净利有望达3000元以上 预计可带来120亿元增量利润[18][20][21] * 公司实际控制人持股比例达56% 且2025年设立了中期分红计划 显示出强烈的分红意愿[19] * 聚乙烯和聚丙烯的产能拐点预计将在2027年出现 有望迎来产能周期拐点 改善市场供需[22] 其他重要内容 * 纪要认为宝丰能源估值被明显低估 具备高分红、新项目成长、产能周期拐点三个潜在期权[23] * 公司内蒙项目完全投产后稳态净利润预计150亿元 加上45亿折旧费用 总经营现金流可达190~200亿元[18] * 在煤价每下跌100元时 可以对冲油价下跌10美元带来的影响 在原煤价格中枢650元和油价中枢65美元的预期下 公司年化利润约为150亿元[19]
化工反转的起点:烯烃行业-宝丰能源&卫星化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