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与公司 玻纤行业 中国巨石[1] 核心观点与论据 行业供需与产能 * 2024下半年玻纤行业新增产能集中在粗纱领域 2025年新增产量接近100万吨(占全球粗纱需求10%) 2026年新增产能增速放缓至50-60万吨(供给增速约5%)[2][4] * 粗纱需求受益于风电抢装 2024年风电装机量预计110GW 风电玻纤纱需求增速超30% 交通运输、工业设备及光伏边框需求增长抵消建筑建材增速放缓 全年粗纱需求增速约7.1%[2][5] * 7628电子布2024年新增产能12万吨(台嘉玻纤成都二期贡献4.5万吨) 供给冲击7%-8% 2025年中国巨石淮安10万吨项目分线投产 新增6万吨(供给增速3.6%)[2][5] 价格趋势与竞争格局 * 当前玻纤市场供需基本平衡 库存小幅增加 厂商维稳价格意愿强烈 中小厂商提价但大厂未跟进 全年价格保持稳定[2][6][9] * 头部企业中国巨石单吨净利接近1000元 泰山玻纤约800元 中型厂商盈亏平衡 中小厂商盈利诉求强 行业价格体系相对稳定[9][11] 公司优势与盈利能力 * 成本端优势:原材料成本比同行低约100元/吨(区位优势及自有粉末站) 能耗端单吨天然气费用低约60元(池窑规模及成都工厂低价气源)[10][13] * 管理及财务费用低于同行 资产负债率低(3A评级) 单吨财务费用显著降低[13] * 高端产品(风电纱、热塑、电子纱)占比提升至85% 单吨净利达800-1000元 技术积累与冷修技改巩固成本优势[2][11][13] 业务拓展与估值 * 特种电子布业务全面推进 计划五年内占行业15%市场份额 当前市场未充分定价该业务潜力[4][15] * 公司估值基于阿尔法利润(33-35亿元)及行业周期 合理市值区间500-600亿元(对应15-18倍PE)[12][14][16] 其他重要内容 * 下游覆铜板受AI等新兴应用带动 2024年需求增长5%-6%[2][5] * 行业周期处于上行阶段 中国巨石盈利弹性释放[3]
中国巨石20250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