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看好保健品功效化大时代
2025-09-03 14:46

行业与公司 - 行业为中国维生素及膳食补充剂(VDS)行业,涉及公司包括汤臣倍健、安利、Swisse(HH集团旗下)、WHC、金凯撒、Wonderlab、乌卡实验室、五个女博士、诺特兰德、陆雨辰等[1][9][20][25][27] 市场规模与增长 - 2024年中国VDS市场规模超2000亿元,同比增长4%,受2023年高基数影响但仍保持高个位数增长[1][3] - 人均保健品消费金额相比海外有较大提升空间[1][4] - 跨境电商渠道增长显著,如2024年抖音跨境电商渠道增长80%[3][18] - 传统滋补与植物提取类2024年市场规模约600多亿元,基础营养素类规模数百亿元,其他功能性成分类(如益生菌、鱼油)疫情后快速增长且多数细分类目实现双位数增长[1][6][7] 产品分类与监管 - 保健食品按监管分为蓝帽子产品(可宣传功效但成分用量受限)和非蓝帽子产品(依赖跨境电商创新)[1][6] - 按成分分为传统滋补与植物提取、基础营养素(维生素、蛋白质、矿物质)、其他膳食及功能性成分(益生菌、鱼油等)[1][6] 竞争格局 - 市场分散,汤臣倍健为龙头但份额约9%且呈下降趋势,竞争激烈[1][8] - 安利通过直销销售传统产品,Swisse通过产品创新和线上销售提升份额[1][9] - 新锐品牌通过抖音迅速崛起(如鱼油品牌WHC与金凯撒2024年GMV接近5亿至10亿元,预计2025年达10亿元级别;益生菌品牌Wonderlab与乌卡实验室预计2025年达10亿元级别)[14][20] 渠道与消费者 - 抖音和跨境电商兴起显著影响销售,抖音激发可选性需求,跨境电商提供创新供给[2][11][18] - 中青年成为主要消费群体,需求集中在改善亚健康(胃部养护、眼睛保护、护肝、心脏保护)和提升个人形象(口服美容、体型管理)[2][16] - 全年龄段营养保健需求渗透率有提升空间,中老年人渗透率较高但中青年需求增长快[5][16] 技术创新与成分趋势 - 合成生物技术降低成本并扩大原料应用(如麦角硫因从高价植物提取转为平价应用)[19] - 口服抗衰趋势向细胞级抗衰发展,代表成分包括麦角硫因、PQQ、NR(NAD+前体)[3][24] - 鱼油类目年销售额数十亿元且快速增长,EPA抗炎降血脂,DHA促进大脑发育,覆盖中老年、中青年、孕妇及儿童群体[21] - 辅酶Q10市场规模约40多亿元,新冠后增速明显;益生菌市场规模超100亿元,从肠道健康扩展到减肥场景[22] - 口服美容类目受一二线城市25-40岁女性青睐,胶原蛋白为传统最大类别,细分类别不断涌现[23] 行业特性与类比 - 保健品与护肤品相似:功效检验度偏弱、需长期使用、高毛利率、高销售费用率、注重营销[10] - 线上渗透率提升,需求分散,供给端壁垒较低,难以构建强大竞争壁垒[11] - 多品牌策略在保健品领域仍较早期,但未来可能出现集团性公司通过多品牌覆盖分散需求[12] - 保健食品渗透率低且科学普及处于晚期阶段,行业仍处于成长初期,而功效型护肤已进入成分迭代阶段[13] 风险与机会 - 基础维生素矿物质类市场容量大但附加值低、同质化高,需优化渠道运营和性价比(如诺特兰德2024年抖音GMV约20亿元,靠高性价比和深度分销成功)[25][26] - 行业向功效化发展,投资机会聚焦于拥有运营和营销能力的企业(如陆雨辰公司因行业洞察和运营能力被推荐为投资标的)[27] - 跨境电商存在监管风险,但符合生产地规定后进入中国市场仍可行且安全[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