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概况 * Climb Bio (NasdaqGM:CLYM) 是一家成立约一年的生物技术公司 专注于开发针对成熟临床靶点的单克隆抗体 目标是成为同类最佳药物 并聚焦于存在大量未满足医疗需求、有明确审批路径和大规模商业机会的适应症[4] * 公司的主要研发项目是Budo (Budoprutug) 一种靶向CD19的B细胞清除药物 第二个研发项目是CLYM116 一种针对IgA肾病(IgAN)靶向APRIL的疗法[4] 核心资产Budo (靶向CD19单抗) 的科学依据与差异化 * 选择CD19作为靶点是因为它是B细胞表面的"金发姑娘"靶点 既能清除致病B细胞 又能保留负责维持保护性免疫的B细胞(如长寿命浆细胞) 从而保留对既往感染和疫苗的免疫力[6] * 选择单克隆抗体(mAb)而非CAR-T或K细胞等疗法 是因为mAb具有可扩展性、生产工艺成熟、安全性明确、耐受性好 且易于在社区医疗中心进行输注 能惠及更广泛的患者群体[7] * 与安进(Amgen)的Oplinza (同为CD19靶向mAb)相比 Budo在分子层面具有更高亲和力 并且Fc段为低岩藻糖基化(Oplinza为完全去岩藻糖基化) 在剂型上Budo可静脉注射(IV)和皮下注射(SC) 而Oplinza目前尚未开发皮下剂型[12] * Budo的皮下制剂在非人灵长类动物中显示出高生物利用度 其制剂浓度高达175 mg/mL 且具有低粘度特性 便于注射 公司计划在健康志愿者中进行I期研究以进一步验证[15] * 皮下给药为患者提供了治疗选择的灵活性 部分患者偏好居家皮下治疗 部分患者则偏好前往医生办公室接受静脉输注[16] * Budo的给药频率可能较低 在研究中采用第1天和第14天给药两次 然后间隔6个月再给药的方案 旨在诱导长期疾病缓解 提供无病间隔期[25][46] 研发策略与适应症选择 * 公司采用基于生物学的框架 将B细胞介导的疾病分为三大类 以数据驱动的方式系统性地推进研发[18][19] * 第一类 (高成功概率): IgG4介导的疾病 其生物学特性使得产生IgG4抗体的B细胞均表达CD19 因此对CD19 mAb的B细胞清除反应良好 例如原发性膜性肾病(PMN) 公司在此类别已有早期积极数据[19] * 第二类 (中等): 单器官IgG1-3介导的疾病 B细胞和抗体攻击单一器官 例如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重症肌无力(MG)等[20] * 第三类 (复杂但市场大): 复杂的风湿性疾病 多器官系统受累 例如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类风湿关节炎(RA)、系统性硬化症等 开发路径更复杂但商业机会巨大[21] * 公司从每一类别中选择了一个适应症进行初始研究 PMN (第一类) ITP (第二类) SLE (第三类) 通过这些研究的数据来指导未来的开发方向[21] 主要研发项目进展与数据 Budo在PMN (原发性膜性肾病) * PMN是一种抗体介导的肾脏疾病 目前无获批疗法[23] * 先前赞助商进行的一项研究中 患者接受两剂Budo (基线及6个月时各两剂) 结果显示Budo能清除B细胞 致病抗体(PLA2R)水平下降 蛋白尿症状缓解[23][24] * 关键审批终点是完全肾脏缓解(蛋白尿<0.3克/24小时) 在该小规模研究中 12个月时达到60%的缓解率 是PMN领域迄今最好的数据集[24] * 随访显示 患者在仅接受4剂Budo治疗数年後 仍能维持疾病缓解状态[25] * 公司已启动一项45名患者的II期研究 设3个剂量组(每组15人) 进行剂量递增 旨在确定用于关键性研究的剂量[28] Budo在ITP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 * ITP是一种罕见病 美国约有20,000名患者对一线、二线治疗无效[29] * 尽管利妥昔单抗(抗CD20)对约50%患者有效 但疾病常会复发 理论认为清除脾脏中的CD19阳性B细胞可能对经治患者有更好效果[29] * 公司已启动一项针对慢性ITP患者的Ib/IIa期剂量递增研究 患者需曾对至少一种先前疗法有反应 研究将评估B细胞、抗体水平 最关键的是血小板计数的变化 患者将接受两剂Budo regimen 并被随访长达一年[30][31] Budo在SLE (系统性红斑狼疮) * 虽有CD19 CAR-T在难治性SLE中显示出惊艳数据 但CAR-T疗法流程密集(需白细胞分离、淋巴清除、细胞回输等) 可能仅适用于极小部分患者[34] * 公司旨在探索Budo (CD19 mAb)这种强度更低、风险更小的疗法 能否取得与CD19 CAR-T类似的效果[35][36] * 公司正在开展一项早期SLE研究 入组高疾病活动度(CDI评分≥8)且对标准治疗无效的患者 从低剂量开始 基于安全性逐步递增剂量 并评估疗效参数[40] * 有Oplinza治疗NMOSD合并SLE患者的个案报道(N=2)显示良好反应 但证据非常有限[37][39] CLYM116 (抗APRIL抗体,用于IgA肾病) * CLYM116是公司通过许可引进的临床前资产 靶向IgAN的成熟靶点APRIL[47] * 其差异化在于"清道夫"(sweeper)机制 不仅能结合APRIL阻断其与受体相互作用 还能将其内吞入细胞降解 然后抗体可重返循环系统结合新的APRIL分子 这种第三代抗体技术可能实现更低的给药频率和更好的患者依从性[48] * 公司已完成头对头非人灵长类动物研究 数据将于2025年9月底公布 届时将决定是否及如何推进至临床[49][52] * 参考补体领域类似技术的进展 该机制有望实现剂量降低、效力增强、突破性发作减少和给药间隔延长[51] 财务状况与未来催化剂 * 公司拥有充足的现金储备 预计现金跑道可支撑运营至2027年[55] * 2025年下半年催化剂: 公布CLYM116非人灵长类动物研究数据(2025年9月底) 提供ITP和SLE研究的数据读出时间指引[53] * 2026年上半年催化剂: 公布Budo皮下制剂在健康志愿者中的I期研究数据[53] * 公司计划在2025年底前为ITP和SLE研究提供数据可用性的指引 并在未来12-18个月内有一系列数据读出[53] 商业战略考量 * 研发策略需兼顾科学性与商业意义 计划以肾脏疾病(如PMN和IgAN)作为锚点 并可能拓展至狼疮性肾炎 与CLYM116形成协同效应[43][44] * 公司将根据ITP和SLE研究产生的数据 决定Budo下一步的最佳开发方向[41][43]
Climb Bio (NasdaqGM:CLYM) 2025 Conference Transcri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