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与公司 * 行业涉及A股市场、房地产、银行、化工、科技(人工智能、互联网、生物医药)、出口及出海企业、下沉消费领域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 * 公司提及比亚迪(欧洲销量超过特斯拉) [24] 核心观点与论据 市场驱动因素 * A股市场上涨受三重因素推动:泛滥的外部流动性、长期估值修复(政策降低长期系统风险)、短期催化因素(监管支持态度及主题投资冲动) [2] * 去年市场反弹源于长期系统风险消除(地方政府财政风险、银行金融系统风险)而非直接经济刺激 中国资产质量、企业竞争力、银行反脆弱性及居民消费韧性推动估值修复 [19] 流动性状况 * 增量资金主要来自机构(主动权益类基金、理财产品、被动ETF)、外资(从被动转向主动流入)、老散户加杠杆投入 保险资金作为长期买入力量 [4][5][7] * 居民存款比A股市值约为1.7(历史偏高水平) 资金通过机构渠道进入市场 全民FOMO现象未出现 [4][5] * 外部流动性泛滥 美联储9月降息几乎成定局(8月新增非农就业2.2万) 可能降息50个基点 年底降息次数或达3-4次 [8] * 5月至8月新增非农就业总数不到11万(低于1月至4月月均12.3万) 6月新增非农转负至-1.3万 失业率反弹至4.32%(2021年以来最高) [9] 政策与监管影响 * 监管态度相对宽松 希望形成缓慢、健康、良性长期上涨结构 [1][3] * 四中全会可能透露2030年或2035年规划细节 提供主题投资机会 [6] * 反内卷政策强调法治化和市场化 推动地方政府良性竞争和可持续发展 兼顾资源禀赋发展新质生产力 [13] 经济与通胀展望 * 房地产市场加速见底(三四线城市房价跌幅收窄 一线城市跌幅扩大) 房价企稳将修复中产阶级消费意愿 推动核心通胀商品价格回升 [1][15] * 企业M1增速自2024年8月持续回升 剪刀差从11.2个百分点收窄至3.7个百分点 现金流修复但利润表改善仍需时间 [16] * 2025年底PPI同比预计回到-2%左右 2026年二季度因低基数同比持续回升或转正 [11][12] * 中国实际增速达5% 财政控制较好未带来高通胀 成本优势、技术壁垒和市场份额提升支撑企业业绩 [23] 企业竞争力与出口 * 出口韧性源于产业升级带来的竞争力提升 企业通过间接方式向美国销售产品 带动国内中上游生产 [14] * 出海企业营收挂钩国外CPI、成本挂钩国内PPI 技术壁垒和份额提升支撑利润持续增长(如比亚迪在欧洲单车毛利润约为国内10倍) [24] * 未来两年企业全球竞争力(尤其出海和出口)是基本面修复弹性的关键因素 [1][18] 行业趋势 * 化工行业需求升级和供给优化(高纯度化工品国产替代、行业出清) 带来涨价空间和长期利润修复 [25] * 科技领域:人工智能有望成为重要推动力 但需基础科学突破 建议配置整个科技板块而非单押公司 [22][27][28] * 下沉消费领域竞争激烈 价格战导致多数企业失败 幸存者获巨大市场份额并可实现降维打击 [26] 投资建议 * 不建议急于离场:监管态度未变、居民存款持续搬家、公募基金加快购买 [3][11][20] * 资产配置方向:跑赢账(红利资产、实物资产、黄金)、跑赢质(科技) [21] * 银行是最安全资产:代表国家金融系统最后防线 地方政府欠款不欠银行、居民房贷断贷可能性极低 [22] * 等待明后年基本面改善机会 结构性慢牛行情可期 新核心资产将体现中国全球竞争力(与房地产金融周期脱钩) [17][20] 其他重要内容 * 美联储独立性受质疑(财政部长批评央行行长) 政治转向可能导致降息幅度超预期 [9][10] * 中美科技差距缩窄有利于中国科技公司估值提升和融资研发 [27][28] * 历史类比:当前市场类似2014-2015年流动性宽松推动修复 但明后年牛市原因和斜率不可比(房地产、人口、债务驱动模式已不同) [11]
当前市场配置的三条建议和三个方向
2025-09-07 1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