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亚洲新兴市场人工智能布局 - 采用领导者逐渐涌现,但定价能力至关重要- AsiaEM AI Mapping - Adoption Leaders Emerging, but Pricing Power Crucial
2025-08-28 02:12

行业与公司 * 行业聚焦于亚太及新兴市场的人工智能领域 涵盖半导体 基础设施 软件服务以及各行业的AI应用企业[1] * 公司涉及摩根士丹利更新的20家亚太新兴市场AI应用领军企业 包括腾讯控股 阿里巴巴 小米集团 美团 拼多多 快手等中国企业 以及MercadoLibre Recruit Holdings等国际公司[4][6][32] --- 核心观点与论据 * AI应用范围持续扩大 亚太及新兴市场公司中被识别为AI应用者的比例从30%增至34% 赋能者或赋能应用者比例从11%升至18% 具有中等或以上AI重要性的公司比例从24%升至31%[2][59] * 市场领导力转向AI应用者 历史计算周期显示 初期由半导体硬件公司领涨 随后基础设施玩家因产能瓶颈而表现突出 最终软件服务层在最后阶段表现出色并创造最多长期价值 当前AI时代正重现这一模式 领导力开始从半导体和“为AI供电”的基础设施赋能者向AI应用者轮动[3][11] * 定价权至关重要 预计AI应用者将继续跑赢传统同行 但需识别具有强大定价权的公司 这些公司能通过保留效率提升份额 通过高级服务模式和潜在的代理能力实现货币化 高定价权的应用者表现显著优于定价权中性和低定价权的应用者[4][19][29] * 更新AI应用领军企业名单 基于最新的全球AI调查并与分析师团队合作 将名单收窄至20只最具备货币化潜力的股票 新名单自2025年3月推出以来价格回报率为15.9% 略高于MSCI AC亚太指数的15.1% 模拟回测显示这些公司从2024年4月起才开始显著跑赢指数[30][32][34][37] --- 其他重要内容 * 估值与盈利 更新后的AI应用领军企业名单交易于3.8倍12个月前瞻市销率和27.9倍12个月前瞻市盈率 当前市盈率较今年早前32倍的峰值有所下降 相对MSCI AC亚太指数存在75%的溢价 但此溢价可由其卓越的盈利能力解释 其净资产收益率中位数较基准高出53% 且拥有更高的每股收益增长预期[38] * 区域与行业分布 中国拥有最多的领军企业(10家) 其次为日本(3家) 新加坡(2家) 以及澳大利亚 阿根廷 印度 韩国和南非各1家 行业分布最多的是媒体与娱乐业以及非必需消费品分销与零售业[32] * 性能表现分析 自2023年以来 赋能者应用者和纯赋能者类别显著跑赢其他类别 应用者表现居中 而“野牌”和“受保护”玩家表现落后 在应用者中 被分析师认定为具有高定价权的公司表现出明显的超额收益[18][22][24] * 半导体估值风险 亚太半导体与设备公司的市销率仍高于长期历史水平 并且与后续两年总回报率存在明显的反向估值关系 预计半导体硬件仍存在下行风险[17][19] --- 关键数据与百分比变化 * AI应用者占比:30% → 34% (+4pp)[2][59] * 赋能者/赋能应用者占比:11% → 18% (+7pp)[2][59] * 中等或以上AI重要性公司占比:24% → 31% (+7pp)[2][59] * 初始AI应用领军企业名单价格回报率:15.9% (同期MSCI AC亚太指数为15.1%)[30] * 更新后名单年内至今价格回报率:44% (同期MSCI AC亚太指数为18%)[37] * 更新后名单过去12个月价格回报率:68% (同期MSCI AC亚太指数为15%)[37] * 名单12个月前瞻市盈率:27.9倍 (较MSCI AC亚太指数溢价75%)[38] * 名单市净率中位数:较基准高53%[38]