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概况 * NN Incorporated 是一家拥有约50年历史、上市30年的高科技定制金属零部件及组件制造商[3] * 公司以多个品牌名称进入市场 例如 AutoCAM 和 Brainin[4] * 公司业务模式均衡 服务于多个终端市场 包括汽车(发动机和动力总成部件)、电网(电力控制)、国防与电子产品、商用车部件、建筑与工业金属部件以及医疗设备[4] * 公司拥有具有竞争力的全球平台 在四大洲设有24个工厂 员工2600人 另有一个拥有700名员工的合资企业(JV)[4][7] * 最近十二个月(LTM)销售额为4.34亿美元 调整后EBITDA为4700万美元(利润率约11%) 公司还拥有一个销售额1.3亿美元、持股49%的合资企业[5] * 公司拥有多项认证 包括FDA、ISO 9001、ISO 13485、NADCAP、ITAR和IATF[5] * 公司的核心竞争优势("秘方")在于对冶金学、机械加工、铣削、冲压、磨削的独特知识 内部工具和模具设计 机器人技术 集成的CAD/CAM系统和软件 六西格玛质量体系以及亚微米级的公差制造能力[5] 财务表现与运营 * 调整后毛利率从2023年的16.3%提升至2025年上半年的18.2%[13] * 调整后EBITDA利润率从2023年的约8.8%显著提升至2025年上半年的11.1% 正接近13%至14%的长期目标[13] * 业绩改善通过关闭不盈利的业务和工厂(在过去六个季度关闭了两家工厂)、改进运营绩效、聚焦持续改进和精益文化以及在全球架构内共享SG&A费用来实现[13] * 2025年的成本节约计划目标为1500万美元 由345个持续改进项目、裁员以及聚焦采购支出生产率(年采购额约2亿美元)组成[19] * 营运资本管理目标是达到净销售额的17% 但截至第二季度约为20% 正努力降低[20] * 公司拥有约4亿美元的PP&E重置价值[8] 市场与增长战略 * 公司服务的六大终端市场占比分别为 汽车(约40%)、电网和配电(约20%)、国防与电子(约15%)、GDP产品(如烟雾探测器、恒温器)、商用车以及医疗设备[8][9] * 汽车市场受到近期美国行政当局更迭带来的干扰 但中国市场因追求成为出口领导者的战略而持续走强[8] * 电网业务主要位于北美 因数据中心和电动汽车的发展而增长[9] * 国防业务在美国因优先级提高而增长[9] * 商用车市场(大型柴油发动机部件)在美国表现疲软 预计这种低水平将持续到明年年中[10] * 医疗设备市场是一年半前重新进入的 正在取得稳定进展[10] * 五年前计划基于实现有机增长和并购(M&A) 今年有机启动了超过100个在过去七个季度赢得的新项目[11] * 新业务赢得计划自2023年第二季度新管理团队上任以来 截至8月已赢得1.82亿美元业务 目标是到今年年底达到2亿美元 命中率约为24% 常年目标是每年赢得6000万至7000万美元[15] * 当前新业务渠道约为7.5亿美元 已有约50个项目计划于2026年启动[16] * 新赢得的业务其毛利率平均比公司中位数高出约5%[26][35] 中国业务 * 公司在中国已有20年历史 拥有两家全资工厂(WOFI)和一个与上市公司Waifu的合资企业(JV)[7][17] * 中国业务主要服务于中国汽车行业 受益于中国政府赢得汽车出口市场的焦点[17] * 中国业务在利润率和现金流方面对公司具有增值作用 是成本最低的运营单位[17][18] 并购(M&A)战略 * 公司积极评估并购目标 主要标准包括 良好的文化契合度、能带来组合协同效应以帮助去杠杆和强化公司、获得能在精益支持架构下蓬勃发展的强大团队、以及收购后能降低风险和多元化合并公司的服务市场[25] * 并购目标行业倾向于消费、国防、工业和航空航天 而非增加汽车业务风险敞口 对高价的医疗资产持谨慎态度[32] 问答环节重点 * 达到13%-14% EBITDA利润率目标的最大杠杆是解决剩余表现不佳的工厂(从最初的"七家"集团减少到目前的五家)以及启动利润率更高的新业务[26] * 目前没有进一步的工厂优化计划 但正在进行相关分析[28] * 汽车业务产品覆盖所有动力总成类型(EV、ICE、混合动力) 主要客户是大型一级供应商(如Bosch、ZF、Schaeffler) 专注于转向和制动系统以及燃油喷射系统(ICE)[30] * 受益于美国引领的下一代ICE平台的复苏以及中国对EV的强力推动[31] * 在医疗市场的主要机会是机器人手术设备(如Intuitive的Da Vinci、Stryker的Mako)中的金属部件 这是一种类似"剃须刀-刀片"的商业模式[33] * 新业务渠道的利润率假设比公司平均水平高出约5%[35]
NN (NasdaqGS:NNBR) 2025 Conference Transcri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