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及的行业或公司 * NAND闪存行业[1][10][12] * 人工智能(AI)推理和训练市场[1][12][21] * 云服务提供商(CSPs)[14][24][41] * 相关上市公司:SanDisk (SNDK.O)[12][15][41]、KIOXIA Holdings[15][65]、三星电子 (Samsung Electronics)[15][72]、美光 (Micron)[27][50]、SK海力士 (SK hynix)[27][72]、西部数据 (WDC)[15][35][55]、希捷科技 (STX)[15][35][55]、群联电子 (Phison)[15][27][57]、江波龙 (Longsys)[15][27][61]、慧荣科技 (SIMO)[15][29][57]、信骅 (Aspeed)[15][29][60]、爱德万测试 (Advantest)[15][35][64]、迪思科 (Disco)[15][35][64]、华邦电 (Nanya Technology)[42][43]、澜起科技 (Fadu)[27][29][78]、Pure Storage[27]、Lam Research[15][35][53] 核心观点和论据 AI驱动NAND需求增长 * AI推理需求正推动NAND市场增长,预计到2029年AI NAND市场将带来290亿美元的增量总目标市场(TAM),占全球NAND市场的34%[1][13][22] * 在出货量方面,预计到2029年AI相关NAND使用量将达到431EB,占全球NAND位元出货量的20%[22] * QLC eSSD因其高速、高容量和随机I/O访问能力,已成为AI应用场景(如存储预训练模型、检查点、KV缓存卸载和微调数据)的最优存储解决方案[12][21][86] * 主要云服务提供商(CSPs)已因HDD产能限制,开始与供应商讨论2026年的大额AI NAND和近线(NL)SSD订单[14][24] 行业周期与供需展望 * NAND行业自2022年以来一直处于供过于求状态,但预计到2026年供需将趋于平衡,并在之后可能出现供应短缺[14][24] * 在基准情景下,预计2026年NAND将出现2%的短缺;在乐观情景下,若NL SSD从NL HDD中夺取5%的市场份额,短缺可能扩大至8%;在悲观情景下,若无AI需求提振,则可能出现10%的供应过剩[13][23] * 尽管预计2025年第四季度起消费者需求疲软将拖累采购,但本次下行周期预计将较以往更浅[14][24] * 2025年第三季度eSSD定价因需求强劲环比上涨3-8%,第四季度合约价预计持平至小幅上涨,优于市场预期的环比下降0-5%[140][141] 技术革新与新产品 * 近线SSD(NL SSD)预计将于2025年底/2026年推出,目标成本在每GB 0.04-0.05美元,旨在作为当前QLC eSSD(每GB约0.09美元)的廉价替代品,替代存储服务器中的NL HDD(每GB约0.011美元)[157][160][163] * 高带宽闪存(HBF)等新技术有望帮助解决AI集群中的内存容量瓶颈[12][26] * NAND控制器对于实现闪存存储系统的性能、可靠性和寿命至关重要,慧荣科技(SIMO)是NVIDIA BlueField 3 DPU的eSSD控制器供应商,预计2025年将贡献其3%的收入[26][29][151] 投资偏好与股票影响 * 看好NAND供应商(如SanDisk、KIOXIA、三星电子)在上行周期中更强的议价能力[15][26][27] * 看好模块制造商(如群联电子、江波龙),因供应商将产能转向eSSD将导致非AI应用供应紧张[15][27] * 看好组件供应商(如慧荣科技、信骅),因其收入将随行业增长而增长[15][29] * 在晶圆厂设备(WFE)领域,对Lam Research持谨慎态度,因NAND资本支出展望保守且受中国限制措施影响,但看好爱德万测试和迪思科因其在高速闪存测试和HBM研磨机市场的地位[15][35][53] * 继续超配HDD供应商西部数据和希捷科技,因AI产生的数据丰富文件将为HDD和eSSD带来“水涨船高”的顺风[15][35][55] * 报告中对关键超配(OW)股票的2026年每股收益(EPS)预测比市场共识平均高出26%,表明其对AI NAND长期增长故事持更乐观的看法[15][30] 其他重要内容 区域视角 * 美国:将SanDisk列为首选股,目标价从70美元上调至96美元,因其在eSSD领域的机遇和AI对估值倍数的潜在提升[12][41][48] * 大中华区:超配模块制造商群联电子和江波龙,看好其受益于NAND价格顺风和AI需求;超配慧荣科技和信骅,看好其组件需求增长[15][57][60] * 日本:重申对KIOXIA的超配评级,目标价从2900日元上调至3900日元,反映其eSSD需求扩张;看好爱德万测试和迪思科在高速闪存市场的机遇[15][64][65] * 韩国:三星电子仍是首选股,SK海力士通过Solidigm成为NAND上行周期的主要受益者;Fadu为投资者提供了参与NAND市场复苏和AI主题的独特机会[72][78] 风险与挑战 * AI基础设施的部署方式在CSPs中尚未标准化,且基础模型的变更不可预测,这可能对长期趋势分析构成挑战[92][137] * 若宏观经济因素或公司决策导致整体AI基础设施部署暂停,将对分析构成下行风险[138] * 苹果公司因关税担忧在2025年提前建立库存,以及2025年第二季度NAND行业出货量同比增长17%,可能引发2026年初的另一场温和库存调整[47]
全球科技 - 闪存(NAND)-人工智能时代终于降临闪存领域-Global Technology-NAND – AI Era Finally Comes to NAND
2025-09-11 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