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流动性共振的投资机遇分析纪要 一 行业与公司 * 纪要主要涉及全球宏观经济、中美货币政策、流动性分析及各大类资产配置[1] * 重点分析的资产类别包括:中国A股、港股、美股、美债、中债、黄金及商品[1][30][32] * 核心讨论中美两国经济基本面、通胀前景及央行政策对全球市场的影响[1][13][24] 二 核心观点与论据 全球流动性环境 * 中美货币政策共振导致全球流动性宽松 中国M2和美国M2均保持上行[1][6] * 美元进入长期下行周期 因美国经济相对优势减弱 资金从美国流出 美元指数长牛市周期结束[7] * 美债发行高峰对美元流动性紧缩作用有限 因美国银行体系准备金水平较高且美联储拥有多种流动性投放工具[8][10] * 美国财政部TGA账户在债务上限解除后迅速上升 但本次需补充资金量仅为以往一半 且通过加关税改善了财政收入 美债发行量未达预期[9] 中国经济与市场 * 中国股市流动性非常宽裕 融资余额、开户数、换手率等指标均处于历史高位[4] * 流动性主要源于居民存款转移至股市(居民存款搬家) 背后是政府加杠杆进行财政扩张所创造的大量存款[4][5][26] * 中国财政扩张较快 新增专项债发行迅速 但若四季度无新政策支持 宏观流动性增速可能在年末或明年初迎来下行拐点[26] * 中国A股和港股今年以来涨幅领跑全球 但估值仍处于历史中位数和均值水平 在流动性继续宽松预期下仍有进一步上涨机会[2][31] 美国经济与通胀 * 美国经济面临滞胀风险 经济增长从去年2.8%下降至今年1.4% 而通胀预计将持续上行[18][22] * 美国通胀数据质量存疑 受三因素影响:季节调整模型缺陷、数据采集频率不一致(如受关税影响的商品每两月统计一次)、以及因政府关闭数据中心导致虚构数据比例上升 2025年虚构数据占比高达35%[14][15][16] * 关税对通胀的推升作用被暂时掩盖 主因政策落地有时间差、企业抢进出口、钻法律漏洞推迟缴纳关税以及经济放缓对冲了部分压力[14][17] * 关税成本将由外国出口商、美国企业和消费者共同分摊 若全部转嫁给消费者 可能推高通胀约120个基点 使通胀率最高达到4%[19][20][21] 美联储政策与影响 * 美联储决定启动降息周期 主要因面临巨大的政治压力 而非经济环境支持[24] * 滞胀期降息最确定的影响是美元贬值和黄金上涨 对美股而言涨跌互现 上涨频率约50% 回报中位数仅为1%[25] * 美联储降息可能导致美元贬值 使美元流动性更宽松 历史数据显示此类时期黄金和非美股票表现突出[11] 投资建议与策略 * 当前处于中美流动性共振窗口期 预计可持续一个季度左右(约至11月)对风险偏好和市场环境友好[27][33] * 超配资产:黄金(作为期权在极端情况下有大幅上涨潜力)、中国A股、港股(受益于流动性宽松及外资回归)[1][25][30][31] * 标配资产:美股(估值较高)、美债(短期利率有下行机会但长期存不确定性)、中债(利率下行幅度已超经济基本面)[30][32] * 低配/谨慎资产:商品类资产(全球需求偏弱)但稀土、有色金属可能有小范围机会[32] * 策略上建议利用9-10月市场波动逢低增配 而非认为行情结束[12][28][29][33] 三 其他重要内容 * 重要事件节点:11月9日中美贸易谈判及四中全会召开 可能提供新的线索和交易方向[27] * 美国就业数据大幅下修90万人 显示此前经济韧性很大程度上是统计数据偏差所致[13] * 外资正在回归中国市场 为未来提供新的增长资金支持[31] * 美国通胀前瞻指标显示 7月份数据环比中枢已提高30多个基点 同比增速可能达3.5%至4%区间[18]
中美流动性共振的投资机遇
2025-09-10 14: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