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海外策略|港股外资偏好有何变化
2025-09-01 02:01

港股外资流向与行业偏好分析 涉及的行业与公司 * 行业涉及科技互联网(软件服务、硬件)、大金融(银行、保险)、地产、医药(生物制药、创新药)、消费品(食品用品、耐用消费品、零售)、汽车、能源、公用事业、材料 [1][3][7][8][9][10] * 公司类型聚焦于港股科技龙头及互联网平台企业 [11][12] 核心观点与论据 * 外资整体流向发生逆转:2024年初至2025年4月底,外资整体净流出港股;2025年5月起,长短线外资均开始边际性回流,主要受中美关系缓和(日内瓦协议达成、贸易关系稳定)及弱美元逻辑驱动 [1][2][5] * 长线资金回流规模显著:2025年5月至7月末,长线稳定性外资累计回流近700亿港元 [1][5] * 未来宏观环境利好:预计美联储2025年9月降息并有望实现两次降息,叠加美元震荡偏弱及中美贸易关系趋稳,将继续推动外资回流,为港股提供良好宏观环境 [1][6] 外资的长期行业偏好与持仓特征 * 长期青睐科技互联网与大金融:在零售、保险、软件服务及媒体等行业中,外资持仓占比达7成左右(长线稳定型占5-6成,短线灵活型占1-2成) [7] * 持仓质量较高:自2020年以来,外资持仓的市盈率(PE)及净资产收益率(ROE)均明显高于全部港股平均水平 [7] 分时段行业偏好变化 * 2024年初至2025年4月底(整体流出期间): * 外资逆势加仓硬件和食品用品行业 [1][8] * 多数行业遭遇资金流出,银行业整体净流出超过2000亿港元,零售业净流出约1800亿港元 [8] * 2025年5月以来(回流期间): * 一致流入:科技板块(软件服务累计流入760亿港元,技术硬件流入334亿港元)获长短线外资一致流入 [1][3][8][10] * 存在分歧: * 生物制药(创新药)获长线增持68亿港元但遭短线减持180亿港元,总体净减112亿港元 [8] * 汽车地产板块呈现长线资金撤离但短期灵活性外资买入 [8] * 地产板块因近期政策推动灵活性外资买入,但长线外资仍流出 [3][9] * 一致减持: * 银行、能源、公用事业等红利类资产遭长短线外资共同流出 [3][9] * 零售业受外卖大战对盈利的负面影响,自2025年5月以来遭大幅减持,总体减持幅度达560亿港元 [9] 其他重要内容(行业前景与估值) * 科技板块估值处于历史低位:港股科技板块的市盈率(PE)处于过去20年数据中的18%分位数,估值较低 [11] * 科技板块基本面与前景改善:尽管曾受互联网资本开支不及预期和外卖大战冲击,但压制因素近期改善(中美贸易边际缓和、美国科技出口管制松动、互联网平台价格行为规范出台) [12] * AI产业变革带来机遇:AI引领的新科技周期将使港股科技龙头充分受益,具备更大的向上弹性和空间 [11][12] * 存量结构趋于稳定:中国资产配置比例降至历史低位,对地缘政治风险敏感的部分外资已出清,当前存量结构更稳定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