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中国互联网板块_即时零售月度报告_阿里巴巴势头渐起
2025-08-31 16:21

行业与公司 * 行业聚焦中国互联网即时零售板块 包括外卖和即时购物服务[2] * 涉及主要公司包括阿里巴巴 旗下饿了么 美团和京东[3][4][5] 核心观点与论据 行业增长趋势 * 行业订单量增长持续加速 使用骑手APP总使用时长作为代理指标 同比增长从一季度的7%加速至二季度的17% 进一步升至7月的33%和当月至今的39%[3][9] * 强劲增长由平台高额补贴和立秋营销活动 8月7日及后续周末 推动弹性饮料订单驱动[3][12] * 报告订单增长可能无法准确反映行业总交易额 GTV 因消费者为优化优惠券使用而分拆订单导致平均售价 ASP 降低 但可作为平台补贴水平的衡量指标[3][12] 竞争格局与市场份额 * 按订单量估算的市场份额为美团65% 较竞争前 二季度的85% 74% 下降 饿了么占28% 较竞争前 二季度的11% 13% 上升 京东占7% 较二季度的13%下降[4][13] * 在总交易额 GTV 层面 美团份额预计更高 因其常规餐食占比更大 平均订单价值 AOV 更高[4][13] * 京东策略转向优先关注投资回报率 ROI 和优化促销效率 阿里巴巴则利用其净现金优势 力求匹配并略超京东的折扣以培养消费者心智份额[18] 骑手 商户与用户动态 * 第三方 3P 骑手日活跃用户数 DAU 和跨平台重叠率均上升 可能源于平台为确保强劲订单增长下的运力而增加补贴 重叠率上升可能意味着随着对3P骑手竞争加剧 单位履约成本上升[5][19] * 第一方 1P 骑手 用于评估平台管理峰值订单能力 在美团和饿了么均呈上升趋势 表明双方都在提升履约体验 整体增长显示美团的履约能力迄今基本未受挑战[5][19] * 三大平台商户总独立DAU同比基本持平 但商户跨平台重叠度增长[5][27] * 美团独家商户DAU在7月首次出现同比下降 例如关键商户喜茶入驻饿了么 商户重叠度增加可能预示着美团面临佣金率 take rate 压力 商户可能利用京东和饿了么较低的佣金率与美团谈判更高返利[5][27] * 用户层面 京东周度DAU同比增长31% 保持最快增速 阿里巴巴和美团分别增长16%和7% 这反映了电商平台的显著流量增长 但部分原因可能是消费者跨App比价行为增加 最终的总商品交易额 GMV 转化率仍有待验证[5][40] 前景与风险 * 进入四季度和双十一 竞争可能在非食品品类持续 并聚焦服务差异化 生态系统协同效应和运营效率[44] * 行业关键风险包括竞争格局演变和竞争加剧 技术快速迭代及用户需求偏好变化 货币化不确定性 流量获取 内容和品牌推广成本上升 IT系统维护 国际市场扩张 市场情绪不利变化以及监管变化[47] 股票观点与估值 * 偏好阿里巴巴而非京东和美团 认为电商股在动态竞争中可能保持波动[6][45] * 阿里巴巴股价较年内高点仍有15%折价 认为其有显著长期价值待释放 如阿里国际数字商业集团 AIDC 淘天集团 TTG 内协同效应 蚂蚁集团和人工智能计划 其美股目标价为158美元[6][8][45][62] * 京东2025年核心预期市盈率为7倍 估值不高 但市场可能等待其盈利稳定的迹象 需观察外卖投资收窄和以旧换新补贴效益在四季度重新基准化后增长正常化[8][45] * 对美团的护城河和执行能力维持长期领导地位有信心 但鉴于市场高预期和其2025E 2026E预期市盈率分别为23倍和16倍的溢价估值 短期持谨慎态度[8][45] 其他重要内容 * 饿了么计划推出山拼 类似美团的好饭拼单 一种低平均售价的团购服务[3][12] * 平台也在寻求拓展新品类 例如消费者时间敏感度较高但价格敏感度较低的品类 如冰饮和酒精饮料[12] * 随着夏季高峰季节性因素接近尾声 预计平台在外卖方面的补贴应逐步缓和[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