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要涉及的行业或者公司 * 行业为中国医疗保健行业[1][5] * 公司涉及众多中国生物技术和制药企业 包括但不限于药明康德 药明生物 信达生物 百济神州 恒瑞医药等[12][13][14][15][16][17][18][55][57][58][60]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 核心观点是评估《纽约时报》一篇关于可能针对源自中国的药物创新的美国行政命令草案文章的潜在影响[2][5] * 文章指出的潜在措施包括 加强对源自中国资产的限制 对[许可]交易进行更严格的审查 要求接受美国外国投资委员会的强制性审查 以及不鼓励制药商依赖来自中国患者的临床试验数据 通过FDA进行更严格的审查并收取更高的费用[3][5] * 摩根士丹利认为 鉴于存在大量利益相关者 实施能显著影响美中创新轴心的措施仍然很复杂 上述拟议措施的主要影响可能主要是为海外创新者争取时间[4] * 在没有进一步明确信息的情况下 预计拟议措施可能会造成障碍 但不应显著阻碍推动创新流动的动态[5]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报告披露摩根士丹利及其关联公司在过去12个月内从多家提及的中国生物制药公司获得投资银行服务报酬 并持有部分公司1%或以上的普通股[12][13][14] * 报告包含广泛的合规与披露声明 涉及潜在利益冲突 评级定义以及报告在不同司法管辖区的分发规定[4][8][9][10][11][12][20][21][22][23][24][25][26][27][28][29][30][31][32][33][34][35][36][37][38][39][40][41][42][43][44][45][46][47][48][49][50][51][52][53][54] * 报告提供了覆盖公司的详细评级和股价信息 截至2025年9月10日[55][57][58][60]
中国医疗保健 - 对《纽约时报》有关中国生物技术文章的初步看法-China Healthcare-Initial Thoughts on NYT Article on Chinese Biotech
2025-09-11 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