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Honeywell (NasdaqGS:HON) FY Conference Transcript
霍尼韦尔霍尼韦尔(US:HON)2025-09-10 15:02

公司分拆进展 * Solstice业务将在2025年第四季度完成分拆[7] * ERO业务的分拆计划在2026年下半年进行[7] * 分拆过程按计划进行 没有重大意外[7] * 分拆的核心论据是使每个公司能专注于自身战略 拥有独立的资本结构和管理团队[13] * 自动化业务(Remain Core)和航空航天(AERO)业务分拆后规模均约为200亿美元营收[13] 自动化业务(Remain Core)战略与机遇 * 云、数据和AI的融合带来的自动化机遇远超最初分拆决策时的假设[8] * 公司现已连接20,000名客户 数据科学的应用是一个全新的维度[9][12] * 业务战略聚焦于为客户提供共同的结果 如能源效率、生产力、运营卓越、安全和网络安全[14] * 业务将服务于三大终端市场:工业、流程和建筑 通过共同的结果绑定在一起[36] * 未来的投资组合将围绕两个驱动因素构建:强化某一结果(如通过收购Excess Solutions强化安全)或参与高增长市场(如通过收购参与LNG领域)[36] * 并购原则将保持为补强收购(Bolt-On)和小规模整合(Tuck-Ins) 不寻求变革性交易[37] * 近期完成的六项收购中 四项在自动化领域 两项在航空航天领域[15] * 已完成对个人防护装备业务的出售 并宣布对生产力解决方案和仓库自动化进行战略评估[15] * 自动化业务的新产品从概念到商业化规模推广周期通常约为18个月[55] 量子计算业务进展 * 完成了6亿美元的量子业务融资 目标融资额达到7亿美元或更高[16][17] * 本轮融资吸引了众多新投资者 表明市场对量子计算的兴趣正在提升[16][17] * 量子业务估值达到100亿美元[19] * 下一阶段重点是让客户在平台上进行应用 证明量子计算在经典计算无法完成的领域的价值[17] * 量子团队聚焦三大垂直领域:研究与生命科学(加速分子发现)、银行和政府(网络安全加密)[18] 航空航天(AERO)业务展望 * 坚信该业务具有长期增长潜力 预计将在不到10年(约8-9年)内有机增长至300亿美元规模[23] * 增长动力来源于原始设备制造商(OE)增长、国防成为新的增长维度以及先进空中交通(AAM)领域的重大订单[24] * 预计长期将实现中至高个位数的有机增长 但持续的两位数增长因供应链复杂性而难以实现[23] * 上半年经历的OE客户去库存和同步问题已基本解决 预计下半年增长轨迹将趋于一致[33][34] * 业务积压订单达到700亿美元[27] 航空航天(AERO)业务利润率 * 当前部门利润率在25%-26%区间波动[25] * 利润率受到三个过渡性因素影响:1) 收购CASE业务带来约100个基点的利润率收缩 此影响将在明年消失;2) OE产品组合持续对整体组合不利(因OE利润率低于售后市场);3) 关税导致成本与价格调整不同步(OE长期合同价格调整滞后)[25][26] * 长期来看 研发支出增加(为交付积压订单)以及在供应链上的投资将为未来利润率扩张奠定基础 目标仍是29%的部门利润率[27][28][29] * 短期内AERO的盈利增长将主要由营收增长驱动 长期将是营收增长和利润率扩张的结合[29] 建筑自动化业务表现 * 该业务成功转型 表现超出财务承诺[42] * 增长由三大战略驱动:1) 转向高增长垂直领域(如数据中心、医疗保健、娱乐酒店);2) 通过服务和软件挖掘安装基础(领先的连接战略);3) 驱动新产品[39][40] * 收购Excess Solutions(Access Solutions)带来的销售协同效应表现极佳 特别是在数据中心领域[42] * 已有超过10,000名消防客户接入网络 渠道合作伙伴可远程配置消防系统[41] 宏观环境与定价 * 对2025年全年业绩指引10.45至10.65美元充满信心[46] * 对下半年短周期业务持谨慎态度 原因是对关税和油价徘徊在60美元对出口导向型经济体和能源公司资本支出的二次影响不确定[46][47] * 关税导致的成本增加得到了市场的接受 没有遇到真正的阻力 策略是通过部分提价和自身生产率提升来保护利润率 同时优先保障销量[51][52] * 工业领域的定价环境预计在2%至3%或更高区间 因材料通胀和持续的劳动力通胀推动[53] * 公司约50%营收来自美国以外市场 需密切关注关税对接收端经济体的影响[47] 整体增长与财务 * 2025年第二季度有机增长率为5%[55] * 公司致力于通过三大驱动力(垂直领域组合、挖掘安装基础、新产品)为每个业务奠定中至高个位数增长的基础[57] * 近期完成的六项收购 净成本协同效益后的平均市盈率倍数约为12倍 且均未计入销售协同效益[43] * 六项收购中有四项已经对利润率产生增值效应 并助推了公司的有机增长率[43][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