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阿里巴巴集团 (BABA N / 9988 HK) [1] 财务表现与业务概览 * 公司FY1Q26总收入同比增长2%至2477亿人民币 低于预期[9] * 非通用会计准则股东应占净利同比下滑124%至353亿人民币 高于预期但低于市场共识[9] * 非通用会计准则每股摊薄收益为1475人民币[9] * 中国商业收入同比增长10%至1401亿人民币 其中客户管理收入(CMR)同比增长10%至893亿人民币 直接销售 物流及其他收入同比增长7%至293亿人民币 快消品商务(包括淘宝即时商务和饿了么)收入同比增长12%至148亿人民币[11] * 国际数字商业集团收入同比增长19%至347亿人民币[11] * 云智能集团收入同比增长26%至334亿人民币[11] * 所有其他业务收入同比下滑28%至586亿人民币[11] * 调整后EBITDA同比下滑11%至457亿人民币 利润率18%[11] * 调整后EBITA利润率为16%[11] * 中国商业集团调整后EBITA同比下滑21% 利润率274%[11] * 国际数字商业集团EBITA利润率改善至-02%[11] * 云智能集团EBITA利润率为88%[11] * 所有其他业务EBITA利润率为-24%[11] 快消品商务(Quick Commerce)投资与战略 * 公司自4月底开始投资快消品商务 8月峰值日订单量达120万 日均订单量达80万[2] * 月活跃消费者(MAU)同比增长200%至3亿[2] * 投资导致亏损 两个月投资期内快消品商务亏损可能超过110亿人民币[3] * 预计9月季度亏损可能环比翻倍以上 中国电子商务EBITA预计同比下滑51% 环比下滑43%至220亿人民币[3] * 管理层目标在未来三年内实现快消品商务1万亿人民币的商品交易总额(GMV)[1] * 下一阶段将专注于提高单位经济效益(UE) 通过提高配送密度和优化补贴方式 预计未来几个月UE将大幅改善[3] * 快消品商务与淘宝的协同效应正在显现 包括改善用户参与度 用户流量 广告收入和CMR增长[2] * 饿了么的基础设施和能力为淘宝快消品商务的快速成功提供了重要基础[16] * 整合饿了么的商户基础和物流系统与淘宝庞大的用户群 建立了强大的快消品商务生态系统[17] * 投资策略是整体性的 旨在为整个电子商务业务带来增量积极效益[18] * 500亿人民币的快消品投资是持续努力之上的增量投资[14] 云智能集团与人工智能(AI)发展 * 云收入同比增长26% 主要由公共云收入增长推动 包括AI相关产品采用率增加[19] * AI相关收入连续第八个季度保持三位数同比增长[20] * 对计算 存储和其他公共云服务的需求增加以支持AI应用[20] * 管理层对增长加速充满信心 预计FY3Q26和FY4Q26云收入将分别同比增长28%和30%[4] * 利润率预计环比稳定[4] * 在训练和推理工作负载持续增长的推动下 近几个季度推理工作负载快速增长[22] * 汽车 教育和多媒体应用领域的训练需求尤其旺盛[22] * 公司看到企业利用开源模型和阿里巴巴AI基础设施进行后期训练和模型微调的新机会[22] * 与海外市场相比 中国市场集中度不断提高 因对全栈综合能力需求更高[23] * 阿里云在传统云计算 计算 存储 AI计算和AI模型方面拥有完整能力[23] * 三年3800亿人民币的资本支出预算重申用于云和AI[24] * 管理层目标是维持增长率高于市场增长率以增加市场份额[24] * 公司提供名为AgentBay的新产品 为智能体(agent)提供沙盒环境[26] * 模型的编码能力对于连接不同工具和企业内部系统变得重要[26] * 提供可与阿里巴巴生态系统(如淘宝 钉钉 高德地图和支付宝)联系的产品 为电子商务企业客户提供协同效应[27] 客户管理收入(CMR)与协同效应 * CMR本季度实现强劲正增长 主要由于变现率(take rate)提高[15] * 变现率提高主要归因于软件服务费的实施和AI驱动的全站推(Quanzhantui)系统采用率扩大[15] * 快消品商务预计将通过增加用户数量和购买频率来促进CMR增长[15] * 管理层预计未来几个季度CMR将继续保持增长势头[15] * 预计9月和12月季度CMR将分别同比增长102%和105%[2] 财务预测与目标价调整 * 更新FY2026E-28E的收入/非通用会计准则利润预测 调整幅度分别为-09%/-90% +16%/+74% 和+36%/+327%[32] * 预计FY2026总收入同比增长45%至10410亿人民币 调整后净利润为1178亿人民币[32] * 预计集团调整后EBITA为1294亿人民币 中国商业集团调整后EBITA为1251亿人民币 利润率226%[32] * 基于分类加总估值法(SOTP)的目标价上调26%/27%至187美元/183港币[1][36] * 中国商业集团估值采用12倍FY2026E市盈率(此前为10倍) 以反映快消品协同效应带来的更乐观CMR增长前景 估值2040亿美元[37] * 云智能集团估值采用5倍FY2026E市销率 估值1060亿美元[38] * 国际数字商业集团估值采用30倍FY2026E市销率 估值650亿美元[38] * 所有其他业务估值采用15倍市销率 估值544亿美元[39] * 净现金应用30%折扣[39] * 总估值4430亿美元[39] 投资回报与资源配置 * 管理层将继续投资于AI和从电子商务到超本地电子商务及即时商务的消费转型领域[28] * 拥有足够的资源进行这些重大投资 包括现金储备 运营现金流和资产负债表上的其他资源[29] * 将注意平衡短期和长期回报 并明确优先事项以推动积极回报 例如云业务在未来多个季度的加速增长[29] * 迄今为止尚未从即时商务投资中盈利 但已看到即时商务与淘宝应用的整合清晰推动了平台流量 使用频率和广告收入流的增长[30] * 从电子商务到即时商务的演进 所有这些投资很可能带来良好回报[31] 风险因素 * 关键下行风险包括 新零售战略执行失败[54][59] * 投资支出和利润率压力比预期更严重[54][59] * 用户流量和在线GMV放缓 失去对品牌和商户的吸引力[54][59] * 新收购实体的整合风险[54][59] * 中国和全球经济放缓以及中美或其他贸易争端的悬而未决[54][59] * 对商家产品质量和诚信的监管风险[54][59]
阿里巴巴:人工智能 + 云计算与即时零售的战略投资协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