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要涉及的行业或公司 * 美国财政及国债市场[1][2] * 全球贸易体系及关税政策[1][7][9] 核心观点和论据 美国财政状况与风险 * 美国公众持有国债总额接近30万亿美元,占GDP比重达98%,逼近历史最高水平[1][2] * 美国联邦支出结构中强制性支出占比最高约为60%,净利息支出增速迅猛,2024财年规模已超越国防支出,占比攀升至13%[1][2][3] * 债务不可持续性及政策高度不确定性正在动摇市场对美债资产的信任,根本原因在于赤字难以有效缓解导致的债务规模失控[2][6] * 减支计划效果显著低于预期,从最初预计节约2万亿美元下调至1万亿美元,截至2025年4月20日公布的实际节约金额仅为0.16万亿美元[6] 关税政策的评估与影响 * 特朗普政府试图通过关税政策解决财政问题,但大规模减税政策已引发市场对美债可持续性的担忧,关税政策的不确定性加速去美元化进程[1][4] * 提高关税难以有效解决美国财政赤字问题,即使在10%、15%及20%的全面上调情况下,未来10年内分别仅能增收1.6万亿、1.5万亿及0.8万亿美元,与特朗普政府宣称的十年增收6万亿美元目标存在显著差距[15] * 单边大幅提升关税反而损伤经济内生动力,需考虑到贸易量萎缩及贸易伙伴报复等因素[2][15] * 当前关税政策在实施效率、灵活性以及加征幅度上都有显著升级,对中国加征幅度已达到30%,而30年代平均仅上升5个百分点[13][14] 短期与中长期风险展望 * 短期内美国美债到期续作压力不大,2025年到期美债中80%为一年以内短债,且美联储降息缓解了短期美债重置票息压力[1][4] * 一年期短债收益率约为4.08%,低于2024年的名义GDP增速5.3%,满足"r<g"的条件,票息重置不会显著加重债务不可持续问题[4] * 中长期存在技术违约或供给冲击风险,但总体有限,历史上美国多次就提高或暂停法定限额展开政治博弈,最终均达成协议[2][4][5] 其他重要内容 历史案例参考 * 斯穆特-霍利关税法案(1930年)导致美国进口规模骤降60%,出口同步萎缩61%,1929至1932年间全球贸易额暴跌约61%[9][10] * 该法案使美国1932年的关税收入较1929年水平萎缩近60%,并导致失业率在1933年飙升至25.6%[10][11][12] 市场事件表现 * 2025年5月16日,穆迪将美国主权信用评级从3级下调至21级[2] * 2025年5月22日,美国20年期国债拍卖遇冷,标的利率突破5%,引发市场波动[1][2]
美国财政困局:关税是解药,还是毒药?
2025-09-17 00: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